四年級下語文古詩?1、獨坐敬亭山 李白(唐)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2、望洞庭 劉禹錫(唐)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3、憶江南 白居易(唐)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4、那么,四年級下語文古詩?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必背古詩匯總
古詩是古人創作的優美詩歌,字詞比較難理解,那么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古詩有哪些是必背的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必背古詩匯總,方便大家學習!
1、第1課《獨坐敬亭山》 【唐】李白
眾鳥高飛盡,
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
只有敬亭山。
(①閑:形容云彩飄來飄去悠閑自在的樣子。②厭:滿足。)
譯文:鳥兒們飛得沒有了蹤跡,天上飄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遠處飄去。只有我看著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無語地注視著我,我們倆誰也不會覺得厭煩。誰能理解我此時寂寞的心情,只有這高高的敬亭山了。
2、第1課《望洞庭》 【唐】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無翠,
白銀盤里一青螺.
(①洞庭:湖名。②和:和諧,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為一體。③潭面:指湖面。④青螺:這里用來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譯文:秋夜,月光下的洞庭湖水清澈空明,與明朗的月色交相輝映。湖面風平浪靜,波光閃閃,像一面沒有磨過的鏡子。遠遠望去,湖中翠綠的洞庭山,多像白色銀盤中一只小巧玲瓏的青螺呀。
3、望洞庭《憶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四年級下冊語文古詩包括:
1. 獨坐敬亭山
作者:李白
原文: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譯文:群鳥高飛無影無蹤,孤云獨去自在悠閑。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間兩不相厭,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2. 望洞庭
作者:劉禹錫
原文: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譯文: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風平浪靜如同未磨的銅鏡。遠遠眺望洞庭湖山水蒼翠如墨,好似潔白銀盤里托著一枚青螺。
3. 憶江南
作者:白居易
原文: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譯文:江南的風景多么美好,如畫的風景久已熟悉。太陽從江面升起時江邊的鮮花比火紅,春天到來時碧綠的江水象湛藍的藍草。怎能叫人不懷念江南?
4. 鄉村四月
作者:翁卷
原文: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
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腔稿桑又插田。
譯文:山坡田野間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與天光相輝映。天空中煙雨蒙蒙,杜鵑聲聲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四月到了,沒有人閑著,剛剛結束了蠶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5. 四時田園雜興
作者:范成大
原文: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1、獨坐敬亭山 李白(唐)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2、望洞庭 劉禹錫(唐)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3、憶江南 白居易(唐)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4、鄉村四月 翁卷(宋)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5、四時田園雜興 范成大(宋)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6、漁歌子 張志和(唐)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7、獨坐敬亭山(唐)李白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8、望洞庭(唐)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9、憶江南(唐)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10、鄉村四月(宋)翁卷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11、四時田園雜興(宋)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12、漁歌子(唐)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以下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必背古詩:《獨坐敬亭山》李白描繪了詩人獨自坐在敬亭山上的景象,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表達了詩人與自然的深厚情感。
《望洞庭》劉禹錫則以洞庭湖為背景,描述了秋天月光下的湖面景色,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勾勒出一幅美麗的畫卷。
《憶江南》白居易則回憶了江南的美好,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令人向往。能不憶江南?表達了詩人對江南景色的深深懷念。
《鄉村四月》翁卷則描繪了江南鄉村四月的繁忙景象,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展現了農民的辛勤勞動。
《四時田園雜興》范成大則詳細描述了農民們白天耕作夜晚織布的生活,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反映了農村生活的豐富多彩。
《漁歌子》張志和則以漁夫的生活為背景,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展現了漁夫的自由自在。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區或學校可能會有不同的教學要求,具體的必背古詩可以參考當地的教材或教師的要求。
四年級下冊語文的古詩有六首古詩。分別是:《獨坐敬亭山》、《望洞庭》、《憶江南》、《鄉村四月》、《四月田園雜興》、《漁歌子》。古詩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是古代文人雅士智慧的結晶。古詩內容多樣,其深厚的文化底蘊以及人生大智慧,都是一筆取之不盡的文化財富。小學語文古詩教學對學生文化涵養的提升有積極意義。帶領學生進入古詩的世界,豐富他們的學習生活,發展學生的語文思維,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這對他們今后的學習發展有積極意義。
古詩,是中國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又稱古體詩或古風,指的是產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現的近體詩(又名今體詩)相對的一種詩歌體裁。
以上就是四年級下語文古詩的全部內容,四年級下冊語文古詩包括:1. 獨坐敬亭山 作者:李白 原文: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譯文:群鳥高飛無影無蹤,孤云獨去自在悠閑。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間兩不相厭,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2. 望洞庭 作者:劉禹錫 原文: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