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宋江有這個人嗎?宋江在歷史上確有其人,歷史上他是北宋宣和年間農民起義軍的首領,后來投降宋朝。 xingqiuheidong | 發布于2012-08-05 舉報| 評論(1) 3 3 確有此人,只是沒有水滸里面那么夸張,同時代最強大反政府勢力是方臘。差不多占領了整個浙江省。造成宋江影響比較大的原因是宋江等人的活動區域離宋朝的統治中心開封不遠。那么,歷史宋江有這個人嗎?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確實有這號人物,他是北宋宣和年間淮南農民軍首領;歷史上的他有勇有謀,有膽識,有謀略,有過人的軍事才能。
歷史上有宋江這個人,也是《水滸傳》中宋江的原型。
宋江(約1074-1122)山東鄆城縣水堡鄉宋家村人,是施耐庵小說《水滸傳》中宋江的歷史原型。公元1119年宋江領導了一次農民起義,不過,與同時期的方臘起義相比,規模要小得多。宋江投降后成為征討方臘的馬前卒。
1121年初,宋江率領起義軍挺進江蘇地區,后被張叔夜設伏。宋江雖率部勇猛拼殺,給敵人以重創,但面對重圍,船只著火,退路已斷,向張叔夜投降接受招安。
擴展資料:
宋江起義:
宋江是北宋宣和年間民變首領,后來投降宋朝。此事成為后來章回小說《水滸傳》主角。宋江在小說中是梁山泊義軍之首,為天罡地煞排名第一位的天魁星。字公明,綽號呼保義,又號及時雨。為人重義,名揚江湖,受各地草莽的仰慕。
宋徽宗趙佶,是歷史上有名的享樂天子和昏君。可以說,他天資甚高,吟詩詠賦,能書會畫,對玩樂尤為嗜好,聲、色、書、畫、奇花異石、飛禽走獸,乃至蹴鞠等等,無所不好。
凡能投其所好的人,不論是朝中大臣、宮廷宦官,還是市井潑賴,都能得到他的信任和重用,其中最受其重用的是蔡京、朱勔、童貫等六人,時稱“六賊”。
北宋統治者們花天酒地,而廣大農民卻饑寒交迫,面對著蔡京一伙搜括揮霍民膏的行徑,百姓怨聲載道,不禁發出“打破筒(童貫),潑了菜(蔡京),便是人間好世界”的呼聲,于是各地農民起義相繼爆發,其中,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梁山泊宋江農民起義,聲勢較大,影響甚廣。
有。
歷史上的宋江
與《水滸傳》中的一些杜撰出來的虛構人物不同,跟武松、關勝、楊志、解寶、張橫及彭玘同樣在北宋、靖康之禍的歷史上確有其人。很多史書、文人筆記里頭都記錄了關于宋江的一些零星記載。
《宋史》上記載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淮南盜宋江等犯淮陽軍,遣將討捕,又犯京東(今山東),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張叔夜招降之”。
《東都事略》提到官員侯蒙曾向皇帝上書建議“宋江寇京東,蒙上書,言宋江以三十六人橫行齊魏,官軍數萬,無敢抗者,不若赦江,使討方臘以自贖,或足以平東南之亂”。
至于宋江是否曾征討方臘,一直存在爭議。有關宋江征討方臘的記載可見于《三朝北盟會編》卷五十二引《中興姓氏奸邪錄》:“宣和二年,方臘反睦州,陷溫、臺、婺、處、杭、秀等州,東南震動。
擴展資料:
簡介
宋江是北宋宣和年間的淮南農民軍首領,史書上說他“以三十六人,橫行齊魏”,后來投降宋朝。
水滸傳中的宋江
梁山泊一百零八星之主,渾號呼保義,又號及時雨,因膚色黝黑又稱黑三郎,重情重義且樂善好施,是譽滿天下的英雄好漢,大名傳遍社會底層,到了亮出名號就能讓草莽禮敬跪拜的夸張程度。有一弟宋清。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宋江
真的存在。
宋江(約1074-1122)山東鄆城縣水堡鄉宋家村人,是施耐庵小說《水滸傳》中宋江的歷史原型。
公元1119年宋江領導了一次農民起義,不過,與同時期的方臘起義相比,規模要小得多。宋江投降后成為征討方臘的馬前卒。
1121年初,宋江率領起義軍挺進江蘇地區,后被張叔夜設伏。宋江雖率部勇猛拼殺,給敵人以重創,但面對重圍,船只著火,退路已斷,向張叔夜投降接受招安。
擴展資料:
《水滸傳》中,以宋江為首的108條好漢,可謂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多次把大宋正規軍打得落荒而逃,朝廷最后不得已才答應宋江的招安請求。
但其實歷史上真實的宋江并沒有主動要求招安,而是被人打敗后,不得不投降。梁山水泊也沒有108條好漢,而只有36個頭領。
宋江起義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雖然規模不大,但是戰斗力卻很強,起義之初因為官兵猝不及防,確實打了幾場勝仗,可不久,宋江的克星就出現了,此人就是張叔夜。
張叔夜, 字嵇仲,開封人。北宋名將,出身于官宦世家,曾經組織官兵鎮壓了宋江。
根據《張叔夜傳》記載:“宋江起河朔,轉略十郡,官軍莫敢嬰其鋒。聲言將至,叔夜使間者覘所向,賊徑趨海瀕,劫鉅舟十余,載鹵獲。
沒錯,確有其人
汪應辰《文定集·顯謨閣學士王公墓志銘》謂:“河北劇賊宋江者,肆行莫之御。”張守《毗陵集·秘閣修撰蔣圓墓志銘》謂:“宋江嘯聚亡命,剽掠山東一路,州縣大振,吏多避匿。”《宋史·徽宗紀》上記載宣和三年(1122年),“淮南盜宋江等犯淮陽軍,遣將討捕,又犯京東(今山東),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張叔夜招降之”。《東都事略》中也提到當時的亳州知州候蒙曾向皇帝上書建議:“宋江寇京東,蒙上書,言宋江以三十六人橫行齊魏,官軍數萬,無敢抗者,不若赦江,使討方臘以自贖,或足以平東南之亂”。《宋史·張叔夜傳》所敘最詳:“宋江起河朔,轉略十郡,官軍莫敢嬰其鋒。聲言將至,叔夜使間者頕所向。賊徑趨海瀕,劫巨舟十余,載鹵獲。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設伏近城,而出輕兵踞海誘之戰。先匿壯卒海旁,伺兵合,舉火焚其舟。賊聞之,皆無斗志。伏兵乘之,禽其副賊,江乃降。”
通過《宋史》的記載可知,宋江起義的時間在宣和元年到宣和三年。起義主要涉及的地域在太行山及山東及江蘇北部一帶,“橫行河朔,轉略十郡”。起義的首領是宋江。起義具有流寇性質,不一定有固定的根據地。起義的結局是嚴重受挫后投降。起義的規模雖然不太大,但戰斗力特別強,“官軍數萬不敢攖其鋒”。
以上就是歷史宋江有這個人嗎的全部內容,有。歷史上的宋江 與《水滸傳》中的一些杜撰出來的虛構人物不同,跟武松、關勝、楊志、解寶、張橫及彭玘同樣在北宋、靖康之禍的歷史上確有其人。很多史書、文人筆記里頭都記錄了關于宋江的一些零星記載。《宋史》上記載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淮南盜宋江等犯淮陽軍,遣將討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