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英國王室王朝 英國王室歷史變遷 英國王朝是一脈相承的嗎 英國王室的歷史起源 英國王室是諾曼人嗎
英國歷史上的王朝順序如下:
1、羅馬人占領時期(公元前55年-公元410年);
2、盎格魯-撒克遜時期與丹麥統治時期(公元449年-1066年);
3、諾曼王朝(1066-1154):征服者威廉登基后稱一世,在位21年。王位先后傳給他的兩個兒子威廉二世和亨利一世。如此歷經三王之后,這個家庭繼絕了男性繼承人。然而出自女系的繼承人還有兩系。先是威廉一世的外孫斯蒂芬登上王位。另一系不答應,結果爆發了一場奪位戰。雙方打得精疲力竭,議定斯蒂芬死后,由另一系繼位。
4、金雀花王朝(1154-1399):斯蒂芬命歸西天后,亨利一世的外孫繼位,稱亨利二世。他本是法國的安茹伯爵,紋章以金雀花為圖案,王朝也因而得名。英法相爭的百年戰爭就是在這個朝代爆發的。此王朝傳八世而終,其中包括約翰王。
5、蘭開斯特王朝(1399-1461):金雀花王朝最后一位國王理查二世被他的堂弟策動宮廷廢黜秘裁,演出了一幕“煮豆燃豆萁”的慘劇。新上臺的亨利四世是蘭開斯孫灶尺特公爵之子,王朝因此而得名。這個王朝歷亨利四、五、六三世,被約克公爵的后裔推翻。蘭開斯特家族以紅玫瑰為徽號,約克家族以白玫瑰為標志。兩家爭奪王位的戰爭就叫作“玫瑰之戰”。
6、約克王朝(1461-1485):這個朝代最短,只有25年,大部分時間都是愛德華四世在位。
7、都鐸王朝(1485-1603):這個王朝以創始者命名。都鐸是蘭開斯特家族一支的后代,奪得王位后稱亨利七世。他與約克家族的公主結婚,辯配兩家族從此合一。這個王朝依靠新興的工商業主和新貴族鞏固了統治。亨利八世因婚姻問題與羅馬教皇決裂,結果建立了英國國教。最后一位君主是伊麗莎則高白一世女王。
8、斯圖亞特王朝(1603-1714):第一代君主詹姆斯一世是亨利八世妹妹的后人,原為蘇格蘭國王,因伊麗莎白一世女王死后無嗣,得以到倫敦繼承大統。國會軍首領克倫威爾自任護國主。1660年,王朝復辟,后來改行君主立憲制。
9、漢諾威王朝(1714-1901);
10、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1901-1917):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是一個源自德國,曾經統治薩克森.科堡.哥達公國(1826年-1918年),比利時(1831年),葡萄牙(1853年-1910年),保加利亞(1887年-1946年)和英國(1901年-1917年)的歐洲王室。
11、溫莎王朝(1917-今)。
英國歷史上迄今為止一共有十個王朝
按時間順序分別是:諾曼王朝、安茹王朝、金雀花王朝、蘭開斯特王朝,約克王朝、都鐸王朝、斯圖亞特王朝、漢諾威王朝、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和溫莎王朝
另外一種說法就只有八種
分別是:諾曼王朝、金雀花王朝、蘭開斯特王朝,約克王朝、都鐸王朝、斯圖亞告穗正特王朝、漢諾威王朝、溫莎王朝
劃分和我們中國一樣,掌握政治軍事力量為王,所以同樣也存在改朝換代,朝代更替的原因主要是異族征服,國內戰爭和王位繼承。
著名的王朝:諾曼王朝。1066年,威廉率軍渡過英吉利海峽
不到一年就征服英格蘭全境
建立了英國史上的第一個王朝:諾曼王朝。
諾曼人是居住在法國諾曼底地區日耳曼人,相當于維京海盜的殖民地。
諾曼王朝的建立,在王國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象征意義
諾曼王朝的建立標志著英格蘭從軍事民主制時期進入到封建時期
都鐸王朝被斯圖加特王朝取代后,英國開始向資本主義社會過度,并逐步確立聞名后世的君主立憲制度。
注冊 06-11-07
來自
[英概]英國王朝列表 - 自考 -
諾曼王朝House of Norman
· 威廉一世 King William I the Conqueror "征服王"
· 威廉二世 King William II Rufus "紅毛王"
· 亨利一世 King Henry I Well-Educated, Beauclerc "儒雅王"
· 斯蒂芬(King Stephen) (布洛瓦王朝族廳)
安茹王朝House of Anjor
· 亨利二世 King Henry II Curtmantle "短斗篷王"
