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7年級歷史第2單元思維導圖 初一歷史2單元思維導圖 七年級歷史第二單元樹狀圖
思維導圖應用于初中歷史課堂能加強教師自身學識修養的積累,對學科教育的新發展保持足夠的學習能力和分析取舍能力。下面我精心整理了七年級上第2單元歷史思維導圖,供大家參考,希望你們喜歡!
七年級上第2單元歷史思維導圖欣賞七年級上第2單元歷史突破點
【夏朝的建立與“洞虧家天下”】
夏朝的建立與“家天下”是本課的重點內容之一。教材從夏朝的建立、對夏都城遺址的考古發現、夏的滅亡三個方面展開敘述。
夏朝的建立這一部分,教師要讓學生明確禹納叢神建立夏朝的意義。一、夏朝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標志著中國早期國家的產生;二、從此“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家天下”開始。通過課文中的“史料研讀”,讓學生認識到:“家天下”指帝王把國家政權據為己有,把國家當作一家的私產,世代相傳,這對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對夏都城遺址的考古發現一部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課文中的圖片《二里頭一號宮殿復原圖》《銅鼎》《鑲嵌綠松石的銅牌》,講解圖片反映的歷史信息,來了解夏朝的文明發展進程,進一步認識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國之一。
夏的滅亡這一部分,老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相關史事》部分,了解夏王桀殘暴統治必然激起民眾反抗的史實,認識王朝衰亡的原因。
【商湯滅夏】
商湯滅夏這部分內容,教材是從商湯滅夏、商朝的統治去簡述的。
商湯滅夏這一部分,教師可結合夏的滅亡講述商朝的建立,讓學生認識朝代更替的過程。湯的統治與商朝的強大之間有著因果關系,引導學生分析商朝很快強大起來的原因,要讓學生明確湯“任用賢才、關心人民、發展經濟”的手段是商朝強大起來的原因,引導學生將此點與夏桀暴政進行比較,更進一步認識朝代興衰的原因。
商朝的統治這一部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課文中的圖片《商代重要城市分布圖》,認識商朝與夏朝相比,經濟得到了更快的發展,國家已經強大起來。
【武王伐紂】
武王伐紂這一部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相關史事》部分,幫助學生認識商紂的殘暴統治,并指導學生比較商紂與夏桀的共同之處,認識到商紂的殘暴統治是武王伐紂的原因,明確夏商的滅亡是統治者殘暴統治的結果,也是人心所向。教師要讓學生明確,周武王任用賢才,使周強盛起來,最終打敗了商,建立了西周,以此鞏固學生對朝代興衰更替基本原因的了解。
【西周的分封制】
西周的分封制是本課的重點內容之一,也是本課的難點。教材講述了分封制的內容和作用、西周的衰亡。
分封制的內容和作用這一部分,教師可以幫助學生閱讀《周初分封諸侯國分布圖》、西周等級示意圖,引導學生通過思考“西周統治者如何才能鞏固各地和控制新拓展的疆域”“封者和被封者之間有怎樣的權利和義務”,來認識和理解分封制的做法和作用,明確兩點:一是分封制建立起了周王與地方諸侯國之間相對緊密的關系,確立了周王朝金字塔式的社會等級制度;二是分封制保證了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穩定了政局,擴大了統治范圍。要引導學生認識到,西周的分封制反映出當時的中國,無論是在疆域規模上,還是在統治管理上,都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西周的衰亡這一部分,教師可以幫助學生通過與夏、商兩朝滅亡的比較,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王朝衰亡的共性原因和朝代更替規律。
七年級上第2單元歷史歌謠
大禹建夏屬第一,華夏從此奴隸制,
王位傳給兒子啟鄭兄,禪讓從此變世襲,
夏桀本是亡國君,夏朝歷時四百七。
商湯滅夏建商朝,盤庚遷都始稱殷,
商紂暴虐施炮烙,引來武王正義師。
商周決戰在牧野,紂死商亡西周立。
武王定都在鎬京,分封制行天下固。
周王無道國人起,西周滅在前771。
步入初中以后我們就會接觸到歷史這門課程了,歷史的課程內容大部分都是需要我們記憶背誦的,而初中的課程比較多,想要抽出太多時間又不太現實,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考慮換一換方法了,思維導圖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通過圖形和線將各課時的知識點串聯起來,將重點部分摘出來,這樣我們就能夠有一個比較清晰的邏輯,背誦起來也就比較簡單了。好了,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下七年級歷史上冊的思維導圖整理吧!
