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九下化學免費教學 化學樂樂課堂 中考化學講解 初三化學學霸筆記手抄 九年級下冊化學免費
9年級下冊的化學公選課講的課題是有機化學的原子和分子的結構和反應。
有機化學是研究有機物質的結構、性質以及反應的學科,它是分子結構、分子組成、分子反應的重要基礎。有機物質指的是含有碳的化合物,這些物質擁有令人矚目的特性,包括有機物質的結構和反應受到分子結構的影響,這又受到原子結構的影響。
原子的結構是由電子組成的,而分子的結構是由原子組成的,原子之間通過原子間力來形成分子,原子之間的力可以分為相互作用力和結合力,而有機物的結構往敗雹禪往是由分子的結構決定的。
有機物質的反應也受到原子和分子結構的影響,分子的反應是由原子間的相互作用力和結合力決定的,反應過程也可以分為結合、催化、肆慎解離、加成四個步驟,有機物質的反應受到原子和分子結構的影響,而原子和分子結構也受到原子間力的影響。
因此,有機化學公選課講的課題是有機物質的原子和分子的結構和反應,它是有機物質的結構、性質以及反應的重要基礎察塵,而原子和分子的結構和反應也受到原子間的力的影響。
配套光盤里應該有。
首要特點--適合。練習分成跟進課堂、循賣返題漸進、適時回顧三步。遵循學習規律、對應知識學習、知識鞏固以及知識深化的三個學習階段精心設計,三個階段的同步練習中習題的數量、深度要求專業編排。
主要特點--超效。練習目標明確,注重誘思,章前制訂計劃表,節前說明知識點。練習層次清晰,注重呼應,第一步練習扮配嘩提煉本節知識點,深化概念;第二步練習分成知能鞏固練習和綜合優化練習;第三步練習中再現要點練習強化重點,攻堅創新練習適度拔高思維。
深層特點--精到。題型精巧,選題注重全面、典廳行型、遞進、時效、權威、嚴謹,練習頁中對難題進行小提示,啟發思路,提高自我。
我這有,怎么虛基給你呢
-----------------------------------
如有疑手譽余問歡迎追問!
滿意請畢滾點擊右上方【滿意】按鈕
水的性質與變化這個課題簡單,因為水是我旁橘們生活中最常見的物質,大家都非常熟悉,而且水的性質和變化也是化畝鏈學中最基礎的知識,所以這迅啟孫個課題比較簡單。
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九年級下冊化學《人類重要的營養物質》教案,歡迎大家閱讀。更多相關內容請關注教案欄目。
人教版九年級下冊化學《人類重要的營養物質》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營養素糖類、油脂、維生素、無機鹽和水等。
2.了解糖類、油脂、維生素與人體健康的關系。
3.通過計算,了解蛋白質、糖類、油脂經氧化為人體提供能量。
過程與方法
1.通過閱讀教材、討論等,學會自主學習的方法。
2.通過認識、分析、比較教材上的大量圖片,學會從讀圖來認識化學知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營養物質對人的生命活動的重要意義,認識到合理安排飲食的重要性。
教學重難點
重點
知道糖、敬賀櫻脂肪、維生素等人體常見營養素。
難點
了解糖、脂肪、維生素等人體常見營養素與人體健康的關系。
教學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人餓了,會渾身無力,此時首先想到要吃飯;馬拉松長跑運動員在中途要喝葡萄糖水;消化吸收能力差的病人要通過靜脈輸入葡萄糖水……
人們要維持一定的體溫,要從事各種活動,需要熱量和能量。吃飯或攝入葡萄糖,為什么能提供人們活動所需的熱量和能量呢?
這就需要我們了解有關糖類的知識。
[板書]一、糖類
二、新課教學
[講解]一般地說,葡萄糖、淀粉、纖維素等有機化合物屬于糖類,也稱為碳水化合物。糖類是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產物,是動植物所需能量的重要來源,在人類食物所供給的總能量中,有60%~70%來自糖類。
[板書]糖類是動植物所需能量的主要來源。
人們吃飯,從大米、面粉、玉米、土豆等主食中攝入的糖類物質是淀粉。
[板書]1.淀粉[(C6H10O5)n]
淀粉的相對分子質量從幾萬到幾十萬不等。食物淀粉在人體內經酶的作用,與水發生一系列反應,最終變為葡萄糖,葡萄糖的化學式為C6H12O6。
[板書]2.葡萄糖(C6H12O6)
葡萄糖是一種有甜味的白色固體。葡萄糖經過腸壁吸收進入血液成為血糖,輸送到人體的各個組織器官,為人體組織提供營養,又在酶的作用下,轉變為淀粉儲藏在肝臟和肌肉中。
在人體組織里,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經緩慢氧化轉變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放出能量,供機體活動和維持恒定體溫的需要。
[板書]C6H12O6+6O26CO2+6H2O
在上述反應中,每克葡萄糖約放出15.6 kJ的能量。
過渡:我們平常所吃的甘蔗中就含有糖類物質——蔗糖。
[板書]3.蔗糖(C12H22O11)
蔗糖在甜菜中的含量也極高。日常生活中食用的白糖、冰糖和紅糖的主要成分就是蔗糖,它是食品中常用的甜味劑。
過渡:麥芽糖也是一種常見的糖類物質。通常食用的飴糖(如高粱飴),其主要成分就是麥芽糖。
[板書]4.麥芽糖(C12H22O11)
[提問]為什么在口中咀嚼米飯和饅頭時會感到有甜味?
