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近代巾幗女英雄 中國古代所有女英雄 女英雄的事跡 現代英雄人物有哪些人 巾幗女杰有哪些
歷史上除了武則天激源之外,還有一些赫赫有名的女英雄,比如說替父從軍滑鉛搜的花木蘭,滿門忠烈的楊門女將,同信歷是女將軍的鐘無艷等等。
中國的歷史上也出現了許多巾幗女英雄,據史料,歸納為以下十位:
一、婦好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有據可查的女英雄。商朝的武功以商高宗武丁時代最盛。武丁通過一連串戰(zhàn)爭將商朝的版圖擴大了數倍。而為武丁帶兵東征西討的大將就是他的王后婦好。甲骨文記載,有一年夏天,北方邊境發(fā)生戰(zhàn)爭,雙方相持不下,婦好自告奮勇,要求率兵前往,武丁猶豫不決,占卜后才決定派婦好起兵,結果大勝。此后,武丁讓她擔任統(tǒng)帥,從此,她東征西討,打敗了周圍二十多個方國,獨立的小國。婦好不但能帶兵打仗,而且還是國家的主要祭司,經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各類祭典,又任占卜之官。商朝是個迷信鬼神的國家,所謂“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婦好又會打仗,又掌握了祭祀與占卜的權力,可能連武丁都要怕她三分。
二、遲昭平
西漢農民起義的巾幗英雄。遲昭平,平原縣城南人,生卒年月無考。遲昭平也于呂母起義的同年秋,聚眾數千人在河阻中,現平原城西南,舉行起義,抗官稅,蕩府衙,殺豪紳,掠貴族,扶危濟弱,分糧與貧苦百姓,一時聲威大震,成為眾豪杰中一位杰出的農民起義女領袖。由于斗爭形勢的發(fā)展,于地皇三年,公元22年夏,遲昭平部與徐異卿部匯合,戰(zhàn)斗在平原、富平、樂陵、無棣、鹽山等地,隊伍很快發(fā)展到10萬之眾。這支農民起義軍,不但攻縣郡,殺貪官污吏,搶府衙官庫,砸地方牢獄,拯求身隱囹圄的無辜百姓,給王莽統(tǒng)治集團以沉重打擊;同時,他們也襲擊地方豪強的營堡,無情的打擊那些宦官、王孫、公侯,沒收他們剝削的糧食和財物,分散給貧苦百姓,深受廣大貧民的擁護。起義軍的風暴,動搖了王莽統(tǒng)治集團的政治基礎,于地皇四年,公元23年徹底崩潰了。由此,遲昭平的名子和業(yè)績,也載入秦漢農民起義史。
三、花木蘭
花木蘭是中國南北朝時期一個傳說色彩頃兆明極濃的巾幗英雄,她替父從軍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她的故事也是一支悲壯的英雄史詩。
花木蘭(412年-502年)北魏宋州(今河南商丘)人。時值太武皇帝時期(424—452年),當時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斷南下騷擾,西漢政權規(guī)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線。
但是木蘭的父親年紀大了,沒辦法上戰(zhàn)場,家里的弟弟年紀又小,所以,木蘭決定替父從軍,從此開始了她長達多年的軍旅生活。去邊關打仗,對于很多男人來說都是艱苦的事情,更不要說木蘭又要隱瞞身份,又要與伙伴們一起殺敵。但是花木蘭最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十數年后凱旋回家。皇帝因為她的功勞之大,認為她有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職,不過,花木蘭拒絕了,她請求皇帝能讓自己回家,去補償和孝敬父母。
