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值法化學?混合物的平均式量,元素的質量分數,生成的某指定物質的量總是介于組分的相應量的最大值M2與最小值M1之間,表達式為M1 ①平均值法&十字交叉法:在常溫下,將1L乙烯和一定量的某氣態未知烴混和,測得混和氣體對氫氣的相對密度為12,求這種烴所占的體積。 【分析】根據相對密度計算可得混和氣體的平均式量為24,乙烯的式量是28,那么未知烴的式量肯定小于24,式量小于24的烴只有甲烷,利用十字交叉法可求得甲烷是0.5L乙烯 C2H4 288 24 甲烷CH4164 ∴乙烯:甲烷=8:4=2:1,∴ 甲烷=0.5L平均值法:就是根據兩組分解物質的某種平均值來推斷兩物質范圍的解題方法。 平均值法所依據的數學原理是:xA<x<xB 只要知道x,便可判斷xA和xB 的取值范圍,從而實現速解巧解,可見平均值法適用于兩元混合物的有 關計算,若混合物由兩種物質組成,平均值法就是十字交叉法,只是在解題時沒有寫成十字交叉形式。 如果需要可以舉例:如【例題】溴有兩種同位素,在自然界中這兩種同位素大約各占一半,已知溴的原子序數是35,原子量是80,則溴的兩種同位素的中子數分別等于。 (A)79 、81 (B)45 、46 (C)44 、45 (D)44 、46 【分析】兩種同位素大約各占一半,根據十字交叉法可知,兩種同位素原子量與溴原子量的差值相等,那么它們的中子數應相差2,所以答案為D 化學解題 平均值法 原理: 若混和物由 A、B、C…等多種成分組成,它們的特征量為M1,M2,M3…,它們在混合物中所占分數分別為n1,n2,n3…,它們的特征量的平均值為M,則 若混合物只有A、B兩種成分,且已知M1>M2,則必有M1>M>M2,若已知M,則M1和M2必有一個比M大,另一個比M小。也就是說我們只要知道M就可推知M1、M2的取值范圍,而不要進行復雜的計算就可以迅速得出正確的答案。 ①體積平均值 例1:丙烯和某氣態烴組成的混和氣體完全燃燒時,所需氧氣的體積是混合烴體積的5倍(相同狀況),則氣態烴是: A.C4H8 B.C3H4 C.C2H6 D.C2H4 析:由烴燃燒規律可推知:1體積的丙烯(C3H8)完全燃燒需要4.5體積氧氣(3C→3CO2 ,需3O2 ,6H→3H2O,需1.5O2 )小于5體積,根據題意及平均值的概念得另一氣態烴1體積完全燃燒時需氧量必大于5體積,經比較只有A符合要求。 1. 相對質量 ----是某個微粒的質量與C-12一個原子質量的1/12的比值. 2. 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 ----==某一個原子的質量/(C-12一個原子質量的1/12) 3. 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 ----==各核素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乘以其原子百分比之和. ----原子百分比就是原子個數百分比.如氯元素中Cl-35的原子百分比為75%,是指自然界中每100氯原子中在75個是氯-35原子. ----氯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35*75%+37*25%=35.5(35,37分別是氯35和氯37的近似相對原子質量) 平均值法:就是根據兩組分解物質的某種平均值來推斷兩物質范圍的解題方法.平均值法所依據的數學原理是:xA<x<xB 只要知道x,便可判斷xA和xB 的取值范圍,從而實現速解巧解,可見平均值法適用于兩元混合物的有 關計算,若混合物由兩種物質組成,平均值法就是十字交叉法,只是在解題時沒有寫成十字交叉形式.平均值法解題的范圍很廣,特別適合于缺少數據而不能直接求解的混合物判斷題.平均值法包括:平均摩爾質量法、平均跟原子法,平均氫原子法,平均分子工法等. 舉例說的下吧。 m1為10%的鹽酸 m2為20%的鹽酸 m是它兩混合(其中m1的質量占n=30%,m2的質量占1-n即1-30%)后的濃度 一定是10% 因為m1、m2肯定 一個大一個小,假設m1 只是要把結果換成 m1>=m>=m2了 以上就是平均值法化學的全部內容,平均值法所依據的數學原理是:xA<x<xB 只要知道x,便可判斷xA和xB 的取值范圍,從而實現速解巧解,可見平均值法適用于兩元混合物的有 關計算,若混合物由兩種物質組成,平均值法就是十字交叉法。平均值怎么算excel
近似平均值法化學
平均值法管理學
∑平均值公式
化學中平均值法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