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狂犬疫苗假疫苗事件 防疫站打的九價疫苗有假的嗎 九價疫苗是假的嗎 內地九價疫苗會不會有假的 假疫苗公司
三大部委:涉事疫苗多為臨保期產品,多流向偏遠鄉鎮
【優恪原創】問題疫苗事件已持續發酵一周,熱度絲毫未減。3月24日下午17時,公安部、衛計委、食藥監總局針對“山東問題疫苗事件”召開聯合記者會,通報非法經營疫苗案調查處置進展情況。
涉事企業已達29家,將繼續加大核查力度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藥化監管司司長李國慶表示,根據問題疫苗流向數據,已梳理出部分存在重大流失嫌疑的疫苗經營企業。各地已查實,上線41人,下線46人;違法經營藥品的企業29家;涉嫌購進非法疫苗的接種機構16家。
公安部治安局副局長華敬鋒表示,對于嫌疑人的調查取證工作,公安部高度重視。截至目前,各地立刑事案件69起,控制涉案嫌疑人130多名。龐氏母女涉案洞族達5.7億,獲利5000多改顫仿萬。
李國慶強調,下一步將加大各地的工作力度,核實查清疫苗流向等情況,對尚未到案的加緊排查。
非法疫苗掛靠正規企業,監管工作存在漏洞
一些業內人士透露,因為藥品的“來路不正”,“竄貨”者一般不敢經過正規的藥品物流公司,有時就用大貨車偷運。在山東疫苗案中,龐氏母女缺乏冷鏈設備非法經營疫苗,但可以“掛靠”在正規企業下運行。
“大量疫苗長時間流入非法渠道,監管人員沒有及時發現,說明我們的監管存在漏洞。”李國慶表示。
國產疫苗可放心接種,失效疫苗安全風險低
李國慶介紹,中國每年疫苗產量10億劑,接種7億劑,95%的接種疫苗是國產的。中國疫苗監管體系總體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建議大家科學理性對待疫核纖苗問題,不要恐慌,應當樹立信心。
李國慶還強調,國家有嚴格的規定,疫苗脫離冷鏈運輸是不允許的。疫苗短時間脫離冷鏈,一般不會產生安全性和有效性問題;但長時間脫離冷鏈的疫苗,有效性可能會受到影響,但安全性則不會有太大影響。
非法疫苗多流向偏遠鄉鎮
李國慶表示,涉事疫苗多為3-6個月臨近保質期的產品,通過違法分子銷往有資質的接種單位,尤其是偏遠的農村鄉鎮接種點。目前國內具有藥品檢查資質的不足500人,但藥品生產企業有5000余家,藥品零售企業有40萬家,監管存在盲區。
改進二級疫苗管理,強化追溯機制
國家衛計委疾控局局長于競進介紹,國內的接種單位有20多萬家,監管難度較大。二類疫苗涉及采購環節,存在接種機構從非法途徑購進疫苗的可能。
于競進表示,接下來將改進二類疫苗的管理,加強對疾控單位和接種單位購進二類疫苗的檢查;疾控機構和接種單位使用的二類疫苗都要在省級公共資源交易交易,強化配送管理,做到疫苗來源可追溯。來源(okoer.com)
男童發病死亡查出疫苗是假
“你們倆誰能吃完這碗飯,我就給他1元錢。”2009年12月4日晚,來賓市興賓區正龍鄉果塘村村民葉顯干給自己兩個可愛的兒子設下了吃飯獎勵的辦法。4歲多的小建和3歲多的小華聽了都很心動。葉顯干心里清楚,獎勵是為讓大兒子小建多吃點飯而設的。
很快,小兒子完成了任務,小建則撇下剩下的半碗多米飯蔫蔫地對爸爸說,飯他實在是吃不下去了,1元錢他放棄。這話聽著讓葉顯干的心里涼涼的,小建15天前被狗咬了,雖然已經到鄉衛生院打了6針狂犬疫苗,手腫、發燒,飯不吃、水不喝,醫生開了退燒藥顫運說沒事,但做父親的他心里總是不踏實。
回憶起當時的情形,神情傷感的葉顯干告訴記者,他曾帶兒子來到來賓市人民醫院就診,醫生看了之后,建議他立即送到南寧就診。在南寧市第四人民醫院門診部,葉顯干發現快5歲的兒子已經口吐白沫。當晚住院治療。10日凌晨2時許,小建手巧就沒有了生命體征。從被狗咬到死亡只有21天。
兒子沒畢洞鍵有了,這令葉顯干怎么都想不明白:發現孩子被狗咬之后,他立即把孩子送到衛生院打針了。雖然家里不富裕,他還是為愛子選擇了最好最貴的那種狂犬疫苗:700元打7針,包括兩針加強針。而兒子從手腫到發燒,鄉衛生院醫生都說沒事。
為此,葉顯干特地到正龍衛生院把孩子打剩下的那針疫苗和藥取出來,拿去化驗。2010年8月26日,來賓市興賓區公安局給家里送來化驗結果:送檢的疫苗經過檢驗,為假藥。而這份檢驗單上顯示的日期是1月15日,結果早出來了,只是他們一直無法看到。
這一紙化驗結果,讓葉顯干的妻子哭得死去活來。兒子出事的時候,葉妻在外打工,回來時發現活蹦亂跳的兩個兒子就剩下一個了。從那以后,她再也沒有離開家,寸步不離守著自己的小兒子,果塘村里的狗確實很多。
涉嫌“狂犬病疫苗生產記錄造假”的長春長生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長春長生”),是如何躍上國內狂犬病疫苗市場份額的第二位?