千百年來,花木蘭一直是受中國人尊敬的一位女性,因為她又勇敢又純樸。
四、樊梨花
樊梨花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巾幗英雄。和花木蘭、穆桂英相比,她身上的神話色彩似乎還要濃厚一些。《說唐》、《薛家將》在講到薛仁貴征西的故事時,無一例外都要講到這樣一位富有猜悉叛逆精神并且敢于大膽追求理想愛情的古代女子。故事說的是在大唐貞觀年間,也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登上唐王朝皇帝寶座之后,以現在甘肅武威為中心的西涼國等一些西北小國不愿接受唐王朝的管轄,并以武力和唐王朝相對抗。為此,唐太宗李世民決定派薛仁貴前去征討。所有關于樊梨花的傳說便都發(fā)生在這樣一個歷史背景上。
五、平陽公主
唐高祖李淵的第三個女兒,也是李淵嫡妻竇氏的愛女。她是一個真正的巾幗英雄,才識膽略絲毫不遜色于她的兄弟們。李淵將自己的三女兒嫁給了武將柴紹為妻。這位柴紹在唐朝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排名第十四,謀略出眾,善于以少勝多,消滅薛舉、劉武周、王世充、竇雀告建德都有他一份功勞。消滅唐朝最后一個對手梁師都他還是主將。李淵起兵的消息就傳來,平陽公主到處聯絡反隋的義軍。這個年紀輕輕的女子,以其超人的膽略和才識,在三個多月的時間里,就招納了四五支在江湖上已有相當規(guī)模的起義軍。平陽公主率領的義軍勢如破竹,連續(xù)攻占了戶縣、周至、武功、始平等地。這支由女人做主帥的義軍,軍紀非常的嚴明,平陽公主令出必行,整支軍隊都對她肅然起敬。在那亂兵蜂起的年月里,這支軍隊得到了廣泛的擁護。老百姓將平陽公主稱為“李娘子”,將她的軍隊稱為“娘子軍”。平陽公主這時的主要任務就是防守李家的大本營山西,她駐守的地方就是娘子關。娘子關位于今山西省平定縣東北的綿山上,為出入山西的咽喉,原名葦澤關,因平陽公主率數萬“娘子軍”駐守于此才更名娘子關。
六、梁紅玉
梁紅玉(1102年—1153年),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丈夫為抗金名將韓世忠。淮安北辰坊人,原籍池州,也就是現在安徽省貴池縣。祖父與父親都是武將出身,梁紅玉自幼隨侍父兄練就了一身功夫。梁紅玉擊鼓退金兵的故事至今仍為人們所傳誦。建炎四年春,金軍從杭州飽掠北歸。韓世忠的部隊已緊急出動,沿運河水陸兩岸齊頭并進,搶先占領京口一帶的金山、焦山,專截金兀術的歸路。當天金兀術就給韓世忠下了戰(zhàn)書,約定第二天開戰(zhàn)。第二天早晨,梁紅玉早已結束停當,戴著雉尾八寶嵌金珠金鳳冠,穿一領鎖子黃金甲,圍著盤龍白玉帶,端坐在中軍的樓船上面指揮戰(zhàn)斗,在最激烈的時候,梁紅玉親自擂鼓助威,宋軍士氣百倍,一天戰(zhàn)斗打下來打得金軍心膽俱寒,把金兀術的軍隊困在了黃天蕩內。韓世忠用梁紅玉的計謀,以少于敵軍十倍的兵力,8000宋軍對10萬金軍,包圍敵軍達四十八天之久,名震華夏。黃天蕩一戰(zhàn)使金軍喪膽,再也不敢隨便過長江南侵。后來韓世忠和岳飛、張俊一起三路大軍北伐,梁紅玉專門訓練出一支女兵隊伍,屢立奇功。岳飛被害后,韓世忠憤然辭官,與梁紅玉歸隱杭州西湖。1151年,韓世忠病逝。不到兩年,梁紅玉也悒郁而逝。夫婦合葬于蘇堤靈巖山下。
七、秦良玉
秦良玉,明朝末年戰(zhàn)功卓著的女性軍事統(tǒng)帥、民族英雄、軍事家。中國歷史上,正式被當朝皇帝冊封為女將軍的巾幗英雄。曾率“白桿兵”參加平播、援遼、平奢、勤王、抗清、討逆(張獻忠)諸役。累功至大明柱國光祿大夫、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少保、四川招討使、中軍都督府左都督、鎮(zhèn)東將軍、四川總兵官、忠貞侯、一品誥命夫人。死后南明朝廷追謚曰“忠貞”。
