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上冊歷史人教版?一、人教版九年級上冊歷史筆記 世界歷史第一單元人類文明的開端第1課人類的形成一、人類的出現1.發展起源:南方古猿2.形成時間:距今約三四百萬年前3.主要人種:黃種、白種、黑種4.差異原因:不同自然地理環境等眾多因素長期影響的結果二、那么,九年級上冊歷史人教版?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第1課講述人類的形成由人類的出現和氏族社會兩部分構成;
2、第2課講述大河流域是人類文明的搖籃,由金字塔的國度即古代埃,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國即古巴比倫和古代印度組成;
3、第3課講述西方文明之源,即希臘早期文明雅典城邦,斯巴達城邦和羅馬共和國;
4、第4課講述亞洲封建國家的建立,由日本和阿拉伯國家組成;
5、第五課簡述中古歐洲社會,由等級森嚴的歐洲封建社會,西歐城市的重新興起,拜占廷帝國的滅亡組成;
6、第六課講述古代世界的戰爭與征服;
7、第七課講述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8、第八課講述古代科技與思想文化;
9、第九課講述資本主義時代的曙光;
10、第十課講述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等。
世界近代史
☆近代化(近代社會):
政治民主化,經濟工業化,思想文化自由化、民主化,構建資產階級的人文價值觀,在社會生活中逐步接受近
代文明
☆資本主義制度:
生產力:大機器生產
優越性(進步性)生產關系:雇傭關系
思想意識:要求摧毀封建等級制度和專制制度,體現資本主義制度自由、發展的要求
局限性:貧富不均
☆資產階級能統治世界的原因:
生產工具先進,交通便利,使資本主義經濟不斷發展,資本主義先進的生產方式必然戰勝落后的生產方式
☆推動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的因素:資產階級革命、資產階級改革、思想文化解放運動、工業革命、殖民掠奪
☆資本主義國家確立資本主義制度的方式:
1、通過資產階級革命推翻封建制度, 確立資本階級統治(英國、法國)
2、通過民族解放戰爭推翻殖民統治(美國獨立戰爭)
3、通過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改革組度廢除舊制度(俄國、日本)
4、通過對外發動王朝戰爭(德國、意大利)
☆四大資產階級革命:1861年俄國農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維新、中國戊戌變法、美國羅斯福“新政”
思想解放運動
時間 性質 核心思想 代表人物
文藝復興運動 14——17世紀 資產階級叩響近代社
會大門的(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資產階級文化的興起) 人文主義:以人性反對神性,以人權反對神權,以自由平等反對封建特權和等級制度 但丁、達?芬奇、莎士比亞
啟蒙運動 17——18世紀 資產階級領導的、弘揚理性、全面清算封建意識形態,把人的思想從宗教神學和封建專制的禁錮中解放出來的(第二次)思想解放運動 理性主義 洛克、霍布斯、盧梭、孟德斯鳩、伏爾泰
自由主義思想 19世紀 略 自由主義 亞當?斯密、邊沁、孔德、杜威
社會主義思想 19世紀 略 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 馬克思、恩格斯
文藝復興運動
1、中古世紀,羅馬教皇和天主教教會在歐洲的封建統治束縛人的思想,扼殺人性,阻礙社會進步和科學發
展,引起廣泛的不滿
背景 2、14世紀前后,處于歐洲貿易最繁榮區域——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興起許多城市國家,開始產生新興資
產階級,他們不滿教會對精神世界的控制,提倡“人文主義”
3、印刷術的推廣與普及
根本原因:資本主義經濟的萌芽
含義:14——17世紀,許多藝術家、科學家、思想家發掘和繼承古希臘、羅馬文化傳統,追求個性,解放和自
