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制藥工藝學試題?本書以有機合成設計和方法學為基礎,結合制藥工藝研究的新技術、新方法和綠色化學原理,深入探討化學制藥工藝的特點與規律。內容全面,涵蓋藥物合成路線的設計方法、常見化學鍵的形成方法、藥物合成中的雜環結構合成方法、綠色化學制藥技術、相轉移催化反應、手性藥物拆分方法、化學制藥工藝實驗室研究內容、那么,化學制藥工藝學試題?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緒論
一、化學制藥工藝學的研究對象
二、研究化學制藥工藝學的重要性
三、化學制藥工藝學的研究內容
四、本課程教學內容安排與學習方法和要求
第一章 化學藥物合成路線的設計方法
第一節 設計藥物合成路線的目的
第二節 設計藥物合成路線的方法
一、類型反應法
二、分子對稱法
三、逐步綜合法
四、追溯求源法(逆合成分析法)
參考文獻
第二章 碳?氮鍵的合成
第一節 氮原子對飽和碳原子的親核取代反應
一、鹵代烴和氨或胺的反應
二、醇和氨或胺的反應
三、環氧化合物和胺的反應
四、乙烯亞胺和胺的反應
第二節 氮原子對不飽和碳原子的親核取代反應
一、酸酐和胺的反應
二、羧酸酯和氨或胺的反應
三、酰鹵和氨或胺的反應
四、羧酸和氨或胺的反應
五、氨或胺對鹵代苯的芳香族親核取代反應
六、酚類化合物和氨或胺的反應
七、活性氫化合物的胺化
八、由C-C鍵向C-N鍵轉換的重排反應
第三節 氮原子對不飽和碳原子的親核脫水縮合反應
一、烯胺的合成
二、還原胺化及其相關反應
三、Eschweiler?Clarke反應和叔胺的合成
四、醛酮的還原胺化(Leuckart反應)
五、其他代表性的脫水縮合反應
第四節 氮原子對不飽和碳原子的親核加成反應
一、胺(氨)對雙鍵的加成(Michael反應)
二、腈對雙鍵的加成(Ritter反應)
第五節 親核性碳原子和親電性氮原子之間的反應
一、脂肪族活性亞甲基親電取代反應
二、芳環的親電取代反應
參考文獻
第三章 碳-氧鍵和碳-硫鍵的合成
第一節 碳-氧鍵的合成
一、醇鍵的形成
二、醚鍵的形成
三、酯鍵的形成
四、碳-氧雙鍵(羰基)的形成
第二節 碳-硫鍵的合成
一、硫酚或硫醇與鹵代烴或酯反應
二、鹵代烴與硫化鈉或多硫化鈉反應
三、直接與硫黃反應
參考文獻
第四章 芳香族化合物的取代反應
第一節 芳香族化合物的親電取代反應
一、硝化反應
二、磺化反應
三、鹵化反應
四、Friedel?Crafts反應
第二節 芳香族化合物的親核取代反應
一、芳香族化合物的SN反應
二、芳香族化合物的SN反應
三、苯炔反應
參考文獻
第五章 碳?碳鍵的合成
第一節 碳?碳雙鍵的形成反應
一、加成消除反應
二、取代消除反應
第二節 碳-碳單鍵的形成反應
一、飽和碳原子的親核取代反應
二、親核加成反應
三、羰基化合物的親核取代反應
四、Diels?Alder反應
參考文獻
第六章 雜環化合物的合成
第七章 藥物合成工藝中的綠色化學
第八章 藥物合成中的相轉移催化反應
第九章 手性藥物的拆分技術
第十章 化學合成藥物的工藝研究
第十一章 中試放大研究與生產工藝規程制定
第十二章 化學制藥廠的安全生產和
參考文獻
附錄試驗設計方法和計算機技術在工藝研究中的應用
參考文獻
專業介紹:
化工與制藥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化學工程學與化學工藝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化學和化工實驗技能、工程實踐、計算機應用、科學研究與工程設計方法的基本訓練,具有對現有企業的生產過程進行模擬優化、革新改造、對新過程進行開發設計和對新產品進行研制的基本能力。
培養目標:
化工與制藥專業培養系統掌握現代化學、化工、制藥基礎理論知識和基本實驗技能,在化工原材料、藥物與精細化學品等開展研究,能在化工、煉油、冶金、能源、輕工、醫藥和環保等領域和部門從事工程設計、技術開發、生產技術管理和科學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術人才。
考試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論
(201)英語一
(702)大學基礎化學
(801)物理化學/(802)高分子化學與物理/(838)藥物合成反應/(839)微生物學/(840)有機化學/(842)分析化學
推薦院校:
武漢工程大學。
緒論
第一篇 化學制藥工藝學
第1章 化學藥物工藝路線的設計和選擇
1.1 概述
1.2 化學藥物工藝路線設計
1.3 藥物工藝路線的評價和選擇
第2章 化學制藥工藝的研究
2.1 概述
2.2 配料比及反應物濃度
2.3 溶劑的選擇和溶劑化作用
2.4 反應溫度和壓力
2.5 催化劑
