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學科分類 > 生物

全國植物生物學大會,2015年有哪些 生物學相關國際會議

  • 生物
  • 2023-05-05
目錄
  • 潘建偉的學術報告
  • 物生地可報考哪些大學
  • 侯向陽的學術成果
  • 中國植物營養與肥料學會的主要活動
  • 吳鵬程的人物生平

  • 潘建偉的學術報告

    植物形態學

    植物分類學

    植物生理學

    植物病理學

    植物生態學

    植物育種學

    經返鏈冊濟植物學

    植物生產漏宏學

    植物生物技術

    這是我大學學的課程(2001年)

    但據第14屆國際植物學大會(1987年)

    將植物學分為六大組:代謝植物學

    發育植物學

    遺傳學和植物育種

    結構植物學

    及演化植喚肢物學

    環境植物學

    這應該代表以后的發展方向吧

    物生地可報考哪些大學

    2014年

    1.Qing Zhang, Xiangyang Hou, Frank Yonghong Li, Jianming Niu, Yanlin Zhou,Yong Ding,Liqing Zhao,Xin Li,Wenjing Ma,Sarula Kang. Alpha, beta and gamma diversity differ in response to precipitation in the Inner Mongolia grassland. PLOS ONE,2014,9(3): e93518.

    2.侯向陽,紀磊,王珍.荒漠草原與典型草原NPP、碳積累對不同降雨年份和利用方式的響應.生態學報,2014,21:.

    3.侯向陽.立足中國北方草原、面向歐亞草原的保護和發展的思考和實踐.中國草地學報,2014,36(1):1-2.

    4.侯向陽.李博院士在草原所期間的扒稿侍學術業績及其影響.中國草地學報,2014,36(1):116-118.

    5.侯向陽.讓草原承載起美麗中國夢.中國畜牧業,2014,4:23.

    6.丁勇,薩茹拉,劉朋濤,李西良,吳新宏,侯向陽.近40年內蒙古區域溫度和降雨量變化的時空格局.干春吵旱區資源與環境,2014,28(4):96-102.

    7.李西良,侯向陽,丁勇,尹燕亭,劉志英,運向軍,王海.天山北坡家庭牧場尺度氣候變化感知與響應策敬局略.干旱區研究,2014,31(2):285-293.

    2013年

    8.David R. Kemp, Han Guodong, Hou Xiangyang, David L. Michalk, Hou Fujiang,Wu Jianping, and Zhang Yingjun. Innovative grassland management systems for environmental and livelihood benefits. Proceeding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13, 110(21): 8369-8374.

    9.Fan Yuejun, Hou Xiangyang, Shi Hongxiao, and Shi Shangli . Effects of grazing and fencing on carbon and nitrogen reserves in plants and soils of alpine meadow in the three headwater resource regions. Russian Journal of Ecology, 2013, 44(1): 80-88.

    10.Hou Xiangyang, Leonid. Ubugunov, S Tserendash, Chen Haijun,Han Wenjun, Yun Xiangjun , Ding Yong, Wang Zhen, and Ji Lei. The changing patterns in grasslands and soil fertility along the Eastern Eurasian Steppe Transect across China-Mongolia-Russia. In:Revita-lising grasslands to sustain our communities: Proceedings 22nd International Grassland Congress. 2013, 1109-1115.

    11.Yin Yanting, Hou Xiangyang, David Michalk, Yun Xiangjun, Ding Yong, Li Xiliang,and Ren Jizhou. Herder mental stocking rate in the rangeland regions of northern China.In:Revitalising grasslands to sustain our commutities: Proceedings 22nd International Gassland Congress.2013,1833-1836.

    12.侯向陽,尹燕亭,運向軍,李西良,丁勇.北方草原牧戶心理載畜率與草畜平衡模式轉移研究. 中國草地學報,2013,35(1):1-11.

    13.侯向陽.艱苦創業攀高峰 增強能力鑄輝煌. 中國草地學報. 2013,35(6):1-3.

    14.李新樂,侯向陽*,穆懷彬.不同降水年型灌溉模式對苜蓿草產量及土壤水分動態的影響.中國草地學報, 2013,35(5):46-51.