八、唐賽兒
明朝農民起義領袖。明初唐賽兒領導的農民起義發(fā)生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起義中心在山東益都一帶。唐賽兒(生卒年不詳)為山東蒲臺人林三之妻,略識文字。永樂年間,明朝為營建北京﹑修治會通河﹑北征蒙古,耗資巨大。山東是負擔最重的地區(qū)之一,加之連年水旱,農民以樹皮﹑草根為食,賣妻鬻子,老幼流移,無以為生。唐賽兒于十八年二月與劉信﹑賓鴻﹑董彥升等率數百人起義,占據益都的卸石棚寨,迅速發(fā)展至數萬人。明青州衛(wèi)指揮高鳳領兵鎮(zhèn)壓,被打死。明成祖朱棣以安遠侯柳升為總兵官,派都指揮僉事劉忠佐之,率京營五千人星夜馳赴山東,圍卸石棚寨。唐賽兒遣人詭降,言寨中食盡水缺,謀從汲道撤逃。柳升信以為真,統(tǒng)重兵防守汲道。起義軍乘夜突圍,殺死劉忠,轉戰(zhàn)安丘﹑諸城等地。但終因官軍眾多,又遭山東都指揮衛(wèi)青﹑鰲山衛(wèi)指揮同知王真的突然偷襲,于三月失敗。朱明廷為搜捕唐賽兒,竟逮捕了山東﹑北京等地的數萬名出家婦女,而唐賽兒等人還是安然逃走,不知所終。當地人民為了紀念她,稱卸石棚寨為唐賽寨。
九、王聰兒
王聰兒(1777年-1798年),湖北襄陽(今湖北襄樊)人,江湖藝人出生。參加白蓮教起義后,她曾任義軍總指揮,也就是八路義軍統(tǒng)帥,是一個貌美如花,德行高尚,武藝高強,有勇有謀的女英雄。
在嘉慶元年(1796年)與以白蓮教總教師的身份領導了清末著名的農民起義——白蓮教大起義,率眾十余萬縱橫馳騁于鄂、川、陜、豫四省,英勇戰(zhàn)斗了兩年多,雖然最終因起義失敗而自殺,但其所領導的起義軍給予清朝統(tǒng)治者以沉重打擊,是清王朝統(tǒng)治由盛到衰的轉折點,在中國農民戰(zhàn)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十、馮婉貞
馮婉貞,清咸豐年間人,北京謝莊人,祖籍山東,抵抗侵略的民族英雄。1860年英法侵略軍占領北京以后,四處擄掠,十九歲的馮婉貞與父親馮三保一起,帶領民團打敗英法軍隊,保護了謝莊百姓的生命和財產安全。1860年,清咸豐十年,英法侵略軍占領了北京以后,到處放火,搶奪財物。這種暴行很快擴大到郊區(qū)。離圓明園5公里光景,有一個小村子,叫謝莊。莊上有個精通武藝的馮三保,他18歲的女兒婉貞,從小在他的精心培育下,也學得一身好武藝,騎馬射箭,舞刀弄槍,樣樣精通。馮婉貞向父親提出:敵人有洋槍洋炮,咱們應當利用自己使用大刀長矛的優(yōu)勢,沖到敵人跟前去拼殺,讓洋人的槍炮發(fā)揮不了作用。馮婉貞率領青年們在距離村子兩公里的一片茂密的樹林里隱蔽起來。下午四點鐘,剛在謝莊吃過虧的侵略軍果然抬著大炮來了,這次他們來了約600人。當敵人來到樹林旁邊的時候,馮婉貞拔出大刀,奮勇當先,率領青年們向侵略軍沖去。侵略軍遭到這突然的襲擊,非常驚慌,隊伍立即大亂。他們想放槍,可是距離太近,不能放,只好勉強用槍上的刺刀與青年們進行搏斗。馮婉貞帶領大家,揮舞著大刀、長矛勇猛砍殺,侵略者招架不住,就紛紛敗退。狡猾的敵人急于想擺脫這短兵相接的困境,以便用洋槍射擊。馮婉貞看出了敵人的詭計,率領謝莊的青年步步進逼,迫使侵略軍始終不能用洋槍來射擊。這一仗,一直打到黃昏,英勇的謝莊青年打死侵略軍100多人。剩下的敵人,不得不丟下長槍大炮,倉皇逃跑了。侵略軍受到這次打擊后,再也不敢來侵擾謝莊了。正是“自古英雄出少年”!