2.6 攪拌
2.7 反應終點與質量控制
2.8 工藝研究中的特殊試驗
第3章 化學制藥工藝的放大
3.1 實驗室研究與工業化生產的區別
3.2 制藥工藝放大的基本方法
3.3 物料衡算
3.4 生產工藝規程
第4章 化學制藥工藝實例
4.1 磺胺嘧啶生產工藝
4.2 卡莫氟生產工藝
4.3 貝諾酯的生產工藝
4.4 諾氟沙星的生產工藝
第二篇 生物制藥工藝學
第5章 生物制藥工藝技術基礎
5.1 原料選擇和預處理
5.2 原料的粉碎
5.3 提取
5.4 分離純化
5.5 濃縮
5.6 結晶與重結晶
5.7 干燥
第6章 氨基酸藥物
6.1 氨基酸的種類及理化性質
6.2 氨基酸的生產方法
6.3 賴氨酸的生產
第7章 多肽與蛋白質類藥物
7.1 概述
7.2 多肽類藥物的制備
7.3 蛋白質類藥的制備
第8章 核酸類藥物
8.1 概述
8.2 主要核酸類藥物的生產
第9章 酶類藥物
9.1 藥用酶概述
9.2 重要酶類藥物的性質及生產方法
第10章 糖類藥物
10.1 糖類藥物的類型及生物活性簡介
10.2 糖類藥物原料和制備方法
10.3 重要糖類藥物生產工藝
第11章 脂類藥物
11.1 概述
11.2 脂類藥物生產方法
11.3 重要脂類藥物的生產
第12章 維生素及輔酶類藥物
12.1 概述
12.2 重要維生素及輔酶類藥物的生產
第13章 甾類激素藥物
13.1 概述
13.2 甾類激素的生產
第14章 基因工程假單胞桿菌生產干擾素-α2b
14.1 干擾素概述
14.2 基因工程假單胞桿菌的構建與特性
14.3 基因工程菌發酵生產干擾素的工藝過程
14.4 基因工程干擾素的分離純化工藝過程
第三篇 中藥制藥高好工藝學
第15章 中藥制藥概述
15.1 工藝研究的目的和原則
15.2 中藥加工工藝與療效的關系
15.3 中藥前處理的基本工藝過程
15.4 制劑工藝過程
第16章 中藥材的提取
16.1 提取原理
16.2 溶劑浸出法
16.3 揮發油的水蒸氣蒸餾法
16.4 壓榨法
第17章 中藥材的純化、濃縮和干燥技術
17.1 中藥提取液的技術
17.2 濃縮
17.3 干燥
參考文獻
本書以有機合成設計和方法學為基礎,結合制藥工藝研究的新技術、新方法和綠色化學原理,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闡述化學制藥工藝的特點和規律,探討化學合成藥物的工藝。主要內容:第一章為化學藥物合成路線的設計方法,介紹設計藥物合成路線的目的和幾種常用的設計方法,重點介紹了追溯求源法即逆合成分析法;第二章到第六章主要包括了藥物合成中各種常見化學鍵的形成方法及藥物合成中雜環結構的常見合成方法,并以具體藥物為實例進行介紹;第七章至第九章分別為綠色化學制藥技術、相轉移催化反應和手性藥物拆分方法等藥物合成的新技術;第十章和第十一章主要介紹化學制藥工藝實驗室研究內容、中試放大與生產工藝規程制定;第十二章為化學制藥廠的安全生產和“三廢”防治;另外在附錄中還介紹了試驗設計方法和運用計算機技術進行數據處理方面的知識。
本書以有機合成設計和方法學為基礎,結合制藥工藝研究的新技術、新方法和綠色化學原理,深入探討化學制藥工藝的特點與規律。內容全面,涵蓋藥物合成路線的設計方法、常見化學鍵的形成方法、藥物合成中的雜環結構合成方法、綠色化學制藥技術、相轉移催化反應、手性藥物拆分方法、化學制藥工藝實驗室研究內容、中試放大與生產工藝規程制定、化學制藥廠的安全生產與“三廢”防治等章節。本書旨在為制藥工程專業和藥學等專業本科生提供教材,同時也可作為相關專業學生的教學參考書,供相關專業的教師以及從事化學制藥生產、科研及設計的技術人員借鑒。
第一章講解藥物合成路線的設計方法,著重介紹設計藥物合成路線的目的和幾種常用的設計方法,如逆合成分析法等。第二章到第六章詳細介紹了藥物合成中各種常見化學鍵的形成方法及藥物合成中雜環結構的常見合成方法,并通過具體實例深入剖析。第七章至第九章則聚焦于綠色化學制藥技術、相轉移催化反應和手性藥物拆分方法等藥物合成的新技術。第十章和第十一章重點介紹了化學制藥工藝實驗室研究內容、中試放大與生產工藝規程制定的實踐方法。第十二章則關注化學制藥廠的安全生產和“三廢”防治,以確保生產過程的高效與環保。
此外,本書附錄還提供了試驗設計方法和運用計算機技術進行數據處理的知識,為讀者在實驗操作和數據分析方面提供實用指導。
以上就是化學制藥工藝學試題的全部內容,本書以有機合成設計和方法學為基礎,結合制藥工藝研究的新技術、新方法和綠色化學原理,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闡述化學制藥工藝的特點和規律,探討化學合成藥物的工藝。主要內容:第一章為化學藥物合成路線的設計方法,介紹設計藥物合成路線的目的和幾種常用的設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