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楚國一共存在了多少年 戰國時期楚國歷代國君 明朝一共多少年歷史 唐朝多少年歷史 秦朝多少年歷史
楚國(?~前223年),又掘鎮稱荊、荊楚[1],是先秦時期位于長江流域的諸侯國,國君纖手為羋姓(金文中為嬭姓[2])、熊氏(金文中為酓氏[3][4])。周成王時毀散嫌期(一說即前1042年~1021年[5]),封楚人首領熊繹為子爵,建立楚國。
屬于先秦時期。楚國(前1115年—前223年)是先秦時期位于長江流域的諸侯國,國君為羋姓、熊氏。周成王時期,封楚人首領熊繹為子爵,建立楚國。
楚國在周文、武之世開始崛起,奄有江漢,史稱“大啟群蠻”。前704年,熊通僭越稱王,是為楚武王。楚成王時,楚國在令尹子文的治理下更顯強盛。楚莊王時,任用虞邱子、孫叔敖等賢臣,問鼎中原、_之戰大敗晉國而稱霸,開創春秋時期楚國最鼎盛的時枝耐缺代。
進入戰國,楚悼王任用吳猛辯起變法,一時間兵強馬壯,初露稱雄之勢。楚宣王、楚威王時期,疆土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東至大海,畝賣南起南嶺,北至今河南中部、安徽和江蘇北部、陜西東南部、山東西南部,幅員廣闊。楚國至此進入了最鼎盛時期。
楚國是公元前11世紀-公元前223年,周成王時,熊繹受封,建立楚國。
楚國在武、文之世開始崛起,奄有江漢,史稱“大啟群蠻”。前704年,熊通僭越稱王,是為楚武王。楚成王時,楚國在令尹子文的治理下更顯強盛,北抗齊桓公、宋襄公,實為一代霸主。 楚莊王時,任用虞邱子、孫叔敖等賢臣,問鼎周室、邲之戰大敗晉國稱霸,開創春秋時期楚國最鼎盛的時稿慶脊代。 進入戰國,楚悼王任用吳起變法,一時間楚國兵強馬壯,橫掃江漢,初露稱雄之勢。楚宣王、楚威王時期,疆土西起鍵滲大巴山、巫山、武陵山,東至大海,南起南嶺,北至今河南中部、安徽、江蘇北部,幅員廣闊。"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楚國至此進入了最鼎盛的“宣威盛差態世”時期。
盛極必衰,之后楚國就進入了衰落時期,而商鞅變法之后的秦國迅速強大起來,到了公元前223年,秦軍攻破楚都郢城(今湖北省荊州市荊州區紀南城),綿延800年的楚國就此滅亡。
楚國歷經800余好高年的歷史。
歷史記載,楚國的存在時間公元前1042年~公元前223年,約819年。商朝末年,楚人首領鬻熊協助周文王姬昌起兵滅商,成亮談為功臣。前1042年,周成王封鬻熊曾孫熊繹為子爵,楚始建國。公元前224年,秦國將王翦率領60萬秦軍南下攻楚敬襪碰都壽春,楚國潰敗國滅。
在史學界,人們一般把熊繹被西周成王“封以子男之田”作為楚建國封號的開始。據《夏商周斷代年表》,周成王在位時間為公元前1042年——前1021年。從周成王時期到公元前223年秦滅楚止。楚國約有800余年的立國歷史。
附:楚國歷史大事記
約公元前12世紀末:鬻熊至周,事西伯姬昌(周文王)。
約前1042—前1201年:周成王以子男之田封熊纖于楚蠻,都丹陽。
約前10世紀末至前9世紀中:熊渠甚得江漢間民和,封其三子為王。
前799—前792年,楚君自稱為“公”:楚國冶鑄業初具規模,已能鑄造成組編鐘。熊鄂作楚公逆(鄂)博,銘文有“唯八月甲申,楚公逆自作……”等語,其文字風格與用語同于中原地區。楚歷以數詞紀月、干支紀日,亦與周、魯相同。
前764年,熊儀卒,被尊為“若敖”。楚君始有謚號。
前741年,蚡冒卒,弟熊通殺冒之子而代立。
前710年,楚師屢次北伐。蔡侯、鄭伯會于鄧,始懼楚。
前704年,熊通自立為“武王”,此后,楚君皆稱為“王”。
前698—691年,武王克權,使斗緡為權尹,楚國始建由楚王直轄的縣級政府機構。
前689年,楚都正式定在郢 。
前671年,楚成王為結好于諸侯,遣使聘于魯,又納貢于周。周惠王賜胙,令楚“鎮爾南方夷越之亂,無侵中國?!?/p>
前656年,楚與齊等國訂立“昭陵之盟”。
前642年,楚成王著力經營銅礦的開采與銅器的冶鑄,已能大量制作青銅禮器、兵器、樂器及生產、生活用具。鄭伯始朝于楚、楚成王賜以金(銅),既而后悔,與之盟:“無以鑄兵!”