由,表現人類不斷追求進步的本性,一時成為風潮和時尚的思想文化運動
發源地:意大利(最早產生資本主義經濟的萌芽)
影響范圍:幾乎西歐所有國家
影響:打破中世紀以來封建統治和教會神學對人思想的束縛,強調和發揮人在世界上的作用,推動歐洲思想文化
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奠定思想文化基礎,對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起推動作用,是近代
以后歐洲社會加速發展的重要根源
國籍 稱謂 作品 意義
但丁 意大利 詩人、
文藝復興的先驅 《神曲》 《神曲》是歐洲開始從中世紀向近代社會過渡的標志
達?芬奇 意大利 藝術家(畫家)、
多才多藝的文化巨人 《最后的晚餐》《蒙娜麗莎》 ——
莎士比亞 英國 文學家(戲劇家) “四大悲劇”:《奧賽羅》《李爾王》《哈姆雷特》《麥克白》 使英語文學創作達到一個嶄新的階段
☆《蒙娜麗莎》:
蒙娜麗莎“神秘的微笑”給人以無限豐富的聯想,以和悅的眼神、發自內心的微笑表現人性的光輝,達?芬奇
從人文主義的立場出發,賦予筆下人物真實的個性與情感,惟妙惟肖地刻畫了一位市民婦女的溫柔與典雅,鼓
勵人們去大膽追求不受宗教璀璨的世俗生活,完全擺脫宗教題材的束縛
☆文藝復興運動是新興資產階級借助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發起的弘揚資產階級思想文化的運動,不是古代希臘、
羅馬文化的簡單恢復,而是以人文主義為武器,進行反封建、反教會、反神學斗爭,為資產階級服務
☆16——18世紀的四次巨變:文藝復興運動、資本主義經濟的萌芽、新航路開辟、宗教改革運動
啟蒙運動
西歐資本主義迅速發展
背景 自然科學取得長足的進步
封建君主制依然存在,人們群眾的利益仍然不斷遭到侵犯和剝奪
資產階級力量日益壯大,不滿足文藝復興人文主義的反封建斗爭,需要更強大的思想武器摧毀封建制度
含義:17——18世紀,許多思想家的理論啟迪人們的思想的時代是“理性時代”,提倡的思想是“理性主義”
天賦人權:每個人生而自由、平等
盧梭. “人民主權說”:人的權利是自然賦予、不可剝奪的天然權利
代表人物“社會契約論”
孟德斯鳩:代表資產階級激進派(小資產階級),提出“三權(行政權、立法權、司法權)分立”學說
伏爾泰:法國啟蒙運動的開拓者和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反對封建專制制度,特別是其精神支柱天主
教教會,抨擊天主教教會的罪惡行徑,指出教皇實力建立在“成見與無知”的基礎上
意義:“性質”+為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提供銳利的思想武器,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立提供理論依據
☆文藝復興運動與啟蒙運動的相同點:反對君主專制,否定教權主義,提倡民主政治、自由平等
☆文藝復興運動的矛頭指向是歐洲宗教神學,啟蒙運動矛頭指向封建專制制度
新航線開辟
根本原因: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的萌芽,黃金成為最貴重的商品和主要交換手段,追逐金錢的
夢想和日益膨脹的發財欲望成為歐洲人向海外擴張的物質動力
原因 條件:歐洲造船技術和航海技術的進步,對地球的了解,中國和阿拉伯的羅盤針、航海知識、地理知識在
歐洲的傳播
直接原因: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阻斷東西方陸路貿易的通道;
間接原因:《馬可?波羅游記》的盛行,使歐洲人認為東方非常富有,有利可圖
目的:開辟市場,掠奪財富
時間:15世紀——17世紀
代表人物:迪亞士、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
含義:15世紀——17世紀,歐洲各國在進行的海外探險、考察、尋找黃金和侵略擴張活動
性質:殖民擴張活動
1、錘煉歐洲人敢于冒險、勇于拼搏、堅強樂觀的精神,開闊眼界
對歐洲 2、歐洲市場擴大,歐洲貿易中心變化,從地中海沿岸轉移到大西洋沿岸,使歐洲各國加入殖民行