    15.丁勇,侯向陽*,吳新宏,Leonid Ubugunov,任衛波,薩茹拉,孫小龍,劉朋濤.氣候變化背景下草原生態研究熱點探討.中國草地學報,2013,35(5):124-132.

    16.李西良,侯向陽*,丁勇,李平,吳新宏,尹燕亭,白海花. 牧戶尺度草畜的相悖特征及其耦合機制,中國草地學報. 2013,35(5):139-145.

    17.尹燕亭,侯向陽*,運向軍,丁勇,李西良.不同經濟水平牧戶草場植被特征比較.中國沙漠, 2013,33(4):1041-1047.

    18.尹燕亭,侯向陽*,運向軍,丁勇,李西良. 荒漠草原牧戶草場植被群落特征趨同性研究.中國草地學報,2013,35(1):79-84.

    19.尹燕亭,侯向陽*,運向軍,丁勇,李西良. 荒漠草原不同經濟水平牧戶草場植被和土壤養分特征比較. 中國農學通報,2013,29(8):6-12.

    20. 李西良,侯向陽*,Leonid Ubugunov,丁勇,丁文強,尹燕亭,運向軍,張勇.氣候變化對家庭牧場復合的影響及其牧民適應. 草業學報,2013,22(1):148-156.

    21.李西良,侯向陽*,丁勇,尹燕亭,運向軍,穆懷彬. 天山北坡家庭牧場復合對極端氣候的響應過程.生態學報,2013,33(17):5353-5362.

    22.薩茹拉,侯向陽*,李金祥,丁勇,吳新宏,運向軍.不同放牧退化程度典型草原植被—土壤的有機碳儲量.草業學報, 2013,22(5):18-26.

    23.張曉慶,穆懷彬,侯向陽*,閆偉紅,李平,李鵬,蘇佳樓. 我國青貯玉米種植及其產量與品質研究進展.畜牧與飼料科學,2013, 34(1):54-57+59.

    24.薩茹拉,李金祥,侯向陽.草地生態土壤有機碳儲量及其分布特征.中國農業科學 2013,46(17):3604-3614.

    25.戴雅婷,侯向陽,閆志堅,王慧,高麗. 庫布齊沙地不同植被類型下土壤微生物量碳及土壤呼吸的變化. 中國草地學報,2013,35(5):92-95.

    26.薩茹拉,侯向陽,陳海軍,王珍,丁勇. 放牧強度對典型草原土壤微生物特征的影響. 中國草地學報,2013,35(5):86-91.

    27.趙青山,侯向陽,趙艷清,夏明,段俊杰,陶雅.混播人工草地不同放牧制度下草畜互作試驗研究. 中國草地學報,2013,35(1):67-72.

    28.趙青山,侯向陽,段俊杰,崔艷偉,那日蘇,夏明,包賽很那.不同放牧制度下混播人工草地群落多樣性動態. 中國草地學報,2013,35(5):80-85.

    29.李新樂,侯向陽,穆懷彬. 不同降水年型灌溉模式對苜蓿草產量及土壤水分動態的影響.第五屆中國苜蓿發展大會論文集. 2013,119-124.

    30.侯向陽. 中國草原科學,科學出版社.2013.

    31.侯向陽. 情灑草原譜宏區 創新科技鑄輝煌,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2013.

    32.Proceedings 22nd International Grassland Congress(Australia), The changing patterns in grasslands and soil fertility along the Eastern Eurasian Steppe Transect across China-Mongolia-Russia”Report.

    2012年

    33.Hou Xiangyang, Han Ying and Frank Li Yonghong. The perception and adaptation of herdsmen to climate change and climate variability in the desert steppe region of northernChina. The Rangeland Journal, 2012,34:349-357.

    34.Fan Yunjun, Chang Xiyun, Yang Yuhai, Shi Hongxiao and Hou Xiangyang .The biodiversity and stability of alpine meadow plant communities in relation to altitude gradient in three headwater resource regions. 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2012l.11(79): 14422-14427.

    35.侯向陽.歐亞溫帶草原東緣生態樣帶研究探討.中國草地學報, 2012, 34(2): 108-112.