· 理查一世 King Richard I Coeur de Lion "獅心王"
· 約翰 King John Lackland "無地王"
金雀花王朝House of Plantagenet
· 亨利三世 King Henry III)
· 愛德華一世 King Edward I Long Shank) "長腳王"
· 愛德華二世 King Edward II
· 愛德華三世 King Edward III
· 理查二世 King Richard II
蘭開斯特王朝House of Lancaster
· 亨利四世 King Henry IV
· 亨利五世 King Henry V
· 亨利六世 King Henry VI
約克王朝House of York
· 愛德華四世 King Edward IV
· 愛德華五世 King Edward V
· 理查三世 King Richard III
都鐸王朝House of Tudor
· 亨利七世 King Henry VII
· 亨利八世 King Henry VIII
· 愛德華六世 King Edward VI
· 簡·格雷 Lady Jane Grey
· 瑪麗一世 Queen Mary I the Bloody "血腥瑪麗"
· 伊麗莎襪悔白一世 Queen Elizabeth I
斯圖亞特王朝House of Stewart
· 詹姆斯一世 King James I
· 查理一世 King Charles I
共和政府
· 奧利弗·克倫威爾
· 理查·克倫威爾
斯圖亞特王朝復辟House of Stewart
· 詹姆斯二世 King James II
· 查理二世 King Chales II
· 威廉三世和瑪麗二世 King William III and Queen Mary II)
· 安妮女王 Queen Ann
漢諾威王朝House of Hannover
· 喬治一世 King George I
· 喬治二世 King George II
· 喬治三世 King George III
· 喬治四世 King George IV
· 威廉四世 King William IV
· 維多利亞女王 Queen Victoria
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House of Sachsen-Coburg-Gotha
· 愛德華七世 King Edward VII
· 喬治五世 King George V
溫莎王朝The House of Windsor
· 喬治五世 King George V
· 愛德華八世 King Edward VIII
· 喬治六世 King George VI
· 伊麗莎白二世 Queen Elizabeth
一共10個,分別是:西薩克森王朝(829-1016年)、諾曼底王朝(1066年-1154年)、金雀花王朝(1154—1399年)、蘭開斯特王朝(1399—1464年)、約克王朝(1461—1485年)。
都鐸王朝(1485-1603年)、斯圖亞特王朝(1603年-1714年慎塵)、漢諾威王朝(1714年-1901年)、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1901-1917年)、溫莎王朝(1917-至今)。
一、都鐸王朝
1、朝代資料
都鐸王朝(英語:Tudor dynasty;1485年-1603年),是在亨利七世1485年入主英格蘭、威爾士和愛爾蘭后,所開創的一個王朝,統治英格蘭王國及其屬土周圍地區。
伯爵亨利·都鐸于1485年8月,在法國援助下殺死理查三世,奪取王位,建立都鐸王朝,史稱亨利七世。
都鐸王朝統治英格蘭王國直到1603年伊麗莎白一世去世為止,歷經118年,共經歷了五代君主。
都鐸王朝處于英國從封建主義向資本主義過渡時期,被認為是英國君主專制歷史上的黃金時期。
2、國王世系
①、亨利七世(1457-1509)(英格蘭國王1485-1509在位)
②、亨利八世(1491–1547)(英格蘭國王1509-1547)
③、愛德華六世(1537 – 1553)(英格蘭國王1547-1553)
④、瑪麗一世(1516—1558)(英格蘭女王1553—1558)
⑤、伊麗莎白一世(1533—1603)(英格蘭女王1558-1603)
二、諾曼底王朝
1、朝代資料
諾曼底王朝(1066年-1154年,House of Normandy):簡稱諾曼王朝,是英格蘭的一個王朝。
