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2020高考語文必背篇目 20177到2019圖片 高考語文150有多少人 高考語文 高考語文滿分多少
1. 遼寧歷年語文高考題
只找到了05、08、09三年的。
2005年遼寧卷馮道,字可道,瀛州景城人。其先為農為儒,不恒其業。
道少純厚,好學能文,不恥惡衣食,負米奉親之外,唯以披誦吟諷為事,雖大雪擁戶,凝塵滿席,湛如①也。尋薦為霸府從事,俄署太原掌書記,時莊宗并有河北,文翰甚繁,一以委之。
莊宗與梁軍夾河對壘一日郭崇韜以諸校伴食數多主者不辦請少罷減。莊宗怒曰:“孤為效命者設食都不自由,其河北三鎮,令三軍別擇一人為帥,孤請歸太原以避賢路?!?/p>
遽命道對面草詞,將示其眾。道執筆久之,莊宗正色促焉,道徐起對曰:“道所掌筆硯,敢不供職。
今大王屢集大功,方平南寇,崇韜所諫,未至過當,阻拒之則可,不可以向來之言,喧動群議,敵人若知,謂大王君臣之不和矣。幸熟而思之,則天下幸甚也?!?/p>
俄而崇韜入謝,因道之解焉,人始重其膽量。明宗入洛,遽謂近臣安重誨曰:“先帝時馮道郎中何在?”重誨曰:“近除翰林學士?!?/p>
明宗曰:“此人朕素諳悉,是好宰相?!蔽磶?,遷中書侍郎、刑部尚書平章事。
凡孤寒士子,抱才業、素知識者,皆與引用,唐末衣冠,履行浮躁者,必抑而置之。有工部侍郎任贊,因班退,與同列戲道于后曰:“若急行,必遺下《兔園冊》②?!?/p>
道知之,召贊謂曰:“《兔園冊》皆名儒所集,道能諷之。中朝士子止看文場秀句,便為舉業,皆竊取公卿,何淺狹之甚耶!”贊大愧焉。
天成、長興中,天下屢稔,朝廷無事。明宗每御延英,留道訪以外事,道曰:“陛下以至德承天,天以有年表瑞,更在日慎一日,以答天心。
臣每記在先皇霸府日,曾奉使中山,徑井陘之險,憂馬有蹶失,不敢怠于銜轡,及至平地,則無復持控,果為馬所顛仆,幾至于損。臣所陳雖小,可以喻大。
陛下勿以清晏豐熟,便縱逸樂,燃拿兢兢業業,臣之望也?!泵髯谏钊恢?。
(節選自《舊五代史·馮道傳》) [注]①湛如:安然。②《兔園冊》:書名,即《兔園冊府》,唐人編著,五代時流行民間,為村塾童蒙讀本。
今佚。 11.對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不恒其業 恒:固定 B.可以喻大喻:比喻 C.道能諷之 諷:背誦 D.遽命道對面草詞遽:立即12.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A.果為馬所顛仆 吾屬今為之虜矣 B.不敢怠于銜轡 少益耆食,和于身也C.謂大王君臣之不和矣 且夫水之積也不厚 D.一以委之 將以釁鐘13.以下語句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說明馮道有膽量的一組是① 雖大雪擁戶,凝塵滿席,湛如也 ② 崇韜所諫,未至過當③ 唐末衣冠,履行浮躁者,必抑而置之 ④ 道所掌筆硯,敢不供職 ⑤ 何淺狹之甚耶 ⑥ 陛下勿以清晏豐熟,便縱逸樂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①皮消搭④⑥ 1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凡是有才學、有知識的窮書生,馮道都予以引薦和任用。
B.任贊的戲語是譏諷馮道選拔和任用人才的水平不高。 C.馮道以其膽識勸諫莊宗,并指出了莊宗所為的不妥之處。
D.馮道以自己的切身體會規勸明宗要日慎一日,居安思危。 15.將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用“/”斷句。
(4分) 莊 宗 與 梁 軍 夾 河 對 壘 一 日 郭 崇 韜 以 諸 校伴 食 數 多 主者 不 辦 請 少 罷 減。 16.將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6分) (1)俄而崇韜人謝,因道之解焉。(3分) (2)陛下以至德承天,天以有年表瑞。
(3分)【參考答案】11. B 12. D 13. C 14. A 15.莊宗與梁軍夾河對壘/一日/郭崇韜以諸校伴食數多/主者不辦/請少罷減。 斷句共4處,每處1分。橋雀
錯一處扣1分。 16.(1)一會兒,郭崇韜進來向世宗謝罪,通過馮道化解了與世宗的沖突。
(2)陛下用最高道德來承受天命,上天用豐收來顯示吉祥。 【參考譯文】 馮道,字可道,瀛州景城人。
他家先祖曾務農或為儒,沒有一定職業。馮道年少時,性情純樸厚道,好學能文,不以衣食粗陋為恥,除奉養父母外,只是讀書吟詩,即使大雪封門、塵垢滿席,也依舊興致盎然。
張承業不久舉薦他做了霸府從事,稍后又任太原掌書記其時莊宗據有河北,文牘事務繁忙,統由馮道掌管。 莊宗軍隊與梁軍隔黃河相對峙。
一天,郭宗韜以諸將校會餐人數過多,主管人供應不起,請稍減員,莊宗發怒說:“我想給那些為我效力的人管幾頓飯,自己都做不得主,那么河北三鎮就請三軍另外選擇一人任主帥,我請求回太原,以避賢讓路?!彪S即命馮道當面草擬文書,以向部下宣告。
馮道持筆呆了很久,莊宗嚴厲催促他,他緩緩起身答道:“我的職責就是掌管筆墨文書豈敢不奉命從事。如今大王您屢建大功,剛剛平定南方寇亂,崇韜所諫,未必失當,拒絕他可以卻不可用剛才那番話挑起眾議。
敵人若是得知,便會說大王您這里君臣不和了。希望再三考慮那便是天下的萬幸?!?/p>
不久郭崇韜入朝致謝,因為馮道替他解了圍。人們開始敬重馮道的膽識。
明宗入主洛陽后,立刻問近臣安重誨說:“先帝在位時的馮道郎中在什么地方?”安重誨回答:“不久前授翰林學士。”明宗說:“此人我久已熟知,是好宰相?!?/p>
很快便拜馮道為端明殿學士“端明”之號就是從馮道開始設立的。不久馮道遷中書侍郎、刑部尚書平章事。
凡貧困微賤無所依恃卻有才干、有抱。
2. 2015高考文言文17篇
《明史·李東陽傳》李東陽,字賓之,茶陵人,以戍籍居住京城。
四歲能寫直徑一尺的字,景帝召見考核他,非常喜歡,抱來放在膝上,賜給果品錢鈔。后來兩次奉召講解《尚書》大義,符合皇帝心意,奉詔命進京學習。
天順八年,十八歲,成為進士,選為庶吉士,授官編修。積功晉升任侍講學士,充任東宮講官。
弘治五年,朝廷因旱災征求意見。李東陽摘錄《孟子》七篇大義,附以時政得失,累計幾千言,把他呈獻給朝廷。
皇帝稱贊寫得好。 十七年,重建闕里廟成,他奉命前往祭祀。
回來后上書說: 臣奉命急行,恰好遇到大旱。天津一路,夏天的麥苗已枯,秋天的莊稼沒有種,拉船的人沒有完整的衣裳,扛鋤頭的面有饑色。
盜賊遍地,青州更加厲害。南方來的人說,江南、浙東流亡的人滿路都是,戶口逐漸減少,軍隊空虛,倉庫沒有十天的積蓄,官員們欠缺幾年的薪俸。
東南地區是財賦出產的地方,一年的饑荒就達到了這個地步;北方地區貧弱,向來沒有積蓄,今年秋天再次歉收,怎么經受得起!事變的發生,恐怕不能預料。臣如果不是經過那個地方,雖則久處官府,每天審理奏疏,尚且不能夠掌握其詳細情況,何況陛下高居深宮呢? 臣在道路上詢問,人們都說吃閑飯的人太多,國家費用無常,差役頻煩,賦稅重疊。
京城土木工程頻繁興建,供役軍士財物與氣力都竭盡了,每次遇到上京城操練,都寧不去。權勢之家豪門大族,田產跨郡接縣,還在不停地請求賞賜。
親王的封國,供給達到二三十萬。游手好閑之徒,托名皇親仆從,常常在水陸要沖和都會之地大開店鋪,搜刮商稅。
國家建都于北方,仰仗東南地區供給,商人驚散,大都不是很小的原因。更有織造內官,縱容群小打人,閘河官吏沒有不驚駭奔逃的,商販和窮困的老百姓到處騷動不安,這又是臣親自看到的。
民間的情況,郡縣不能知道;郡縣的情況,朝廷不能知道;朝廷的情況,深宮中的皇帝不能知道。開始于容易隱瞞,形成于蒙蔽。
容忍隱瞞的禍患開始很小,被蒙蔽之后禍患就很深了。臣在山東,聽說陛下因災異多次出現,敕令群臣暢所欲言,不要隱諱。