“狂苗”事件引爆后,上市公司長生生物64歲女掌門人高俊芳從國企高管轉型為上市公司掌門人、家族資產積累達51億元的經歷,不斷被人提起。
,2009年至2010年的一次“狂苗”行業大洗牌,給長春長生“狂苗信侍”帶來了崛起機會。因中檢院檢測標準的提高,當時能通過的企業僅有遼寧成大一家,外資賽諾菲巴斯德也退出國內狂犬病疫苗市場,“狂苗”持續緊缺。其后長春長生及時升級工藝,迅速進入市場。
2012年,重新拿到GMP證書的長春長生,在市場需求和產能增加的作用下,一躍成為業內第三。
2016年“山東非法經營疫苗案”后,長春長生繼續主動搶占市場,2017狂苗批簽發量市場份額躍至第二。
如果不是此次狂犬病疫苗事件,長春投資7.5億的狂苗生產車間將很快投產,并且手握生產批件的長春長生還將拿到國產四價流感疫苗的“第一桶金”。
然而,此次事件之后,在洶洶的輿論之下,長春長生似乎已經無法全身而退。
“企業在人命關天的問題上造假,已經造成了公眾安全的風險,無論是對于已經接種的民眾還是國家疾控部門,影響都是巨大的。”北京大學醫學部免疫學系副主任、醫學博士王月丹表示。
吉林省食藥監局已連續多日召開會議,相關藥廠人士也頻繁出入省局大門。
通報時間是在飛檢一周后
7月15日(周日)下午,國家藥監局通報稱:根據線索,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組織對好坦槐長春長生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開展飛行檢查,發現該企業凍干人用狂犬病疫苗生產存在記錄造假等嚴重違反《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行為。
據悉,國家藥監局在接到線索后,早在7月6日-8日已前往該公司“飛檢”,實際通報時間則是一周后。
國家藥監局審核查驗中心相關人士曾對澎湃新聞透露,“有因飛行檢查”的情況大多來自于內部人士舉報,在收到線索后中心將會對線索進行初步分析,待確認舉報合理性之后會以雙隨機的形式抽調檢查組組長和檢查員,組成3-4人的檢查小組。
“考慮到廉政問題,一般檢查小組成員事先并不知道要檢查哪家藥廠,而是在到達當地后才能打開密封信封,拿到線索。”相關人士透露。
中國證券報7月17日的報道稱,長春長生的“飛檢”源于內部員工舉報。
曾是長春長生友友一線員工的于飛(化名)告訴澎湃新聞,由于疫苗行業專業性高,如果不是內部人士舉報,外界很難發現,“算是行業潛規則吧,有的數據記錄本身就是為了應對檢查的。”
另一名在某疫苗公司擔任多年高管的資深人士許利(化名)則告訴澎湃新聞,疫苗的生產環節是沒有十全十美的,每次檢查也總會被查出大大小小的瑕疵,“相當于從80分到100分的區別,也是允許企業不斷完善整改的。”
但許利也表示,長春長生此次被發現的可能并非“小瑕疵”,“監管部門輕易不會鬧到公眾面前”。
長春長生否認50升“大罐”違規
關于事件中造假環節的細節,至今仍無權威披露。
中國證券報7月17日的報道中援引一名長春長生供銷商的說法,稱生產記錄造假或涉及企業在病毒發酵過程中以“大罐”替代“小罐”所致。
按照上海市疾控中心免疫規劃科主管醫師、疫苗科普作者陶黎納的說法,如果將疫苗的生產環節簡化,大致為:將狂犬病病毒導入細胞中,讓其在細胞中增值,同時需要培養這些細胞,讓細胞大量增值,最后收集病毒進行滅活后,添加各種佐劑后做成疫苗。
陶黎納認為,如果基于上述報道的猜測進行分析,長春長生“作假”的環節便應該是指向“細胞培養”,即藥廠通過GMP認證的方案中是使用的是小罐培養,但實際生產中卻用的大罐,目的是為了提高產量。
“從普通人理解上來看,大罐小罐的區別似乎并不大,差不多類似于大碗和小碗蒸蛋的區別,但在制藥領域中,一個工藝的不經意變更有可能會帶來‘蝴蝶效應’。”陶黎納告訴澎湃新聞。
但上述說法并未得到藥監部門和長春長生方面的證實。
前述疫苗行業資深人士許利則認為,“如果僅僅是小罐變大罐,藥監局不會鬧到人民群眾面前”。
