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2017年高考化學二卷 2017年高考化學全國一卷真題 2017年全國高考化學 2017年高考化學試卷 2019年高考化學題
化學的推斷題的解題技巧或方法如下:1. 限定范圍推斷:主要適用于氣體或離子的推斷,該類題目的主要特點是在一定范圍內,根據題目給出的實驗現象(或必要的數據)進行分析,作出正確判斷。解題關鍵:①審明題意,明確范圍,注意題目所給的限定條件;②緊扣現象,正確判斷;③要注意數據對推斷結芹洞論的影響。2. 不定范圍推斷:常見元素化合物的推斷。該題目的主要特點是:依據元素化合鄭悔物之間相互轉化時所產生的一系列實驗現象,進行推理判斷,確定有關的物質。題目往往綜合性較強,具有一定的難度。從試題形式來看,有敘述型、圖表型等。解題關鍵:見題后先迅速瀏覽一遍,由模糊的一遍“掃描”,自然地在頭腦中產生一個關于該題所涉及知識范圍等方面的整體印象,然后從題中找出特殊現象或特殊性質的描述,作為解題的突破口,進而全面分析比較,作出正確判斷。3. 給出微粒結構等的微粒(或元素)推斷題。解題關鍵:①熟記元素符嫌叢枯號,直接導出;②掌握幾種關系,列式導出;③利用排布規律,逐層導出;④弄清帶電原因,分析導出;⑤抓住元素特征,綜合導出;⑥根據量的關系,計算導出。4. 給出混合物可能組成的框圖型(或敘述型)推斷題。解題關鍵:解框圖型(或敘述型)推斷題一般是根據物質的轉化關系,從其中一種來推知另一種(順推或逆推),或找出現象明顯、易于推斷的一種物質,然后左右展開;有時需試探求解,最后驗證。
化學計算
在高中化學中,計算題的主要功能是考查考生掌握基礎知識的廣度和熟練程度以及知識的性。這類題目考查的形式既有直接的簡單化學計算和間接的應用化學原理推算,常見的方法有假設法、關系式法、差量法、守恒法等。
化學反應圖像
化學反應圖像題的特征是將一些關鍵的信息以圖像、圖表的形式給出,把題目中的化學原理抽象為數學問題,目的是考查考生從圖像、圖表中獲得信息、處理和應用相關信息的能力以及對圖像、圖表的數學意義和化學意義之間對應關系的轉換運用能力。
實驗儀器的創新
實驗儀器的創新使用一般體現為三個“一”:一個裝置的多種用途、一種用途的多種裝置和一種儀器的多種用法,該類試題主要考查考生的思維發散能力。
化學熱點方法聚焦
聚焦高考一
化學計算中的4種常用方法
1、假設法
所謂假設法,就是假設具有某一條件,推得一個結論,將這個結論與實際情況相對比,進行合理判斷,從而確定正確選項滾滾帶。
(1)極端假設法
主要備鄭應用:(1)判斷混合物的組成。把混合物看成由某組分構成的純凈物進行計算,求出最大值、最小值,再進行討論。(2)判斷可逆反應中某個量的關系。把可逆反應看作向左或向右進行到底的情況。(3)判斷可逆反應體系中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大小的變化。把可逆反應看成向左或向右進行的單一反應。(4)判斷生成物的組成。把多個平行反應看作單一反應。
(2)狀態假設法
狀態假設法是指在分析或解決問題時,根據需要,虛擬出能方便解題的中間狀態,并以此為中介,實現由條件向結論轉化的思維方法。該方法常在化學平衡的計算中使用。
(3)過程假設法
過程假設法是指將復雜的變化過程假設為(或等效為)若干個簡單的、便于分析和比較的過程,考慮等效狀態的量與需求量之間的關系,進而求解的方法。該方法在等效平衡的計算中使用概率非常高。
(4)變向假設法
變向假設法指在解題時根據需要改變研究問題的條件或結論,從一個新的角度來分析問題,進而遷移到需要解決的問題上來,從而得到正確的答案。
2、關系式法
在多步反應中,關系式法可以把始態的反應物與終態的生成物之間的“物質的量”關系表示出來,把多步計算簡化成一步計算。正確書寫關系式是用關系式法解化學計算題的前提。
(1)根據化學方程式找關系式
特點:在多步反應中,上一步反應的產物即是下一步反應的反應物。
(2)通過化學反應方程式的疊加找關系
適用于多步連續反應或循環反應。方法:將其中幾個有關聯的化學反應方程式進行適當變形(改變化學計量數),然后相加,消去中間產物,即得總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3、差量法
差量法解題的關鍵是正確找出理論差量。
其解題步驟如下:
(1)分析題意:分析化學反應中各物質之間的數量關系,弄清引起差值的原因。
(2)確定是否能用差量法:分析差值與始態量或終態量之間是否存在比例關系,以確定是否能用差量法。
(3)寫出正確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4)根據題意確定“理論差量”與題中提供的“實際差量”,列出比例關系,求出答案。
4、守恒法
“守恒法”利用物質變化過程中某一特定的量固定不變來列式求解。它的優點是用宏觀的統攬全局的方式列式,不去探求某些細枝末節,直接抓住其中特有的守恒關系,快速建立算式,簡捷巧妙地解答題目。常用的方法有質量守恒、得失電子守恒、電荷守恒等。
(1)質量守恒
依據:化學反應中反應物的總質量與生成物的總質量相等。
(2)電子得失守恒
依據:氧化還原反應中得失電子數一定相等。
應用:氧化還原反應和電化學的有關計算。
(3)電荷守恒
依據:反應前后參加反應的離子所帶的電荷總量不變(或在電解質溶液中陰、陽離子所帶的負、正電荷總數相等)。
方法:首先要確定體系,并找出體系中陰大蘆、陽離子的種類,每個離子所帶的電荷數及其物質的量;然后根據陰、陽離子所帶的電荷總數相等列出計算式。
應用:溶液中離子濃度關系的推斷,也可用于有關量的計算。
聚焦高考二
化學反應圖像題的解題方法
1、離子反應圖像
考查知識點:根據圖像考查反應發生的先后順序、書寫離子反應方程式、分析溶液的成分、離子的共存與推斷、計算反應物的量或由離子反應畫出相應的圖像等。
實質:離子反應圖像問題,歸根結底,考查的實質仍然是離子反應和離子共存問題。
(1)離子反應圖像
溶液中存在多種還原劑(或氧化劑),加入同一種氧化劑(或還原劑)時,必須按照“強者先行”的原則,考慮反應的先后順序。只有當“強”的反應完后,“弱”的才能發生反應。
(2)離子共存及離子計算圖像
離子共存圖像要謹防離子共存的陷阱,特別要注意一些隱含條件和隱性關系;離子計算的前提是掌握離子反應方程式的書寫,特別要注意物質間量的關系,遵循三大守恒原則和溶液電中性原則。
2、化學平衡圖像
化學平衡圖像是中學化學基礎圖像知識的一個重要方面,它能把抽象的化學平衡理論形象直觀地表述出來。化學平衡圖像題是高考必考題型之一,根據圖像坐標表示的意義,將常考的化學平衡圖像分成如下三類。
(1)量值-時間圖像
圖像中的縱、橫軸分別代表物質的數量(如濃度、百分含量、轉化率、產率等)與反應時間(過程),將可逆反應中物質的數量隨時間的變化體現在圖像中。
該類題解答時要明確曲線“走勢”代表的意義,并由此確定反應進行的方向,再進一步確定改變的條件。千萬要注意此類圖像中可能出現的“交點”并不代表平衡點,只有某種量值不隨時間改變時的點才是平衡點。
(2)量值-條件圖像
將物質或反應體系的某種量值與溫度、壓強、濃度、催化劑中的某一種之間的關系,反映在圖像中。解答時首先要仔細觀察圖像,找出相關量值間的變化關系,然后將圖像中的這種對應關系與理論知識進行對照,分析其是否符合理論上推導出來的關系,最后確定答案。
(3)量值-時間-條件圖像
該類圖像反映的是某一物質的量值(如濃度、轉化率、產率、百分含量等)與一種或兩種外界條件(溫度、壓強、催化劑)隨時間的變化關系。其圖像構成的特征是圖像中有一表明反應已達到平衡的突變點(平衡點、最大值、最小值)。
解題思路:依建立平衡所需時間的長短→反應速率的相對大小(時間短速率大)→確定影響反應速率的不同條件間的關系(反應速率大條件強)→再根據物質量值的變化判斷平衡的移動方向,由此得出的移動方向應與由勒夏特列原理確定的方向一致。
3、電化學圖像
近年高考中對電化學的考查出現了新的變化,以裝置圖為載體來考查電化學的相關知識,成為近年高考的新亮點。
(1)原電池和電解池的工作原理
破解關鍵:正、負極或陰、陽極的判斷。
(2)原電池與電解池的互變
原電池與電解池可以相互轉化,利用這一原理可以制造二次電池。二次電池中,放電時是原電池,充電時是電解池,放電時的負極反應與充電時的陰極反應相反,放電時的正極反應與充電時的陽極反應相反。
聚焦高考三
化學實驗的創新探究
1、球形干燥管的創新使用
(1)A裝置為尾氣吸收裝置,用來防倒吸,原理類似于倒置在水中的漏斗。
(2)B裝置為簡易的過濾器,可凈化天然水。如果去掉上邊兩層,可用活性炭對液體中的色素進行吸附。
(3)C裝置是一微型反應器。該裝置既可節約藥品,又可防止污染。如銅絲在該裝置中燃燒時,Cl2封閉在干燥管內,實驗結束后剩余的Cl2不僅可以用水吸收,還可以觀察CuCl2溶液的顏色。