七年級歷史上冊思維導圖案例一
七年級歷史上冊思維導圖案例二喊宴讓
七年級歷史上冊思維導圖案例三
以上就是七年級歷史上冊的知識框架圖整理了,通過思維導圖整理的歷史知識點,都比較的清晰,不會像直接閱讀課本上的信息太多,對于背誦記憶重點知識來說并不友好。而思維導圖就能夠做到一圖打盡所有歷史知識,幫助我們做到高效的記憶。好了,七年級歷史上冊的思維導圖整理就到祥橋這里,希望可以幫助到你鄭局~
有很多的家長、同學表示學了很多的記憶方法,甚至還上過開發右腦的培訓班,但是發現一個問題,上的時候跟著老師感覺挺好的,背得挺快,但是一到自己用的時候,就還是習慣用自己的方法。畢竟學生這么多,老師不可能按著每個學生的課本來講。下面我就為大家介紹一下七年級上冊歷史思維導圖。
七年級上冊歷史思維導圖
七年級上冊歷史復習重點
一、中華文明的起源
1、姿頌元謀人
我國境內已知最早的人類。
2、北京人
生活地點:北京周口店。用火方式:使用天然火。已經會制造和使用(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 勞動是猿到人進化的關鍵。
3、河姆渡部落
距今約7000年,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長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使用磨制石器,還用動物骨骼制作。他們居住的房屋是干欄式的。主要種植水稻,還飼養豬、狗、水牛等家畜,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之一。
4、半坡部落
距今約6000年,陜西西安半坡村。飼養豬、狗等家畜,還打獵、捕魚。使用磨制石器。會制彩陶。他們居住的房屋大多是半地穴式的。種植粟,所以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粟的國家之一。
5、炎帝
傳說中,黃河流域部落聯盟首領,號稱神農氏,是中華原始農業和醫藥學的創始人。
6、黃帝
傳說中,黃河流域部落聯盟首領,被認為是中華文明的創始人。
7、炎帝和黃帝被尊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二、國家的產生和社會變革
1、中國歷史朝代順序如下:
夏、商、西周、東周(春秋、戰國)、秦、漢、三國、晉、(十六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宋、(遼朝)、(金朝)元、明、清。
2.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定都陽城。禹死后,他的兒子啟繼位,從此王位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約公元前1600年,商湯滅夏,建立商朝,建都在亳。約公元前1300年,商王盤庚把都城遷到殷。此后,后代碰備又把商朝稱為殷。
商代廣泛使用青銅器,創造了光輝燦爛的青銅文明。商朝后期制造的司母戊鼎,是我國迄今考古發現的最大的青銅器。商朝的文字,刻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稱為“甲骨文”。.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就是從商朝開始的,我們今天的漢字就是從甲骨文發展來的。
3.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紂,牧野之戰擊敗商軍,商亡。周武王建立周朝,都城在鎬,歷史上稱為西周。為了鞏固奴隸主政權,西周實行分封制和等級制。
4.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春秋五霸”: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戰國七雄”:齊、楚、秦、燕、趙、魏、韓。齊桓公最先稱霸,因為他任用管仲為相進行改革, 還提出了“尊王攘夷”口號。
5.戰國時期,各諸侯國紛紛改革,秦國商鞅變法:(1)時間:在秦孝公支持下,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變法。(2)內容:編制戶口,加強刑罰;獎勵生產;獎勵軍功;承認土地私有;推行縣制;統一度量衡。(3)影響:經過商鞅變法,秦國富強起來,國力大增,為以后兼并六國打下了基礎。
6.孔子是春秋末年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思想主要是“仁”和“禮”。在政治方面孔子提倡“為政以德”。他的教育思想有: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子曰:‘三人行,必有吾師焉。’(要求學生按時復習學過的知識,教育學生要有老老實實的學習態度,要謙虛好學。注意“因材施教”。)孔子的言行,由他的弟子整理成《論語》一書。
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具有樸素辯證法思想。
7.戰國時期,許多思想跡吵鄭家發表各自的主張,形成不同的學派,出現“百家爭鳴”的局面。
8.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守李冰父子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名聞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9、戰國時期的社會變革:因為鐵農具、牛耕的廣泛使用,導致土地私有、封建經濟產生,導致地主階級變法、封建制度建立(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