“前些年,廣州諾誠出現過類似問題,但藥監局后來評估認為對質量影響并不大,只是讓企業先停產,等提交了補充資料之后又恢復了生產,恢復生產后也獲得批簽發量。”許利說。
7月20日,上市公司長生生物董事長高俊芳在短信中回復了澎湃新聞有關生物反應器問題,強調公司于2017年拿到50升罐(生產)批件。
2010年的“狂苗大洗牌”給長春長生帶來機會
長春長生“狂苗事件”的輿論影響和得以預見的對疫苗行業的沖擊,讓許利頗為感慨,“不應該啊,國家這幾年質控、監管真的做得不錯,也得到了WHO的認可,我認為國產疫苗質量還是很好的”。
回顧近年來我國生物制品質控規范、批簽發檢測項目的改革,不得不提到的便是2009到2010年期間的“狂苗大洗牌”。
陶黎納清晰地記得,2010年國家提高了生物制品檢測標準后,“當時的(狂犬病疫苗)生產企業中,只有遼寧成大一家通過了新檢測標準,其他的都不合格”。
資料顯示,2009年4月2日,中檢院發布《關于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細胞批簽發檢驗增加項目的通知》,決定“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將對此后申請批簽發的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細胞)在成品疫苗中實施DNA殘留量檢測,達不到規程標準要求的將不予簽發”。
此次標準改變,將原先要求凍干人用狂犬疫苗DNA殘余量的標準不高于10ng/劑提高到不高于100pg/劑。
該通知下達后,曾有多家企業認為當局并未提前給予過渡期,導致2009年之后長達兩年多的時間,國內市場只有一家狂犬疫苗企業(遼寧成大)能供應“狂苗”。
這項改革,還直接導致了狂犬病疫苗的發明公司——賽諾菲巴斯德退出了中國狂犬病疫苗市場。
陶黎納說,巴斯德疫苗當時也未能通過DNA殘余量的關,“雖然直到今天,還沒有實驗能證明巴斯德疫苗的DNA殘余量有直接的不良反應”。
檢驗標準的提高、巴斯德的退出讓“狂苗”市場進行了一次大洗牌。
前述疫苗行業資深人士許利說,2010年檢驗標準升級之后,長春長生連同多項檢測標準一起,將工藝從原先的轉瓶升級到生物反應器,并順利拿到了GMP證書。
升級后的狂苗生產線產能效果明顯,據上市公司長生生物年報信息,2012年當年因更新生產線,產量下降,加上固定費用分攤使得單位成本上升,導致2013年該“狂苗”產品毛利率下降至21.90%。但隨著工藝成熟,2014年“狂苗”產品毛利率達到78.75%,市場占有率躍居行業第三位。2015年1-3月,進入穩定生產后,該產品單位成本大幅下降33.71%,毛利率也相應提高至83.55%。
從整個疫苗行業來看,超過50%的利潤率并不少見。許利對此表示,疫苗受種人群相對固定,市場規模平穩,“利潤率不高一些的話沒有企業愿意做”。
一名就職于某肝炎疫苗生產企業的員工向澎湃新聞表示,該公司曾研發過狂犬疫苗,但中途停止了,原因便是市場穩定的前提下,生產廠家已經飽和。
安信證券行業報告中曾評價:總體而言,疫苗是醫藥生物子行業中一門相對不錯的好生意。疫苗研發周期長且技術壁壘較高,預防屬性決定了疫苗上市后放量的節奏較快,3-5年就有望達到銷售峰值。
上市公司長生生物2017年年報顯示,按照中檢院同品種批簽發量計算,長春長生年簽批發量達到355萬人份,已經躍至國內第二,市場份額僅次于遼寧成大,排名前列的還有寧波榮安和廣州諾誠。
“山東疫苗案”后長春長生繼續增長
長春長生“狂苗”從市場第三上升到第二的過程,不得不提的就是2016年的“山東非法經營疫苗案”,直接導致了《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的修改。