    36.侯向陽.讓科技創新成為引領草原保護與牧區發展的力量源泉.中國草地學報,2012,29(1):3-4.

    37.尹燕亭,侯向陽,丁勇,韓穎.荒漠草原區畜牧業對氣候變化的響應研究——以內蒙古蘇尼特右旗為例.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12, 26(8):153-160.

    38.李西良,侯向陽,丁勇,運向軍,尹燕亭.北方草原牧民對極端干旱感知的季節敏感性研究.農學學報,2012,2(10):26-31.

    39.范月君,侯向陽,石紅霄,師尚禮.氣候變暖對草地生態碳循環的影響.草業學報,2012,21(3):294-302.

    40.李平,侯向陽.草原生態畜牧業與集約型畜牧業辨析.經濟研究導刊,2012, 9:173-174.

    41.李平,任衛波,侯向陽,王育青,李西良,丁勇.沙地草原牧戶對氣候變化適應性調查分析.草地學報,2012,20(2):280-286.

    42.丁勇,侯向陽,LeonidUbugunov,吳新宏,尹燕亭,李西良,運向軍.溫帶草原區氣候變化及其對植被影響的研究進展.中國農學通報,2012,28(17):310-316.

    43.戴雅婷,侯向陽,王慧,高麗.鄂爾多斯沙地油蒿根際土壤微生物數量的季節動態.干旱區資源與環境, 2012,26(10):103-107.

    44.張曉慶,侯向陽,張英俊.放牧家畜采食量和采食成分測定技術評述.草業科學,2012,29(2):291-300.

    45.王慶鎖,孫東寶,侯向陽.晉北半干旱區苜蓿灌水次數與磷肥施用水平優化.農業工程學報,2012,28(14):112-117.

    46.侯向陽,孫海群.青海主要草地類型及常見植物圖譜,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

    47.內蒙古草學會2012年年會,做“北方草原退化治理與草畜平衡模式轉移研究”報告;

    48.中國水利學會牧區水利專業委員會學術會議,做“北方草原氣候變化影響和適應”報告。

    49.中國草學會青年專業委員會(廣西南寧),做“歐亞溫帶草原東緣生態樣帶(EEST)研究框架和進展”報告。

    50.北京草原生產力研討會,做“北方草原生產力衰減的關鍵機制及提高途徑”報告。

    51.中俄草原生態樣帶研討會(俄羅斯貝加爾湖),做“Frame, Advance and Scheme on the East Eurasian Steppe Transect (EEST)”報告。

    2011年

    52.侯向陽,尹燕亭,丁勇.中國草原適應性管理研究現狀與展望.草業學報,2011,20(2):262-269.

    53.侯向陽,韓穎.內蒙古典型地區牧戶氣候變化感知與適應的實證研究.地理研究,2011,30(10),1753-1764.

    54.侯向陽,徐海紅. 不同放牧制度下短花針茅荒漠草原碳平衡研究. 中國農業科學, 2011,44(14):3007-3015.

    55.侯向陽.充分重視農牧戶在苜蓿產業發展中的作用和利益.草業科學,2011,28(1):4-9.

    56.侯向陽, 趙青山.白刺.內蒙古草業,2011,23(4):46-47.

    57.韓穎,侯向陽*.內蒙古荒漠草原牧戶對氣候變化的感知和適應. 應用生態學報, 2011,22(4):913-922.

    58.徐海紅,侯向陽*,那日蘇.不同放牧制度下短花針茅荒漠草原土壤呼吸動態研究.草業學報,2011,20(2):219-226.

    59.王海,侯向陽*,秦艷,那日蘇.阿拉善荒漠區牧民對氣候變化的感知及應對措施初探——以阿拉善左旗和阿拉善右旗為例.草業科學,2011,28(9):1718-1723.

    60.丁勇,侯向陽*,尹燕亭,秦艷,王海,張慶,李西良.半農半牧區農戶生產現狀及對氣候變化的感知——基于內蒙古林西縣的調查研究.中國農學通報,2011,27(14):104-112.

