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語文高考全國?2017年高考語文全國卷作文評析及優秀作文24篇一、全國II卷作文題: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②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③何須淺碧深紅色,那么,2017語文高考全國?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2017年高考使用全國Ⅰ卷的省份:
福建、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安徽
部分使用全國Ⅰ卷省份
山東卷:全國Ⅰ卷(外語、文綜、理綜) 自主命題(語文、文數、理數)
2017年高考使用全國Ⅱ卷的省份:
甘肅、青海、內搏森坦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寧夏、新疆、西藏、陜西、重慶
部基桐分使用全國Ⅱ卷省份
海南省:全國Ⅱ卷(語、數、英) 單獨命題(政治、歷史、地理、生物、化學、物理)
2017年高考使用全國Ⅲ卷的省份:
云南、廣西、貴州、四川
2017年高考自主命題省份
自主命題春凱:江蘇、北京、天津、上海、浙江
和2016年相比,2017年全國新課標語文《考試說明》在試題結構、賦分、題型、能力要求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變化,既遵循了穩定性和承繼性,又體現了創新性。具體表現為:老埋
(1)取消選考,將“文學類文本閱讀”與“實用類文本閱讀”列為必考,在這兩類文本閱讀中增加了“理侍型螞解”能力層級。文學類文本閱讀14分,試題設置為一道四選一客觀選擇題,兩道主觀題;實用類文本閱讀12分,試題設置為一道四選一、一道五選二客觀題,一道主觀題。
(2)增加了對古文化知識的考查;
(3)在“論述類文本閱讀”欄目中,增加了“閱讀中外論述類文本,了租褲解政論文、學術論文、時評、書評等論述類文體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達方式。閱讀論述類文本,應注重文本的說理性和邏輯性,分析文本的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內容。
(4)加強了對信息篩選、整合能力的考查。
(5)詩歌閱讀改為一道五選二客觀題和一道主觀題。
(1)論述類文本閱讀。全國三套卷的設題都中規中矩,難度適中。其中有數個選項在文中已找不到完全對應的文字,但含意又不脫離文章。
(2)文言文的考查沿襲15年的考點。
(3)古代詩歌閱讀將詩歌的寫什么與怎么寫合在一起考查,思想感情是必考考點,答案精煉,配分科學、規范。
Ⅰ 2017年高考高頻成語
杞人憂天
qǐ rén yōu tiān
【解釋】杞:周代諸侯國名,在今河南杞縣一帶。杞國有個人怕天塌下來。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據的憂慮和擔心。
【出處】《列子·天瑞》:“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
【結構】主謂式。
【用法】用作貶義。一般作謂語、狀語。
【正音】杞;不能讀作“jǐ”。
【辨形】憂;不能寫作“優”。
【近義詞】庸人自擾、杞人憂天
【反義詞】無憂無慮、若無其事
【辨析】~與“庸人自擾”有別:~偏重笑沒襲在憂;指不必要的擔憂、害怕;所指一般限于心理活動;“庸人自擾”偏重在擾;所指除心理活動外;還兼指不必要的具體行動。
【例句】
(1)只要充分作好準備;就不怕敵人的突然襲擊;何必~。
(2)他總是擔心小李因路太遠不能及時趕來;真是~。
Ⅱ 2017高考語文核按鈕四字易錯成語歸類
門可羅雀復ménkěluó制què
[釋義] 羅雀:設網捕雀。大門前面可設置網捕雀。形容門庭冷落;來的客人很少。
[語出] 《史記·汲鄭傳贊》:“始翟公為廷尉;賓客闐門;及廢;門外可設雀羅。”
[正音] 雀;不能讀作“qiǎo”。
[辨形] 羅;不能寫作“籮”。
[近義] 門庭冷落
[反義] 門庭若市
[用法] 一般用于形容商業服務部門生意不興隆;顧客很少的冷清的情形;也可形容門庭冷清。
1、全國卷高考語文的作文與高考考生平時復習時經常寫的作文沒有什么不同含悉閉,考生不要對高考試題產生過分的恐懼感。
2、相信每個高考考生平時在復陸褲習時已經接觸到了太多的作文試題,做了大量的練習。臨考前就沒有必要再準備什么了,平時的積累已經足談裂夠應付高考作文了。
選材要選新鮮事,話語實在感情真;
全國甲卷
試題內容: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人們因技術發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時間,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時間的仆人。
這句話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與思考?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寫作思路:
“時間”是這道寫作試題材料的重要關鍵詞,時間的有限性、不可重復性,構成了探索人生意義的基本前提。人與時間的關系是永恒的主題。如何安排時間、駕馭時間,是人類自我意識的彰顯。生活中,對時間的計劃、安排與體驗,就是時間觀念的具體表現;這是考生立意行源饑輪文時感受與思考的起點,也是入手寫作一個最直接的切入點。
“技術”,是材料里的另一個關鍵詞。在人與時雹信間的關系中,“技術”是一個重要變量。怎樣通過技術更好地掌控時間?利用像編寫計劃單、任務書、行程表等一些技術,我們得以更好地規劃日程、安排學習;利用工業革命誕生的一些技術,如機器生產、交通,我們得以擴大交往范圍,拓寬時空界限;利用信息技術及互聯網,如智能手機、智能家居、智能物流等,我們得以讓經歷的時間變得更有質量。
材料中“時間的仆人”是個比喻,指在時間面前沒有了自我,本想掌控時間卻事與愿違,反倒被時間所左右,喪失掉自己的主體地位。
以上就是2017語文高考全國的全部內容,全國甲卷 試題內容: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人們因技術發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時間,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時間的仆人。這句話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與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