雖然詔令多次下發,奏章都陳述了,而事情關涉內廷、貴戚的,動不動就被牽制,長年累月,都被遏制罷除。臣實在擔心,今天所說,又成為空文。
請求選取從前朝廷內外的條奏,詳細加以選擇采納,絕對有必要施行。 皇帝贊賞嘆息,都交給有關部門。
這時,皇帝幾次召集閣臣當面商議政事。李東陽與首輔劉健等盡心進獻忠言以供皇帝采納,對于時政的闕失必定盡言極諫。
李東陽精于古文,內閣中奏章多交托給他草擬。奏疏發出,天下傳誦。
3. 2015高考文言文17篇
徐孺子年九歲,嘗月下戲,人語之曰:" 若令月中無物,當極明邪?" 徐曰:" 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無此必不明。"
孔文舉有二子,大者六歲,小者五歲。晝日父眠,小者床頭盜酒飲之,大兒謂曰:" 何以不拜?" 答曰:" 偷,那得行禮!"
鐘毓、鐘會少有令譽,年十三,魏文帝聞之,語其父鐘繇曰:" 可令二子來。" 于是敕見。毓面有汗,帝曰:" 卿面何以汗?" 毓對曰:" 戰戰惶惶,汗出如漿。" 復問會:" 卿何以不汗?" 對曰:" 戰戰栗栗,汗不敢出。"
鐘毓、鐘會兄弟二人少年時就有美名,十三歲的時候,魏文帝(曹丕)聽說了兄弟二人的名氣,就對他們的父親鐘繇說:" 讓你的兩個兒子來見我吧。" 于是下令召見。見面時鐘毓臉上有汗,文帝問他:" 你臉上怎么出汗了?" 鐘毓回答:"戰戰惶惶,汗出如漿。" 又問鐘會:" 你臉上怎么不出汗?" 鐘會回答:" 戰戰栗栗,汗不敢出。"
戴盈之曰:“什一,去關市之征,今茲未能。請輕之,以待來年然后已,何如?”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鄰之雞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請損之,月攘一雞,以待來年然后已?!缰浞橇x,斯速已矣,何待來年?”
弈秋
原文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工之僑獻琴 劉基
工之僑得良桐焉,斫而為琴,弦而鼓之,金聲而玉應。自以為天下之美也,獻之太常。使國工視之,曰:“弗古。”還之。
工之僑以歸,謀諸漆工,作斷紋焉;又謀諸篆工,作古窾焉。匣而埋諸土,期年出之,抱以適市。貴人過而見之,易之以百金,獻諸朝。樂官傳視,皆曰:“希世之珍也?!?/p>
工之僑聞之,嘆曰:“悲哉世也!豈獨一琴哉?莫不然矣?!?/p>
誡子書
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膠柱鼓瑟
原文
齊人就趙學瑟,因之先調,膠柱而歸。三年不成一曲,齊人怪之。有從趙來者,問其意,方知向人之愚。
楚人學舟
原文
楚人有習操舟者,其始折旋疾徐,惟舟師之是聽。于是小試洲渚之間,所向莫不如意,遂以為盡操舟之術。遂遮謝舟師,椎鼓徑進,亟犯大險,乃四顧膽落,墜槳失柁。
詩畫皆以人重
王士禛 清代詩人
予嘗謂詩文書畫皆以人重,蘇、黃遺墨流傳至今,一字兼金;章敦、京、卞豈不工書,后人糞土視之,一錢不直。永叔有言,古之人率皆能書,獨其人之賢者傳遂遠,使顏魯公書雖不工,后世見者必寶之,非獨書也。詩文之屬莫不皆然。
4. 首次曝光,2017年高考語文全國卷有哪些變化
和2016年相比,2017年全國新課標語文《考試說明》在試題結構、賦分、題型、能力要求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變化,既遵循了穩定性和承繼性,又體現了創新性。具體表現為:
(1)取消選考,將“文學類文本閱讀”與“實用類文本閱讀”列為必考,在這兩類文本閱讀中增加了“理解”能力層級。文學類文本閱讀14分,試題設置為一道四選一客觀選擇題,兩道主觀題;實用類文本閱讀12分,試題設置為一道四選一、一道五選二客觀題,一道主觀題。
(2)增加了對古文化知識的考查;
(3)在“論述類文本閱讀”欄目中,增加了“閱讀中外論述類文本,了解政論文、學術論文、時評、書評等論述類文體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達方式。閱讀論述類文本,應注重文本的說理性和邏輯性,分析文本的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內容。
(4)加強了對信息篩選、整合能力的考查。
(5)詩歌閱讀改為一道五選二客觀題和一道主觀題。
(1)論述類文本閱讀。全國三套卷的設題都中規中矩,難度適中。其中有數個選項在文中已找不到完全對應的文字,但含意又不脫離文章。
(2)文言文的考查沿襲15年的考點。
(3)古代詩歌閱讀將詩歌的寫什么與怎么寫合在一起考查,思想感情是必考考點,答案精煉,配分科學、規范。
(4)名句名篇默寫。三套卷題型均為根據語境填寫詩文句子,注重考查經典篇目中膾炙人口的名句或富有哲理、啟迪智慧的句子,不偏不怪。
(5)文學類文本閱讀。甲卷為外國,乙、丙卷均為中國。材料長度均為1400字左右。注重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構思技巧。新的變化在于探究題回歸。
(6)實用類文本閱讀。三套卷均為現代人物傳記閱讀。
(7)語言文字運用,進一步加強對語言表達準確的考查,如試卷中的第15題與第17題。第15題是虛詞填空;第17題選用思維流程圖。
(8)寫作。2016年作文題材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關注社會缺失,緊扣時代熱點,聚焦立德樹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學生擴展閱讀,考查學生真實的寫作能力,真正實現以表達與交流為提高的考試目的。乙卷一改以往的文字材料形式,以漫畫作文出現。
1. 2017年河南語文高考文言文有哪些
2017年河南語文高考文言文有:一、古詩詞部分:1. 氓(2)《詩經》2. 短歌行(2)曹操3. 歸園田居(其一,2)陶淵明4. 蜀道難(3)李白5. 秋興八首(其一,3)杜甫6. 詠懷古跡 (其三,3) 杜甫7. 登高(3)杜甫8. 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4)李清照9.聲聲慢(尋尋覓覓,4)李清照10.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4)辛棄疾11.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4)辛棄疾二、文言文部分:1.荊軻刺秦王(易水訣別一段,1) 《戰國策》2.蘭亭集序(全文,2)王羲之3.游褒禪山記(第三段,2)王安石4.赤壁賦(全文,2)蘇軾5.寡人之于國也(全文,3)《孟子》6.勸學(全文,3)《荀子》7.過秦論(后三段,3)賈誼8.廉頗藺相如列傳(負荊請罪部分,4)司馬遷9.陳情表(全文,5)李密10.歸去來兮辭并序(全文,5)陶淵明11.滕王閣序(2-3段,5)王勃括號內的數字為必修課本的冊數。
2. 高考老運語文都考什么
全國卷高考語文一共有四道大題,第一道大題是現代文閱讀,滿分35分;第二道大題是古文閱讀,滿分同樣是35分;第三道大題是基礎知識部分,滿分20分;第四道大題是作文,滿分是60分。
高考文言文除了考綱確定的64篇,還要考其他的課外文言文,而且文言文閱讀一項中的文言文都是來自課外的,涉及人物傳記的尤其多。
對于這樣一個概括的題型分析,大家可能還存在疑惑,不知道具體每道大題里面考什么內容。作文,毫無疑問,一般是根據材料進行擬題,一般寫成議論文比較好寫。
