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索馬里國號 中國人在索馬里的現狀 索馬里歷史國旗 索馬里為什么對中國好 索馬里軍事實力
從地圖上看,非洲最東端猶如犀角一般插入印度洋,這個地區控鎖從紅海到亞丁灣的咽喉要道,按說應該是一個無比富裕和繁榮的國度,但事實情況卻恰好相反。索馬里地區不是一個穩定的國家,北部的索馬里蘭早在1991年就宣布獨立(雖然國家上普遍沒有承認),如果再算上1967年建國時就已經獨立出去的吉布提,索馬里地區一共分為三個部分,即索馬里、索馬里蘭(不被國際承認)和吉布提。鍵桐
目前上述地區均被聯合國公布為最不發達的地區,尤其索馬里還長期被海盜問題困擾,那么坐擁條件如此優越的黃金水道,索馬里為什么還會如此貧窮并走空純向分裂呢?起初索馬里稿虧坦的歷史走向與非洲其他國家并沒有什么不同,如果任其自主發展的話,未必會走到今天這步田地。然而隨著近代西方殖民國家強勢襲來,索馬里的獨立發展之路中途打斷,而且由于英、法、意三國的瓜分,索馬里最終分裂為互不統屬的三個部分并且其影響延續至今。
索馬里還有“香料之邦”的名聲:質地優良的天然乳香和沒藥是索馬里的特產,乳香和沒藥具有活血、散淤、消腫和止痛的功能,用乳香和沒藥配制的藥物用來治療腹痛、經痛、跌打損傷、腫痛瘡毒等都有明顯的療效。乳香燃燒時可以散發出濃烈的香味,是基源猜督教堂、佛教寺廟、印度教神殿以入伊斯蘭清真寺所用燃香的原料,也是婚喪禮儀場合燃香的原料。索馬里出產乳香和沒藥歷史悠久,早在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商人就來此收購。
99%的慎唯索馬里人信奉伊斯蘭教,它被定為國教,伊斯蘭教教義是學校必修課,總統、總理和部長們就職都要向真主宣誓,各黨派也把信奉真主作為其政綱。
索馬里到處建有清真寺,僅摩加迪沙市內就有150多座,其中最古老的一座建于公元1182年,1976年沙特阿拉伯援建的團結清真寺是東非地區最大的清真寺,它乳白色的尖塔高聳入云,可容納1萬多教徒同時祈禱,每天定時從塔上發出的召喚穆斯林祈禱的宣禮聲在首都上空蕩漾。索馬里人雖然信奉伊斯蘭教,但卻看不到婦女用黑紗罩面的情景,她們都愛穿鮮艷的服裝配以花布頭巾,所以這里的阿拉寬裂培伯人又兼有非洲風情。索馬里人實行一夫多妻制,兄弟共妻或姐妹共夫是允許的。一般牧民家庭由一兩個或兩三個男人及其妻子、孩子或寡母或別的親屬組成。男子通常有三個妻子,每個妻子都有陪嫁牧畜,故丈夫便擁有較大的畜群,但索馬里人禁止任何近親婚姻。
索馬里內戰的爆發具有深刻的社會根源,是部族矛盾和黨派之爭不可調和的必然產物。
西亞德政府1969年上臺,長期執政而又缺乏必衡謹要的監督,導致腐敗嚴重和裙帶之風盛行。
這些矛盾與部族關系夾雜在一起,全國對此怨聲載道。
使非洲國家更加窮困潦倒,反虛手政府武裝就相當于起義一樣, 就在形勢一觸即發之際,西亞德急調本部族人士從全國各地挺進首都保衛自己。
未料此舉引發其他部族各自擁兵進入首都搶占地盤,國家軍隊官兵各自攜槍投奔自己的部族參戰。
首都局勢急劇惡化,西亞德政府立刻土崩瓦解。
在無政府狀態下,軍閥混戰爭權奪利,搶占地盤;西亞德卷土重來,率殘部進逼首都遭到迎頭痛擊;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在摩加迪沙遭到重創,最終被迫撤離;國際社會的多次干預和調停均未奏效,和解會議時開時散,各派武斗時打時停,和平進程舉步維艱。
1991年1月,西亞德被推翻后,中國駐索馬里大使館、醫療隊和工程技術人員被迫撤離,迄今未返。
但是對峙進行了十幾年,終于直到去年才正式結束,今天新的內戰還在繼續!