列,西歐殖民者從殖民地大肆掠奪財富,歐洲各國迅速發展起來,形成新興資產階級,加速歐
影響 洲封建制度的解體和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海外市場和原始積累
積極作用:是繼鄭和遠航之后人類航海史上的又一壯舉,把世界各個地區連在一起,擴展人類的活
對世界 動空間和范圍,連接歐洲與非洲、亞洲、美洲的航路,打破以往世界各個地區相互隔絕
和孤立發展的局面,真正意義上的世界歷史產生了
消極作用:使廣大亞非拉地區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長期陷入落后和貧困之中
時間 資助國 航向 航線 意義(地位)
迪亞士 1487 葡萄牙 向東 葡萄牙→非洲西海岸→好望角→印度洋穿越大西洋,發現好望角,
開辟歐洲至印度的海上航線
哥倫布 1492 西班牙 向西 西班牙→大西洋→美洲 略
達?伽馬 1497 葡萄牙 向東 葡萄牙→非洲西海岸→好望角→印度洋→印度西海岸 實現歐州人從非洲沿岸
到達東方的夙愿
麥哲倫 1519——1522 西班牙 向西 西班牙→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西班牙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球旅行
☆西班牙、葡萄牙多次開辟新航線的原因:
地理位置優越,處于大西洋沿岸;國力較小,無力爭奪歐洲大陸;造船和航海技術較好
☆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
目的:為尋找通往印度和中國的新航路,尋找黃金
過程:哥倫布每到一個地方就宣布是西班牙王室的領地,現墨西哥到阿根廷的廣大中、南美洲地區,除巴西以
外都成為西班牙的殖民地(體現新航路開辟具有殖民主義色彩),但既沒有找到通往中國和印度的新航
線,也沒有圓黃金夢,臨死前仍誤認為到達了亞洲的印度,因而美洲的土著居民被稱為“印第安人”,
加勒比海上的島嶼被稱為“西印度群島”
個人才能和信念,自學獲得地理學、天文學、航海學等專業知識,并堅信地球是圓的
成功的原因 西班牙王室的支持
見“新航路開辟”“原因”
☆麥哲倫:
進步性:是偉大的航海家,1519——1522進行環球航行,完成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球航行,證實地圓說,為
世界航海事業做出巨大貢獻,對人類社會的發展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局限性:是殖民強盜,新航路的開辟具有殖民主義色彩,拉開長期血腥的殖民統治和殖民掠奪的序幕
☆新航路開辟后,印第安人遭到殖民主義者的野蠻掠奪和種族滅絕,處境極其悲慘
☆進行新航路開辟的國家的早期殖民活動的區域與所開辟的新航路基本一致,如西班牙主要在美洲,葡萄牙主要
在非洲、亞洲
早期資產階級革命
時間:16——18世紀
特點:暴力形式(武裝斗爭、人民起義)、法律形式(利用立法手段)
舉例:尼德蘭資產階級革命、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爭、法國大革命
根本原因: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受到阻礙
共同點 性質:資產階級革命
異同領導階級:資產階級
結果:取得勝利,改變社會性質,確立資產階級政權
不同點: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美國獨立戰爭 法國大革命
根本原因 斯圖亞特王朝的封建統治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經的發展 英國在北美的殖民統治嚴重阻礙了北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波旁王朝的封建統治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時間 1640——1688 1775——1783 1789——1794
性質 反對封建專制統治的資產階級革命 殖民地人民為爭取民族解放的資產階級革命 反對封建專制統治的資產階級革命
