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考點?2023年中考語文考點有文化常識、名著閱讀、詞語的運用、作文。1、文化常識。文學常識涉及的內容非常廣泛,但中考考查的重點是與重要文學作品有關的內容,一般出自課下注釋,多考查時代國別、風格流派、地位評價、文章體裁、題材人物、作家作品、字號稱呼、文體特點等。復習備考文學常識要做到:注意課下注釋,那么,中考語文考點?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課內背誦 課內現代文文言文課外現代文、文言文名著 2011年考水滸、西游記 2012就不知道了
字音形辨析,成語詞語的使用,病句,語言是否得體規范,名著,文學常識,古詩文背誦,古詩文賞析,文言文閱讀,現代文閱讀,等等。
一、抒情類
1.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一反離別詩哀傷纏綿的格調,表現出一種積極向上的樂觀情緒。
2.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以對偶句的形式,抒發了作者想要留住時光、留住美好事物,卻又無可奈何的惜春傷時的情感。
3.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表現了詩人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和俯視一切的心胸氣魄。
4.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運用生動形象的比喻,表現了詩人對愛情的忠貞不渝,也常用來形容人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奉獻精神。
5.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雄渾沉郁、蒼涼悲壯,抒發了守邊將士們壯志難酬的感慨和憂國思鄉的情懷。
6.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表現了作者豁達的胸襟和對人們的美好祝愿。
7.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運用生動形象的比喻,表現了詩人想擺脫愁思而又無法擺脫的.苦悶心情。
8.海日生殘夜,江村入舊年。通過描述自然的時序交替,蘊含著新事物必將代替舊事物的道理,也表現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9.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運用擬人的手法,表達了詩人對故鄉山水的無限眷戀之情。
10.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用暗喻的手法形象的表現了愁絲之紛繁難解,突出了那種只有內心知道卻難以向外人言說的苦惱。
2023年中考語文考點有文化常識、名著閱讀、詞語的運用、作文。
1、文化常識。
文學常識涉及的內容非常廣泛,但中考考查的重點是與重要文學作品有關的內容,一般出自課下注釋,多考查時代國別、風格流派、地位評價、文章體裁、題材人物、作家作品、字號稱呼、文體特點等。
復習備考文學常識要做到:注意課下注釋,弄清楚一些常見作家的作品風格流派、寫作特點等。要時時關注相關的文化常識專有名詞,通過查字典找資料等方式識記這些文化常識的具體內容,并把學習過程中遇到的文化常識內容按照一定的分類標準加以整理。
2、名著閱讀。
在新課改形勢下,名著閱讀考試命題承載著指導語文教育教學改革方向的使命和責任,如何在名著閱讀考試命題上體現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考查和落實,全國一些省市中考名著閱讀試題分析結果顯示,發現名著閱讀試題命題發展趨勢。
從分析吸收得怎中發現名著閱讀考試命題往往著眼于“是不是讀了”“讀得怎么樣”“么樣”來考查,試題呈現“打破命題模式,形式靈活多變”“減少知識性考查,注重思維進階”“單一性試題減少,綜合性試題增加”幾大特點。
3、詞語的運用。
詞語、成語題主要考查考生理解詞語、成語的含義,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正確選擇詞語、成語的能力以及運用詞語、成語寫話的能力。
語文考試中,知識點的掌握是關鍵。以下是對中考考點的全面梳理:
第一部分,基礎知識的積累與運用,包括:
專題1:語音的掌握,確保發音準確。
專題2:字形的學習,識別并正確書寫。
專題3:標點符號的運用,理解并恰當使用。
專題4:詞語的正確使用,積累常見詞匯。
專題5:虛詞的運用,提升語言表達的靈活性。
專題6:熟語的掌握,熟悉并靈活運用成語和俗語。
專題7:病句的辨析與修改,提高句子的準確性和邏輯性。
專題8:擴展語句,增強語言的豐富性。
專題9:材料分析與語段壓縮,鍛煉理解與提煉能力。
專題10-12:句式選用與變換,提升表達的多樣性。
專題13:應用文寫作,了解并掌握基本格式和規范。
專題14:文學文化常識與詩詞默寫,豐富文化內涵。
知識儲備庫部分,包括初中語文課本中的易錯字、成語和大綱推薦背誦的名句,為鞏固基礎提供重要資源。
第二部分,文言文閱讀,涵蓋了實詞理解、句子翻譯、整體閱讀及遷移能力的培養。
專題1-3:深入理解文言文基礎。
專題4:16篇文言文的精讀與練習。
第三部分,現代文閱讀,涉及詞語、句子分析、文本解讀和各類題材理解:
專題1-7:現代文各類要素的深入剖析。
專題8-14:豐富的生活、文化、成長主題閱讀。
以上就是中考語文考點的全部內容,一、抒情類 1.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一反離別詩哀傷纏綿的格調,表現出一種積極向上的樂觀情緒。2.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以對偶句的形式,抒發了作者想要留住時光、留住美好事物,卻又無可奈何的惜春傷時的情感。3.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