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族歷史?1938年秋,有8名漢族、朝鮮族女游擊隊員在強大敵人面前,射完最后一顆子彈,砸碎武器,縱身跳入牡丹江支流烏斯渾河光榮犧牲,譜寫了著名的“八女投江”的悲壯抗日詩篇。數以萬計的朝鮮族戰士在抗日戰場上捐軀。那么,朝鮮族歷史?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分類:社會民生
問題描述:
我國的朝鮮族是有哪一個民族演變來的?
解析:
我國的朝鮮族是日本吞并朝鮮之后,從朝鮮半島移民過來的。
朝鮮人本來是華夏-漢族的分支,其歷史如下:
1,商朝被西周滅后,商朝貴族箕子(商紂王的親戚)率領5000移民在朝鮮建立了第一個政權:箕子朝鮮。箕子朝鮮領土大概在朝鮮半島和遼東半島。首都平壤。前后存在了1000多年。
2,戰國后期,燕國攻打箕子朝鮮,占領了遼東半島等大片領土。
3,秦始皇野蠻統治中國時期,很多中國人逃到朝鮮半島南部建立殖民地。
4,漢朝初期,漢朝人衛滿和很多漢朝人逃到朝鮮避難,后來趕走了箕子朝鮮的朝鮮王,衛滿自立為朝鮮王,統治朝鮮半島北部。這是朝鮮半島上的第二個政權:衛滿朝鮮。大約100年后,漢武帝派兵滅了衛滿朝鮮,建立了4個郡,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樂浪郡,在現在的平壤附近。三國時期,魏公孫淵在樂浪南部建立的帶方郡,在現在的漢城附近。在西晉的時候中國北方領土淪陷,樂浪等郡也淪陷了。
5,箕子朝鮮的遺民在朝鮮半島南部發展,最后建立了新羅。朝鮮半島西南是百濟,朝鮮半島北方和東北的東南是高勾麗。
6,唐朝與新羅聯合消滅了百濟和高勾麗。百濟先被唐朝占領,后歸新羅。高勾麗被唐朝與新羅瓜分,雙方以大同江(在平壤邊上)為界,北屬唐朝,南屬新羅。
朝鮮族有大約八百年的歷史。
公元十四世紀,李氏朝鮮建立,這個民族被稱為朝鮮族。
朝鮮民族的主源,或者說朝鮮半島最早的居民是韓和穢。
他們的先人早在舊石器時代就一直居住在朝鮮半島。
韓種族屬于南方蒙古人種,居住朝鮮半島的南部。
穢種族屬于北方蒙古人種,居住在朝鮮半島的北部及我國東北地區。
韓、穢兩種族早就人口眾多,并創造了燦爛文化。
他們是朝鮮半島舊石器以至新石器時代諸文化的主人。
在我國商、周之時(公元前十一世紀),原來居住在我國遼東地區的東夷人,開始遷徙到遼東半島。
商朝貴族箕子東走建朝鮮的記載,應當是這一遷徙在史籍上的反映。
遼東式石棚及青銅短劍的分布于朝鮮半島北部,也應當是東夷族進入朝鮮半島的遺跡。
據《后漢書·東夷傳》載:“昔武王封箕子于朝鮮,箕子教以禮義、田 ,又制八條之教。
”《三國志·東夷傳》也有相同的記載。
表明古朝鮮是由箕子所率領東走的商人(東夷人的一支)和朝鮮半島土著的穢人結合而成。
公元前三世紀左右,燕人占取遼東,并攻占了古朝鮮西部的土地,促使了居住在遼東的夷人和新牽來的燕人(華夏族的一支)融合成新的燕人,不久并入于秦,成為今漢族的一部分。
而居住朝鮮半島的夷人,則和當地的穢人融合成了古朝鮮族。
以下是中文維基百科關于朝鮮歷史的鏈接,內容準確簡明:
http://www.wikilib.com/wiki/%E6%9C%9D%E9%B2%9C%E5%8E%86%E5%8F%B2
請參考: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7454.html
[編輯]古朝鮮
朝鮮半島具有五千年歷史,最遠可以追遡至檀君建國。但其實早在數十萬年前,朝鮮半島之上已有人居住。朝鮮半島的舊石器時代始于公元前70萬年,公元前10世紀開始進入青銅器時代。到了公元前4世紀進入鐵器時代。朝鮮人原來是生活在亞洲北面大陸的阿爾泰語系各民族,逐漸遷移到朝鮮半島,從公元前4世紀,在中國遼寧省至半島南部形成幾個部落聯盟,有高句麗、沃沮、濊、馬韓、辰韓、弁韓。
[編輯]檀君朝鮮
相傳前2333年,檀君王儉于今日的平壤建立王儉城,創立古“朝鮮國”,意思就是“寧靜晨曦之國”。此傳說記載于《三國遺事》之內。
[編輯]箕子朝鮮
中國歷史上所記載的朝鮮最早是西周滅商之后,商朝遺臣箕子到朝鮮半島與當地土著建立了“箕氏侯國”。公元前3世紀末,朝鮮歷史上第一次有所記載。在中國漢代的歷史學家司馬遷的著作《史記》中記載,商代最后一個國王紂的兄弟箕子在周武王伐紂后,帶著商代的禮儀和制度到了朝鮮半島北部,被那里的人民推舉為國君,并得到周朝的承認。史稱“箕子朝鮮”。
根據韓國人的歷史書《三國遺事》所載,檀君的后人在箕子來到朝鮮之后,帶著人民南遷,以免和箕子帶來的人做成沖突。
中國朝鮮族有100多年 朝鮮有4000多年
中國朝鮮族源于朝鮮半島。他們大量遷入中國的第一個高峰期為朝鮮北部大鬧災荒的
1869年,距今只有100多年。他們是在朝鮮半島已形成為近代民族之后遷入的。現有朝鮮族成員的祖先,主要由如下四部分人來組成。
第一部分,17世紀的“被擄之人”。1619年2月,明軍與后金軍在遼寧的薩爾滸山一帶進行一場決戰,明軍大敗。前來助明參戰的朝鮮軍13000余人被擊潰,其中近5000人被捕,他們的大多數“悉留贍養”(張鳳臺《長白匯征錄》附錄)。1627年1月和1637年11月,后金為解除進關的后顧之憂,先后兩次入侵朝鮮,擄來數方朝鮮民眾,以充作農奴、家奴或八旗兵(金毓黻《遼海叢書》)。現住河北省青龍縣、遼寧省蓋縣陳屯鄉、本溪縣山城子鄉的“樸姓朝鮮族”,就是當年這些“被擄之人”與戰俘的后裔。
第二部分,19世紀至20世紀初遷入。他們是在朝鮮李朝封建統治下破產的農民和難民。1885年,清朝將圖們江以北長700里、寬40-50里之地確定為朝鮮族“專墾之區”(吳祿貞《延吉邊務報告》,李澍田主編《長白叢書》初集,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此為朝鮮族的遷入與聚居起了重要作用。據記載,至1910年,朝鮮族在現延邊地區共有109500人,在遼寧地區住有5萬余人。
以上就是朝鮮族歷史的全部內容,這是朝鮮歷史上第二個王朝,稱“衛氏朝鮮”。[編輯]漢四郡與三韓時代公元前108年漢武帝吞并衛氏朝鮮,在朝鮮半島中北部設立樂浪、玄菟、臨屯、真番四郡,史稱“漢四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