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與邏輯相統一?歷史與邏輯統一在心理學中的作用那么,歷史與邏輯相統一?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歷史與邏輯相統一”是一個哲學和邏輯學中的概念,它指的是在思維和理論構建過程中,歷史發展過程和邏輯發展過程應該保持一致。這個原則既帶有規律的性質,也具有方法論的意義。
歷史與邏輯相統一的原理是由G.W.F.黑格爾提出的,他認為邏輯概念的發展與哲學體系的發展是一致的。但是,黑格爾的觀點帶有一種唯心主義色彩,因為他把每一種哲學體系僅僅看作是絕對理念發展的特殊階段。馬克思和恩格斯則從唯物主義的基本立場出發,批判改造了黑格爾的觀點,使之成為科學的辯證邏輯的方法。
在科學研究和理論構建中,歷史與邏輯相統一的原則要求我們在揭示對象發展過程的同時,也要關注認識發展過程的歷史規律性。在安排理論體系各個概念、范疇的邏輯順序時,必須符合被考察對象歷史發展的順序。例如,在研究資本主義社會時,我們應該從商品的產生開始,因為商品是資本主義歷史的起點。
歷史與邏輯在本質上是一致的,歷史是邏輯的基本和內容,邏輯是歷史的理論再現。歷史的起點和邏輯的起點是一致的,理論的真理性反映了邏輯順序與歷史發展順序的吻合。歷史與邏輯的統一是以實踐發展水平為基礎,在實踐中實現的。歷史和邏輯是有差別的統一,邏輯對歷史的反映不是機械的照相和簡單的復制,而是“通過修正的”反映。
歷史與邏輯相統一的方法既是一種辯證邏輯思維方法,又是廣泛應用于社會科學研究的普遍方法。這種方法論原則對于理論學說和理論思潮具有更深層、更為根本的邏輯結構意義。
以上就是歷史與邏輯相統一的全部內容,歷史與邏輯統一在心理學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