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學科分類 > 生物

微生物與人類,微生物課心得1000字

  • 生物
  • 2023-04-24
目錄
  • 談談微生物與人類的關系
  • 微生物才是地球之王
  • 微生物和人類總結的關系
  • 微生物與人類的關系3條
  • 微生物課心得1000字

  • 談談微生物與人類的關系

    一、微生物有害的作用:

    1.導致傳染病的流行。在人類疾病中有50%是由病毒引起。

    2.有些微生物是腐敗性的,即引起食品氣味和組織結構發生不良變化。

    3.微生物能夠致病,能夠造成食品、布匹、皮革等發霉腐爛。

    二、微生物有益的作用:

    1.很多菌種的次級代謝產物是對人類疾病非常有用的抗生素。如綠色絲狀菌產生的青霉素。

    2.一些微生物被廣泛應用于工業發酵,生產乙醇、食品及各種酶制劑等;一部分微生物能夠降解塑料、處理廢水廢氣等等,并且可再生資源的潛力極大,稱為環保微生物。

    3.由于微生物生長周期短,繁殖迅速等特點,被用于遺傳育種上,具有重要意義。

    擴展資料

    微生物與人類的生產、生活和生存息息相關。有很多食品(如醬油、醋、味精、渣返酒、酸奶、奶酪、蘑菇)、工業品(如皮革、紡織、石化)、藥品(如抗生素、疫苗、維生素、生態農藥)是依賴于微生物制造的;微生物在礦產探測與開采、廢物處理(如水凈化、沼氣發酵)等各種領域中也發揮重要作用。

    微生物是自然界唯一認知的固氮(如大豆根瘤菌)與動植物殘體降解者(如纖維素的降解),同時位于常見生物鏈的首末兩端,從而完成碳、氮、硫、唯梁州磷等生物質在大循環中的銜接。

    若沒有微生物,眾多生物就失去必需的營養來源、植物的纖維質殘體就無法分解而無限堆積,就沒有自然界當前的繁榮與秩序或人類的產生與維續。

    微生物與人類健康密切相關。多數微生物對人體是無害的。實際上,人體的外表面(如皮膚)和內表面(如腸道)生活著很多正常、有益的菌群。

    它們占據這些表面指蔽并產生天然的抗生素,抑制有害菌的著落與生長;它們也協助吸收或親自制造一些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如維生素和氨基酸。這些菌群的失調(如抗生素濫用)可以導致感染發生或營養缺失。然而另一方面,人類與動植物的疾病也有很多是由微生物引起,這些微生物叫做病原微生物或病原。

    參考資料——微生物

    微生物才是地球之王

    微生物

    微生物(microorganism)是包括細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動物等在內的一大類生物群體,它個體微小,卻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可謂“無處不在,無處不有”,涵蓋了有益有害的眾多種類,廣泛涉及健康、醫藥、工農業、環保等諸多領域。

    一般地,在中國大陸地區的教科書中,均將微生物劃分為以下8大類:細菌、病毒、真菌、放線菌、立克次體、支原體、衣原體、螺旋體。

    有些人誤將真菌當作細菌,是一種比較普遍的誤解。尤其以80年代以前未受過生物學教育者。

    微生物對人類最重要的影響之一是導致傳染病的流行。在人類疾病中有50%是由病毒引起。世界衛生組織公布資料顯示:傳染病的發病率和病死率在所有疾病中占據第一位。微生物導致人類疾病的歷史,也就是人類與之不斷斗爭的歷史。在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方面,人類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但是新現和再現的微生物感染還是不斷發生,像大量的病毒性疾病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療藥物。一些疾病的致病機制并不清楚。大量的廣譜抗生素的濫用造成了強大的選擇壓力,使許多菌株發生變異,導致耐藥性的產生,人類健康受到新的威脅。一些分節段的病毒之間可以通過重組或重配發生變異,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流行性感冒病毒。每次流感大流行流感病毒都與前次導致感染的株型發生了變異,這種快速的變異給疫苗的設計和治療造成了很大的障礙。而耐藥性結核桿菌的出現使原本已近控制住的結核感染又在世界范圍內猖獗起來。