2016年6月,國務院發布關于修改《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的決定,要求第二類疫苗由省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組織在省級公共資源交易集中采購,由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向疫苗生產企業采購后供應給本行政區域的接種單位。
這對所有疫苗生產企業而言都是新的挑戰。
長生生物年報中稱,“山東非法經營疫苗案”后適齡人群主動接種疫苗的意愿出現下降的情況,同時國家修訂了《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受新政的銜接、實施等因素影響,對公司產品銷售短期內也產生了重大不利影響。
不過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2016年,長春長生疫苗銷售達到10.15億元,同比增長28.52%。
對此,長生生物的解釋是:由于產品的剛性需求較強,在疫苗行業整體受到影響的背景下,公司仍然取得了較為樂觀的經營業績。
澎湃新聞記者查閱了2017年陜西、福建、廣東等省的二類疫苗集中采購入圍名單發現,在凍干人用狂犬疫苗(vero細胞)品種中,有遼寧成大、長生生物、廣州諾誠、寧波榮安、吉林邁豐、河南遠大等主流狂苗生產企業。
上述廠家的疫苗,從價格和針劑次數上來說,每一單支針劑的價格均在40-60元;接種方法上來講,除遼寧成大為獨有的2-1-1(四針法、三次接種)外,其余均為5針法(五次接種)。
陶黎納多次在科普文章中提及,遼寧成大有接種次數少的優勢,而且從完成全部針劑的花費總價上來看也最便宜。
“但實際接種時選擇的品牌,決定權在市縣疾控中心的采購選擇上。”陶黎納表示,“包括遼寧成大、長春長生在內的幾家疫苗廠家,一般都能進省級疾控中心的白名單(招標采購入圍名單),在這之后就看縣區級疾控中心如何選擇了。”
接近長春長生的人士透露,長春長生在此之后自建銷售渠道,“原先的代理商成了供銷商,實際上就是簽個合同,成為公司的銷售員”。
陶黎納分析,對于原先在市場上不占優勢的品牌來說,此時更有機會提高品牌知名度。
上市公司長生生物年報中這樣描述:2017年,長春長生積極適應新的疫苗管理政策相關規范要求,加強銷售管理,積極推動新的推廣服務團隊的整合和銷售渠道的搭建,同時通過加強學術推廣會議和公司調研,強化與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聯系,提高公司疫苗產品的品牌影響力,有效地推進了公司業績的快速增長。
從財務上來看,該公司當年銷售的費用達到5.83億,同比增長152%,增長的原因其解釋為“營銷模式受疫苗流通條例影響的推廣費、市場服務費、會議費和運輸費增加所致”。
同年(2017年),長春長生疫苗銷售達到15.39億元,同比增長51.67%。從批簽發量上來看,長春長生已躍居國內第二,占25%市場份額。
除了在工藝和銷售上的發展,長春長生投資7.5億元的狂苗和水痘技改車間原定于2018年底完工,資料顯示,技改完成后,該公司狂苗年產量將達到1000萬人份。
高俊芳:從國企高管到民營疫苗公司掌門人
7.5億元的技改車間投資額,來源于2015年長春長生借殼上市后的募資所得。
資料顯示,2015年長春長生借殼黃海機械上市后,高俊芳與其配偶張永奎、其子張洺豪一起持有長生生物33.7%的股份,成為實際控制人。
2017年胡潤中國富豪排行榜中,高俊芳家族以51億資產位列820位。
此次“狂犬病疫苗生產記錄造假”事件后,高俊芳等人在長春長生在上市之前,如何通過資本運作手段,將一家由長春高新(長春高新技術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長生所(長春生物制品研究所)聯合發起成立的國企變成家族企業的往事,被人不斷提起。