而現代文部分分為文學類、實用類、論述類等幾種文體,古文題型則包括文言文、古詩詞以及默寫?;A題部分題型有成語、病句及語言運用等。
高中的語文學習,擴大閱讀量,強化閱讀能力,注重積累,注重實際運用。
在閱讀中,提高對信息篩選加工能力和認識水平
如今年的北京卷,多文本閱讀(科技文閱讀)第4題要求考生推斷時間,需要從兩則材料中篩選出相關信息,進行綜合分析,才能得出結論。
擴展資料
高考文言文翻譯的方法:
1、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有直譯和意譯兩種。所謂直譯,是指用現代漢語的詞對原文進行逐字逐句地對應翻譯,做到實詞、虛詞盡可能文意相對。
2、直譯的好處是字字落實;其不足之處是有時譯句文意難懂,語言也不夠通順。所謂意侍敗梁譯,則是根據語句的意思進行翻譯,做到盡量符合原文意思,語句盡可能照顧原文詞義。
3、意譯有一定的靈活性,文字可增可減,詞語的位置可以變化,句式也可以變化。意譯的好處是文意連貫,譯文符合現代語言的表達習慣,比較通順、流暢、好懂。其不足之處是有時原文不能字字落實。
4、掌握文言文翻譯的三條標準。將文言文翻譯成現代漢語,通常講究信、達、雅。所謂信,指的是忠實于原文。原文講的是什么意思,譯成現代漢語后應能如實傳達出原文的意思,不能隨意增減文意,更不能曲解。
5、所謂達,指的是譯成的話要符合現代漢語的規范,要文通字順,不能夠雖然忠實原文,卻譯得句子拗口,令人難讀或難懂。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2017年高考語文全國Ⅰ卷評析
參考資料來源:-文言文
3. 高考古詩文默寫全國卷1要考哪些課文
高中課標必背14篇 1勸學 2逍遙游 3師說 4阿房宮賦 5赤壁賦 6氓 7離騷 8蜀道難 9登高 10琵琶行 11錦瑟 12虞美人 13念奴嬌·赤壁懷古 14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初中課標必背50篇 1《論語》十則 2魚我所欲也 3生于枯握憂患,死于安樂 4曹劌論戰 5鄒忌諷齊王納諫 6出師表 7桃花源記 8三峽 9馬說 10陋室銘 11小石潭記 12岳陽樓記 13醉翁亭記 14愛蓮說 15記承天寺夜游 16送東陽馬生序 17關雎 18蒹葭 19觀滄海 20飲酒(其五)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2次北固山下 23使至塞上 24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25行路難(其一) 26望岳 27春望 28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29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30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31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32觀刈麥 33錢塘湖春行 34雁門太守行 35赤壁 36泊秦淮 37夜雨寄北 38無題 39相見歡 40漁家傲·秋思 41浣溪沙 42登飛來峰 43江城子·密州出獵 44水調歌頭 45游山西村 46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47過零丁洋 48天凈沙·秋思 49山坡羊·潼關懷古 50己亥雜詩。
4. 2017年河南語文高考文言文有哪些
2017年河南語文高考文言文有:
一、古詩詞部分:
1. 氓(2)《詩經》
2. 短歌行(2)曹操
3. 歸園田居(其一,2)陶淵明
4. 蜀道難(3)李白
5. 秋興八首(其一,3)杜甫
6. 詠懷古跡 (其三,3) 杜甫
7. 登高(3)杜甫
8. 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4)李清照
9.聲聲慢(尋尋覓覓,4)李清照
10.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4)辛棄疾
11.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4)辛棄疾
二、文言文部分:
1.荊軻刺秦王(易水訣別一段,1) 《戰國策》
2.蘭亭集序(全文,2)王羲之
3.游褒禪山記(第三段,2)王安石
4.赤壁賦(全文,2)蘇軾
5.寡人之于國也(全文,3)《孟子》
6.勸學(全文,3)《荀子》
7.過秦論(后三段,3)賈誼
8.廉頗藺相如列傳(負荊請罪部分,4)司馬遷
9.陳情表(全文,5)李密
10.歸去來兮辭并序(全文,5)陶淵明
11.滕王閣序(2-3段,5)王勃
括號內的數字為必修課本的冊數。
5. 全國1卷語文默寫
2000和2001的好像沒有默寫,沒找到,下面是2002到2009的2002年:18.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只選兩小題)(4分)(1)我聞琵琶已嘆息 ,又聞此語重唧唧。, ?。ò拙右住杜眯小罚?)千古江山, 。
舞榭歌臺,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3)故不積跬步 ,無以至千里; 。騏驥一躍 ,不能十步; 。
(荀子《勸學》)2003年:18.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4分)(任選兩小題)(1)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_____,___ 。
(《論語?雍也》)(2)_____,_____ 。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李密《陳情表》)(3)風急天高猿嘯哀,______ 。
______ ,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答:(1)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2)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3)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 2004年:17.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選兩小題)(4分)(1) ,教然后知困。
(《禮記·學記》)(2)春風又綠江南岸, 。(王安石《泊船瓜洲》)(3)大江東去,浪淘盡, 。
故壘西邊,人道是,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2005:13.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兩題任選一題)(5分) (1)細草微風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豈文章著,______________。飄飄何所似,______________。
(杜甫《旅夜書懷》) (2)工欲善其事,______________。(《論語·衛靈公》) 江南好,______________。
