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以前的語文?《所見》。三年級上冊,12歲以前的語文第一首是《所見》,作者是袁枚,這首詩描述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嘹亮的歌聲在樹林里回蕩。這首詩一二句描寫了小牧童的天真活潑、悠然自得的可愛模樣和他的愉快心情。那么,12歲以前的語文?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課外閱讀,我的理解是指課本之外的閱讀,它包括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閱讀,也包括學生個體自主的獨立閱讀。課外閱讀的重要性無須我說,大家都知道。今天我想談的是在課外閱讀中存在困惑的三個問題。
01
一、經典還是通俗
談到課外閱讀,首先遇到的問題是讓孩子閱讀經典讀物,還是閱讀通俗讀物。在這個問題上,有兩派觀點:一派是“經典派”,即應讓學生從經典起步。所謂經典,有三層含義:其一,經久不衰的萬世之作;其二,具有典范性和權威性的著作;其三,經過時間選擇出來的最有價值的書。因為是經典,所以作品的思想性、文化性,語言的典范性、模仿性,作品的審美性、熏染性都達到很高的境界,值得學生學習、借鑒和模仿。而另一派“通俗派”則認為,小孩子閱讀起步應從興趣入手,讓孩子有興趣、喜歡是最重要的事,不能一起步就讓學生心中生畏,心生排斥。這兩派仿佛都有道理,一線教師如何取舍呢?我們不妨走進歷史,走近文化名人,聽聽他們的故事,可能會得到啟示。
我們來看看民國時期的文化名人、白話文的旗手胡適先生的故事吧。
胡適先生是大家公認的大師,他在《九年的家鄉(xiāng)教育》一文中詳細敘述了他在家鄉(xiāng)接受的小學教育:
我才三歲零幾個月,就在我四叔父介如先生的學堂里讀書了。
桂枝香
《桂枝香》又名《疏簾淡月》。茲以王安石《臨川先生文集》為準。雙片一百零一字。前后片各五仄韻,宜用入聲部韻。前后片第二句第一字是領格,宜用去聲。據毛先舒《填詞名解》記載:《桂枝香》這個詞牌名出自唐朝人裴思謙到長安參加殿試后,和同伴們到風月場所的平康里嫖宿時,有黃門來報喜說他高中狀元。《桂枝香》這個詞牌最負盛名的是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
作品名稱
桂枝香
作品別名
桂枝香·金陵懷古
創(chuàng)作年代
北宋
作品出處
《臨川先生文集》
文學體裁
詞
作者
王安石
來源
《晉書》卷五十二郄詵傳載,郄詵舉賢良對策為天下第一,自稱“猶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后世因此稱登科為折桂。五代王定保《唐遮言》卷三在唐裴思謙《及第后宿平康里》詩:“夜來新惹桂枝香。”唐袁浩登第后亦作《寄岳陽嚴使君》:“桂枝香惹蕊枝香。”此調北宋人開始大量創(chuàng)作。
名稱
據《古今詞話》:“金陵懷古,諸公寄調《桂枝香》者三十余家,惟王介甫為絕唱。”南宋張輯詞有“疏簾淡月,照人無寐”句,故又名《疏簾淡月》。《詞律·校刊》注:“萬氏注云:張宗瑞‘梧桐細雨’一首,取名《疏簾淡月》,乃因詞中語以名之,非調有異也。按《東澤綺語債》詞,好以詞中語立新名,與本調一無區(qū)別。
1.長歌行
青青園中葵,
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
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jié)至,
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
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
老大徒傷悲。
2.七步詩 曹植
煮豆燃豆萁,
漉豉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3.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
陰山下。
天似穹廬,
籠蓋四野。
天蒼蒼,
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4.詠鵝 駱賓王
鵝,
鵝,
鵝,
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
紅掌撥清波。
5.回鄉(xiāng)偶書 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6.詠柳 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7.涼州詞 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云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8.登鸛鵲樓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9.春曉 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10.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
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
江清月近人。
11.涼州詞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
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
12.出塞 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13.從軍行 王昌齡
青海長云暗雪山,
孤城遙望玉門關。
寬15厘米,高20.5厘米,二是寬21厘米,高30厘米。
從紙張大小來說,初中的也是32開本,和你小學課本一樣大。高中現在都是大16開也就是說比你的作文本還大一點。要是問占空間多大,那就不一定了,因為同樣的內容不同的格式,占用的空間就不同。開本按照尺寸的大小,通常分三種類型:大型開本、中型開本和小型開本。以787×1092的紙來說,12開以上為大型開本,16~36開為中型開本,40開以下為小型開本,但以文字為主的書籍一般為中型開本。開本形狀除6開、12開、20開、24開、40開近似正方形外,其余均為比例不等的長方形,分別適用于性質和用途不同的各類書籍。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以上就是12歲以前的語文的全部內容,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 《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