一共有四位國王曾統治英格蘭,統治時間由征服王威廉之后的1066年開始,直至1154年。
斯蒂芬死后他的表甥亨利二世繼位,金雀花王朝的統治開始。
2、國王世系
①、威廉一世(1028—1087)(英格蘭國王1066-1087在位)
②、威廉二世(1060-1100)(英格蘭國王1087-1100 )
③、亨利一世(1068-1135)(英格蘭國王1100-1135)
④、斯蒂芬(1096-1154)(英格蘭國王1135-1154)
三、金雀花王朝
1、朝代資料
金雀花王朝(House of Plantage),在法國又名安茹王朝(House of Anjou)。
斯蒂芬命歸西天后,亨利一世的外孫繼位,稱亨利二世。
他本是法國的安茹伯爵,紋章以金雀花為圖案,王朝也因而得名。
英法相爭的百年戰爭就是在這個朝代爆發的。
此王朝傳八世而終,其中包括約翰王。
1154年,亨利二世開始了金雀花王朝的統治。
金雀花王朝(安茹王朝)是英國歷史上第一個名君輩出的黃金時期。
亨利二世有很高的法學造詣,對英國的法律體系作了很多有效的改革。
其子理查一世繼位后,參加了第三次十字軍東征,一度打敗了薩拉丁而名聲大噪,獲得了“獅心王”的稱號。
理查一世之弟“無地王”約翰繼立,被法王腓力二世打敗喪失了在法國的大片領地,但1215年在大貴族脅迫下簽署的“自由大 *** ”是世界 *** 發展史上的里程碑。
“無地王”之子亨利三世在位期間,同樣被大貴族所脅迫通過了《牛津條例》和《乎棚威斯敏斯特條例》,開設了立法機構議會。
亨利三世之子“長腿”愛德華一世在位期間,議會制發歲孝則育成熟,并完善了英格蘭法律體系,還吞并了威爾士、遠征蘇格蘭,為英國的統一打下了基礎。
到愛德華一世之孫愛德華三世時代,因對法國王位提出要求,揭開了英法百年戰爭的序幕,并屢敗數倍于己的法國騎士軍團。
愛德華三世的孫子理查二世被蘭開斯特公爵亨利四世廢黜,金雀花王朝被蘭開斯特王朝取代。
實際上亨利四世也是愛德華三世的孫子,是受封為蘭開斯特公爵的王子岡特之子。
2、國王世系
①、亨利二世(1133-1189)(英格蘭國王1154-1189在位)
②、理查一世(獅心王)(1157-1199)(英格蘭國王1189-1199)
③、約翰王(失地王)(1167-1216)(英格蘭國王1199-1216)
④、亨利三世(1207-1272)(英格蘭國王1216-1272)
⑤、愛德華一世(1239-1307)(英格蘭國王1272-1307)
⑥、愛德華二世(1284-1329)(英格蘭國王1307-1327)
⑦、愛德華三世(1312-1377)(英格蘭國王1327-1377)
⑧、理查二世(1367-1400)(英格蘭國王1377-1399)
四、蘭開斯特王朝
1、朝代資料
該王朝屬于安茹家族的后代,金雀花王朝最后一位國王理查二世被他的堂弟策動宮廷政變廢黜秘裁,演出了一幕“煮豆燃豆萁”的慘劇。
新上臺的亨利四世是蘭開斯特公爵之子,王朝因此而得名。
這個王朝歷亨利四世、五世、六世三代,被約克公爵的后裔推翻。
這兩個家族本是同根,蘭開斯特家族以紅玫瑰為紋章,約克家族則以白玫瑰為紋章。
兩個家族爭奪英格蘭王位的戰爭被稱為“紅白玫瑰戰爭(紅白薔薇戰爭)”。
2、國王世系
①、亨利四世(1367-1412)(英格蘭國王1399-1413在位)
②、亨利五世(1387-1422)(英格蘭國王1413-1422)
③、亨利六世(1421-1471)(英格蘭國王1422-1461,1470—1471)
五、約克王朝
1、朝代資料
這個朝代只有25年,約克家族同樣屬于安茹家族,大部分時間都是愛德華四世在位。
亨利四世之子亨利五世重開英法百年戰爭,蹂躪了大半個法國,迫使法王承認他為繼承人,可惜暴病死在法國戰場上。
他的兒子亨利六世不到一周歲就成為英、法兩國的國王,但圣女貞德的出現扭轉了法國的戰局,英國人被趕出了法蘭西。
亨利六世在英國的統治很快也保不住了,1455年,愛德華三世孫女菲麗帕的后代、約克公爵起兵造反,這場戰爭史稱“紅白玫瑰戰爭”,亨利六世廢而復立,立而復廢,最終敗于約克家族之手。
約克家族的愛德華四世繼位,建立了約克王朝。
但玫瑰戰爭仍未結束,1485年,蘭開斯特公爵岡特曾孫女的兒子亨利七世從國外攻回英國,殺了約克王朝末王理查三世,建立了都鐸王朝。
2、國王世系
①、愛德華四世(1442-1483)(英格蘭國王1461-1483)
②、愛德華五世(1470-1483)(英格蘭國王1483)
③、理查三世(1452-1485)(英格蘭國王1483-1485)
參考資料來源: ——英國王室
參考資料來源: ——金雀花王朝