    61.尹燕亭,侯向陽*,運向軍.氣候變化對內蒙古草原生態影響的研究進展.草業科學,2011,28(6):1132-1139.

    62.穆懷彬,侯向陽*,德英.從我國《生乳》標準談奶業發展.中國畜牧雜志,2011,47(18):15-18.

    63.章力建,侯向陽,朱立志,趙青山.關于建立亞太地區草地農業產品質量安全合作機制的思考.中國草地學報,2011,33(5):1-6.

    64.穆懷彬,侯向陽,米福貴.近紅外光譜技術在我國飼料領域的應用現狀.糧食與飼料工業,2011,(11):61-63.

    65.穆懷彬,侯向陽.近紅外光譜法快速分析玉米青貯飼料青貯發酵品質.紅外,2011,32(10):35-39.

    66.韓穎,侯向陽.農牧交錯帶的變遷、劃分及管理機制的探討.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1,32(5):31-35.

    67.侯向陽. 奶牛優質飼草生產技術研究進展,中國農業出版社.2011.

    68.草原生態研究所30年所慶和并入蘭州大學9周年學術研討會,做“Research advances on adaptation of climate change in Inner Mongolia”報告.

    69.新疆中澳會議,做“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and Adaptive Management in Inner Mongolia Grassland”報告.

    70.在草原生態學術前沿研討會上做“Research advances on adaptation of climate change in Inner Mongolia”報告.

    71.參加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建立生態草業特區,探索牧區經濟發展新模式”學術研討會,做“牧區生態畜牧業發展的原則、模式和路徑” 報告.

    7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第71屆雙清論壇“ 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中國能源-經濟-環境政策”上,做“應對氣候變化的北方草原牧區環境經濟政策研究”報告.

    73.赴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普通生物學和實驗研究所,做“Introduction of GRI and Progress of Joint Project of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報告.

    2010年

    74.侯向陽.發展草原生態畜牧業是解決草原退化困境的有效途徑.中國草地學報, 2010,32(4):1-9.

    75.侯向陽.依靠科技做好草原大文章.中國草地學報,2010,32(1):1-5.

    76.侯向陽,徐海紅.不同放牧制度下短花針茅荒漠草原碳平衡研究. 中國土壤與肥料,2010,(6):50-57.

    77.文霞,侯向陽*,穆懷彬.灌水量對京南地區紫花苜蓿生產能力的影響.草業科學,2010,27(4):73-77.

    78.丁勇,牛建明,侯向陽,張慶,王海,尹燕亭.基于可持續發展評價的家庭牧場生產經營分異研究.草業科學,2010,27(11):151-158.

    79.杜建雄,師尚禮,劉金榮,侯向陽.干旱脅迫和復水對草地早熟禾3個品種生理特性的影響.草地學報,2010,18(1):73-77.

    80.杜建雄,侯向陽,劉金榮.草地早熟禾對干旱及旱后復水的生理響應研究.草業學報,2010,19(2):31-38.

    81.韓穎,侯向陽.荒漠草原牧戶氣候變化感知和適應的實證分析.第八屆博士生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2010,127.

    82.章力建,侯向陽.草原大文章略論,中國農業出版社.2010.

    83.在中國草學會成立30 周年慶典大會,做“充分重視農牧戶苜蓿產業發展中的作用和利益”的報告.

    84.在農業部草原監理中心組織的草原碳匯與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研討會上做“草原保護利用對碳平衡的影響及草原氣候變化適應性研究”的報告.

    85.在溫帶草原草原適應性管理國際研討會上做“內蒙古典型草原地區牧戶對氣候變化感知和適應的研究”的報告.

    86.在青海召開的青藏高原生態保護與扶貧國際研討會上做“青藏高原草原分布與現狀”的報告.

    2009年

    87.侯向陽.中國草原保護建設技術進展及推廣應用效果.中國草地學報,2009,31 (1):4-12.

    88.侯向陽.我國草地農業體系建設和未來發展方向.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2009, (2):33-37.

    89.韓文軍,春亮,侯向陽.過度放牧對羊草雜類草群落種的構成和現存生物量的影響.草業科學,2009,26(9):195-199.