據看看新聞報道,在2003年長春高新董事會決議將全部轉讓公司持有的長春長生股權時,在有包括云大科技、福爾生物等多家第三方報價3元/股的價格下,高俊芳得以2.7元/股的低價受讓得到34.6%的公司股權,轉讓金額4161.6萬元。
澎湃新聞梳理發現,長春長生從國企到民營,經歷了十多年時間,期間經歷19次股權轉讓以及2次增資。在此期間,高俊芳配偶張友奎、其子張洺豪等家族成員陸續浮出水面。
不僅如此,在股權的頻繁交易中,現任康泰生物(深圳康泰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杜偉民及其合作伙伴韓剛君也確曾以個人或公司法定代表人身份參與交易,并在完成對高俊芳家族的股權轉讓后,又悄然退場。
2001年,韓剛君以1932萬的價格,從長生所處拿到了長春長生30%的股權,6年之后,韓剛君將股權全部轉讓給了深圳豪言(深圳市豪言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同年,公司法定代表人為杜偉民的廣州盟源(廣州市盟源生物工程發展有限公司,杜偉民、韓剛君各持股50%)以43.70萬元從長生所拿下了長春長生0.68%的股權。
在參與受讓長春長生股權6年后,2007年,杜偉民又和韓剛君一同離場:廣州盟源以54.74萬元的價格,將股權轉讓給了于廣謙。而韓剛君則將長春長生30%股權轉讓給了深圳豪言,具體金額未透露。2010年,于廣謙將全部股權又轉讓給了高俊芳配偶張友奎。
深圳豪言的背后,是高俊芳家族。據天眼查APP,高俊芳持有深圳豪言51%的股份,深圳豪言持有的長春長生股權,到了2010年,被無償轉讓給了高俊芳和張洺豪。隨后,深圳豪言被清算注銷。
從2001年入場,到2007年離場,杜偉民和韓剛君所扮演的角色,隱于高俊芳家族之后,又在高俊芳資本操控掌握長春長生股權環節中,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高俊芳曾任職長春生物制品研究所財務處處長,1992年長春長生成立,高俊芳即出任該公司副總經理,次年出任董事長并兼任總經理。1996年,母公司長春高新上市,高俊芳又晉級為長春高新副董事長。長春高新2001年和2002年年報顯示,作為國企高管,高俊芳年薪先后為5.98萬元、8.4萬元(含稅),而收購長春長生1734萬股股權需支付4161.6萬元。
本文來源:澎湃新聞
疫苗的問題再次點燃了大家的怒火~
不同于藥神對于吃不起藥的吶喊,這次是出于對孩子未來生命的發聲~
發酵到今天,民情民意已經成了鼎沸之勢,輿論與監管玩起了打地鼠的游戲,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刪帖是解決不了問題的,要知道絕大部分的矛盾和恐慌都是來自于對信息的不對稱~
說回事件的源點百白破疫苗的造假,也是讓眾多家長瑟瑟發抖的小朋友疫苗~
百白破疫苗,百科的解釋
百白破疫苗,由百日咳菌苗、白喉類毒素及破傷風類毒素混合制成,可以同時預防百日咳、白喉和破傷風。
嬰幼兒接種百白破疫苗后,免疫效果好,尤其對破傷風和白喉的效果更好,可維持免疫力5~10年。同時可以降低百日咳發病率。
百日咳,典型的咳嗽時間6-10周,俗稱“百日咳”,并發癥包括驚厥、肺炎、腦病,特別是1歲以下兒童比較嚴重,幾乎所有死亡病例中90%為小于4月齡嬰兒。
據原衛計委歷年發布的全橡族族國法定傳染病疫情概況數據顯示,中國百日咳發病人數從2013年開始逐年上升,到2017年發病人數激增到10390例。
疫苗之所以能夠起作用,關鍵因素就是疫苗的效價問題,如果疫苗效價低或者無效,接種之后將無法起到對人體的保護作用。
不止百白破疫苗,還有流感疫苗,乙肝疫苗,Hib疫苗,麻風疫苗等等,最讓人驚詫的是這些疫苗大多掌控在同一撥人的手里~~
不過,退一萬步講,藥品監管部門能發現問題這是好事,只有發現了問題才能有解決之道所以,這篇文章里,蝸牛保險醫院只想跟大家談談解決方案~比如:
·如何確定自己小孩接種的疫苗有無問題?