領導階級 新興資產階級和新貴族 美國北方工商業資產階級和南方種植園主階級 資產階級
結果 確立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專政,英國成為君主立憲制的資本主義國家
美國成為總統制的聯邦國家
法國成為共和制國家
頒布文獻 《權利法案》 《獨立宣言》 《人權宣言》
影響
對英國:確立代表新貴族和資產階級利益的政治制度,走上迅速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率先開始工業革命,對英國的歷史發展產生重大影響,是英國歷史的轉折點
對歐洲:迅速波及其他歐洲國家,推動歐洲資產階級革命和世界歷史的發展,打擊、削弱歐洲封建勢力,是一場“歐洲范圍的革命” 1、是世界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殖民地人民爭取民族解放的資產階級革命,是一場以小勝大、以劣勝優、以弱勝強的杰出戰例;2、打碎英國殖民統治的桎梏,實現北美殖民地政治上的獨立,大大解放生產力,為美國資本主義和現代文明的迅速發展開辟道路,建立資本主義制度;3、獨立戰爭所體現的資產階級的進步的政治精神,對歐洲乃至全世界都帶來深刻的影響,促進法國大革命爆發,有力地推動拉丁美洲民族解放運動的蓬勃興起
進步性:徹底摧毀法國封建專制制度,是資產階級革命時代最大、最徹底的革命,使民主共和思想廣為傳播,對人類社會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局限性:所爭取的民主權利只為少數人所享有,所有人的民主、平等與自由仍是寫在旗幟上的理想和目標
☆早期資產階級革命頒布的文獻:
《權利法案》 《獨立宣言》 《人權宣言》 民法典
(《拿破侖法典》)
時間 1689 1776.7.4 1791 1804
人物 —— 托馬斯?杰斐遜 —— 拿破侖
頒布機構 議會(國會) 第二次大陸會議 制憲會議 ——
內容
嚴格規定國王在經濟、政治、宗教等事務的權力;確定國會擁有最高權力的基本原則;明確規定公民應有的權利 1、天賦人權: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賦予他們某些不可轉讓的權利(生命權、自由權、追求幸福的權利);2、人民主權說:人民建立起得到被統治者同意的政府,任何政府一旦破壞這些目標和原則,人民就有權利去改變它或廢除它,并建立一個新的政府;3、宣布獨立:聯合殖民地從此成為并名正言順地應當成為自由獨立的合眾國;解除對于英國國王的一切隸屬關系,與大不列顛王國之間的一切政治聯系也應從此完全廢止
1、天賦人權:人生來就是而且始終是自由平等的;2、財產權是人神圣不可侵犯的權利
第一次確認民事權利平等、廢除貴族特權、財產所有權無限制、契約自由等資產階級民法基本原則,并吸收大革命以來的各種社會立法和理論上的成果
影響 確立代表新貴族和資產階級利益的政治制度“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保留統而不治的君主、國會擁有國家最高權力的政治體制,為限制王權提供憲法保障,法律取得至高地位,使人治走向法治
書面宣告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獨立,對美國建國以后的國家制度作了明確規定。
一、人教版九年級上冊歷史筆記
世界歷史第一單元人類文明的開端第1課人類的形成一、人類的出現1.發展起源:南方古猿2.形成時間:距今約三四百萬年前3.主要人種:黃種、白種、黑種4.差異原因:不同自然地理環境等眾多因素長期影響的結果二、母系氏族社會1.最初社會:原始社會2.群居原因:生產力水平極低3.特點:1.只知其母,不知其父2.婦女在采集和家務勞動中舉足輕重3.財產公有三、父系氏族社會1.產生原因:隨著農業和畜牧業的發展,以及手工業的進步,部落間的產品交換和以交換為目的的商品出現2.男子工作:犁耕農業和畜牧業3.特點:1,男子在經濟中開始占主導地位2.婚姻關系相對穩定4.后期制度:奴隸制第2課大河流域—人類文明的搖籃一、金字塔的國度1.地點:非洲東北部2.河流:尼羅河3.建立時間:公元前3000年4.滅亡時間:公元前六世紀5.金字塔意義:1.