參考資料來源: ——約克王朝
參考資料來源: ——蘭開斯特王朝
沒有共同的姓,英國的王室比較特別,比如歷史上的亨利和愛德華這兩個姓氏你會看到間隔出現,有的原因是因為后代不想和前代的王室一樣,尤其是出現暴君的時候,其后的英國國王有的改了姓,也有像法國的女婿因為英格蘭的內戰而來到英格蘭并稱為新的國王。再者,英國王室后來因為男嗣的問題出現了女王,王室的姓氏更加不能繼續下去,英國王室一般納都是叫某某王朝,就和我們的朝代相似,現列舉如下,
諾曼王朝
House of Norman
* 1066-1087 威廉一世 King William I the Conqueror "征服王"
* 1087-1100 威廉二世 King William II Rufus "紅毛王"
* 1100-1135 亨利一世 King Henry I Well-Educated, Beauclerc "儒雅王"
* 1135-1154 斯蒂芬(King Stephen) (布洛瓦王氏信朝)
安茹王朝
House of Anjou
* 1154-1189 亨螞乎利二世 King Henry II Curtmantle "短斗篷王"
* 1189-1199 理查一世 King Richard I Coeur de Lion "獅心王"
* 1199-1216 約翰 King John Lackland "無地王"
金雀花王朝
House of Plantagenet
* 1216-1272 亨利三世 King Henry III
* 1272-1307 愛德華一世 King Edward I Long Shank "殲物輪長腳王"
* 1307-1327 愛德華二世 King Edward II
* 1327-1377 愛德華三世 King Edward III
* 1377-1399 理查二世 King Richard II
蘭開斯特王朝
House of Lancaster
* 1399-1413 亨利四世 King Henry IV
* 1413-1422 亨利五世 King Henry V
* 1422-1461 1470-1471 亨利六世 King Henry VI
約克王朝
House of York
* 1461-1483 愛德華四世 King Edward IV
* 1483 愛德華五世 King Edward V
* 1483-1485 理查三世 King Richard III
都鐸王朝
House of Tudor
* 1485-1509 亨利七世 King Henry VII
* 1509-1547 亨利八世 King Henry VIII
* 1547-1553 愛德華六世 King Edward VI
* 1553 簡·格雷 Lady Jane Grey
* 1553-1558 瑪麗一世 Queen Mary I the Bloody "血腥瑪麗"
* 1558-1603 伊麗莎白一世 Queen Elizabeth I
斯圖亞特王朝
House of Stewart
* 1603-1625 詹姆斯一世 King James I
* 1625-1649 查理一世 King Charles I
共和政府
* 1653-1658 奧利弗·克倫威爾,護國公
* 1658-1659 理查·克倫威爾,護國公
斯圖亞特王朝復辟
House of Stewart
* 1661-1685 查理二世 King Chales II
* 1685-1688 詹姆斯二世 King James II
* 1689-1691 威廉三世和瑪麗二世 King William III and Queen Mary II)
* 1691-1702 威廉三世 King William III
* 1702-1714 安妮女王 Queen Ann
漢諾威王朝
House of Hannover
* 1714-1727 喬治一世 King George I
* 1727-1760 喬治二世 King George II
* 1760-1820 喬治三世 King George III
* 1820-1830 (1810-1820 攝政) 喬治四世 King George IV
* 1830-1837 威廉四世 King William IV
* 1837-1901 維多利亞女王 Queen Victoria
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
House of Sachsen-Coburg-Gotha