日出江花紅勝火,__________________。能不憶江南?(白居易《憶江南》) 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______________,此情無計可消除, ______________,卻上心頭。(李清照《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第 13 題考查對著名詩詞的背誦。
能力層級為 A級。答案如下: (1)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 月涌大江流 官應老病休 天地一沙鷗(2)必先利其器 風景舊曾諳 春來江水綠如藍 兩處閑愁 才下眉頭2006年13.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兩題任選一題)(1)王曰:“善?!蹦讼铝睿骸叭撼祭裘瘢?,受上賞, ,受中賞; ,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令初下,群臣進諫, ;數月之后, ;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鄒忌諷齊王納諫》)(2)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認為,“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一是“昨夜西風凋碧樹, , ”(晏殊《蝶戀花》);二是“衣帶漸寬終不悔, ”(柳永《鳳棲梧》);三是“眾里尋他千百度, ,那人不在, ”(辛棄疾《青玉案》)2007年:13.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兩題任選一題)(5分)(1)木直中繩,_____,其曲中規。_____,不復挺者,_____。
故木受繩則直,_____。_____,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荀子·離騷》)(2)長太息以掩滋兮,_____。(屈原《離騷》)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
秦愛紛奢,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宮賦》)行路難,行路難。
_____,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_____。(李白《行路難》)2008:13、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兩題任選一題)(5分)(1)西望夏口, ,山川相繆,郁乎蒼蒼, ?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 ,旌旗蔽空, ,橫槊賦詩, ,而今安在哉?(蘇軾《赤壁賦》)(2)入則無法家拂士, ,國恒亡。(《孟子? 告子下》)錦城雖云樂, 。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ɡ畎住妒竦离y》)愛其子, ;于其身也, ?;笠?。
(韓愈《師說》)【參考答案】⑴東望武昌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舳艫千里 釃酒臨江 固一世之雄也⑵出則無敵國外患者 不如早還家 側身西望長咨嗟 擇師而教之 則恥師焉2009年:13.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兩題任選一題)(5分)(1)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論語?子罕》)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李白《蜀道難》)(2)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詬。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屈原《離騷》)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6. 語文高考古文范圍
什么叫范圍??? 背誦還是古文???如果是古文的話,有規律的。
第一篇著重是人物敘事,基本上都是說這個人有什么優秀的品質啊、智慧啊之類的??碱}上看,字詞的解釋、翻譯句子、虛詞的判斷都是必考的。
第二篇著重議論哲理的。什么游啊,什么記啊,還是挺多的。
這個注重的是全文的理解,主旨的把握。題目是一些語境的理解啊,主旨的理解之類的,所以難度較高。
=========================================================如果是背誦的范圍的話:1、吳均《與朱元思書》 (新教材高一第一學期第四十一課)2、韓愈《師說》 (新教材高二第一學期第三十課)3、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新教材高二第一學期第三十六課)4、陶淵明《飲酒》 (新教材高二第二學期第四十一課)5、蘇詢《六國論》 (新教材高三第一學期第三十二課)6、杜牧《阿房宮賦》最后一段 (新教材高三第一學期第三十九課)7、白居易《琵琶行》 (新教材高三第二學期第二十六課)(2)新教材要求背誦的詩歌與古文篇、段:1、陸游《訴衷情》 (高一第一學期第三十四課)2、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3、秋瑾《鷓鴣天》 (高一第一學期第三十四課)4、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高一第一學期第四十二課)5、王維《漢江臨泛》 (高一第一學期第四十二課)6、李白《清溪行》 (高一第一學期第四十二課)7、杜甫《旅夜書懷》 (高一第一學期第四十二課)8、王安石《江上》 (高一第一學期第四十二課)9、朱熹《泛舟》 (高一第一學期第四十二課)10、《長歌行》(漢樂府) (高一第一學期第二十六課)11、劉楨《贈從弟》 (高一第一學期第二十六課)12、祖詠《望薊門》 (高一第一學期第三十課)13、岑參《送李副使赴磧西官軍》 (高一第一學期第三十課)14、李賀《致酒行》 (高一第一學期第三十課)15、王令《暑旱苦而熱》 (高一第一學期第三十課)16、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高一第一學期第三十四課)17、張九齡《望月懷遠》 (高一第一學期第三十四課)18、李白《把酒問月》 (高一第一學期第三十四課)19、黃庭堅《登快閣》 (高一第一學期第三十四課)20、陸游《關山月》 (高一第一學期第三十四課)21、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高一第一學期第三十六課)22、張孝祥《念奴嬌·洞庭青草》 (高一第一學期第三十六課)23、辛棄疾《木蘭花慢·可憐今夕月》 (高一第一學期第三十六課)24、陸游《秋夜讀書每以二鼓盡為節》 (高二第一學期第三十五課)25、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 (高二第一學期第三十五課)26、朱熹《鵝湖寺和陸子壽》 (高二第一學期第三十五課)27、朱熹《偶題》 (高二第一學期第三十五課)28、孟浩然《晚泊潯陽望廬山》 (高二第一學期第三十六課)29、王維《終南山》 (高二第一學期第三十六課)30、李白《獨坐敬亭山》 (高二第一學期第三十六課)31、杜牧《九日齊山登高》 (高二第一學期第三十六課)32、左思《詠史》 (高二第二學期第四十一課)33、張九齡《感遇》 (高二第二學期第四十一課)34、林逋《山園小梅》 (高二第二學期第四十一課)35、李白《登金陵鳳凰臺》 (高三第一學期第三十八課)36、杜甫《登樓》 (高三第一學期第三十八課)37、李商隱《安定城樓》 (高三第一學期第三十八課)38、《論語》七則 (高一第一學期第二十八課)39、《孟子》二章 (高一第一學期第二十九課)40、荀況《勸學》第三、四段 (高二第一學期第二十九課)41、《學記》第一、二段 (高二第一學期第三十二課)42、屈原《國殤》 (高三第一學期第二十九課)43、賈誼《過秦論》最后三段中的關鍵句子(高三第一學期第三十課)44、酈道元《江水·三峽》三至六段 (高一第一學期第三十八課)45、魏征《諫太宗十思疏》 (高二第二學期第三十一課)46、韓愈《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高二第二學期第二十七課)47、蘇軾《石鐘山記》三至六段 (高二第一學期第三十八課)48、王安石《游褒禪山記》第一段 (高二第一學期第三十七課)49、歐陽修《伶官傳序》最后一段 (高三第一學期第三十一課)50、蘇軾《前赤壁賦》 (高一第一學期第三十九課)51、蘇軾《前赤壁賦》 (高一第一學期第三十九課)52、蘇轍《上樞密韓太尉書》 (高一第二學期第二十八課)53、夏完淳《獄中上母書》末二段 (高一第二學期第三十二課)54、袁宏道《虎丘》 (高一第二學期第三十八課)55、龔自珍《病梅館記》第一段 (高二第二學期第四十三課)56、《鄭板橋題畫三則》第二則 (高二第二學期第四十四課)57、梁啟超《志未酬》 (高一第二學期第二十九課)58、《長亭送別》中[正官][端正好]一段曲子(高三第一學期第四十四課)(3)H版、S版共同要求背誦的篇目:1、曹操《觀滄?!?、陶淵明《飲酒》3、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4、白居易《琵琶行》5、陶淵明《歸園田居》6、陶淵明《讀 》7、吳均《與朱元思書》8、韓愈《師說》9、文天祥《〈指南錄>后序〉(第四段)10、蘇洵《六國論》11、歸有光《項脊軒記》(第一段)12、杜牧《阿房宮賦》(。
考點解析:
滾漏命題人常選擇那些帶有重要的語法現象的文言語句來讓考生翻譯,同時也將其列為高考閱卷的采分點。
語法現象:
1.積累性的
實詞:重要實詞、通假字、偏義復詞
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
虛詞:重要虛詞、固定結構
2.規律性的:
詞類活用、各類句式
文言文翻譯的標準
翻譯文言文的標準是: 信、達、雅
“信”要求忠實于原文,用現代漢語字字落實、句句落實直譯,不可以隨意增減內容。
例: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
六國滅亡,不是武器不鋒利,戰術不好,弊病
在于賄賂秦國。
“雅”要求用簡明、優美、富有文采的現代漢語把原文的內容、形式以及風格準確的表達出來。
例:曹公,豺虎也。
曹操是豺狼猛虎。
曹操是象豺狼猛虎一樣(兇狠殘暴)的人。
憑著勇氣在諸侯中間聞名
憑勇氣聞名在諸侯國
例:以勇氣聞于諸侯。
“達”要求譯文表意明確、語言通暢、語氣一致。
翻譯的程序
1、先讀懂原文的大意,在此基礎上結合上下文翻譯句子。
2、分析原文句式的特點。
3、進行初步的字字落實的翻譯,特別注意一些容易理解錯的字和關鍵的字的翻譯。
4、對文句中一些特殊情況(如各種修辭、文化常識、專有名詞、習慣用語)的處理。
5、按照現代漢語的規范,將文言句子準確表達出來。
6、查對字詞的落實,謄寫到答案卷上。
文言文翻譯的原則: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直譯為主:對原文逐字逐句對應翻譯,字字落實。
例: 鄭人使我 掌其北門之管。
鄭國人讓我掌管他們的北門的鑰匙
2、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
等到太子丹用荊軻刺秦王作為對付秦國的計謀,才招致禍患 。
意譯為輔:在尊重原文的基礎上,靈活地增減內容,改變句式,使文意連貫。
例1:視事三年,上書乞骸骨。
張衡到職工作了三年,向朝廷上表章請求告老還鄉。
例2: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樊籬,卻匈奴七百余里。
于是(又)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長城,守衛邊境,
擊退匈奴七百多里。
例3: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大含爛,并吞八荒之心。
(秦孝公)有并吞天下的野心。
1、留(保留原文某些不必翻譯的詞語)
古今同義的詞語,專有名詞如:帝號、年號、人名、物名 、地名、國名、朝代名、稱謂、器具、度量衡單位、典章制度可照錄不翻譯。如果名稱不全的要補全。
例:1:陽嘉元年,復造地動儀。
2、鄒忌修八尺有余。
3、德佑二年二月二十九日,予除
右丞相兼樞密使。
文言文翻譯的方法
2、換翻譯時把古代詞匯換成現代漢語。
基本模式是把單音節詞換成雙音節詞。
例:1、宮中尚促織之戲,歲征民間。
2、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3、顧吾念之,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3、刪。刪除沒有實在意義的語氣詞、陪襯語素、結構助詞、只起語法作用的連詞。
例:晝夜勤作息。
例:宮中之事,事無大小。
例:再拜獻大將軍足下。
例:戰于長勺,公將鼓之。
例: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補出原文中被省略而現代漢語又不能省略的部分。如果不補,譯文就不符合現代漢語規范,不能準確表達原文意思。
例: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擊鼓,(士兵們)鼓足了勇氣,
(第)二(次)擊鼓,(士兵們的勇氣)就衰減了,
(等到)(第)三(次)擊鼓,(士兵們的勇氣)
就竭盡了。4、補5、調 調整語序。文言文中一些特殊句式:如賓語前置、定語后置、狀語后置、主謂倒裝等。要按照現代漢語的語法規范調整語序,使譯文準確暢達。
2、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
主意未能定下來,想找一個可以出使回復秦國的人,未能找到。
1、“古之人不余欺也!”
古之人不欺余也!
另外有些不調整就難以理解的句子例:互文、
合說分譯。
例: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為外物(的好壞),自己(的得失)
而(感到)喜悅或悲傷。
2、自非亭午時分,不見曦月。
如果老差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陽,
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注 意文言文中常見固定句式的翻譯
例2:“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
例1:吾孰與徐公美?
例3:今君王既棲于會稽之上,然后乃求謀臣,
無乃后乎?
我與徐公相比,誰更美?