    90.曾亮,袁慶華,侯向陽,姚拓. 植物源藥劑混配防治西花薊馬的藥效研究.植物保護, 2009,35(6):164-166.

    91.侯向陽,依靠科技,做好草原大文章,促進草原大發展.2009中國草原發展論壇論文集.2009,59-63.

    92.參加農業部草原發展論壇,做“依靠科技做好草原大文章促進草原大發展”報告.

    93.參加中國農科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所“土壤固碳減排與氣候變化高級學術研討會”,做“不同放牧方式下荒漠草原生物量和碳平衡比較研究”報告.

    2008年

    94.侯向陽,楊理,韓穎.中國草地學報實施草原生態補償的意義、趨勢和建議.中國草地學報,2008,30(5):1-6.

    95.張曉慶,侯向陽,孫啟忠,趙淑芬.華北農牧交錯區奶牛飼養現狀調查分析.中國奶牛,2008,(2):4-7.

    96.穆懷彬,侯向陽,米福貴.苜蓿不同密度種植生長狀況及經濟效益分析.中國奶牛,2008,(4):16-18.

    97.穆懷彬,侯向陽,米福貴,張萍.匈牙利青貯玉米在環京南部地區種植適宜性分析.中國草食動物,2008,28(2):51-53.

    98.孫雙印,侯向陽,盧欣石.飼料桑特性研究與加工利用分析.草原與草坪,2008,1:63-69.

    99.草原監理中心學習大討論做“草地畜牧業是保障奶業健康的重要基礎”報告.

    100.在內蒙古農牧大學草原專業50年慶典學術報告會上做“我國草地農業體系建設和未來發展方向”報告.

    101.在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草業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論壇上做“我國草地農業發展思考和措施”報告.

    102.在國際草原與草地大會上做“中國草原保護建設技術進展和推廣”報告.

    2001年-2007年

    103.侯向陽,楊理.我國牧區縣和半牧區縣劃分及發展方向研究.科技導報,2007,25(9):21-25.

    104.任繼周,林惠龍,侯向陽.發展草地農業 確保中國食物安全. 中國農業科學 2007,40(3):614-621

    105.徐斌,楊秀春,侯向陽,陶偉國,覃志豪.草原植被遙感監測方法研究進展.科技導報,2007,25(9):5-8.

    106.楊理,侯向陽.完善北方草原家庭承包制與天然草地可持續管理.科技導報,2007,25(9):29-32.

    107.鄒偉,侯向陽,曹致中.水資源緊缺條件下永昌縣農戶苜蓿灌溉及種植效益調查.草原與草坪,2007,(1):65-68,72.

    108.孫雙印,侯向陽,盧欣石.二十一世紀的綠色神奇功能飼料植物——飼料桑.中國奶牛,2007,(2):53-54.

    109.侯向陽. 國際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園的休閑教育價值. 2007中國農學會學術年會暨全國休閑農業論壇文集,2007,257-259.

    110.侯向陽.發展高效現代草業支撐奶業健康發展.中國乳業,2006,(9):21-22.

    111.孫雙印,侯向陽,盧欣石.飼料植物——飼料桑. 草原與草坪,2006,(6):66-68.

    112.侯向陽. 草業發展的節約型綠色道路(提綱). 2006中國草業發展論壇論文集,2006,47-49.

    113.侯向陽,楊理.我國草地生態經濟研究的重點任務.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05,7(3):3-6.

    114.楊理,侯向陽.以草定畜的若干理論問題研究.中國農學通報,2005,21(3):346-349.

    115.楊理,侯向陽.對草畜平衡管理模式的反思.中國農村經濟,2005,(9):62-66.

    116.章力建,侯向陽,楊正禮.當前我國農業立體污染防治研究的若干重要問題.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05,7(1):3-6.

    117.王艷士,王慶鎖,李春和,侯向陽.淺談退耕還草戰略.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05,7(1):22-25.

    118.翟虎渠,劉旭,侯向陽,沈貴銀.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促進農業科技園區可持續發展.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05,7(5):3-7.

    119.章力建,侯向陽.我國農業立體污染防治研究進展.作物雜志,2005,5:1-4.