除了經濟凋敝的壓迫,部族的紛爭更是“太難之籃”。
索馬里現有兩大族系、七大部族、幾十個部族分支,這些建立在血緣基礎上的部族分支,彼此間的歷史沖突難以調和,也為國家分裂埋下了伏筆。
1991年西亞德獨裁政權垮臺后,以部族勢力為基礎的軍閥武裝割據,相互傾軋,17年來一直如是,形成了霍布斯所描述的“所有人反對所有人”的可怕景象,索馬里從此烙上了“失敗國家”的烙印。
雖然聯合國、非盟、阿盟和伊加特等眾多國際組織先后為其主持過12次部族和解、秩序恢復和政府重建工作對話會,但大都無功而返。
而國際勢力的紛紛介入,卻讓索馬里局勢愈加復雜。
目前,索差攔嫌境內除了有經聯合國授權、由非盟派駐的烏干達和布隆迪維和部隊2600人外,還有埃塞俄比亞軍隊8000人,厄立特里亞軍隊2000人,并且有約10個國家向沖突各方提供武器,直接或間接地參與其中。
如此混亂不堪的環境,最終成就了“海盜天堂”。
索馬里戰爭
聯合國決定在索馬里維和1991—1992年,東非小國索馬里的局勢動蕩不安,軍閥混戰,人民苦不堪言。1992年12月,聯合國決定組織一項名為“恢復希望行動”的維持和平行動。索馬里各派軍閥對聯合國的干預表示不滿,勢力最大的“索馬里聯合大會”領導人法拉赫·艾迪德把聯合國看成其奪取全國政權的絆腳石,對維和部隊采取伏擊行動,造成數十人傷亡。1993年8月,聯合國安理會授權維和部隊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搜查和抓捕這次暴力事件的幕后策劃者艾迪德。當時負責“恢復希望行動”的聯合國特使、美國退役海軍上將喬納森·豪請求美國增派特種部隊幫助抓捕艾迪德。
美國派精銳部隊到摩加迪沙
由于此前駐索馬里的美軍也遭到兩次伏擊,美國總統克林頓決定派“游騎兵”特遣隊前往索馬里。8月30日,“游騎兵”特遣隊抵達摩加迪沙后,先后6次單獨執行抓捕任務。
派往摩加迪沙的軍人都是美軍的精英:陸軍的特種部隊第七十五步兵團,也就是著名的“游騎兵”;海軍的“海豹”部隊第六隊;此外還有令這些精英欽佩的“三角洲”部隊。“三角洲”部隊成員都是從各特種部隊中挑選出來的經驗豐富的老兵。
這次任務的最高指揮官是“三角洲”部隊的負責人蓋瑞森將軍。前線指揮所設在一架負責空中指揮的直升機上,由湯姆·馬提斯中校指揮,地面部隊由蓋瑞哈瑞爾中校指揮。這架直升機配備有各式無線電裝置與地面部隊和基地指揮官聯絡,還具備無線電中繼能力,可讓基地指揮官直接與前線部隊取得聯系。另外,3架擁有先進紅外線與電視攝影機的0H—58D觀測直升機將進展情況實時地傳回指揮部。
1993年10月2日,“線人”報告,艾迪德的兩名高級助手———財務總管歐馬·沙朗和對外發言人蒙哈米·哈山·艾瓦出現在摩加迪沙奧林匹克飯店。10月3日,情報人員用無線電與“線人”反復核實后,美軍開始行動。
10月3日下午3時32分,進攻開始。“嫌宴鎮小鳥”和“黑鷹”直升機迅速從海岸附近的一個臨時機場起飛,地面護送車隊也隨即駛出兵營。先出發的兩架“小鳥”直升機在目標大樓南側狹窄的街道上著陸,第一批“三角洲”隊員跳下直升機,向大樓所在的院子里扔了幾顆煙幕彈,然后撞開一扇鐵門沖進院子。不等里面開會的艾迪德分子反應過來,“三角洲”隊員從大樓后側的樓梯沖進房間,控制了局面。接著,他們把抓獲的24名索馬里俘虜趕到一樓,并用手銬把他們的手腕銬在一起,準備撤離。
美軍直升機遭火箭彈襲擊
戰斗打響后,艾迪德的部隊用擴音器向索馬里人廣播:“出來為你的家園戰斗吧!”成千上萬的索馬里人從四面八方擁來,子彈從美國大兵的耳邊呼嘯而過。