聽說的道理很多,就認為沒有誰比得上
自己,說的就是我啊。
現在君王您已經退守到會稽山上了,然后
才尋求出謀劃策的大臣,恐怕太晚了吧?練習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相如聞,不肯與會。
3、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4、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5、村中少年好事者馴養一蟲。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相如聞(這件事),不肯與(之)會。
不知句讀,不解惑。
還矢(于)先王,而以成功告(之)。
村中好事之少年馴養一蟲。
6、既罷,歸國。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
7、或重于太山,或輕于鴻毛。
8、沛公安在?
9、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澠池之會)既罷,(趙王等)歸國。以相如
功大,(趙王)拜(藺相如)為上卿。
或于太山重,或于鴻毛輕。
沛公在安?
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全國高考題
太史公曰:“《傳》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淅顚④娭^也?余睹李將軍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辭。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彼其忠實心誠信于士大夫也?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諭大也。”
1、大概說的是李將軍吧?
2、到(他)死的時候,,天下熟知和不熟知(他)(的人),都為(他)竭盡哀悼。
翻譯劃線句子
孫臏嘗與龐涓俱學兵法。龐涓既事魏,得為惠王將軍。而自以為能不及孫臏,乃陰使召臏。臏至,龐涓恐其賢于己。疾之,則以法刑斷其兩足而黥之,欲隱勿見。齊使者如梁,孫臏以刑徒陰見,說齊使。齊使以為奇,竊載與之齊。齊將田忌善而客待之。
(龐涓)很妒忌他,(就捏造罪名)根據法律用刑
挖去了他兩足的膝蓋骨并在他臉上刺字,想使孫臏
不能在人前露面。
齊國使者認為(孫臏的)才能奇異,就偷偷載著(孫臏)回到齊國,齊國將軍田忌認為(孫臏很有才能),象對待客人一樣對待他。
翻譯劃線的句子
五官莫明于目,面有黑子,而目不知,烏在其為明也?······客有任目而惡鏡者,曰:“是好苦我。吾自有目,烏用鏡為?”久之,視世所稱美人,鮮當意者,而不知己面之黑子,泰然謂美莫己若。左右匿笑,客終不悟,悲夫!
它的明察(表現)在哪里呢?
這(鏡子)使我好痛苦難受。
還安然自得地認為沒有誰比得上自己漂亮。
高考語文常見文言文翻譯典型錯誤
誤區一:混淆古今異義
【例1】時既與梁通好,行李往來,公私贈遺,一無所受。
誤譯:當時已經與梁國互通友好,背著行囊送禮的,贈送的、私人遺留的禮品,(賀蘭祥)一概都不接受。
正譯:當時已經與梁國互通友好,使者往來,和私人贈送的禮品,(賀蘭祥)一概都不接受。
分析與對策:句中的“行李”,古義為“使者”;今義是“出行時帶的箱子、包裹”等。“遺”的古義為“贈予贈送的東西”,今義為“遺失、遺漏、遺留”等。
考生以今義釋古義,原因是不明古義,不知古今詞義不同。要解決這個問題,考生應注意以下兩點:
1、積累古今異義詞。一是借助教材注釋識記古義,如《燭之武退秦師》中“行李之往來,供其乏困”;二是借助成語識記古義,如成語“短兵相接”的“兵”字就保留了“兵器”這個古義;三是借助復習資料上的《古今異義詞簡表》識記古義。
2、翻譯一個詞首先想到的應該是這個詞的古義,除此之外還要檢驗這個古義放在句中是否妥帖,句意與上下文是否相符等。
誤區二:詞類活用分析錯誤
【例2】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魚。
誤譯:后母的衣服也就是女兒的衣服,袖子里的那把刀也向著池塘呼喚魚兒。
正譯:后母慢慢穿上她女兒的衣服,袖子里藏著鋒利的刀子走到池塘邊呼喚魚。
分析與對策:句中的第一個“衣”,名詞活用為動詞,應譯為“穿”;“袖”,名詞活用為動詞,應譯為“袖子里藏著”。一般情況下,“名詞+名詞”的結構,第一個名詞往往活用為動詞。
要解決這個問題,考生應注意以下兩點:
1、借助復習資料熟悉名詞、動詞、形容詞的活用類別,并能通過對活用特征的識記、比較,結合語境進行正確翻譯。如,形容詞意動用法,表示主語認為賓語具有這個形容詞表示的性質或狀態,可譯為“認為……”“以……為……”;形容詞的使動用法,表示主語使賓語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這個形容詞所表示的性質或狀態。
2、翻譯語句的前提是讀懂文章大意,而我們檢驗自己翻譯正誤的方法,就是將譯文放到文段中去檢驗,使自己的翻譯符合語境,合情合理。
誤區三:誤譯文言虛詞
【例3】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蘇軾《赤壁賦》)
誤譯:這兒向西望是夏口,向東望是武昌,山水環繞,草木茂盛蒼翠,不就是曹操圍困周瑜的地方嗎?
正譯:向西望是夏口,向東望是武昌,山水環繞,草木茂盛蒼翠,這里不就是曹操被周瑜圍困(打敗)的地方嗎?