古代女英雄有:
1、婦好
婦好是中國歷史上有史可查的第一位女將軍和女政治家,腔余同時也是商王武丁的妻子。
她不僅多次率兵鎮(zhèn)壓奴隸反抗,還曾親自帶兵攻打周邊各國及部落,為大商東征西討、開疆擴土。婦好深受商王武丁的喜愛,她去世后,武丁悲痛不已。
2、梁紅玉
梁紅玉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女英雄。她自小隨父兄習得一身武藝,與抗金名將韓世忠結識后,成為韓世忠的妻子。
南宋建立后,宋高宗在金兵的逼迫下倉皇而逃,卻遭遇苗傅的叛亂,多虧梁紅玉飛馬傳詔,趙構才得以重掌皇權。
她多次跟隨韓世忠在戰(zhàn)場上親自指揮作戰(zhàn)擊敗金兵,在抗金戰(zhàn)役立下汗馬功勞。宋高宗趙構曾稱贊她“智略之優(yōu),無愧前史”,可惜后來英年早逝,宋孝宗令豎碑建祠以紀念這位女中豪杰。
3、蘇三娘
蘇三娘原姓楊,太平天國的女將。自幼習的一身武藝,她本是一名江湖賣藝女子,后與天地會首領蘇三結為夫婦,專與清廷作對。
道光二十九年,她率天地會加入太平軍。在歷次戰(zhàn)役中,她英勇善戰(zhàn),所向披靡。在攻打鎮(zhèn)江的戰(zhàn)斗中,她沖鋒陷陣,飛身登城。
奪取鎮(zhèn)江后,蘇三娘又奉命鎮(zhèn)守鎮(zhèn)江,指揮女軍多次粉碎了清朝官兵的反撲。然而太平天國兵敗后,蘇三娘突然從歷史上神秘消失,給世留下一個個神秘的謎。
4、楊妙真
楊妙真是反金起義軍紅襖軍的女首領,人稱四娘子。她武藝高強、貌美如花,所創(chuàng)的梨花槍,號稱天下無敵手,為后世軍事家所推崇。曾率紅襖軍堅持抗金多年,影響很大。
5、唐朝的平陽公主
平陽公主,唐高祖李淵之女,唐太宗李世民的親姐伍肆滾姐。李淵渡過黃河后,平陽公主率軍前往與之會合,并與李世民共同攻打長安,為大唐建立下了汗馬功勞。
唐朝建立后,她被封為平陽雹指公主,并派她駐守山西大本營,扼守要地葦澤關。平陽公主率數萬娘子軍將此地守得嚴嚴實實,后人為了紀念她,將葦澤關改名為娘子關。
平陽公主去世后,謚號為昭。成為唐朝第一位死后賜予謚號的公主,同時也是古代歷史上唯一采用軍禮殯葬的女子。
1、樊梨花,中國古檔衫衡代女英雄,以她與薛丁山平定西北邊亂、沙場揮戈與共的故事而家喻戶曉,在后世影響深遠。其傳奇故事被多種形式的文藝作品所表現,尤其是電影、電視劇、歌舞戲劇等多次演繹,是中國古代巾幗英雄的典型形象。
2、穆桂英-戲曲及《楊家將》中人物。明熊大木《北宋志傳》和紀振倫《楊家將通俗演義》中人物。
原為穆柯寨穆羽之女,武藝超群、機智勇敢,傳說有神女傳授神箭飛刀之術。因陣前與楊宗保交戰(zhàn),生擒宗保并招之成親,歸于楊家將之列行做,為楊門女將中的杰出人物。穆桂英與楊家將一起征戰(zhàn)衛(wèi)國,屢建戰(zhàn)功。
3、梁紅玉是南宋高宗的和岳飛同時代的大將軍韓世忠之妻,本是京口的妓女,遭人虐待,為韓世忠所救。梁紅玉感其恩義,以身相許。當時韓世忠只是一名小軍官,不敢答應,后來韓世忠升為將軍后,才正式迎娶梁紅玉為妻。
4、秦良玉,字貞素。明朝末期巴渝戰(zhàn)功卓著的女將軍、女軍事家。四川忠州(今屬重慶忠縣)人。為石砫宣撫使馬千乘妻。史書記載到:良玉塌察為人饒膽智,善騎射,料敵如神,兼通詞翰,常為男子裝。
5、南朝至隋初時期冼夫人是嶺南少數民族首領,她生年不祥,是高涼(今屬廣東)人,出身于俚族冼姓大家。她從小就喜歡耍刀使槍,武藝高強,還精通兵法,又讀過許多書,是一位知書達理的女子。梁武帝在位的時候,她嫁給了高涼太守馮寶,從此被稱為“冼夫人”。