這時,由丹尼·麥克尼特中校指揮的護送車隊已準時趕到目標大樓。由于“三角洲”隊員中的布萊克伯恩從直升機上滑下時摔成重傷,麥克尼特決定,由史楚克軍士指揮3輛“悍馬”車,先將布萊克伯恩送回基地,再用其余的9輛“悍馬”車和卡車把索馬里俘虜連同“三角洲”隊員和“游騎兵”一起送出城。
史楚克只有24歲,是一個參加過海灣戰爭和在巴拿馬作過戰的老兵。他曾多次執行聯合國的人道運輸補給任務芹粗,對摩加迪沙的街道很熟悉。他用“悍馬”車護送布萊克伯恩回營,沿途遭到艾迪德派武裝分子的層層圍堵。他使出渾身解數,將布萊克伯恩安全地送回營地,但他的機槍手皮拉中彈身亡。
當后續輸送車隊裝載俘虜準備撤回時,一群又一群的索馬里人向美軍撲來,他們用AK—47步槍向美軍掃射;火箭彈拖著煙尾在空中飛舞;在各個主要路口,索馬里人燃燒輪胎,支起路障。擔負支援作戰的“黑鷹”直升機上的4名“三角洲”部隊的狙擊手,坐在彈藥箱上專挑拿武器的索馬里人射擊。但一個索馬里人倒下,旁邊的人迅速撿起武器繼續戰斗。激戰中,RPG—7火箭筒射手擊中了“黑鷹”。
從3架0H—58D觀測直升機傳回的影像上,最高指揮官蓋瑞森清楚地看到了“黑鷹”墜落的過程及人員掙扎的情形。他命令離墜機地點最近的“游騎兵”迅速前往救援。一架AH—6攻擊祥肢直升機很快在街道上降落,駕駛員拿著手槍一邊擊退接近的民眾,一邊沖出來協助墜機的幸存者將傷員運上直升機。沒多久,美軍惟一的一架搜救直升機“超級68”迅速飛向該地,搜救人員從繩索垂降下來。但沒過多久,這架直升機也被火箭彈擊中,駕駛員勉強支撐著讓繩索上的搜救人員全部落地,然后成功迫降到摩加迪沙機場。地面上,一輛5噸的卡車在等待裝載部隊的過程中,被一發又一發的火箭彈打成碎片。這一連串的意外打亂了美軍的作戰計劃。為了解救幸存的“黑鷹”直升機乘員,車隊必須先開到墜機地點搭載。他們在負責指揮的直升機的指引下行進。
2 索馬里戰爭
“超級64”直升機駕駛員麥克·杜蘭特接到蓋瑞森的命令后,代替“黑鷹”在車隊上空盤旋,以火力壓制聚集成群的索馬里民兵。當“超級64”在空中盤旋了四五圈時,杜蘭特覺得直升機好像撞上了一道無形的巨墻。索馬里人用火箭彈擊中了這架直升機的尾翼。杜蘭特只好將直升機迫降到地面。
槍手趴在地上從婦女的胯下向美軍開火
原本要撤回基地的車隊接到命令,向“黑鷹”的墜機地點前進。這時,十幾名索馬里武裝民兵沿著與車隊平行的街道奔跑,趕在車隊的前頭尋覓掩蔽處伏擊車隊,而沒有武裝的索馬里民眾成群結隊地跑向美軍,索馬里槍手則利用人群向美軍射擊。一名槍手甚至利用3名婦女作掩護,趴在地上從婦女的胯下向美軍開火。此時,對特種部隊而言,整個摩加迪沙變成了人間地獄:街道上到處是路障,美軍雖然有直升機引導,但在似曾相識的街道上常常走錯路,而索馬里人則從街道兩旁對著馬路瘋狂射擊。
“超級64”上有兩名機員和兩名受重傷的機長。杜蘭特掙扎著從直升機里爬出來,用沖鋒槍自衛。高斐納駕駛著“超級62”在其上空盤旋,讓機上的“三角洲”部隊狙擊手壓制企圖接近杜蘭特的索馬里民兵。但沒過多久,“超級62”被火箭彈擊中,兩個狙擊手死亡,杜蘭特被俘,還被一擁而上的民眾痛打了一頓。
擔負首批攻擊任務的大約160名“三角洲”隊員和“游騎兵”,有的躲在車里遭到索馬里人的四面圍攻,有的被分割包圍在從目標區到第一架直升機墜毀地點的各個阻擊地點。
夕陽西下時,美軍指揮官派“超級66”直升機為城中的部隊送去彈藥、飲水、血漿等必需品。“超級66”一降落,即遭到步槍和火箭筒的攻擊,機身多處被擊穿,但僥幸逃回了基地。
