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次歷史性飛躍是什么?一、黨的十三大報告指出,“兩次歷史性飛躍”的主要內容和實踐成果是:1、第一次飛躍,發生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人經過反復探索,在總結成功和失敗經驗的基礎上,找到了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把革命引向勝利。那么,兩次歷史性飛躍是什么?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第一次歷史性飛躍是馬克思主義同猜激源中國革命與建設的實鉛運際相結合,產生的理論成果是毛澤東思想.
(2)第二次歷史性飛躍是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穗態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相結合,產生的理論成果叫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學發展觀在內的思想理論體系。
第一次歷史性飛躍,主要解決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進行什么樣的革命、怎樣進行革命這一根本問題,成功開辟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并初步探索了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形成了毛澤東思想這一偉大理論成果。
第二次歷史性飛躍,主要解決了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中國,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成功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擴展資料:
兩次理論飛躍的特色:
1、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飛躍是由黨的一代領導集體完成的,而第二次飛躍則是由幾代領導集體不斷接力創新發展形成的,目前仍在進行之中;與此對應,第一次飛躍形成了一個單一的理論形態即毛澤東思想,第二次飛躍則形成了一個由多個具體理論形態共同組成、有共同主題的理論體系。
2、歷史時代的不同,決定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兩次飛躍所要解決的中心任務即要集中回答和解決的根本問題不同,因而產生的理論成果的基本內容也不同。
3、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切入點、結合點、關聯點、接觸點、交叉點不同,因而關聯詞也不同。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兩次飛躍是什么?分別產生了什么理論成果?
答:中國共產黨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中,先后實現了兩次歷史性飛躍。
第一次飛躍發生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形成的理論成果是毛澤東思想。它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應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
第二次飛躍發生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形成的理論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
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長期實踐中,實現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兩次歷史性飛躍,產生了兩大理論成果。
第一次飛躍的理論成果是毛澤東思想,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
第塌運二次飛躍的理論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亂悔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是馬克思嘩衫正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
第一次偉大革命是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領導全黨全國人民完成的。在這一過程中,中國共產黨晌拍人經過反復探索,找到了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宴衫羨踐相結合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
第二次偉大革命是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塌桐導集體領導全黨和全國人民進行的。在這一過程中,中國共產黨人開始找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建設實踐相結合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
擴展資料: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一言以蔽之,就是將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以及建設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從而得出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道路。
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一開始,是一個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思想的黨。然而,找到馬克思列寧主義這個嶄新的思想武器,并不意味著就能夠自然而然解決中國革命所面臨的問題。
還必須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實現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中國共產黨人對這個問題的認識,經歷一個過程。
以上就是兩次歷史性飛躍是什么的全部內容,(1)第一次歷史性飛躍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革命與建設的實際相結合,產生的理論成果是毛澤東思想.(2)第二次歷史性飛躍是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相結合,產生的理論成果叫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