【婦好】 商朝國王武丁的妻子,中國歷史上有據可查(甲骨文)的第一位女性軍事統(tǒng)帥,同時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她不僅能夠率領軍隊東征西討為武丁拓展疆土,而且還主持著武丁朝的各種祭祀活動。因此武丁十分喜歡她,她去世后武丁悲痛不已,追謚曰“辛”,商朝的后人們尊稱她為“母辛”、“后母辛”。
【花木蘭】中國古代女英雄,以代父從軍擊敗北方入侵民族聞名天下,唐代追封為“孝烈將軍”,設祠紀念。在后世影響深遠。其事跡被多種樣式的文藝作品所表現,尤其是電影、電視劇多次重拍,甚至影響波及美國和全世界。
【冼夫人】 原名冼英(公元522年—公元590年),廣東高州人,后嫁于當時的高涼太守馮寶。冼夫人善于結識英雄豪杰,公元550年,在參與平定侯景叛亂中結識后來的陳朝先主陳霸先,并認定他是平定亂世之人,511年,冼太夫人協(xié)助陳霸先擒殺李遷仕。梁朝論平叛功,冊封冼太夫人為“保護侯夫人”。公元557年,陳霸先稱帝,陳朝立。陳永定二年(公元558年),馮寶卒,嶺南大亂,冼夫人平定亂局,被冊封為石龍郡太夫人。隋朝建立,嶺南數郡共舉冼太夫人為主,尊為“圣母”。后冼夫人率領嶺南民眾歸附,隋朝加封譙國夫人,去世后禪巧則追謚“誠敬夫人”。
【唐高祖女平陽公主】(?年——623?年)唐高祖李淵的第三個女兒,也是李淵嫡妻竇氏(竇皇后)的愛女。她是一個真正的巾幗英雄,才識膽略絲毫不遜色于她的兄弟們。但她的名字和出生日期在記錄其事跡的《舊唐書》和《新唐書》中沒有記載。
【樊梨花】 唐太宗貞觀年間人,父樊洪為西涼國(西突厥)寒江關守將,后投唐。與薛丁山結為夫婦,二人智勇雙全,登壇掛帥。在薛家滿門抄斬后,她率子薛剛殺進長安,除奸報仇。在民間傳說中,她是一個敢愛敢恨、胸懷寬廣的大唐奇女,武藝高強、神通廣大、文武全才的兵馬大元帥。
樊梨花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巾幗英雄。和花木蘭、穆桂英相比,她身上的神話色彩似乎還要濃厚一些。在薛丁山征西之時,無一例外都要講到這樣一位富有叛逆精神并且敢于大膽追求理想愛情的古代女子。故事說的是在大唐貞觀年間,也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登上唐王朝皇帝寶座之后,以現在甘肅武威為中心的西涼國等一些西北小國不愿接受唐王朝的管轄,并以武力和唐王朝相對抗。為此,唐太宗李世民決定派薛丁山前去征討。所有關于樊梨花的傳說便都發(fā)生在這樣一個歷史背景上。
樊梨花,美麗無雙,武藝最高,天下無敵;賀棚雖受辱含冤,卻申明大義,顧全大局,以德報怨。她的形象是超常的,美麗的,深刻的,她所體現的正是中國婦女偉大的獨立于世的精神。
【折太君】 (即是歷史上的佘太君),名賽花,西京大同人,乃后周四鎮(zhèn)節(jié)度使折從阮之孫,永安節(jié)度使鎮(zhèn)府州折德扆之女。折太君自幼隨父折德扆鎮(zhèn)守府州,善于騎射,配與北漢名將楊業(yè)為妻。折太君生性敏慧,弓馬武藝擁熟,深知兵法,輔佐楊業(yè)屢立戰(zhàn)功,官居云州觀察使,號稱楊無敵。
【穆桂英】 - 戲曲及《楊家將》中人物。明熊大木《北宋志傳》和紀振倫《楊家將通俗演義》中人物。原為穆柯寨木羽之女,武藝超群、機智勇敢,傳說有神女傳授神箭飛刀之術。因陣前與楊宗保交戰(zhàn),生擒宗保并招之成親,歸于楊家將之列,為楊門女將中的杰出人物。與楊家將一起征戰(zhàn)衛(wèi)國,屢建戰(zhàn)功。佘太君(佘賽花)百歲掛帥,率十二寡婦西征,她五十歲尤掛先鋒印,深入險境,力戰(zhàn)番將,大獲全勝。是中國古典文學巾幗英雄的典型形象。