為援救身處危險中的特種隊員,美軍派出第十山地師一個滿編連。150名士兵乘坐9輛卡車和12輛“悍馬”車,在比爾·大衛中校的帶領下,從城外繞道趕到特種部隊的基地。晚上9時30分,由大多數“游騎兵”、所有的“三角洲”隊員和沒有受傷的空軍戰斗人員以及第十山地師的部隊組成了美軍救援部隊。深夜11時30分,救援車隊向城里進發。由于處處有阻擊和路障,車隊像一個噴火的巨獸,一路攻擊前進,橫沖直撞,AH—6直升機在空中掩護。
救援車隊與在城中堅守的部隊會合。他們把傷員和尸體安置好,隨后將兩架毀壞的直升機炸掉。等救援部隊都上車后,幸免于難的“三角洲”部隊和“游騎兵”卻擠不上車。于是,他們一邊跑步一邊射擊,在槍林彈雨中跟著車隊。
當美軍返回基地時,天已經快亮了。經過半天慘烈的戰斗,美軍死19人,傷70余人,兩架直升機被擊落,3架被擊傷,數輛卡車和“悍馬”車被擊毀。這是越戰以來美軍所遭受的最為慘重的軍事失敗。
美國士兵的尸體被拖著游街示眾10月4日下午,美國的電視屏幕反復出現了索馬里人用繩子在地上拖著一具美國特種作戰隊員的尸體游街示眾的畫面,被俘的杜蘭特也上了電視。這件事上了世界各大報紙的頭版頭條,美國輿論更是一片嘩然,一致抨擊美國政府出兵索馬里。同時,國際上的批評也不絕于耳:英國前首相愛德華·希思說,聯合國不應成為美國軍事行動的保護傘;埃及外長穆薩表示,目前在索馬里發生的一切,將會給索馬里民族和解進程增加新的障礙;法國國防部長萊奧塔爾指責美國的所作所為超出了“人道主義使命”的范圍,變成了“不能容忍的對抗”;德國報刊稱,美國正在索馬里進行“一場骯臟的戰爭”。摩加迪沙之戰給美國政府當頭一棒,克林頓最終認識到應該政治解決索馬里問題,因為幾個月的“圍剿”不但沒有抓到艾迪德,反而使艾迪德在索馬里更加得人心。10月5日,克林頓從外地匆匆趕回華盛頓,召開關于索馬里局勢的緊急會議。10月7日,克林頓在電視講話中,單方面規定了美國從索馬里撤軍的最后期限。美國政府還與艾迪德方面進行了秘密談判,雙方最后達成妥協:艾迪德交出飛行員杜蘭特和那具美軍士兵的尸體;美軍則釋放扣押的全部艾迪德的俘虜,不再把艾迪德派作為打擊目標。
1995年3月2日,最后一批聯合國維和部隊撤出摩加迪沙,標志著歷時27個月、耗資20多億美元的維和行動以失敗告終。聯合國既未實現在索馬里組建一個民主政府的目標,也未實現各部族的和解,卻使100多名維和士兵和近萬名索馬里人喪生。
摩加迪沙之戰使美國視地面戰為畏途。無論是1998年對伊拉克實施的“沙漠之狐”行動,還是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美軍均采取非接觸作戰方式———空襲戰。這也許是美國人從此戰中得出的教訓。
我來幫你解釋一下:索馬里,是一個國家。首都為摩加迪沙,國土637660平方公里。人口1040萬。位于非洲大陸最東部的索馬里半島,海岸線長3200千米,東南沿海為平原,亞丁灣沿岸為低地,內陸為高原,北部多山。大部分地區屬熱帶沙漠氣候,西南部為熱帶草原氣候,全碧埋境終年高溫少雨,河流稀少,主要河流有謝貝利河和朱巴河。公元含凱7世紀起,阿拉伯人逐漸移居此地,伊斯蘭教也隨之普及。1840年,英國侵入北部沿海地區。1887年,北部淪為英國悔老螞保護地,稱英屬索馬里。1925年,南部淪為意大利殖民地,稱意屬索馬里。1960年6月26日,北部地區獨立。1960年7月1日,南部地區獨立,同日南、北兩部分合并,成立索馬里共和國。1969年10月改稱索馬里民主共和國,1991年2月改現名。以上介紹希望對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