(4)D裝置為一簡易的啟普發生器, 可用于H2、CO2等的制取。
(5)E裝置起干燥、除雜或緩沖氣流的作用。
2、儀器連接的創新與改進
(1)儀器巧妙連接,取代啟普發生器
(2)儀器創新連接,防止尾氣倒吸
a.倒立漏斗式:這種裝置可以增大氣體與吸收液的接觸面積,有利于吸收液吸收氣體。當易溶性氣體被吸收液吸收時,導管內壓強減小,吸收液上升到漏斗中。由于漏斗容積較大,導致燒杯中的液面下降,使漏斗口脫離燒杯中的液面,漏斗中的吸收液受自身重力的作用又流回燒杯內,從而防止吸收液倒吸。
b.肚容式:當易溶于吸收液的氣體被吸收液吸收后,導氣管內壓強減小,使吸收液倒吸進干燥管中,吸收液受自身重力的作用又流回燒杯內,從而防止吸收液倒吸。這種裝置與倒立漏斗式的功能類似。
c.蓄液式:當吸收液發生倒吸時,倒吸進來的吸收液被預先設置的蓄液裝置貯存起來,以防止吸收液進入受熱儀器或反應容器中。
d.脫離式:因導管沒有與液體接觸,從而無法產生倒吸。
e.液防式:通過改變試劑的方法達到防倒吸的目的。如吸收HCl時,HCl不溶于四氯化碳而無法倒吸,HCl從四氯化碳中逸出進入水中而溶解。
2017高考全國Ⅰ卷理綜卷化學試題整體特點為:選李談材新穎,穩中有升。
從埋擾桐表格中可以看出,近三年選擇題考點沒有太大變化,去年的壓軸選擇題比較新穎,是一道結合周期律考察的元素推斷題,今年的壓軸選擇題回歸選修四的酸堿滴定曲線,綜合考察反應原理的相關考點。三道必做大題一般是實驗題、流程題和原理題的出題順序,今年仍然秉承了這一出題順序。2017年全國Ⅰ卷跟往年相比,考查的知識點分布穩定,整體難度比去年略有上升,個別題目情景新穎,考查靈活,具有較高的效度和區分度。
三、試卷整體分析
源于教材 回歸課本
試題立足于教材又高于教材,不僅注重對基礎知識和主干知識的考查,還注重對知識的整合,考查方式靈活多樣。選擇題側重對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查,知識覆蓋面大,難易搭配合理。考題的內容與課本的聯系增大,如10題中實驗室制備氫氣的原理,35題基態鉀原子的能層特點與電子云輪廓圖形狀等,為課本上內容的延伸,充分體現了回歸教材的命題趨勢。
能力立意 難度適中
工業生產流程題取材于真實的、廣闊的工業生產和日常生活,問題設計更加靈活,更有化學味,化學高考試題的發展趨勢必然是重視與生產、生活的緊密聯系,但不管如何靈活多變,工業生產離不開反應原理中的方向、速率和限度問題。Ⅰ卷以鋰離子電池的電極材料制備為載體,考查了離子方程式的書寫、轉化率升高等問題,綜合性較強。第(4)問的過氧鍵數目比較新穎,但問題并不難,抓住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即可解決。
很多同學遇到反應原理問題就頭疼,這種純理論性的知識拼出一道綜合題,學生經常不知道從何處入手去解決。Ⅰ卷的原理題延續化學原理綜合應用的拼題,考查學生應用蓋斯定律、熱化學方程式、轉化率、平衡常數、化學反應速率等理論聯系實際。此題(1)(2)問難度不大,區分度在第(3)問。實際上,我們只要抓住主要矛盾,便可簡化解題思路。第(3)的問題是改變條件后轉化率的變化情況,那我們只需要從列三段式計算考慮問題即可。
突出實驗 重視基礎
2017年高考全國Ⅰ卷的實驗題以蛋白質中氮含量測定出發為背景,考查方式較前幾年稍顯反常,重視基礎操作和流程,在描述實驗現象和解釋原因上對學生的表達能力也有較高的要求。
新課標倡導的探究學習、自主學習在試題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實驗試題特別突出了化學學科的特點,考查了基本操作、常用儀器、物質的檢驗、分離提純等。這樣的設計有利于做過實驗的學生,有利于中學的探究性實驗教學,對脫離實驗的化學教學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引導中學教學重視實驗教學,回歸化學本質。
結語