    120.侯向陽,郝志強.生態農業與現代農業若干問題的討論.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04,12(1):16-18.

    121.侯向陽,萬里強,高洪文.我國西部草業科技發展重點的排序研究.中國農業科學, 2004,37(4):558-565.

    122.徐斌飛,侯向陽,王道龍.沙塵暴的危害及農業防治措施.生態科學, 2004,23(1):60-63.

    123.萬里強,侯向陽,任繼周.耦合理論在我國草地農業應用的研究.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04,12(1):162-164.

    124.章力建,侯向陽.以科技促進質量效益型農業綜合開發. 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04,6(2):8-11.

    125.楊理,侯向陽.彈性與草畜平衡管理關系初探——以內蒙古錫林郭勒盟為例. 中國草學會第六屆二次會議暨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4,77-81.

    126.楊理,侯向陽.以草定畜的理論研究.中國草業可持續發展戰略論壇論文集,2004,383-388.

    127.侯向陽,劉旭,楊理.草地生態建設戰略重點研究.中國草業可持續發展戰略論壇論文集, 2004,30-37.

    128.侯向陽,楊理.牧區和半牧區縣域經濟及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初探. 中國草業可持續發展戰略論壇論文集, 2004,122-130.

    129. 侯向陽.草業科技發展重點問題研究. 中國草學會第六屆二次會議暨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04,214-220.

    130.萬里強,侯向陽,李向林.層次分析法在西部草業發展中的應用.草業學報,2003,12(5):1-7.

    131.曹致中,侯向陽,魏臻武.實施奶業發展共性關鍵技術攻關,提高優質苜蓿生產技術水平. 第二屆中國苜蓿發展大會論文集, 2003,195-198.

    132.侯向陽,萬里強.加入WTO與我國草業的發展.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02,4(1):34-37.

    133.劉旭,侯向陽.應對入世 加強農業科技知識產權管理.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02,4(5):67-69.

    134.葉志華,侯向陽.我國草業發展的現狀、問題及科技對策.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02,4(2):69-73.

    135.郝志強,侯向陽.體制改革條件下非營利農業科研機構運行機制探討.農業科技管理,2002,5:1-5.

    136.萬里強,侯向陽.對青海草地畜牧業的幾點認識.農業科技通訊,2002,3:24.

    137.李維薇,侯向陽. 我國西部草原保護、建設與管理的重點及對策. 21世紀草業科學展望—國際草業(草地)學術大會論文集,2001,228-232.

    138.章力建,侯向陽,王慶鎖. 我國西部地區生態農業的建設問題. 農業經濟問題,2001,2:23-26.

    139.信乃詮,侯向陽,張燕卿. 我國北方旱地農業研究開發進展及對策. 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01,9(4):58-60.

    140.侯向陽. 農牧交錯帶變遷的格局與過程及其景觀生態意義. 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01,9(1):71-73.

    141.侯向陽,萬里強. 現代草業的概念、理論及趨勢. 中國草地,2001,23(6):45-48+63.

    142.李維薇,侯向陽. 我國西部草原協調發展的重點及對策. 中國軟科學,2001,10:21-24.

    143.侯向陽.溫帶-亞熱帶過渡帶的景觀變遷及其生態意義.應用生態學報,2001,12(2):315-318.

    144.侯向陽. 西部農業科技發展需求、思考及建議. 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01,3(1):8-11.

    145.王鷹,李維薇,時建忠,侯向陽. 以科技為先導加強我國草原生態保護建設的思考和建議. 中外科技信息,2001,12:43-45.

    146.中國草地生態環境建設戰略研究,中國農業出版社,2005.

    147.生態農業——中國可持續農業的理論與實踐,化學工業出版社,2003.

    148.中國西部牧草, 化學工業出版社,2002.

    149.紅黃壤地區綜合治理與農業持續發展研究,中國農業出版社,2001.

    1996年-2000年

    150.侯向陽,韓進軒,陽含熙. 長白山紅松闊葉林林冠木競爭生長及林冠空隙動態研究. 生態學報,2000,20(1):68-72.