    微生物千姿百態,有些是腐敗性的,即引起食品氣味和組織結構發生不良變化。當然有些微生物是有益的,它們可用來生產如奶酪,面包,泡菜,啤酒和葡萄酒。微生物非常小,必須通過顯微鏡放大約1000 倍才能看到。比如中等大小的細菌,1000個疊加在一起只有句號那么大。想像一下一滴牛奶,每毫升腐敗的牛奶中約有5千萬個細菌,或者講每夸脫牛奶中細菌總數約為50億。也就是一滴牛奶中可有含有50 億個細菌。

    微生物能夠致病,能夠造成食品、布匹、皮革等發霉腐爛,但微生物也有有益的一面。最早是弗萊明從青霉菌抑制其它細菌的生長中發現了青霉素,這對醫藥界來講是一個劃時代的發現。后來大量的抗生素從放線菌等的代謝產物中篩選出來。抗生素的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一些微生物被廣泛應用于工業發酵,生產乙醇、食品及各種酶制劑等;一部分微生物能夠降解塑料、處理廢水廢氣等等,并且可再生資源的潛力極大,稱為環保微生物;還有一些能在極端環境中生存的微生物,例如:高溫、低溫、高鹽、高堿以及高輻射等普通生命體不能生存的蘆判環境,依然存在著一部分微生物等等。看上去,我們發現的微生物已經很多,但實際上由于培養方式等技術手段的限制,人類現今發現的微生物還只占自然界中存在的微生物的很少一部分。

    微生物間的相互作用機制也相當奧秘。例如健康人腸道中即有大量細菌存在,稱正常菌群,其中包含的細菌種類高達上百種。在腸道環境中這些細菌相互依存,互惠共生。食物、有毒物質甚至藥物的分解與吸收,菌群在這些過程中發揮的作用,以及細菌之間的相互作用機制還不明了。一旦菌群失調,就會引起腹瀉。

    隨著醫學研究進入分子水平,人們對基因、遺傳物質等專業術語也日漸熟悉。人們認識到,是遺傳信息決定了生物體具有的生命特征,包括外部形態以及從事的生命活游脊動等等,而生物體的基因組正是這些遺傳信息的攜帶者。因此闡明生物體基因組攜帶的遺傳信息,將大大有助于揭示生命的起源和奧秘。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病原體的變異規律、毒力和致病性,對于傳統微生物學來說是一場革命。

    以人類基因組計劃為代表的生物體基因組研究成為整個生陪磨改命科學研究的前沿,而微生物基因組研究又是其中的重要分支。世界權威性雜志《科學》曾將微生物基因組研究評為世界重大科學進展之一。通過基因組研究揭示微生物的遺傳機制,發現重要的功能基因并在此基礎上發展疫苗,開發新型抗病毒、抗細菌、真菌藥物,將對有效地控制新老傳染病的流行,促進醫療健康事業的迅速發展和壯大!

    從分子水平上對微生物進行基因組研究為探索微生物個體以及群體間作用的奧秘提供了新的線索和思路。為了充分開發微生物(特別是細菌)資源,1994年美國發起了微生物基因組研究計劃(MGP)。通過研究完整的基因組信息開發和利用微生物重要的功能基因,不僅能夠加深對微生物的致病機制、重要代謝和調控機制的認識,更能在此基礎上發展一系列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的基因工程產品,包括:接種用的疫苗、治療用的新藥、診斷試劑和應用于工農業生產的各種酶制劑等等。通過基因工程方法的改造,促進新型菌株的構建和傳統菌株的改造,全面促進微生物工業時代的來臨。