·已經被使用的不合格的百白破疫苗或其他疫苗會帶來什么影響?
·這些風險應該如何解決?
01
檢查過往的打針是不是有問題
先看看下面這個表,其中曝光了目前已經出現問題的疫苗企業(真是天殺的,這種事情都敢出問題)
相信很多家長在新聞之后,第一時間翻出了自家孩子的疫苗梁弊本,先自查一遍已接種或即將接種的疫苗是否屬于這些問題疫苗企業~
如果是,趕緊跟醫院確定是否屬于有問題的批次,應該如何補救。如果是百白破疫苗,效價不合格是不會造成任何不良反應的,但是會影響疾病的預防效果,是否可以補種?如何補種?
如果不是,也需要重視起來,未來要接種的疫苗應該怎么選?
02
正確了解健康管理的基礎知識,不能都指望香港疫苗
在一片對疫苗企業的討伐、對國家監管的問責聲里,蝸牛保險醫院也看到了有寶爸寶媽開始學習疫苗的知識,甚至開始自學醫學,生物等相關的知識。
這是一個很好的健康管理意識,只有自己多了解,才能在實踐中更好地抵御風險,只有自己多學習,才能避免人云亦云,在風險來臨前及時檢查并止損~
比如每一種疫苗背后代表的哪種疾病,會有哪些并發癥,疫苗的作用在于哪里?
比如很多家長問,出現問題疫苗是不是就不要再接種了呢?
我只能說,疫苗還是要打的,這些問題疫苗企業固然可恨,但是疫苗本身是無害的,國家推崇疫苗的出發點還是好的,也不能為了這些問題疫苗就杯弓蛇影,就像保險一樣,總不能因為出了理賠事故就斷定保險是的,從而拒絕保險穗坦吧。
不一定要你學成專家,但只有正確認識了風險才能有效的規避。
03
相信監管者,最終的目標是要解決問題
這也是最重要的,誰才能真正解決呢?只有國家監管部門。也許現在我們看到是各種監管不給力,是XX部門不作為,但仔細想想,你會發現,其實這次的事情本身就是食藥監作為監管部門在嚴格核查中發現的,這十分值得鼓勵。
整個事件,從國家到政府官員集團再到企業最后到民眾,中間隔了多少層,而且最關鍵的也是在中間這層。被打碎的信任能不能得到重建,我們不妨先給予一些理解和時間~
但時間的背后是希望能夠得到重視,能夠得到解決!
躲過了假奶粉,又經歷了假疫苗,中國的孩子長大還真不容易~從假奶粉到假疫苗,這條路也不過10年,下一個又會是什么呢?又還會有多少假貨助力中國孩子的未來?
日,有一事件想必刷爆了所有人的朋友圈——疫苗造假。
當小編看到這四個字時,充分體會到“百爪撓心”的含義。在這個所謂以人為本的國家,食物、化妝品造假也就罷了。
如今竟然算計到是個人都要接觸的“疫苗”頭上。這是人性喪失到何種地步,才能干出的事李友螞兒?!
7月15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出一通告:“長春長生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因“凍干人用狂犬病疫苗”生產存在記錄造假等違法違規行為,遭相關部門立案調查且被沒收藥品GMP證書。”
長春長生是上市公司長生生物的全資子公司,在狂犬疫苗的市場上有著國內第二位的占有率。
看到此時,前段時間還打了狂犬疫苗的小編心一涼。狂犬病一旦發作死亡率接近100%,這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結果。
而長生生物竟然能為了錢財,在這種事情上動歪腦筋?至人的性命于何處?這難道不是等同于“”嗎?所以該次事件絕不僅是違法犯罪這么簡單,在道德層面上也定是無法原諒的!
