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歷史香妃為什么不能生育 香妃歷史原型 香妃是誰的妃子 香妃死而復(fù)生 香妃墓歷史簡介
乾隆五十三年四月十九日,容妃離世,享年55歲。
香妃是乾隆皇帝的妃子---容妃,孝純原名叫伊帕爾汗,據(jù)說伊帕爾汗身上總有一股濃郁的沙棗花香,所以被成為香妃,傳說香妃抑郁而死,死后乾隆皇帝派六昌嘩萬六千六百六十六人的送葬隊(duì)伍,抬著香妃的棺木返回故鄉(xiāng)
據(jù)清史記載,她在宮中生活了28年,53歲時病逝,葬于河北清東陵裕妃園寢內(nèi),耐慎行傳說香妃的兄長用了三年半時間,從北京帶回的遺物,葬在陵殿的東北角,所以香妃墓內(nèi)存放的是香妃的衣冠。
關(guān)于香妃的死亡,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被皇太后賜死,另一種是自然病死。
1、前一種說法最具代表性的就是1914年古物陳列所在展出的香妃戎裝像下寫的文字說明(具體如下):
香妃者,回部王妃也,美姿色,生而體有異香,不假熏沐,國人號之曰香妃。或有稱其美于中土者,清高宗聞之。兩師之役,詎妃雖被殊眷,終不釋然,嘗出白刃袖中,示人曰:“國破家亡,死志久決,然決不肯效兒女汶汶徒死,必得一當(dāng)以報(bào)故主。”
聞?wù)叽篌@。但帝雖知其不可辱而卒不忍舍也。如是者數(shù)年。皇太后微有所聞,屢戒帝弗往,不聽。會帝宿齋宮,急召妃入,賜縊死。
2、后者說法的理由則是:皇太后即乾隆帝的生母孝圣憲皇后,死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而香妃(容妃)死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比皇太后晚死11年,所以不可能是被皇太后賜死的。故認(rèn)為是自然病死。
香妃又稱容妃(1734年09月15日-1788年5月24日),霍卓氏(又作和卓氏),維吾爾族人。傳說中的香妃原型。生于雍正十二年九月十五日,阿里和卓之女。
香妃的故事歷來非常迷人。傳說她“玉容未近,芳香襲人,即不是花香也不是粉香,別有一種奇芳異馥,沁人心脾”。
是新疆回部酋長霍集占的王妃,回部叛亂,霍集占被清廷誅殺,將軍兆惠將香妃生擒送與乾隆。但香妃心懷“國破家亡,情愿一死”之志,始終不從乾隆,最清漏后被太后賜死。死后,將其運(yùn)回家鄉(xiāng)安葬,故新疆喀什有香妃墓。然而傳說再引人入勝,也與歷史事實(shí)相去甚遠(yuǎn)。
擴(kuò)展資料:
據(jù)史書記載,容妃生于雍正十二年(1734年)九月十五日,其族為和卓氏。乾隆二十五年(1758年),定邊將軍兆惠平定回部,和卓氏親屬因配合清軍作戰(zhàn)有功而受封,并到京師定居,和卓氏也隨同到京師。
乾隆皇帝見到容妃后,見其相貌清麗,才思敏捷,談吐非凡,很纖正咐是歡心,于是納入后宮,先封為“和貴人”,后封為容妃,地位很高。
容妃因?yàn)轭H得乾隆帝寵愛,常常隨乾隆出巡。然而容妃是個福大命不大的人,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容妃病逝,終年55歲,被葬在河北清東陵的裕妃園寢內(nèi)。
參考資料毀純:-香妃
有一種說笑謹(jǐn)首法,皇太后不滿乾隆對香妃的寵愛,就趁乾隆不在時賜死香妃,但這個說法很快就被打破了,因?yàn)樘蟊认沐ナ赖脑纾詻]機(jī)會殺香妃。一些專家根據(jù)香妃留下的醫(yī)案得出,香妃是病死的,香妃自到后宮后就深得乾隆獨(dú)寵,乾隆經(jīng)常賞她東西,根據(jù)香妃墓陵里的殘留物得出,在根據(jù)史書上記載,香妃是病死,不是賜死。
香妃是《還珠格格》里的出名的角色,還有其他電視劇中均有這樣的角色。歷史上是有原型的是容妃,是新疆姑娘,家族是和卓氏,家族對于清朝平定叛軍有功,所以就把她送進(jìn)宮,傳說香妃身上總有種淡淡的清香,能夠吸引蝴蝶,再加上美貌,所以深得乾隆寵愛。還專門為她建造了寶月樓,為香妃穿回族衣服,這是其她妃嬪都沒有的待遇。在后宮里,很多人得寵失寵,但只有香妃恩寵不斷。