【梁紅寬轎玉】 (1102—1135年),史書中不見其名,只稱梁氏。紅玉是其戰(zhàn)死后各類野史和話本中所取的名字。首見于明朝張四維所寫傳奇《雙烈記》:“奴家梁氏,小字紅玉。父亡母在,占籍教坊,東京人也。”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原籍安徽池州,生于江蘇淮安。后結識韓世忠。梁紅玉感其恩義,以身相許。韓贖其為妾。原配白氏死后成為韓的正妻。
【秦良玉】 (1574———1648年)明朝末年戰(zhàn)功卓著的女性軍事統(tǒng)帥、民族英雄、軍事家。曾率“白桿兵”參加平播、援遼、平奢、勤王、抗清、討逆(張獻忠)諸役。累功至大明柱國光祿大夫、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少保、四川招討使、中軍都督府左都督、鎮(zhèn)東將軍、四川總兵官、忠貞侯、一品誥命夫人。死后南明朝廷追謚曰“忠貞”。
馮婉貞,,清咸豐年間人,,,北京謝莊人,祖籍山東,抵抗侵略的民族英雄。1860年英法侵略軍占領北京以后,四處擄掠,十九歲的馮婉貞與父親馮三保一起,帶領民團打敗英法軍隊,保護了謝莊百姓的生命和財產安全。1860年,,清咸豐十年,,,英法侵略軍占領了北京以后,到處放火,搶奪財物。這種暴行很快擴大到郊區(qū)。離圓明園5公里光景,有一個小村子,叫謝莊。莊上有個精通武藝的馮三保,他18歲的女兒婉貞,從小在他的精心培育下,也學得一身好武藝,騎馬射箭,舞刀弄槍,樣樣精通。馮婉貞向父親提出:敵人有洋槍洋炮,咱們應當利用自己使用大刀長矛的優(yōu)勢,沖到敵人跟前去拼殺,讓洋人的槍炮發(fā)揮不了作用。馮婉貞率領青年們在距離村子兩公里的一片茂密的樹林里隱蔽起來。下午四點鐘,剛在謝莊吃過虧的侵略軍果然抬著大炮來了,這次他們來了約 600人。當敵人來到樹林旁邊的時候,馮婉貞拔出大刀,奮勇當先,率領青年們向侵略軍沖去。侵略軍遭到這突然的襲擊,非常驚慌,隊伍立即大亂。他們想放槍,可是距離太近,不能放,只好勉強用槍上的刺刀與青年們進行搏斗。馮婉貞帶領大家,揮舞著大刀、長矛勇猛砍殺,侵略者招架不住,就紛紛敗退。狡猾的敵人急于想擺脫這短兵相接的困境,以便用洋槍射擊。馮婉貞看出了敵人的詭計,率領謝莊的青年步步進逼,迫使侵略軍始終不能用洋槍來射擊。這一仗,一直打到黃昏,英勇的謝莊青年打死侵略軍100多人。剩下的敵人,不得不丟下長槍大炮,倉皇逃跑了。侵略軍受到這次打擊后,再也不敢來侵擾謝莊了。正是“自古英雄出少年”!
明朝農民起義領袖。明初唐賽兒領導的農民起義發(fā)生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起義中心在山東益都一帶。唐賽兒(生卒年不詳)為山東蒲臺人林三之妻,略識文字。永樂年間,明朝為營建北京、修治會通河、北征蒙古,耗資巨大。山東是負擔最重的地區(qū)之一,加之連年水旱,農民以樹皮、草根為食,賣妻鬻子,老幼流移,無以為生。唐賽兒于十八年二月與劉信、賓鴻、董彥升等率數百人起義,占據益都的卸石棚寨,迅速發(fā)展至數萬人。明青州衛(wèi)指揮高鳳領兵鎮(zhèn)壓, 被打死。明成祖朱棣以安遠侯柳升為總兵官,派都指揮僉事劉忠佐之,率京營五千人星夜馳赴山東,圍卸石棚寨。唐賽兒遣人詭降,言寨中食盡水缺,謀從汲道撤逃。柳升信以為真,統(tǒng)重兵防守汲道。起義軍乘夜突圍,殺死劉忠,轉戰(zhàn)安丘、諸城等地。但終因官軍眾多,又遭山東都指揮衛(wèi)青、鰲山衛(wèi)指揮同知王真的突然偷襲 ,于三月失敗。朱明廷為搜捕唐賽兒,竟逮捕了山東、北京等地的數萬名出家婦女,而唐賽兒等人還是安然逃走,不知所終。當地人民為了紀念她,稱卸石棚寨為唐賽寨。