    工業微生物涉及食品、制藥、冶金、采礦、石油、皮革、輕化工等多種行業。通過微生物發酵途徑生產抗生素、丁醇、維生素C以及一些風味食品的制備等;某些特殊微生物酶參與皮革脫毛、冶金、采油采礦等生產過程,甚至直接作為洗衣粉等的添加劑;另外還有一些微生物的代謝產物可以作為天然的微生物殺蟲劑廣泛應用于農業生產。通過對枯草芽孢桿菌的基因組研究,發現了一系列與抗生素及重要工業用酶的產生相關的基因。乳酸桿菌作為一種重要的微生態調節劑參與食品發酵過程,對其進行的基因組學研究將有利于找到關鍵的功能基因,然后對菌株加以改造,使其更適于工業化的生產過程。國內維生素C兩步發酵法生產過程中的關鍵菌株氧化葡萄糖酸桿菌的基因組研究,將在基因組測序完成的前提下找到與維生素C生產相關的重要代謝功能基因,經基因工程改造,實現新的工程菌株的構建,簡化生產步驟,降低生產成本,繼而實現經濟效益的大幅度提升。對工業微生物開展的基因組研究,不斷發現新的特殊酶基因及重要代謝過程和代謝產物生成相關的功能基因,并將其應用于生產以及傳統工業、工藝的改造,同時推動現代生物技術的迅速發展。

    農業微生物基因組研究認清致病機制發展控制病害的新對策

    據資料統計,全球每年因病害導致的農作物減產可高達20%,其中植物的細菌性病害最為嚴重。除了培植在遺傳上對病害有抗性的品種以及加強園藝管理外,似乎沒有更好的病害防治策略。因此積極開展某些植物致病微生物的基因組研究,認清其致病機制并由此發展控制病害的新對策顯得十分緊迫。

    經濟作物柑橘的致病菌是國際上第一個發表了全序列的植物致病微生物。還有一些在分類學、生理學和經濟價值上非常重要的農業微生物,例如:胡蘿卜歐文氏菌、植物致病性假單胞菌以及我國正在開展的黃單胞菌的研究等正在進行之中。日前植物固氮根瘤菌的全序列也剛剛測定完成。借鑒已經較為成熟的從人類病原微生物的基因組學信息篩選治療性藥物的方案,可以嘗試性地應用到植物病原體上。特別像柑橘的致病菌這種需要昆蟲媒介才能完成生活周期的種類,除了殺蟲劑能阻斷其生活周期以外,只能通過遺傳學研究找到毒力相關因子,尋找抗性靶位以發展更有效的控制對策。固氮菌全部遺傳信息的解析對于開發利用其固氮關鍵基因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環境保護微生物基因組研究找到關鍵基因降解不同污染物

    在全面推進經濟發展的同時,濫用資源、破壞環境的現象也日益嚴重。面對全球環境的一再惡化,提倡環保成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呼聲。而生物除污在環境污染治理中潛力巨大,微生物參與治理則是生物除污的主流。微生物可降解塑料、甲苯等有機物;還能處理工業廢水中的磷酸鹽、含硫廢氣以及土壤的改良等。微生物能夠分解纖維素等物質,并促進資源的再生利用。對這些微生物開展的基因組研究,在深入了解特殊代謝過程的遺傳背景的前提下,有選擇性的加以利用,例如找到不同污染物降解的關鍵基因,將其在某一菌株中組合,構建高效能的基因工程菌株,一菌多用,可同時降解不同的環境污染物質,極大發揮其改善環境、排除污染的潛力。美國基因組研究所結合生物芯片方法對微生物進行了特殊條件下的表達譜的研究,以期找到其降解有機物的關鍵基因,為開發及利用確定目標。

    極端環境微生物基因組研究深入認識生命本質應用潛力極大

    在極端環境下能夠生長的微生物稱為極端微生物,又稱嗜極菌。嗜極菌對極端環境具有很強的適應性,極端微生物基因組的研究有助于從分子水平研究極限條件下微生物的適應性,加深對生命本質的認識。

    有一種嗜極菌,它能夠暴露于數千倍強度的輻射下仍能存活,而人類一個劑量強度就會死亡。該細菌的染色體在接受幾百萬拉德a射線后粉碎為數百個片段,但能在一天內將其恢復。研究其DNA修復機制對于發展在輻射污染區進行環境的生物治理非常有意義。開發利用嗜極菌的極限特性可以突破當前生物技術領域中的一些局限,建立新的技術手段,使環境、能源、農業、健康、輕化工等領域的生物技術能力發生革命。來自極端微生物的極端酶,可在極端環境下行使功能,將極大地拓展酶的應用空間,是建立高效率、低成本生物技術加工過程的基礎,例如PCR技術中的TagDNA聚合酶、洗滌劑中的堿性酶等都具有代表意義。極端微生物的研究與應用將是取得現代生物技術優勢的重要途徑,其在新酶、新藥開發及環境整治方面應用潛力極大.