分析與對策:“困于周郎”中的“于”字,表示被動關系,譯為“被”,考生的忽視造成被動者“曹操”成了主動者。同學們要注意積累“其、之、以、而、乃、乎”等《考試大綱》規定的十八個常用虛詞的多種用法,根據句意,準確翻譯。
誤區四:漏譯省略成分
【例4】但以濃墨灑作巨點,淋漓滿紙。郭異之,持以白王。
誤譯:只是用濃墨灑作大墨點,滿紙都是。郭生對此感到奇怪,拿著紙來告訴王生。
正譯:(狐貍)只是用濃墨灑作大墨點,(弄得)滿紙都是。郭生對此感到奇怪,拿著紙來告訴王生。
分析與對策:句中漏譯了省略主語“狐貍”。原文中雖然省略了主語,但為使文意通順、明了,翻譯時要將省略的成分補上。這也是考試中的一點要求。另外,有些通過直譯無法使文意貫通的地方,如“滿紙都是”,也應適當“增詞”,即加上使文句連貫的詞語。
考生漏譯省略成分,除了粗心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通讀整個句子或與譯句有關聯的前后句,沒有形成整體語境意識,只是“就詞譯詞”,不能很好地把原文的意思傳達出來。這種毛病輕則影響到考生對個別詞的判斷和翻譯,重則影響到考生對整個句子的理解。
要解決這個問題,考生應注意以下兩點:
1、考生應注意樹立較強的語境意識,閱讀時真正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篇”。在翻譯一個句子時,不能偷懶,只滿足于讀單一的那個要求翻譯的句子,還應適當“瞻前顧后”地照顧語境。
2、翻譯出一個句子之后,不要急著做下一題,而要回顧一下自己翻譯的句子是否通順,看看有沒有缺漏的成分,如主語、賓語等。
誤區五:語言不合規范
【例5】其軍帥怒賁不先白己而專獻金,下賁獄。世祖聞之,大怒,執帥將殺之,以勛舊而止。
誤譯:賀賁的主帥對他事先不稟告自己就擅自(向世祖)獻金感到憤怒,就把賀賁關進監獄。世祖聞之,眼冒金星,執住了主帥將要殺他,因為(他)是有功的老臣而作罷。
正譯:賀賁的主帥對他事先不稟告自己就擅自(向世祖)獻金感到憤怒,把賀賁關進監獄。世祖聽說這事,非常憤怒,逮捕了主帥將要殺他,因為(他)是有功的老臣而作罷。
分析與對策:這段譯文的不規范表現在兩個方面:①文白夾雜,“聞”“執”等文言詞語沒有譯出。根據語境,“聞”可譯為“聽說”;“執”可譯為“逮捕”。②風格不一致,整體上看是嚴肅的書面語,而“眼冒金星”顯然是口語化的。
要解決這個問題,考生應注意以下兩點:
1.嚴格遵守“對譯”的方法,將單音節詞語雙音化,有效避免漏譯文言詞,也就從根本上避免了文白夾雜。“對譯”過程中,不采用方言、俚語、口語化的詞語。
2.檢查有無夾雜在譯文中的文言實詞、虛詞,以及方言、俚語、口語詞等。
一、2017年新課標高考語文背誦總篇目,由64篇(段)增加到75篇(段)。 二、高中14篇背誦篇目不變 高中共14篇背誦篇目:荀子《勸學》、莊子《逍遙游》、韓愈《師說》、杜牧《阿房宮賦》、蘇軾《赤壁賦》、《詩經衛風氓》、《離騷》、李白《蜀道難》、杜甫《登高》、白居易《琵琶行》、李商隱《錦瑟》、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蘇軾《念奴嬌》(大江東去)、辛棄疾《永遇樂》(千古江山)。三、初中46篇背誦篇目不變,刪1篇,換2篇,增加13篇 刪、換篇目:刪除的: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更換的:《論語十則》換成《論語》12章,《孟子二章》換成《孟子三章》 增加篇目: (1)《莊子》一則(2)《禮記》一則(雖有佳肴) (3)《列子》一則(伯牙善鼓琴) (4)《答謝中書書》((南朝)陶弘景) (5)《湖心亭看雪》(6)《河中石獸》 (7)《十五從軍征》 (8)《登幽州臺歌》 (9)《木蘭辭》(10)《黃鶴樓》(崔答禪顥) (11)《賣炭翁》 (12)《滿江紅》(秋瑾) (13)《南鄉子》(何處望神州)
初中共61篇背誦篇目:《論語》12章、《孟子三章》(《魚我所欲也》、《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莊子》一則、《禮記》一則(雖有佳肴)、《列子》一則(伯牙善鼓琴)、《左傳?曹劌論戰》、《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諸葛亮《出師表》、陶潛《桃花源記》、酈道元《三峽》、(南朝)陶弘景《答謝中書書》、《木蘭辭》、《湖心亭看雪》、《河中石獸》、《十五從軍征》、《登幽州臺歌》、韓愈《雜說(四)》、劉禹錫《陋室銘》、柳宗游舉老元《小石潭記》、范仲淹《岳陽樓記》、歐陽修《醉翁亭記》、周敦頤《愛蓮說》、蘇軾《記承天寺夜游》、宋濂《送東陽馬生序(節選)》、《詩經?關雎》、《詩經?蒹葭》、曹操《觀滄?!贰⑻諠摗讹嬀啤?、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灣《次北固山下》、王維《使至塞上》神升、崔顥《黃鶴樓》、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行路難》、杜甫《望岳》、杜甫《春望》、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白居易《賣炭翁》、白居易《觀刈麥》、白居易《錢塘湖春行》、李賀《雁門太守行》、杜牧《赤壁》、杜牧《泊秦淮》、李商隱《夜雨寄北》、李商隱《無題》、李煜《相見歡》、范仲淹《漁家傲》、晏殊《浣溪沙》、王安石《登飛來峰》、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水調歌頭》、陸游《游山西村》、辛棄疾《破陣子》、文天祥《過零丁洋》、馬致遠《天凈沙?秋思》、張養浩《山坡羊?潼關懷古》、龔自珍《己亥雜詩》、秋瑾《滿江紅》、《南鄉子》(何處望神州)。
高考語文十六種標點使用誤區
標點符號使用中出現錯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而言之,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平時沒有養成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的習慣,使用時隨意性強,規范性差;二是不明確標點的基本用法,不能正確判斷正誤;三是重復訓練次數不夠,典型錯誤沒有扎根腦中。
標點誤用主要有以下十六種情況:
1. 非疑問句用問號
基礎知識究竟扎實不扎實?對今后的繼續深造有重要影響。
如果孤立來看前半句是疑問句,但是與后半句一起考慮,前面就不是一個單句,而是主謂詞組做主語,與后面的謂語部分“對今后的繼續深造有重要影響”合起來組成一個陳述句,應改為逗號。
2. 倒裝句中問號前置
“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們?!睆S長嚴肅地說。
這是一個倒裝句,“同御此隱志們”是全句的主語。凡是倒裝問句,問號應置于句末,才能準確地表達出疑問或反問鎮廳的語氣。
3. 分句之間用頓號
浦東展開了翅膀,她是那樣歡快、昂揚、奮發、正在向輝煌的明天飛去。
這里實際上有三個分句,在第二個分句和第三個分句之間(即“奮發”之后),應用逗號而不是頓號?!皻g快、昂揚、奮發”,是并列短語。凡是并列短語,最后一個成分后面不能用頓號。
4. 并列短語不同層次的詞語之間用頓號
上海的越劇、滬劇、淮劇、安徽的黃梅戲、河南的豫劇,在這次會演中,都帶來了新劇目。
“越劇、滬劇、淮劇”是一個層次,它和“安徽的黃梅戲”“河南的豫劇”組成并列詞組,又是一個層次。不同層次之間都用頓號,必然脈絡不清?!盎磩 薄包S梅戲”之后應改用逗號。