史書上記載了一些香妃和繼后輝發(fā)那拉氏的一些矛盾,香妃也間接導(dǎo)致了繼后失寵,繼后被廢后香妃從嬪位升成了妃位,也可以說是容妃,在這之后香妃不在穿回族服侍,改穿嬪妃旗袍,可能在后宮被同化了晌返吧。其實(shí)之前香妃不喜歡在宮里的生活,每當(dāng)乾隆想寵幸她,她都又哭又鬧還自盡,但乾隆也寵著她,什么好東西都想著她。
甚至有一次乾隆想要強(qiáng)迫香妃,但是香妃誓死不從,還拿刀劃傷乾隆,太后知道后怕皇帝受傷害,想要賜死香妃,但這種說法已經(jīng)不成立,太后死于乾隆42年,香妃死于乾隆53年,但是也不是確定香妃就是病死碰數(shù),只是根據(jù)太醫(yī)館的記錄,但畢竟已經(jīng)過了幾百年,只知道香妃死后乾隆把尸體送回新疆。至于香妃到的是怎么死的,仍是謎團(tuán)。
關(guān)于香妃的死亡,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被皇太后賜死,另一種是自然病死。
前一種說法最具代表性的就是1914年古物陳列所在展出的所謂香妃戎裝像下寫的文字說明:香妃者,回部王妃也,美姿色,生而體有異香,不假熏沐,國人號之曰香妃。
或有稱其美于中土者,清高宗聞之。兩師之役,囑將軍兆惠一窮其異。回疆既平,兆惠果生得香妃,致之京師。
帝命于西內(nèi)建寶月樓(即今之新華門)居之。樓外建回營,毳幕韋鞴,具如西域式武英殿浴德堂浴室穹隆頂,又武英殿西之浴德堂,仿土耳其式建筑,相傳亦為香妃沐浴之所。
蓋帝欲藉種種以取悅其意,而稍殺其思鄉(xiāng)之念也。詎妃雖被殊眷,終不釋然,嘗出白刃袖中,示人曰:“國破家亡,死志久決,然決不肯效兒女汶汶徒死,必得一返伏當(dāng)以報(bào)故主。”聞?wù)叽篌@。
但帝雖知其不可辱而卒不忍舍也。如是者數(shù)年。皇太后微有所聞,屢戒帝弗往,不聽。會帝宿齋宮,急召妃入,賜縊死。……
皇太后即乾隆帝的生母孝圣憲皇后,死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而香妃(容妃)死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比皇太后晚清宴死11年,所以不可能是被皇太后賜死的。
擴(kuò)展資料
在乾隆皇帝的40多個后妃中,有一位維吾爾族女子,她就是聞名遐邇的香妃。其實(shí)香妃是否遍體生香,根本無從考證。但乾隆帝只有一個維吾爾族妃子卻是史實(shí)。她就是容妃。
在乾隆帝的40多名妃子中,有一名回妃,本不奇怪,可是在容妃死后的一百多年內(nèi),卻引起了一批騷人墨客的興趣,在容妃身上大做文章,甚至編造出一個“香妃”的故事。
“香妃”之名早在清朝末年的一些私人著述中就已出現(xiàn)了。據(jù)迄今為止的考證得知,最早出現(xiàn)香妃之名的當(dāng)屬光緒十八年(1892)蕭雄寫的《西疆雜述詩》卷四“香娘娘廟”,其中有“紛紛女伴謁香娘”一語。
他在附錄中進(jìn)一步寫到:“香娘娘,乾隆年間喀什噶爾人,降生不凡,體有香氣,性真篤,因戀母,歸沒于家。”光緒三十年(1904)刊印的《王湘綺先生》第五卷中,記有回妃被拐入宮,不順從皇帝,最后被皇太后絞殺的情節(jié)。
“香妃”之名的廣泛流傳是在清王朝滅亡以后。
1914年,故宮古物陳列所從沈陽故宮和承德避暑山莊調(diào)來一批文物搞展覽,其中有一幅年輕女子的戎妝像。在該畫像下面的說明文字中,明確指出:“香妃者,回部王妃也。美姿色,生而體有異香,不假熏沐,國人號之曰香妃。”從此漏正攜以后,香妃之名大震。
參考資料:—香妃
在歷史上,香妃被歷梁迫獻(xiàn)給皇上,但她內(nèi)梁液心是不喜歡皇上的,所以整日郁郁寡歡,最后還是死在宮中,在她死后,乾隆橡爛物真的為她罷朝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