    微生物和人類總結的關系

    微生物的分布很廣泛,雖然它們對人類的生產生活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它們也常常使工業器材受到腐蝕,使食品及原料腐敗和變質,甚至以食物作媒介引起人體中毒、染病、致癌和死亡。

    1 、微生物的作用

    1.1 微生物在物質循環中的作用

    在生物圈內的物質循環過程中,以異樣型微生物為主的分解者,在有機物的礦質化過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于生產者一起共同推動著生物內的物質循環,使生態保持平衡。例如,在碳素循環中,地球上 90% 的 co 2 是由微生物的生命活動產生的;在氮素循環中,固氮作用、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都有微生物的活動;在磷和硫的循環中同樣也需要各種微生物的活動。

    1.2 微生物與污水處理

    工業迅猛發展的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了一定的環境污染。在眾多的污水、廢水處理方法中,生物學的處理方法因具有經濟方便、效果好的突出優點而被廣泛應用。在污水的生物學處理過程中,微生物起著特別重要的作用,它們能將水體中的含碳有機物分解成 CO 2 、 H 2 s 、 CH 4 等氣體;將含氮有機物分解成氨、硝酸、亞硝酸和氮;能使汞、砷等對人類有毒的重金屬鹽在水體中進行轉化,以便于回收或除去,使許多病原性寄生生物常因與環境不適而死去。

    1.3 有益于人體健康

    人體腸道中含有很多種微生物,其中主要有大腸桿菌、產氣桿菌、變形菌、糞產堿菌、產氣莢膜梭菌、乳酸桿菌和螺旋體等。人體為這些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場所,而這些細菌生活在腸道中能合成核黃素、維生素 B12 維生素 K 等多種維生素以及氨基酸以供人體吸收利用。

    2 、微生物的污染

    2.1 工業產品中的微生物

    各種工業器材,如金屬、儀表、電訊器材、絕緣材料和紡織品等,它們或含有一些可被微生物利用的成分,或因種種原因沾染了或多或少的有機物質,因此,都會受到微生物的侵蝕,使之老化變質。

    2.1.1 鋁及其合金制品受到微生物的侵蝕。例如,曾發生過飛機的油槽因受到牙枝霉、銅綠色假單胞菌和弧菌等的腐蝕而漏油。飛機機翼的內鋁壁也受到上述微生物的侵蝕。鋼鐵及其制品因長期與水或土壤接觸,受到鐵細菌、硫細菌、硫酸還原細菌等的作用而腐蝕。電子設備、集成電路、絕緣虛陵材料等均可受到霉菌的侵蝕,由于霉菌的菌絲能導電,因此差肢戚常能引起有關設備的失靈。

    2.1.2 羊毛、棉紗、尼龍、聚制脂及其制品,也常受到微生物的侵蝕。污染漾奶、毛的微生物主要有銅綠色假單胞桿菌、微球菌、枯草桿菌、曲霉、青霉等。污染棉織品的主要是纖維素分解菌群的微生物。污染尼龍的有球二孢和紅曲霉等。微生物不僅能使纖維及其制品變質,而且與人體健康密切相關。例如,微球菌能使人的頭部生白斑,銅綠假單胞菌與支氣管炎、咽炎和耳、鼻、眼的炎癥有關。

    2.1.3 玻璃及其制品和顯微鏡、望遠鏡及照相機等器材的光學部分在溫暖潮濕的條件下,都會由于曲霉、青霉等的生長繁殖而受腐蝕。

    2.2 農業產品中的微生物

    糧、油原料極其制品,含有豐富的養分,它們是微生物的天然營養基地,如果其他條件適宜,霉菌、細菌、酵母菌等微生物就會迅速地繁殖起來。

    2.2.1 肉、蛋、奶、水果和蔬菜等食品的表面都生活著很多的微生物,如果保存不當,常引起食品的變質和腐敗。

    2.2.2 罐頭是人們保存食品的方法之一,但肉類罐頭中饑判存在著枯草桿菌、梭菌等菌群。由于芽孢的抗熱性很強,在罐頭制作過程中雖然經過了高溫處理,而在一些肉類罐頭中仍能檢測出嗜熱脂肪芽孢桿菌、耐熱厭氣性的腐敗梭菌等,它們是造成罐頭腐敗的主要原因。