他們的陵墓金字塔是權力的象征2.是人類建筑史上的奇跡3.是埃及人民勤勞和智慧的結晶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國1.地點:亞洲西部2.河流;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3.建立時間:公元前18世紀4.建立國家:古巴比倫王國5.國王:漢莫拉比6.制定法典:漢莫拉比法典7.目的/實質:維護奴隸主的利益8.地位:是世界上現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9.意義: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倫社會的重要資料三、古代印度的種姓制度1.地點:亞州南部2.河流:印度河3.侵入時間:約公元前2500年4.侵入民族:雅利安人5.實行制度:種姓制度6.制度等級:波羅門→剎帝利→口犬舍→首陀羅7.影響:種姓制度激化了當時的社會矛盾,并對后來印度社會的發展帶來了不良影響8.實質:保護奴隸主貴族特權,特別是波羅門第3課西方文明之源一、雅典城邦的繁榮1.重要城市:雅典2.地位:希臘最重要的城邦之一3.原因:海上交通便利,工商業發達4.全盛時間:伯利克里當政期間5.采取措施:(1).政治上:擴大公民的權利,全體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參加最高權力機構公民大會(2).文化上:鼓勵學術研究,發展文藝,重視教育二、羅馬共和國的興亡1.建立時間:公元前509年2.國家性質:共和國3.滅亡時間:公元前27年三、布匿戰爭1.開始時間:公元前三世紀2.對戰雙方:羅馬迦太基3.戰爭原因:羅馬為爭得地中海特權,掠奪資源與奴隸4.結束時間:公元前二世紀5.結果:羅馬成為地中海霸主四、羅馬帝國1.建立時間:公元前27年2.建立者:屋大維3.滅亡時間:公元476年4.滅亡意義:標致西歐奴隸社會歷史隨之終結4。
http://wenku.baidu.com/view/41020d4ee45c3b3567ec8b77.html
世界歷史九年級上冊考綱知識點
一、伯利克里改革(九上
P14
)
1
、時間:公元前五世紀后半期
2
、改革者:伯利克里
3
、主要內容:擴大公民的權利;鼓勵學術研究、重視
教育、發展文藝;
4
、作用:使雅典達到全盛,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奴
隸制民主政治發展到古代世界的頂峰。
【篇一】
(1)冶鐵業:我國是世界上最早掌握冶鐵的國家之一,利用水力鼓風冶鐵比歐洲早一千多年。①西周:晚期出現了鐵器。②春秋戰國:鑄鐵柔化技術是世界冶鐵的一大成就。③魏晉南北朝:百煉鋼技術已相當成熟,還發明了把生鐵和熟鐵合煉成鋼的灌鋼法。④隋唐:冶鑄業已普遍采用了切削、拋光、焊接等工藝。⑤明朝:廣東佛山冶鐵業,一天產鐵量達到六七千斤;云南采礦業也很有名。⑥清朝:廣東冶鐵業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2)青銅鑄造業:①夏商周三代被稱為青銅時代。商周青銅鑄造業興盛,西周時青銅器產品趨向生活化。②夏朝青銅器目前尚未發現,商周是青銅時代的繁盛時期。③商朝青銅器由官府壟斷,生產規模大,作坊集中在王都,產品供國王和貴族使用。④西周青銅器產品趨向生活化,日用器具數量大。有些動物形狀的器皿栩栩如生。⑤春秋戰國時期的蓮鶴方壺是春秋中期的珍貴名器;戰國青銅器出現金銀錯新技術;青銅雕塑藝術也有創新,器物上已有建筑雕塑圖案。
(3)紡織業:①商周:已出現斜紋提花織物和刺繡。②春秋戰國:的紡織品纖維相當細密。③魏晉:曹魏在紡織中心襄邑、洛陽設有專門的織造機構;吳國繅絲質量高,蜀錦、鄴錦、回紋錦。
以上就是九年級上冊歷史人教版的全部內容,耕作和管理技術:商周時奴隸和庶民集體耕作,懂得施用糞肥、草木灰和綠肥等。兩漢時期在使用二牛抬杠式耕作方法基礎上又發明了一牛挽犁法和代田法,掌握了水稻育秧移植等技術,并總結了及時收割、優選種子的管理經驗;隋唐時期普遍推廣“圩田”和兩年三熟耕作制,使農產品產量大幅度提高;放火燒山,開墾山地的現象也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