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狀元?那么,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狀元?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殿試取中的前三名進士,分別稱為狀元、榜眼、探花,合稱三鼎甲。 殿試在唐代已有,至宋初才成為定制。唐武則天時,試貢舉之士立于殿前,門下省長官奏狀,名次最高者置于最前,因而稱為狀頭,也叫做狀元。自宋代起,沿用舊稱,以殿試第一甲第一名為狀元。狀元雖亦被稱狀頭,但已不算正式名稱了。
你好:
其實在唐朝就有狀元了.
據記載,唐高祖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孫伏伽獲得狀元的稱號.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狀元.宋代是沿用的唐朝舊稱,以殿試第一甲第一名為狀元.以后就這樣叫下來了.
據我所知好像沒有殿試第一名是叫秀才的.秀才一直是比較低級的知識分子的稱號.
附上科舉分類表:(清)
科舉考試:
1.童子試:
①
縣試(需要5人保舉,其中4百姓,1秀才)(由縣令出題主考)
②
府試(需要6人保舉,其中4百姓,2秀才)(由知府出題主考)
③
院試(由中央派來的學政出題主考)
(全部通過獲得“生員”稱號,俗稱“秀才”)
2.正試:
①
鄉試(鄉試第一獲得“解元”稱號,其余獲得“舉人”稱號)
②
會試(會試第一獲得“會元”稱號,其余獲得“貢士”稱號(俗稱“貢生”))
③
殿試(殿試第一獲得“狀元”稱號,第二獲得“榜眼”稱號,第三獲得“探花”稱號。此三名合稱“一甲”)(第四到第十合稱“二甲”)
(只有獲得“秀才”稱號后才有資格參加正試)
3.戲子、罪犯、丁憂(父母死亡三年之內的人)不得參加考試
父為主考官的也不得參加考試
4.同時拿到“解元”、“會元”、“狀元”叫“連中三元”,中國歷史上“連中三元”的人不超過5個
以上是我的觀點,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狀元,是唐朝武德五年壬午科狀元孫伏伽。
孫伏伽,貝州武城(今山東德州武城)(一說河北邢臺清河)人。唐初大臣,歷史上有據可查的第一位狀元。隋朝末年,孫伏伽便涉足官場,做了一名官職卑微的小吏,幾經升遷,至隋煬帝末年,成為京畿萬年縣(今陜西西安)的法曹,負責審理刑獄,督捕奸盜,查辦贓賂,是萬年縣頗有點要勢的官員。
唐朝武德五年(公元622年),科舉甲榜第一名狀元及第,中國歷史上有據可查的第一位狀元。
以上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狀元的全部內容,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