    3 、防止微生物污染的措施

    3.1 防止貯糧霉變和真菌霉素污染的措施是:入倉前應降低糧食的含水量,除去破損、色變和霉變的籽粒;入倉后應創設干燥、低溫和缺氧的環境,使霉菌失去生長繁殖的條件。

    3.2 工業器材的防腐問題,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目前分別采用對人和動物安全性高的高效殺菌劑,選用抗微生物腐蝕性的材料及含抗菌物質的材料做成涂膜,使器材和微生物隔離,以防止微生物的危害。

    微生物與人類的關系3條

    微生物與人類的關系緊密相關,我們無論怎樣評價它的重要性都不為過。首先,人類社會在許多方面從微生物界得到好處,面包、乳酪、啤酒抗生素疫苗維生素酶和許多重要產品的生產都需要微生物。微生物在生態中扮演著分解者這一重要角色使陸地和水生中碳氧氮和硫的循環成為可能,同時也是所有生態食物鏈和食物網的根本營養來源,表明了它們對人類社會有巨大的價值。但是,它也會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如結核菌和它引起的結核病死灰復燃,食源性大腸桿菌O157感染,2004——2006年發生的禽流感,培蠢2009年首先在墨西哥流行,然后蔓延到其他國家的甲型H1N1流感蠢中尺,以及2019年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還在影響著人類正常的生產和生活,威脅人類健帶高康,我們必須應對。

    微生物課心得1000字

    微生物對人類最重要的影響之一是導致傳染病的流行。在人類疾病中有50%是由病毒引起。世界衛生組織公布資料顯示:傳染病的發病率和病死率在所有疾病中占據第一位。微生物導致人類疾病的歷史,也就是人類與之不斷斗爭的歷史。在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方面,人類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但是新現和再現的微生物感染還是不斷發生,像大量的病毒性疾病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療藥物。一些疾病的致病機制并不清楚。大量的廣譜抗生素的濫用造成了強大的選擇壓力,使許多菌株發生變異,導致耐藥性的產生,人類健康受到新的威脅。一些分節段的病毒之間可以通過重組或重配發生變異,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流行性感冒病毒。每次流感大流行流感病毒都與前次導致感染的株型發生了變異,這種快速的變異給疫苗的設計和治療造成了很大的障礙。而耐藥性結核桿菌的出現使原本已近控制住的結核感染又在世界范圍內猖獗起來。

    微生物千姿百態,有些是腐敗性的,即引起食品氣味和組織結構發生不良變化。當然有些微生者旅物是有益的,它們可用來生產如奶酪,面包,泡菜,啤酒和葡萄酒。微生物非常小,必須通過顯微鏡放大約1000 倍才能看到。比如中等大小的細菌,1000個疊加在一起只有句號那么大。想像一下一滴牛奶,每毫升腐敗的牛奶中約有5千萬個細菌,或者講每夸脫牛奶中細菌總數約為50億。也就是一滴牛奶中可有含有50 億個細菌。

    微生物能夠致病,能夠造成食品、布匹、皮革等發霉腐爛,但微生物也有有益的一面。最早是弗萊明從青霉菌抑制其它細菌的生長中發現了青霉素,這對醫藥界來講是一個劃時代的發現。后來大量的抗生素從放線菌等的代謝產物中篩選出來。抗生素的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一些微生物被廣泛應用于工業發酵,生產乙醇、食品及各種酶制劑等;一部分微生物能夠降解塑料、處理廢水廢氣等等,并且可再生資源的潛力極大,稱為環保微生物;還有一些能在極端環境中生存的微生物,例如:高溫、低溫、高鹽、高堿以及高輻射等普通生命體不能生存的環境,依然存在著一部分微生物等等。看上去,我們發現的微生物已經很多,但實際上由于培養方式等技術手段的限制,人類現今發現的微生物還只占自然界中存在的微生物的很少一部分。