* 1901-1910 愛德華七世 King Edward VII
* 1910-1936 喬治五世 King George V
溫莎王朝
The House of Windsor
* 1910-1936 喬治五世 King George V
* 1936 愛德華八世 King Edward VIII
* 1936-1952 喬治六世 King George VI
* 1952- 伊麗莎白二世 Queen Elizabeth II
英國歷史上迄今為止一共有十個王朝
按時間順序分別是:諾曼王朝、安茹王朝、金雀花王朝、蘭開斯特王朝,約克王朝、都鐸王朝、斯圖亞特王朝、漢諾威王朝、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和溫莎王朝。
另外一種說法就只有八種
分別是:諾曼王朝、金雀花王朝、蘭開斯特王朝,祥前約克王朝、都鐸王朝、斯圖亞特王朝、漢諾威王朝、溫莎王朝
劃分和我們中國一樣,掌握政治軍事力量為王,所以同樣也存在改朝換代,朝代更扮枯替的原因主要是異族征服,國內戰爭和王位繼承。
著名的王朝:諾曼王朝。1066年,威廉率軍渡過英吉利海峽
不到一年就征服英格蘭全境
建立了英國史上的第一個王朝:諾曼王朝。
諾曼人是居住在法國諾曼底地區日耳曼人,相當于維京海盜的殖民地。
諾曼王朝的建立,在王國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象征意義
諾曼王朝的建立標志著英格蘭從軍事民主制時期進入到封建時期
都鐸王朝被斯圖加特王朝取代后,英國開始向資本主義社會過度,并逐步確立聞名后世的君主立憲制度。
英國歷代王朝
1、諾曼王朝(1066—1154年)
征服者威廉登基后稱一世,在位21年。王位先后傳給他的兩個兒子威廉二世和亨利一世。如廳宴洞此歷經三王之后,“絕嗣斷統”,也就是說這個家庭繼絕了男性繼承人。然而出自女系的繼承人還有兩系。先是威廉一世的外孫斯蒂芬登上王位。另一系不答應,結果爆發了一場奪位戰。雙方打得精疲力竭,議定斯蒂芬死后,由另一系繼位。
2、金雀花王朝(1154—1399年)
斯蒂芬命歸西天后,亨利一世的外孫繼位,稱亨利二世。他本是法國的安茹伯爵,紋章以金雀花為圖案,王朝也因而得名。英法相爭的百年戰爭就是在這個朝代爆發的。此王朝傳八世而終,其中包括約翰王。
3、蘭開斯特王朝(1399—1464年)
金雀花王朝最后一位國王理查二世被他的堂弟策動宮廷政變廢黜秘裁,演出了一幕“煮豆燃豆萁”的慘劇。新上臺的亨利四世是蘭開斯特公爵之子,王朝因此而得名。這個王朝歷亨利四、五、六三世,被約克公爵的后裔推翻。這兩個家族本是同根,蘭開斯特家族以紅玫瑰為徽號,約克家族以白玫瑰為標志。兩家爭奪王位的戰爭就叫作“玫瑰之戰”。
4、約克王朝(1461—1485年)
這個朝代最短,只有25年,大部分時間都是愛德華四世在位。
5、都鐸王朝(1485—1603年)
這個王朝以創始者命名。都鐸是蘭開斯特家族一支的后代,奪得王位后稱亨利七世。他與約克家族的公主結婚,兩家族從此合一。這個王朝依靠新興的工商業主和新貴族鞏固了統治。亨利八世因婚姻問題與羅馬教皇決裂,結果建立了英國國教。最后一位君主是伊麗莎白一世女王。
6、斯圖亞特王朝(1603—1649年,1660—1714年)
第一代君主詹姆斯一世是亨利八世妹妹的后人,原為蘇格蘭國王,因伊麗莎白一世女王死后無嗣,得以到倫敦繼承大統。此王朝1649年被國會軍推翻,查理一世被處死。國會軍首領克倫威爾自任護國主。1660年,王朝復辟,后來改行君主立憲制。
7、漢諾威王朝(1714—1901年)
斯圖加特王朝的安妮女王去世時,根據“王位繼承法”應由詹姆斯一世的孫女索菲亞繼位。但她已死去,王位就由其子德國的漢諾威選侯繼承,稱喬治一世,從此開始了漢諾威王朝,一直延續到維多利亞女王。這個王朝的前四位君主都命名為喬治,即一世至四世。所以,有時也把他們在位的時期(1714—1830年)稱為喬治時代(Georgian)。
8、溫莎王朝(1910年至今)
維多利亞女王去世后,其子愛德華七世登位。他以其父艾伯特在德國的封地薩克森科堡與哥達為王室名稱。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英國朝野反對德國,情緒激昂,迫使英王喬治五世宣布以行宮所在地溫莎作為國王家族新名。溫莎王朝已有五位君王:愛德華七世、喬治五世,愛德華八世,喬治六世及現在的女王伊麗莎白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