[講解]當在口中咀嚼米飯和饅頭時會感到有甜味,這是因為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它能將食物中的部分淀粉催化水解為麥芽糖的緣故;余下的淀粉由小腸中的胰淀粉酶催化水解為麥芽糖;麥芽糖在腸液中麥芽糖酶的催化下,水解為人體可吸收的葡萄糖。
正常人每天要攝入一定量的淀粉等化合物,在血液中也要維持一定濃度的葡萄糖。如果攝入的這亮叢些化合物不夠,就會造成血糖含量太低(醫學上稱為“低血糖”)。低血糖的人會出現乏力、疲倦、昏迷、休克等癥狀。因葡萄糖可不經過消化過程而直接為人體吸收,故體弱和血糖拍磨過低的患者可利用靜脈注射葡萄糖溶液的方式來迅速補充營養。
[過渡]食物中的另一類營養物質——油脂也是動物體內重要的供能物質。有關油脂我們需要了解些什么呢?
[板書]二、油脂
請大家閱讀課本有關內容,并總結。
[師總結,板書]油脂是油和脂肪的合稱;油脂是重要的供能物質,每克油脂在人體內完全氧化時放出39.3 kJ的能量,比糖類多一倍;人體內的脂肪是維持生命活動的備用能源。
[投影課堂練習]花生米含糖約24%(質量分數)。油脂約39%,蛋白質約26%;小麥含糖約76%,油脂約2%,蛋白質約11%。50g花生米和50 g小麥在體內完全氧化放出的能量各是多少?
[解答]由課本信息知:
1 g油脂完全氧化可放出39.3 kJ能量
1 g葡萄糖完全氧化可放出15.6 kJ能量
1 g蛋白質完全氧化可放出約18 kJ的能量
50 g花生米中,含油脂:50 g×39%=19.5 g
含糖類:50 g×24% =12 g
含蛋白質:50 g×26%=13 g
50 g小麥中,含油脂:50 g×2%=1 g
含糖類:50 g×76%=38 g
含蛋白質:50 g×11%=5.5 g
50 g花生米在體內完全氧化放出能量為:
19.5×39.3+12×15.6+13×18=1187.55(kJ)
50 g小麥在體內完全氧化放出能量為:
1×39.3+38×15.6+5.5×18=731.1(kJ)
[過渡]20世紀初期,人們認為只要攝入足夠的蛋白質、糖類、脂肪、礦物質和水就可以滿足健康的需要。那時,某些成人和兒童由于攝入維生素不足,生長發育出現障礙;一些人也因攝入維生素不足,患營養缺乏癥。這些病癥曾成為醫學難題。在20世紀中后期,人們相繼發現了各種維生素及其作用。對維生素重要作用的認識是20世紀營養學的最大進展。
[板書]三、維生素
維生素有20多種,它們是分子組成和結構都較為復雜的物質,它們多數在人體內不能合成,需要從食物中攝取。維生素在人體內需要量很小,但它們可以起到調節新陳代謝、預防疾病、維持身體健康的作用。缺乏某種維生素將使人患病,如缺乏維生素A,會引起夜盲癥;缺乏維生素C,會引起壞血病。水果、蔬菜、種子食物、動物肝臟、雞肉、魚類、魚肝油、蛋類、牛奶和羊奶等均含有豐富的維生素。
[板書]維生素在人體內需要量雖小,但卻很重要。
我們只要保證膳食中含有各種維生素,不偏食,一般不會缺乏維生素。如果長期對食物烹調的方法不對,使食物中的維生素破壞或流失,人就容易患某些疾病。因此,如果攝入的維生素不足,就要注意補充。現在人們已經能夠用人工方法合成或從一些食物中提取某些維生素制成維生素制劑。
[投影資料]幾種維生素的性質特點
維生素A微溶于水,維生素D不溶于水,它們都易溶于油脂;維生素A、D的制劑都是油狀的。維生素B能溶于水,水煮時容易流失,高溫加熱易破壞,難儲于體內,應經常攝入,以保證人體的需要。維生素C能溶于水,易被氧化而破壞(尤其在加熱或堿性環境中),烹調蔬菜時最好不用水浸,烹調前不搗碎、切薄,最好在沸水中煮,食用前不要長時間保溫。食用涼拌蔬菜(如蔬菜色拉)或生菜能獲得較多的維生素C。維生素C制劑不能存放太長時間。
人類重要的營養物質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營養素是指蛋白質、糖類、油脂、維生素、無機鹽和水等六種物質。
(2)了解蛋白質、糖類、油脂、維生素與人體健康的關系。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閱讀資料、上網查閱相關資料,了解和攝取相關的信息。