    微生物間的相互作用機制也閉嫌辯相當奧秘。例如健康人腸道中即有大量細菌存在,稱正常菌群,其中包含的細菌種類高達上百種。在腸道環境中這些細菌相互依存,互惠共生。食物、有毒物質甚至藥物的分解與吸收,菌群在這些過程中發揮的作用,以及細菌之間的相互作用機制還不明了。一旦菌群失調,就會引起腹瀉。

    隨著醫學研究進入分子水平,人們對基因、遺傳物質等專業術語也日漸熟悉。人們認識到,是遺傳信息決定了生物體具有的生命特征,包括外部形態以及從事的生命活動等等,而生物體的基因組正是這些遺傳信息的攜帶者。因此闡明生物體基因組攜帶的遺傳信息,將大大有助于揭示生命的起源和奧秘。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病原體的變異規律、毒力和致病性,對于傳統微生物學來說是一場革命。

    以人類基因組計劃為代表的生物體基因組研究成為整個生命科學研究的前沿,而微生物基因組研究又是其中的重要分支。世界權威性雜志《科學》曾將微生物基因組研究評為世界重大科學進展之一。通過基因組研究揭示微生物的遺傳機制,發現重要的功能基因并在此基礎上發展疫苗,開發新型抗病毒、抗細菌、真菌藥物,將對有效地控制新老傳染病的流行,促進醫療健康事業的迅速發展和壯大!

    從分子水平上對微生物進行基因組研究為探索微生物個體以及群體間作用的奧秘提供了新的線索和思路。為了充分開發微生物(特別是細菌)資源,1994年美國發起了微生物基因組研究計劃(MGP)。通過研究完整的基因組信息開發和利用微生物重要的功能基因,不僅能夠加深對微生物的致病機制、重要代謝和調控機制的認識轎缺,更能在此基礎上發展一系列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的基因工程產品,包括:接種用的疫苗、治療用的新藥、診斷試劑和應用于工農業生產的各種酶制劑等等。通過基因工程方法的改造,促進新型菌株的構建和傳統菌株的改造,全面促進微生物工業時代的來臨。

    工業微生物涉及食品、制藥、冶金、采礦、石油、皮革、輕化工等多種行業。通過微生物發酵途徑生產抗生素、丁醇、維生素C以及一些風味食品的制備等;某些特殊微生物酶參與皮革脫毛、冶金、采油采礦等生產過程,甚至直接作為洗衣粉等的添加劑;另外還有一些微生物的代謝產物可以作為天然的微生物殺蟲劑廣泛應用于農業生產。通過對枯草芽孢桿菌的基因組研究,發現了一系列與抗生素及重要工業用酶的產生相關的基因。乳酸桿菌作為一種重要的微生態調節劑參與食品發酵過程,對其進行的基因組學研究將有利于找到關鍵的功能基因,然后對菌株加以改造,使其更適于工業化的生產過程。國內維生素C兩步發酵法生產過程中的關鍵菌株氧化葡萄糖酸桿菌的基因組研究,將在基因組測序完成的前提下找到與維生素C生產相關的重要代謝功能基因,經基因工程改造,實現新的工程菌株的構建,簡化生產步驟,降低生產成本,繼而實現經濟效益的大幅度提升。對工業微生物開展的基因組研究,不斷發現新的特殊酶基因及重要代謝過程和代謝產物生成相關的功能基因,并將其應用于生產以及傳統工業、工藝的改造,同時推動現代生物技術的迅速發展。

    農業微生物基因組研究認清致病機制發展控制病害的新對策

    據資料統計,全球每年因病害導致的農作物減產可高達20%,其中植物的細菌性病害最為嚴重。除了培植在遺傳上對病害有抗性的品種以及加強園藝管理外,似乎沒有更好的病害防治策略。因此積極開展某些植物致病微生物的基因組研究,認清其致病機制并由此發展控制病害的新對策顯得十分緊迫。