    151.章力建,侯向陽. 關于大力發展我國西南山區生態農業的思考與建議. 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00,2(6):41-45.

    152.侯向陽,陳印軍. 紅黃壤地區農業區域治理與發展的幾個問題. 農業現代化研究,2000,21(1):45-47.

    153.陳印軍,侯向陽,高旺盛. 長江中下游地區農業科技發展之戰略. 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00,2(4):72-75.

    154.侯向陽. 紅黃壤地區糧食生產持續性分析. 生態農業研究,2000,8(2):78-81.

    155.侯向陽,肖平. 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的構建方法探討. 農業現代化研究,1999,20(2):77-80.

    156.侯向陽,高衛東. 作物野生近緣種的保護與利用. 生物多樣性,1999,7(4):327-331.

    157.侯向陽. 中國紅黃壤地區農業資源持續高效利用評價研究. 應用生態學報,1999,10(6):670-672.

    158.侯向陽. 紅黃壤地區農業資源持續高效利用評價指標體系. 生態農業研究,1999,7(4):51-54.

    159.侯向陽. 紅黃壤地區農業區域治理與發展的思考. 農業科技管理,1999,2:14-16.

    160.侯向陽,肖平. 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的構建方法探討. 生態科學,1998,17(2):80-85.

    161.侯向陽,張燕卿.農業產業一體化經營的農戶主體經營選擇.農業現代化研究,1998,19(2):119-122.

    162.侯向陽,張燕卿. 中國農科院生物技術領域“八五”研究進展. 生物技術通報,1997,2:15-17.

    163.張燕卿,侯向陽. 面對新世紀的挑戰 加速培養跨世紀農業科技人才. 農業科技管理,1997,12:22-24.

    164.侯向陽,張燕卿. 農業區域治理的理論與實踐. 農業現代化研究,1996,17(5):252-257.

    165. 南方紅黃壤中低產地區治理與發展, 農業科技出版社,1999.

    侯向陽的學術成果

    2023年第七屆生物信息與生物醫學工程國際學術會議(BIBE2023)將于2023年7月18-20日在云南昆明晌純召開。

    BIBE會議旨在促進生物信息與生物醫學工程領域內相關專家的交流,為研究相關方向的專家學者及企業發展人士提供一個分享研究成果,討論存在的問題與挑戰,探索最新發展動向的國際性合作交流。

    BIBE系列會議是自2016年開始的生物信息與醫學工程領域年度國際學術會議,迄今為止吸引了來自中國,美國,日本,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的約400名專家學者和學生學者咐納參會交流,為廣大生物醫學和生物信息工程領域的創新學者和行業專家提供了優質的交流。BIBE歷屆會議文章均經過嚴格同行評審,BIBE2016遴選通過的優質文章均已完成SCI收錄。BIBE2018-2021論文集已在線出版,并已完成EI,Scopus等檢索。

    BIBE2023錄用的文章將由【VDE VERLAG GmbH】德國電氣工程師協會出版社出版,收錄進IEEE Xplore數據庫,并提交EI Compendex,Scopus等數據庫。

    謹代衡謹沒表BIBE2023組委會誠摯地邀請生物信息與生物醫學工程領域的專家學者和研究人員參會,投稿。

    中國植物營養與肥料學會的主要活動

    2015國際會議第3屆材料工程漏頃國際學術會議

    2015“醫藥與食品中的植物化學物質”國際會議

    2015國際園林花卉展

    2015年日本東京國際花卉博覽會

    2015年全國植物生物學大返孫陸會

    。凱宏。

    吳鵬程的人物生平

    吳鵬程自1956年以來歷任實習員、助理研究 員、副研究員、研究員、植物分類與進化研究中心主任等職;兼任《中國孢子植物志》編委會副主編、中國植物學會苔蘚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科學出版基金專家委員會生命科學組組員、國家名詞審定委員會植物學委員、《中國苔蘚植物志》(英文版)國際合作編輯委員會中方主席、《植物分類學報》常務編委和《CHENIA》(隱花植物生物學)主編。