(2)從所學知識中意識到各種營養物質對人的生命活動的重要意義及合理安排飲食的重要性。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意識到化學與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在此基礎上發展學習化學的興趣。
(2)使學生更加熱愛生命,能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以促使自己健康地成長。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蛋白質在人體中的主要作用。
2.學生視野的拓寬。
【教學難點】
1.了解營養物質在人的生命活動中的作用及營養價值。
2.了解合理安排飲食的重要性。
教學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同學們,請回憶一下你們早上吃的是什么?學生討論、交流。
【提出問題】
我們知道,人類要維持生命,必須攝取食物。那么,人類生存所需食物中營養素有哪些呢?這些營養素各起什么樣的作用?
【課件展示】
教材 P90圖12-1、P93圖12-6、P94圖12-7
【歸納總結】
人體生命的生存和健康離不開蛋白質、糖類、油脂、維生素、無機鹽和水等六大類物質,通常稱之為人體營養素。
【提出問題】
這些營養素對人體生命活動各有哪些重要意義呢?
【指導閱讀】
分四大組,分別指定閱讀教材上關于蛋白質、糖類、油脂、維生素的內容介紹,結合教師課前布置查閱的有關資料,組內合作,討論限時完成下面的任務:以第一人稱手法寫一份自我介紹的文段,題目自擬。要求:簡要介紹某類營養素的基本情況,重點陳述其對人體健康的重要作用。
【歸納總結】(以上表格可課件展示)
【提出問題】
我們知道了幾種營養素對人體的重要作用,那么現實生活中我們該如何均衡地攝入這些營養素呢?
【交流回答】
攝入食物多樣化,不偏食、不挑食,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隨堂鞏固練習】
以下三道隨堂練習題,請同學思考后回答:
1.小明奶奶為他迎接中考制定了如下的食譜:米飯、紅燒雞、蛋湯、糖醋魚、麻辣豆腐。為使營養均衡,你覺得最好還要補充( )
A.牛肉 B.河蝦 C.青菜 D.雪糕
【分析】人體需要糖類、蛋白質、油脂、維生素、無機鹽和水。從食譜得知:米飯主要含淀粉(糖類),而紅燒雞、蛋湯、糖醋魚、麻辣豆腐主要含蛋白質、油脂、無機鹽和水;從中得知食譜中缺少的營養素是維生素。
【答案】C
2.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蛋白質的成分中一定含有氮元素和氧元素
B.酶是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質
C.酶在高溫下會降低活性
D.氨基酸可被人體吸收,但不能再合成蛋白質
【分析】蛋白質在消化液的作用下,能逐步水解成氨基酸,氨基酸被人體吸收,能再重新結合成人體所需要的 各種蛋白質,所以D項錯誤。
【答案】D
3.下表是某食品包裝袋上的說明,從下表的配料中分別選出一種物質填在相應的橫線上。
(1)富含蛋白質的是 , (2)富含糖類的是 ,
(3)富含油脂的是 , (4)富含維生素的是 .
【分析】一般富含蛋白質的食物有蛋、奶、肉、豆類等;富含糖類的食物有大米、面粉、土豆等;富含油脂的食物有各種動植物油;富含維生素的食物有蔬菜、水果等。
【答案】(1)鮮雞蛋(或奶粉)(2)白砂糖(或精面粉)(3)精煉植物油(或奶油)(4)檸檬汁
【閱讀討論】
請同學們閱讀教材P92、P94“資料”,討論回答下列問題:
1.有人用甲醛溶液來浸泡水產品并出售,這樣做有什么危害?
2.為什么吸煙有害健康?
3.為什么霉變食物絕對不能食用?
4.運動會上的長、短跑賽進行中,為什么有的同學感到很累?為什么有的同學在賽前服用一些葡萄糖?若改食一些花生或者小麥食品,效果好嗎?
課后小結
【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學習了糖類、蛋白質、油脂、維生素等營養物質的特點及其對人體的作用,相信同學們有所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