前638年,楚、宋戰于泓。宋師大敗。
前637年,晉公子重耳一行由鄭至楚,楚成王以上公之禮享之。
前632年,晉楚城濮之戰,楚軍失敗,晉文公稱霸中原。
前614年,楚莊王即位。
前606年,楚莊王伐陸渾之戎,“觀兵于周疆”,問鼎之輕重大小。
前597年,晉、楚戰于邲,晉師大敗。楚莊王為中原霸主。
前591年,楚莊王卒。其子審即位,是為共王。
前584年,楚大夫申公巫臣因內部矛盾叛楚投晉,為晉通好于吳,晉、吳結成聯盟,吳始伐楚,楚國面臨兩面作戰不利局面。
前575年,楚、晉鄢陵之戰(今河南鄢陵境內),楚軍失利,共王一目被射傷。
前560年,楚共王卒,長子昭立,是為康王。楚共王時,楚工匠在鑄銅工藝中已采用分范合鑄分鑄法,并率先使用蠟模,用以鑄制繁復的銅器。共王晚年所鑄楚王熊審盤,捉手、耳、足鏤空,形制復雜,全用失蠟法鑄成。
前548年(楚康王十二年),楚令尹子木使司馬掩治軍賦。掩“書土田,度山林……量入修賦,賦車籍馬”,對楚國的土地和人口狀況進行了一次普查。段伍啟
前545年,楚康王卒,子熊麇即位,是為郟敖。郟敖四年,康王弟王子圍殺郟及其二子。王子圍即位,是為靈王。
前535年(楚靈王六年),靈王即位后便大興土木,為章華之宮,國人負擔沉重。
前531年,楚靈王大城陳、蔡、不羹,賦皆千乘。
前529年,楚靈王不恤民力,窮兵黷武,導致內部自相殘殺,楚靈王也在亂軍中自縊。其子棄疾即位,是為平王。
前522年,楚平王荒淫無道,讒臣費極當權。平王殺伍奢及其長子伍尚。太子建、伍員(子胥)奔吳。
前516年(楚平王十三年),楚平王卒,太五壬立,是為昭王。次年,伯州犁之孫伯丕奔吳,國橘猛人怨謗令君。九月,令君子常殺費無極,以取悅于國人。
前511年(楚昭王五年),吳始用伍員之謀,以三師輪翻襲楚,楚師疲于奔命。
前506年(楚昭王十年),吳、蔡唐結握如盟伐楚。吳師連敗楚軍,五戰及郢。楚昭王棄郢,濟漢,入于云中旋至鄖,由鄖奔隨。楚大夫申包胥如秦乞師,哭秦庭七日七夜,終于感動秦王,出兵援楚。
前489年(楚昭王二十七年),昭王卒于城父,其子章立,是為惠王。昭王好劍,曾令楚鑄師風胡子請吳之干將、越之歐冶子鑄作名劍龍淵、泰阿、工布。楚工匠為克服生鐵性脆易斷裂的弱點,發明了鑄鐵柔化技術,使生鐵鑄件變成韌性鑄鐵,以之鑄制鐵劍及其他兵器。秦人稱贊“楚人鐵劍利”。楚國鐵制農具鋤頭、鍤、鐮刀等在江、漢一帶相繼使用,促進了楚境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發展。
約前488—486年(楚惠王元年至三年),惠王以子穎為太師。楚任不齊、公孫龍先后至魯、從學于孔子,孔子儒家學說逐漸影響于楚。
前479年(楚惠王十年),楚太子建子勝(被勝為白縣縣公,稱白公勝)入郢,殺子西、子期于朝,劫惠王,欲自立為王。葉公沈諸梁率方外楚師入郢,與國人合攻白公勝。勝兵敗而自縊死。
前433年(楚惠王五十六年),楚惠王為曾侯乙作鐘、博鑄銘:“唯王五十又六祀,返自西陽,楚王熊章作曾侯乙宗彝,奠之于西陽,其永持用享。”
前432年(楚惠王五十七年),楚惠王卒,子中立,是為簡王。
前408年(楚簡王二十四年),簡王卒,子熊當立,是為聲王。
前402年(楚聲王六年),盜殺聲王,其子熊疑繼位,是為悼王。
約前389年(楚悼王十三年),楚在縣一級政權上置郡,以郡守為一郡之長。吳起由魏至楚,任宛守,為楚北境軍政首腦。
約前388—382年(楚悼王十四至二十年),悼王以吳起為令尹,實行變法。楚國扭轉了自聲王以來屢敗于韓、趙、魏的不利局面,連戰皆捷,諸侯畏楚之強。
前381年(楚悼王二十一年),楚悼王卒,反對變法的諸貴族攻吳起,射殺吳起并中王尸。太子臧立,是為肅王。按楚律,“麗兵于王尸者,盡加重罪,逮三族?!泵C王盡誅射吳起而傷王尸的貴族,坐射起而夷宗者七十余家。