    經濟作物柑橘的致病菌是國際上第一個發表了全序列的植物致病微生物。還有一些在分類學、生理學和經濟價值上非常重要的農業微生物,例如:胡蘿卜歐文氏菌、植物致病性假單胞菌以及我國正在開展的黃單胞菌的研究等正在進行之中。日前植物固氮根瘤菌的全序列也剛剛測定完成。借鑒已經較為成熟的從人類病原微生物的基因組學信息篩選治療性藥物的方案,可以嘗試性地應用到植物病原體上。特別像柑橘的致病菌這種需要昆蟲媒介才能完成生活周期的種類,除了殺蟲劑能阻斷其生活周期以外,只能通過遺傳學研究找到毒力相關因子,尋找抗性靶位以發展更有效的控制對策。固氮菌全部遺傳信息的解析對于開發利用其固氮關鍵基因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環境保護微生物基因組研究找到關鍵基因降解不同污染物

    在全面推進經濟發展的同時,濫用資源、破壞環境的現象也日益嚴重。面對全球環境的一再惡化,提倡環保成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呼聲。而生物除污在環境污染治理中潛力巨大,微生物參與治理則是生物除污的主流。微生物可降解塑料、甲苯等有機物;還能處理工業廢水中的磷酸鹽、含硫廢氣以及土壤的改良等。微生物能夠分解纖維素等物質,并促進資源的再生利用。對這些微生物開展的基因組研究,在深入了解特殊代謝過程的遺傳背景的前提下,有選擇性的加以利用,例如找到不同污染物降解的關鍵基因,將其在某一菌株中組合,構建高效能的基因工程菌株,一菌多用,可同時降解不同的環境污染物質,極大發揮其改善環境、排除污染的潛力。美國基因組研究所結合生物芯片方法對微生物進行了特殊條件下的表達譜的研究,以期找到其降解有機物的關鍵基因,為開發及利用確定目標。

    極端環境微生物基因組研究深入認識生命本質應用潛力極大

    在極端環境下能夠生長的微生物稱為極端微生物,又稱嗜極菌。嗜極菌對極端環境具有很強的適應性,極端微生物基因組的研究有助于從分子水平研究極限條件下微生物的適應性,加深對生命本質的認識。

    有一種嗜極菌,它能夠暴露于數千倍強度的輻射下仍能存活,而人類一個劑量強度就會死亡。該細菌的染色體在接受幾百萬拉德a射線后粉碎為數百個片段,但能在一天內將其恢復。研究其DNA修復機制對于發展在輻射污染區進行環境的生物治理非常有意義。開發利用嗜極菌的極限特性可以突破當前生物技術領域中的一些局限,建立新的技術手段,使環境、能源、農業、健康、輕化工等領域的生物技術能力發生革命。來自極端微生物的極端酶,可在極端環境下行使功能,將極大地拓展酶的應用空間,是建立高效率、低成本生物技術加工過程的基礎,例如PCR技術中的TagDNA聚合酶、洗滌劑中的堿性酶等都具有代表意義。極端微生物的研究與應用將是取得現代生物技術優勢的重要途徑,其在新酶、新藥開發及環境整治方面應用潛力極大。參考資料:

    猜你喜歡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av永久无码天堂影院| 性色av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va无码一区二区| 国产成年无码久久久免费| 亚洲AV永久青草无码精品| 精品久久久无码中字| 久久无码专区国产精品发布| 免费A级毛片无码A| 亚洲av无码无在线观看红杏| 免费人妻无码不卡中文字幕18禁| 日韩免费人妻AV无码专区蜜桃| 无码色偷偷亚洲国内自拍|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SM| 亚洲人成无码久久电影网站| 亚洲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无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浪潮AV| 人妻少妇伦在线无码|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无码 | 本免费AV无码专区一区| 久久美利坚合众国AV无码| 亚洲中文无码mv| 中文字幕人成无码人妻综合社区| 熟妇人妻中文av无码| 少妇无码?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午夜福利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AV成人片无码网站|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牙蜜区| 人妻系列无码专区无码中出| 丰满熟妇乱又伦在线无码视频| 一本加勒比HEZYO无码资源网|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水卜樱|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YW| 亚洲精品无码国产片|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亚洲成A人片| 性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DVD | 国产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不卡| 免费A级毛片无码A| 国产精品午夜福利在线无码| 在线精品自拍无码| 高清无码视频直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