西漢農民起義的巾幗英雄。遲昭平,平原縣城南人,生卒年月無考。遲昭平也于呂母起義的同年秋,聚眾數千人在河阻中,,現平原城西南,,舉行起義,抗官稅,蕩府衙,殺豪紳,掠貴族,扶危濟弱,分糧與貧苦百姓,一時聲威大震,成為眾豪杰中一位杰出的農民起義女領袖。由于斗爭形勢的發(fā)展,于地皇三年,,公元22年,,夏,遲昭平部與徐異卿部匯合,戰(zhàn)斗在平原、富平、樂陵、無棣、鹽山等地,隊伍很快發(fā)展到10萬之眾。這支農民起義軍,不但攻縣郡,殺貪官污吏,搶府衙官庫,砸地方牢獄,拯求身隱囹圄的無辜百姓,給王莽統(tǒng)治集團以沉重打擊;同時,他們也襲擊地方豪強的營堡、鄉(xiāng)聚,,鄉(xiāng)鎮(zhèn)民團,,,無情的打擊那些宦官、王孫、公侯,沒收他們剝削的糧食和財物,分散給貧苦百姓,深受廣大貧民的擁護。起義軍的風暴,動搖了王莽統(tǒng)治集團的政治基礎,于地皇四年,,公元23年,,徹底崩潰了。由此,遲昭平的名子和業(yè)績,也載入秦漢農民起義史。
秋瑾
1907年7月15日凌晨,一位女英雄從容不迫地走向刑場,英勇就義。她,為了挽救民族危亡,獻出了年輕的生命,時年僅32歲。她,就是我國辛亥革命時期著名的巾幗英雄秋瑾,號“競雄”,別號“鑒湖女俠”。
秋瑾1875年生于紹興的一個小官僚地主家庭。她少年時熱情而倔強,最欽佩歷史上的“巾幗英雄”。義和團運動失敗以后,本已滿目瘡痍的神州大地,更是危象叢生。秋瑾救國情切,憤然賦志:“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她不愿“與世浮沉,碌碌而終”,熱望把裹在頭上的婦女頭巾換成戰(zhàn)士的盔甲,像花木蘭那樣,效命疆場;她曾感慨地說:“人生處世,當匡濟艱難,以吐抱負,寧能米鹽瑣屑終身其身乎?”1904年,她毅然沖破了封建家庭的束縛,只身東渡日本求學。
在日本,秋瑾積極地投入了中國留學生的革命斗爭。1905年8月同盟會成立后,她被推為同盟會評議部評議員和浙江省主盟人。秋瑾還聯絡當時留日的女同學,組織“共愛會”,自己任會長。清政府勾結日本政府,頒布取締中國留學生規(guī)則,壓迫留日學生,秋瑾憤然回國,在上海創(chuàng)辦中國公學。1906年,她由徐錫麟介紹,加入了光復會。她和一些同志在上海設立革命機關,并主持《中國女報》,第一個提出創(chuàng)建“婦人協(xié)會”的主張,為近代婦女解放吹響了第一聲號角。
1906年,秋瑾返回紹興,主持大通學堂。大通學堂原為徐錫麟、陶成章等創(chuàng)辦,是光復會訓練干部、組織群眾的革命據點。在大通學堂,秋瑾為了進一步訓練革命力量,成立了“體育會”,招納會黨群眾和革命青年,進行軍事操練,并積極聯絡浙江各地會黨,組成“光復軍”,推舉徐錫麟為首領,秋瑾任協(xié)領,積極地進行起義的籌備工作。
1907年5月,徐錫麟準備在安慶起義,秋瑾在浙江等地響應。但徐錫麟起義計劃泄露。7月6日,徐錫麟倉促刺殺安徽巡撫恩銘,在安慶發(fā)動起義,由于準備不足,起義很快失敗,徐錫麟也被捕犧牲了。安慶起義的失敗,使秋瑾主持的浙江地區(qū)起義計劃完全泄露,形勢十分危急,同志們勸她暫避一時,她決心做中國婦女界為革命犧牲的第一人,堅決留在大通學堂與前來包圍的清軍作殊死戰(zhàn)斗。因寡不敵眾,秋瑾不幸被捕,于1907年7月15日英勇就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