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歷史天氣?根據香港天文臺的數據,香港的歷史最高氣溫是在2021年7月9日記錄的,為35.6攝氏度(96.1華氏度);歷史最低氣溫是在2016年1月24日記錄的,為3.1攝氏度(37.6華氏度)。香港的平均氣溫因季節不同而有所變化。那么,香港歷史天氣?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朋友,妳說的不錯,的確是上上個世紀,具體點就是光緒九年,也就是1883年的確是下過雪,這是我聽上一輩的老人說的,而且也有記載。世界上沒有絕對的事,朋友不要聽樓上那些人叫嚷嚷什麼熱帶亞熱帶的,香港是不太會下雪,但還是有過雪。世界很大,有很多我們不知道的事情,我們要虛心去學習,而不是用很懂的姿態去解釋不懂的問題。,
降雪是香港最罕見的冬季天氣現象,自 1948 年以來僅有四次報告:
1、1967年2月2日,歌連臣角懲教所,微小白色雪粒(約8到9度);
2、1967年12月13日,大帽山(近山頂),非常輕微降雪,細小雪花飄落(6至7度);
3、1971年1月29日,大帽山(近山頂),云霧中有雪花(約1度);
4、1975年12月14日,大帽山(近山頂),輕微降雪(約零下3度)。
除戰后的四個降雪報告外,香港在 19 世紀末亦曾經歷過一次聞名的冰雪天氣過程。事發在 1893 年 1 月,雖然當時在天文臺并沒有觀測到降雪,但根據證人的報告,16 及 17 日在山頂上有顯著的結冰現象出現。
擴展資料
香港的氣候特征:
香港位于亞熱帶,氣候相對和暖,差不多有半年時間氣候極為溫和,一些寒帶地區在冬季常見的天氣現象,例如下雪,在香港屬于較為罕見。許多人認為十一月和十二月的天氣最好,風和日麗,氣溫適中。
一月和二月則云量較多,間中有冷鋒過境,帶來干燥的北風;市區氣溫有時會降至攝氏10度以下。新界和高地的氣溫,有時亦會降至攝氏零度以下,并有結霜現象。
三月和四月較和暖,但間中極為潮濕。霧和毛毛雨使能見度降低,有時更令到航空和渡輪服務中斷。
香港位處北半球亞熱帶、北回歸線的南部,背靠歐亞大陸及面向太平洋,形成海洋性副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偏溫暖。每年年底,西伯利亞聚積的高氣壓將干燥而寒冷的空氣吹向低氣壓的太平洋,成為香港冬季時間的季候風,使得緯度低的香港也感受到低溫。
年中時間,太平洋形成高氣壓,此股夏季季候風則會吹向歐亞大陸,為香港帶來多雨潮濕的夏季。每年約3月至5月為春季,氣候溫和潮濕,多云有霧,能見度低。6月至8月為夏季,氣溫炎熱,潮濕,常有暴雨,降雨量高。
9月至11月為秋季,大致溫暖涼爽,陽光充沛。夏秋兩季亦是臺風季節,有時會引發水浸及山泥傾瀉;經常受到熱帶氣旋吹襲。12月至翌年2月則是冬季,清涼干燥,高地偶有霜降,降雪機會極微。
香港市區高樓集中而且密布,香港人口稠密,所形成的微氣候容易產生熱島效應,導致市區和郊區有明顯的氣溫差別,新界部分地區例如打鼓嶺、石崗及北潭涌等地接近內陸,早晚溫差亦普遍大過市區,一般平均日溫差約8度。
中國大陸工廠產生的污染物經東北風吹至香港,以致空氣污染日益嚴重。高樓大廈林立的市區也令到空氣中的懸浮粒子和微塵難以吹散,屏風樓阻礙空氣流通,煙霞密布及低能見度等現象越來越常見。
由其在冬季,煙霞多在弱北風剛到達香港或者當影響香港的東北季候風緩和時出現。
香港的氣候特點:香港屬亞熱帶氣候,全年氣溫較高,年平均溫度為22.8℃。夏天炎熱且潮濕,溫度約在27~33℃之間;冬天涼爽而干燥,但很少會降至5℃以下。5-9月間多雨,有時雨勢頗大。
香港在夏秋之間,時有臺風吹襲,7-9月是香港的臺風較多的季節,但由5-11月期間都有可能受不同強度的熱帶氣旋吹襲。在北太平洋西部、東海及南海上,每年平均有30個熱帶氣旋形成,其中半數達到臺風強度,最高風速為每小時118公里或以上。香港平均全年雨量2214.3毫米,雨量最多月份是8月,雨量最少月份是1月。
擴展資料:
亞熱帶氣候的特點:
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冬季氣溫5~10℃,夏季21~27℃,是十三種氣候類型中唯一一種雨熱不同期的氣候類型。
夏季溫度在沿海和內陸有較大區別,沿海受冷洋流影響,溫度較低,最熱月在22℃以下,空氣比較潮濕,多霧,稱為涼夏型。在內陸距海較遠,海洋調節較小,空氣干燥,暖熱,最熱月溫度在22℃以上,稱為暖夏型。
參考資料:-香港
香港九月平均溫度為25℃-31℃,白天平均31℃。建議穿棉麻面料的襯衫、薄長裙、薄T恤等清涼透氣的衣服,夜間平均25℃,建議穿棉麻面料的襯衫、薄長裙、薄T恤等清涼透氣的衣服。
以上就是香港歷史天氣的全部內容,3、1971年1月29日,大帽山(近山頂),云霧中有雪花(約1度);4、1975年12月14日,大帽山(近山頂),輕微降雪(約零下3度)。除戰后的四個降雪報告外,香港在 19 世紀末亦曾經歷過一次聞名的冰雪天氣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