總體上看,本套試卷為一套好題,在考查問題的靈活程度方面、考查基礎知識運用能力方面、考查學生的細心程度方面都很到位。2018年的考生朋友,復習時要注重雙基,注重基礎知識的掌握,重視利用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重視對題干的整體把握能力。同時,建議同學們從高一、高二彎坦的學習中,就開始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方法、基本實驗、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落實,在高三復習中挖掘教材中的試題素材,進一步提升學科能力。
設平衡時(即對應表格中t=無窮,n2o5完全分解),n2o4的分壓為x
kpa,no2的分壓為y
kpa,o2的分壓為z
kpa
1)首先明確對于題目要求的反應n2o4
2no2的平衡常數應表達為y^2/x。我們要做的就是找到x和y的值。而未知數有三個,故需要三個方程來聯立求解。
2)列方程:第一個方程最好找,從表格中我們知道此時平衡時容器內總壓是63.1
kpa,故可據此列出方程1:
x+y+z=63.1
第二個方程考慮n元素守恒。一開始反應時(即t=0),容器內充有35.8
kpa
n2o5,即有35.8*2=71.6
kpa的n元素。反應結束后,只有n2o4和no2中有n元素,且每1
kpa
n2o4含n
2
kpa,每1
kpa
no2含n
1
kpa,據此,可以得到第二個方程:
2x+y=71.6
第三個方程從產物相互關系中找。我們發現,在產物中,(no2+n2o4)和o2的分壓應該是有一定關系的。假設把所有n2o4都反轉為no2(即不考慮平衡的存在),則no2的分壓比上氧氣的分壓恒為4(從題干中n2o5分解方程看出)沒賀梁。此時我們已設n2o4有x
kpa,這些n2o4實際是從no2二聚而來。當把這些n2o4全部轉回no2時應有2x
kpa(每1
kpa的n2o4是有2
kpa
no2轉化而來)。那拍昌么此時no2實際共有2x+y
kpa,根據上述分析,我們有第三個方程:
2x+y=4z
3)聯立第二步列出的三個方程,求得x=26.4
kpa,y=18.8
kpa,
所以平衡常數=18.8*18.8/26.4
約等于13.4
(kpa)。得解!本問計算稍微麻煩點,但難點在列出三個方程枯運上。
26.(14分)水泥是重大輪要的建筑材料。水泥熟料的主要成分為CaO、SiO2,并含有一定量的鐵、鋁和鎂等金屬的氧化物。實驗室測定水泥樣品中鈣含量的過程如圖所示:
回答下列問題:
(1)在分裂薯解水泥樣品過程中,以鹽酸為溶劑,氯化銨為助溶劑,還需加入幾滴硝酸。加入硝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還可使用___________代替硝酸。
(2)沉淀A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其不溶于強酸但可與一種弱酸反應,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
(3)加氨水過程中加熱的目的是___________。沉淀B的主要成分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學式)。
(4)草酸鈣沉淀經稀H2SO4處理后,用KMnO4標準溶液滴定,通過測定草酸的量可間接獲知鈣的含量,滴定反應為:MnO4-+H++H2C2O4→Mn2++CO2+H2O。實驗中稱取0.400 g水泥樣品,滴定時消耗了0.0500 mol·L-1的KMnO4溶液36.00 mL,則該水泥樣品中鈣的質量分數為______________。
答案:
(1)將Fe2+氧化為Fe3+;雙氧水
(2)SiO2;SiO2+4HF=SiF4↑+2H2O
(3)促進Fe3+、Al3+水解;Fe(OH)3、 Al(OH)3
(4)5Ca2+~5H2C2O4~2KMnO4
n(KMnO4)=0.0500mol/L×36.00mL=1.80mmoln(Ca2+)=4.50mmol
水泥中鈣的質量分數為4.50mmol×40.0g/mol/0.400g=45.0%
解釋:因為一般情況下Mg2+開始沉淀需要pH>8.
金屬離子:沉淀形式,開始沉淀pH,完全沉淀pH
Mg2+:Mg(OH)2,8.10,9.43
Fe3+:Fe(OH)3,1.47,2.80
Al3+:Al(OH)3 ,4.20,肆仿者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