非個案,問題疫苗層出不窮
“疫苗”造假時間發酵到今日,多家媒體的深挖。使公眾距離真相越來越接近,同時也愈發體會到人能喪盡天良到何種地步。
其實在該次事件爆出前,長生生物就被曝疫苗不合格。
去年10月在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的抽檢下,“長生生物”生產的某批次吸附無細胞百白破聯合疫苗便判定為不合格,當時這一批不合格疫苗進行了召回。
該批次的百白破疫苗效價指標不符合標準規定,接種后可能會影響接種兒童的白喉、破傷風和百日咳的免疫效果。
而在時隔9個月之久的2018年7月18日,針對長春長生的“百日破疫苗不合格”事件處罰結果終于進行了公示:罰款344萬余元。
“經查明,該批藥品生產數量共253338支,由吉林省藥品檢驗所抽樣552支,銷售到山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52600支,現庫存186支,銷售價格是3.40元/支,該批藥品的違法所得共858840.00元,貨值金額共861349.20元。”
尷尬的是,看起來敷衍至極的結果公示了,相關證據材料卻未擺在公眾眼前。雖說當前生產“百日破”的車間早已停產,可不幸的是該批次的25萬支疫苗已經全部銷往山東,打入25萬多名兒童的身體。
作為國內市場占有率數一數二的上市公司,疫苗問題的出現既然不是個例,那么其他種類的疫苗有沒有問題還真不好說。
而長生生物的在售產品除了“狂犬疫苗”以及“百日破”以外,還有凍干水痘減毒活疫苗、凍干甲型肝炎減毒活疫苗、流行性感冒裂解疫苗等產品。
而其中不少是列于兒童強制接種范圍的。若是這些疫苗同樣出現了問題,那么后果定是不堪設想。
救人變,長生生物將受告鎮到何種懲罰?
而調查時間長達9個月,這正常嗎?是否是因為“狂犬疫苗”的負面影響發酵程度過深,才導致“百日破”事件處理的進程加快?
令人訝異的是,早在2016年長春長生公司還有一批百白破疫苗在批簽發“闖關”時被攔下。
中檢院發布的《2016年生物制品批簽發年報》顯示,2016年,疫苗簽發51個品種、共3950批次,其中3949批符合規定、1批不符合規定(不合格率為0.25‰)。
拒簽的1批疫苗(210048人份)為長春長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吸附無細胞百白破聯合疫苗,不合格項目為無細胞百日咳疫苗效價測定。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蟑螂理論——如果你在家里發現一只蟑螂,那么大概率你的家里已哪埋經有了很多蟑螂。小編想,疫苗也是如此。
之前公示的344萬余元,對于一家逍遙法外的壟斷性上市企業來說,無非是年利潤的九牛一毛,壓根不值一提。公眾們自然對這種處罰心生不甘。
而更加讓公眾難以接受的是:長生生物公司并不會一定承擔刑事責任。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中,對于“假藥”與“劣藥”有明確區分。兩者的主觀惡性不同,社會危害性有別,一個是有害、一個是治不好,在量刑上,前者重于后者。
而之前的“百日破疫苗”事件中,公示的檢驗結果是,“效價測定”項不符規定,按劣藥論處。簡而言之,制藥工藝數據造假,取得了監管部分的許可,卻不算假藥。
而僅僅罰了款后,這個壟斷企業會不會又東山再起,禍間呢?
不過近期的股市走向顯示,7月16日至7月20日,長生生物在一周的5個交易日中連續5日一字跌停,總市值蒸發了97.86億元,停牌前一交易日股價收報14.50元/股,總市值為141.19億元。
在今日,深證證券交易所更是發布公告稱,長生生物(002680)擬披露重大事項,7月23日開市起臨時停牌。
但是會不會出現先前不少市場分析人士所說的“強制退市”情況,還并不好說。可是即使長生生物果真破產了,也難以平公憤。
上市公司理當是守法的典范,在食藥品安全、環境保護等涉及公眾利益的重大問題上,上市公司應當遵循最高的標準。長生生物做到如此程度,實則資本市場的恥辱。
如今“長生疫苗造假”事件的進展無一不牽動著公眾的神經,發酵到今日已經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無論是先前的“三聚氰胺”、“紅黃藍幼兒園”等事件,還是如今的“造假疫苗”,全都充分表明出:公眾對國家的信任是一點一點被磨滅的;心中的恐慌是一點點累積起來的。
若是在該次事件發生后,長生生物并沒有得到令人們信服的懲罰。那么小編心中只有四個字——失望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