前370年(楚肅王十一年,楚肅王卒。無子,弟良夫立,是為宣王。
前364年(楚宣王六年),楚天文學家甘德觀測天象,發現歲星(木星)旁有橙黃色小星(木衛三),當即作了記錄:“單閼之歲,攝提格在卯,歲星在子,與女、虛、危晨出夕人,其狀甚大,有光,若有小赤星附于其側?!斑@一發現比伽利略于1610年用望遠鏡發現木星衛星要早近兩千年。
約前363—359年(楚宣王七至十一年),肅、宣以來,楚西侵,自漢中南有巴、黔中。
前341年(楚宣王二十九年,齊將田忌奔楚,宣王郊迎,封之于江南。次年,秦孝公封衛鞅于商,南侵楚。楚宣王卒,子商立,是為楚威王。
前333年(楚威王七年),越王無強伐楚,楚威王興兵反擊,大破越,殺無強,盡取故吳地,滅越。此時楚地西有黔中、巫郡,東有夏州、海陽,南有洞庭、蒼梧,北有汾陘之塞,時人譽為“地方五千里,帶甲百萬,車千乘,騎萬匹,粟支十年;天下之強國?!?/p>
前329年(楚威王十一年),威王卒,子槐立,是為懷王。威、懷之時,楚絲織品已有絹、綈、紗、羅、綺、綿、滌、組、緙等多種,其色彩艷麗,工藝繁復,已使用提花機織錦。官府管理織造和印染的機構有中織室、東國織室等。
前312年(楚懷王十七年),楚與秦戰于丹陽,楚軍大敗,被斬甲士8萬人,失漢中郡。懷王怒起全楚之兵復攻秦,又敗于藍田(今陜西藍田縣鏡)。韓、魏聞楚師盡出遂趁火打劫,出師南襲楚,至于鄧(今河南鄧州市境)。楚師懼而退還。
前299年(楚懷王三十年),秦昭王約楚懷王會武關。懷王不聽屈原等人勸阻,而從之蘭之言,西入秦。秦扣留楚懷王,并要挾楚割讓巫與黔中二郡,懷王弗許。楚太子橫由齊歸郢,立為王,是為頃襄王,以其弟子蘭為令尹。
約前298—297年(楚頃襄王元至二年),屈原心系懷王,疾王聽之不聰,讒諂之蔽明,邪曲之害公,方正之不容,憂愁幽思,寫成著名的抒情長詩《離騷》。
前296年(楚頃襄王三年),楚懷王卒于秦,秦歸其喪于楚。楚人哀憐懷王,如悲親戚。楚絕秦,國人皆怨子蘭,子蘭短屈原于頃襄王,王怒而放逐屈原。
約前282—281年(楚頃襄王十七至十八年),楚將莊喬出黔中,后西入滇池(今云南境)一帶。
前278年(楚頃襄王二十一年),秦將白起拔郢,東據竟陵,攻安陸,西取夷陵,燒楚先王墓。頃襄王兵散北逃,旋遷都于陳。屈原自沉于汩羅江。
約前271——264年(楚頃襄王二十八至三十五年),楚子思于壽春南興建芍陂,引水灌田,不憂水旱。
前263年(楚頃襄王三十六年),頃襄王卒,子完立,是為考烈王??剂彝跻渣S歇為令尹,賞賜淮北十二縣地,封為春申君。
前256年(楚考烈王七年),楚滅魯,春申君以荀況為蘭陵令。
前248年(楚考烈王十五年),春申君獻所受封之淮北十二縣為郡,旋被考烈王改封于江東(今江蘇蘇州),春申君因城故吳墟,營建宮室,自為都邑。
前241年(楚考烈王二十二年),楚畏秦逼,由陳遷都于壽春,命曰“郢”。
前238年(楚考烈王二十五年),楚考烈王卒,子悍立,是為楚幽王。
前228年(楚幽王十年),幽王卒,葬于壽春東。國人立幽王弟猶,是為哀王。哀王立二月,其庶兄負芻之徒黨殺猶及太后。負芻被擁立為王。
前223年(楚王負芻五年),秦將王翦、蒙武攻楚,虜負芻,楚亡。
前222年—221年(秦王政二十五—二十六年),楚遺民南公流浪于民間,著《南公》31篇,預言:“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焙髞淼氖聦嵶C明推翻秦朝暴政的主力陳勝、吳廣、項羽、劉邦均系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