    研究員吳鵬程長期從事中國苔蘚植物區系和地理分布的研究,成果碩大,其研究成果主要有:①對海南、櫻升此西雙版納、黃山、武夷山、神農架、金佛山、廣西 北部、山西、橫斷山區和喜馬拉雅等地區的苔蘚植物區系作了一系列研究,論證了喜馬拉雅山系隆升對中國苔蘚植物區系的影響,孕育了中國苦藥植物豐富的屬和種;②應用板塊學說探討我國苔蘚植物區系的成因,對西藏、橫斷山區、西雙版納和海南存在大量岡瓦諾成分,獲得較合理的解釋;⑧首次報道我國苔蘚植物的東亞特有屬和中國特有屬的三個分布中心;④在我國10個省區發現百余種葉附生苔類植物,其中新種20余種,使我國列入世界最豐富的葉附生苔蘚植物地區之一;⑥對中國和北美苔蘚植物 區系進行的考察和研究,發現了兩地區有“活化石”苔蘚植物,證實了兩地區的密切關系;⑥論證了我國苔蘚植物總的分布規律顯示存在三條分布路線,即由喜馬拉雅經秦嶺及至我國東北地區、自喜馬拉雅向東南達臺灣。可能還向南延伸至南亞、由喜馬拉雅地區——經川西、滇西北——長江流域我國東部沿?!毡灸喜浚凰M織或參加過20余次野外考 察,采集脊迅了25000余號標本;1983年他作為中國第一苔蘚植物學代表團團長出席于日本東京召開的 “世界苔蘚植物學大會”,并作了《五十年來的中國苔蘚植物學》(英文)的學術報告,1990年出席于芬蘭 赫爾辛基召開的“東亞苔蘚植物學大會”,并作了《中 國苔蘚植物的東亞特有屬和中國特有屬的研究》(英 文)的學術報告,博得了國際的聲譽;參與合作編寫的《中國高等植物圖鑒》,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中國苔蘚類植物屬志》(上、下冊),獲中科院自然科 學獎二等獎;《西藏苔蘚植物志》,獲中科院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

    研究員吳鵬程自1964年以來,參與編著了8部著作,撰寫了100余篇論文。主要著作有:《中國高等 植物圖鑒》、《中國蘚類植物屬志》、《西藏苔蘚植物態》、《苔蘚植物名詞及名稱》等;主要論文有:《五十年來的中國苔蘚植物學》、《苔蘚植物的研究概況》、 《苔蘚植物研究新進展》、《中國苔蘚植物研究的回顧與展望》、《海南島苔類植物區系與地理分布的初步討論》、《喜馬拉雅南翼苔蘚植物的區系特性及其來源》、《武夷山苔蘚植物區系的研究》、《黃山苔蘚植物的初步研究》、《第四紀蘚類植物化石在中國的發現》、笑歲《苔蘚植物與大氣污染》、《一個原始苔類的目——藻苔目在中國的發現》、《有關中國苔蘚植物染色體數目資料》、《南極喬治王島的苔蘚植物》等。

    1997年和2005年先后兩次主持在北京和南京召開的國際苔蘚植物研討會。

    猜你喜歡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嫖妓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 亚洲一区精品无码| 久久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播放| 97人妻无码一区二区精品免费| WWW久久无码天堂MV|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三区在线| 无码中文人妻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韩国19禁无遮挡啪啪无码网站| AV大片在线无码永久免费|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av一区|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久久软件|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级| 一区二区三区无码高清视频| 97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人妻| 日本爆乳j罩杯无码视频| 在线观看无码的免费网站| 无码乱肉视频免费大全合集| 无码人妻AV一二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无码AV波多野吉衣| 日韩少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一 |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V一区无码内射国产| 亚洲av永久无码| 在人线av无码免费高潮喷水| 日韩精品久久无码人妻中文字幕| 日日摸夜夜爽无码毛片精选|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水卜樱|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av永久| 人妻丰满熟妇av无码区不卡| 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老人| 中文字幕乱妇无码AV在线| 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丰满乱孑伦无码专区|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成人| 亚洲av无码不卡| 无码av免费毛片一区二区| 在线观看成人无码中文av天堂 | yy111111少妇无码影院| 日日日日做夜夜夜夜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