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學名詞解釋?生物化學 (英語: biochemistry ,也作 biological chemistry),是研究生物體中的化學進程的一門自然科學學科,常常被簡稱為生化。它主要研究細胞內各組分,如 蛋白質 、 糖類 、 脂類 、 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結構和功能。那么,生物化學名詞解釋?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生物化學 (英語: biochemistry ,也作 biological chemistry),是研究生物體中的化學進程的一門自然科學學科,常常被簡稱為生化。它主要研究細胞內各組分,如 蛋白質 、 糖類 、 脂類 、 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結構和功能。
它是生物的分支學科,研究生命物質的化學組成、結構及生命活動過程中各種化學變化的伍肢基礎生命科學。生物化學研旦橘唯究起始于1883年,安塞姆·佩恩(Anselme Payen)發現了第一個酶,也就是淀粉酶。“生物化學”(biochemistry)這一名詞早在1882年就已經有人使用,不過在1903年德國化學家卡爾·紐伯格(模培Carl Neuberg)使用后才廣為傳播。
中文名稱:生物化學
英文名稱:biochemistry
其他名稱:生化
定義:用化學的原理和方法,研裂絕梁究生命現象的學科。通過研究生物體的化肆運學組成、代謝、宏老營養、酶功能、遺傳信息傳遞、生物膜、細胞結構及分子病等闡明生命現象
1、核小體(nucleosome):用于包裝染色質的結構單位,是由DNA鏈纏繞一個組蛋白核構成的。
2、DNA變性(DNAdenaturation)在理化因子的作用下,DNA雙螺旋的兩條互補鏈松散而成為單鏈,從而導致DNA的理化性質及生物學性質發生改變,這種現象稱DNA的變性。
3、DNA復性:變性的DNA在適當的條件下又可使兩條分開的鏈重新締合成為雙螺旋結構的過程。
4、熔解溫度(meltingtemperature,Tm):旁坦攜在DNA熱變性中,紫外吸收增加的中點值所對應的溫度。或稱熱解鏈溫度。
5、增色效應hyperchromiceffect:當DNA變性后,對260nm處紫外光光吸收運伏度增加的現象。
6.減色效應(hypochromiceffect):隨著核酸復性,紫外吸收降低的現象。
7.核酸內切酶(exonuclease):核糖核酸酶和脫氧核糖核酸酶中能夠水解核酸分子內磷酸二酯鍵的酶。
8.核酸外切酶(exonuclease):從核酸鏈信拿的一端逐個水解核甘酸的酶。
生化名搜簡鉛詞解釋世好?
...看這咐知里:
http://bbs.kaoyan.com/archiver/?tid-915366.html
1.核小體(nucleosome):用于包裝染色質的結構單位,是由DNA鏈纏繞一個組蛋白核構成的。
2.DNA變性(DNAdenaturation)在理化因子的作用下,DNA雙螺旋的兩條互補鏈松散而成為單鏈,從而導致DNA的理化性質及生物學性質發生改變,這種現象稱DNA的變性。
3.DNA復性:變性的DNA在適當的條件下又可使兩條分開的鏈重新締合成為雙螺旋結構的過程。
4.熔解溫度(melting
temperature,Tm):在DNA熱變性中,紫外吸收增加的中點值所對應的溫度。或稱熱解鏈溫度。
5.增色效應hyperchromic
effect:
當DNA變性后,對260nm處紫外光光吸收度增加的現象。
6.減色效應(hypochromic
effect):隨著核酸復性,紫外吸收降低的現象。
7.核酸內切酶(exonuclease):
核糖核酸酶和脫氧核糖核酸酶中能夠水解核酸分子內磷酸二酯鍵的酶。
8.核酸外切酶(exonuclease):從核酸鏈的一端逐個水解核甘酸的酶。
9.限制性內切酶(restriction
endonuclease):一種在特殊核甘酸序列兄攔虛處水解雙鏈DNA的內切酶。Ⅰ型限制性內切酶既能催化宿主DNA的甲基化,又催化非甲基化的DNA的水解;而Ⅱ型限制性內切酶只催化非甲基化的DNA的水解衡態。
以上就是生物化學名詞解釋的全部內容,生物化學,顧名思義是研究生物體中的化學進程的一門學科,常常被簡稱為生化。化學的分支學科。它是研究生命物質的化學組成、結構及生命活動過程中各種化學變化的基礎生命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