5. 連詞前面用頓號
觀眾長時間地等待,只為一睹她的風采、或簽上一個名。
“或”是連詞。在表示并列關系的連詞(“或”“和”“及”“與”)前面,均不能用頓號??筛鶕渥拥牟煌闆r,或者刪去頓號,或者改用逗號。
6. 概數之間用頓號
小河對岸三、四里外是淺山,好似細浪微波,線條柔和,蜿蜒起伏,連接著高高的遠山。
“三四”是鄰近的兩個數字連用,表示大概數量。既然是概數,便不能加頓號。
7. 集合詞語誤用頓號
這次嚴打的成功,和廣大公安干、警的努力是分不開的,和公安干、警家屬的支持是分不開的。
“公安干警”是集合詞語,“干”指干部,“警”指警察。集合詞語是緊密結構,不能用頓號分隔開來。
8. 句中沒有逗號直接用分號
打好這一仗的關鍵是:一要發動群眾;二要找準目標;三要速戰速決。
頓號、逗號、分號、冒號,雖然同為句內點號,但停頓的時間有長短之分,一般應先用停頓短的逗號,再用停頓長的分號,不能亂了秩序;只有在“分行列舉的各項之間”才能直接用分號。
9. 句中已用句號再用分號
一、學習貴在自覺。要有笨鳥先飛的精神,自我加壓;二、學習貴在刻苦。要有鍥而不舍的精神,持之以恒;……
句號是句末點號,分號是句內點號,既然已經用了句號,表明整個句子已結束,再用分號,便顯得不倫不類。應將句號改為逗號,或將分號改為句號。
10. 冒號提示范圍不清
毛澤東有兩句詩:“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杰怕熊羆”,我從中感受到了共產黨人的大無畏精神。
從表面上看,冒號后面的內容全是提示的范圍。其實不然,這里提示的只是兩句詩。修改方法:或將冒號刪去,或將“我從中”前面逗號改為引號內句號。
11. 句中短暫停頓用冒號
本市文壇三位女杰:王安憶、王小鷹、程乃珊在一起談笑風生。
“三位女杰”和“王安憶、王小鷹、程乃珊”是同位短語,中間只需短暫停頓,不必用標點符號。如果一定要用,只宜用破折號,讓“王安憶、王小鷹、程乃珊”充當“三位女杰”的說明性短語。
12. 同一句中用兩個冒號
晚上開大會,張書記宣布:廠里要實行兩項改革措施:一是持證上崗,二是脫產培訓。
“宣布”后面是冒號,“措施”后面又是冒號,這是不符合標點符號使用習慣的。本句兩個冒號中應有一個改為逗號。
13. 引語中句末點號誤置
李白的詩多豪邁:“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現代畫家徐悲鴻筆下的馬,正如有的評論家所說的那樣,“神形兼備,充滿生機。”
用了引號后,句末點號究竟是放在引號內還是引號外,關鍵是看引用部分是獨立成句的,還是從屬于引用者的。前一句中李白的詩是完整的兩句,句末點扒輪號應放在引號內;下一句“神形兼備,充滿生機”,只是句中的謂語部分,句末點號應放到引號外。
14. 不是書名誤用書名號
他從報上看到某大學研究生院和《中國文化》編委會聯合主辦《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暑期講習班》的招生啟事,立刻寫信去報名。
書名號用于書名、篇名、報紙名、刊物名,“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暑期講習班”是不能用書名號的,只能用引號。
15. 省略號與“等等”并用
事實也是如此,我對字畫、古玩、盆景、古典家什、玲瓏湖石……等等都有興趣。
省略號與“等等”意思是重復的,二者應該刪去其一。
16. 句內括號與句外括號相混淆
如果想對中國古代史的史料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可以參閱《四庫全書簡明目錄》。(1957年古典文學出版社出版了鉛印本;此目錄包括經、史、子、集。)
他培育了許多香花,收養了許多小動物(他后來還曾照顧動物園里一條沒有母虎的乳虎,每天一匙一匙地用牛奶喂它)。
注釋或補充說明句 中某個詞語的叫句內括號(如前一句),它必須緊緊跟在被注釋的詞語之后,被注釋的詞語后面需要停頓,點號要放在后括號后面。括號內的注釋語如果帶有標點, 其最后一個標點(問號、嘆號除外)應省去。所以“《四庫全書簡明目錄》”及“經、史、子、集”后的句號都應刪去,然后在后括號外加句號。注釋或補充說明全 句的叫句外括號(如后一句),應放在句末標點之后。句外括號內的注釋語如果是一句話,那么句末點號可以保留;如果不成句,就不用句末點號。所以應把原來句 末的句號移到“小動物”后。
[ 實戰演練 ]
1. 下列句子中,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
A. 組委會日前宣布,一臺大型后現代多媒體舞臺劇“尋衣記——云縷心衣歐迪芬”,將于2004年3月26日、27日在上海大劇院上演。
B.遇到產品質量糾紛怎么辦?3月11日,南京市成立國內首家質量維權援助中心,開展有關法律法規、消費知識的咨詢等活動。
C.楊瀾說,“(對這次訴訟),我們沒有要求什么經濟補償,就是道個歉,認個錯,把該澄清的事實澄清了,給個說法,很簡單”。
D. 2001年誕生的“寧交會”: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雖然才三歲,但“南有‘廣交會’,北有‘寧交會’”的名聲已經逐漸叫響海內外。
2. 下列句子中,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
A. 礦藏,水流,國有森林,荒地和其他海陸資源,都屬于全民所有。
B. 到底哪里是安徒生寫生的地方?哪里是他父親的皮鞋作坊?已經無法知道了。
C. 有人提出這樣一種人生哲學,叫做“人人為自己,也就是人人為大家?!?/p>
D. 盡情歌唱吧,歡呼吧,為我們這春光明媚的大地!
3. 下列句子中,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
A. 金黃的大斗笠下,這邊,露出一條翹起的小辮;那邊,露出一條攬著小山羊的滾圓的胳膊。
B. 他提出了的“現代派六大信條”,聲稱“我們是有所揚棄并發揚光大地包容了自波特萊爾以來一切新興詩派之精神與現代派之一群?!?/p>
C. 這種埋頭做事不動腦筋的人簡直是——說得不客氣一點——跟牛馬一樣。
D. 警鐘為誰而鳴?為你、我、他,為我們大家而鳴,為中國人而鳴!
4. 下列句子中,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
A.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一語,出自《莊子·養生主》。
B. 山海關,這號稱天下“第一關”的山海關!
C. 一九三三年至一九三四年之間,魯迅先生經常在《申報副刊》《自由談》上寫稿,攻擊時弊。
D. 前夜看了“塞上風云”的預告片,便又回憶起猩猩峽外的沙漠來了。
參考答案:
1. B(A引號應為書名號,C句內注釋末尾不用點號,括號后的逗號應刪去,D冒號應為破折號。) 2. D(A前三個逗號改頓號,B兩個問號都改為逗號,C把“也就是人人為大家”后的句號放在引號外。) 3. C(A項,句中用分號分開的兩句話,都是對“金黃的大斗笠下”的情景的具體描繪,故“下”后面的標點應改為冒號。B項,句號應在引號外。D項,從三個“鳴”及一個問號來看,這是一個設問句,兩個以“鳴”收尾的句子,是語意遞進的兩個答句,且語氣強烈,故“為我們大家而鳴”后面應改用感嘆號。) 4. A(B項,“天下”應放在引號內。C項,“申報副刊”中的“副刊”是普通名詞,應放在書名號之外。D項,“塞上風云”是電影名,應用書名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