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詩歌選擇題?2001 年高考語文詩歌鑒賞(全國卷)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完成8-9題。 賦得暮雨送李胄 韋應物 楚江微雨里,建業幕鐘時。 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 海門深不見,浦樹遠含滋。 相送情無限,沾襟比散絲*。 *古人有“密雨如散絲”的詩句。那么,高考語文詩歌選擇題?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高考語文江蘇卷04-09詩歌鑒賞題匯編
一、閱讀下面一首唐代的邊塞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2004 江蘇卷)
征人怨柳中庸
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
三春白雪歸青冢,萬里黃河繞黑山。
(1)為什么說這是一首邊塞詩?結合詩句具體說明。
(2)詩題為“征人怨此宴顫”,通篇雖無“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請作簡要賞析。
二、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2005江蘇卷)
竹窗聞風寄苗發司空曙 李益
微風驚暮坐,臨牖思悠哉。開門復動竹,疑是故人來。
時滴枝上露,稍沾階下苔。何當一入幌,為拂綠琴埃。
*苗發、司空曙是李益詩友。
(1)詩以“微風”開頭,并貫穿全篇。請對此作具體說明。
(2)“時滴枝上露,稍沾階下苔”兩句渲染了什么樣的氛圍?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心情?
⑶詩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聯想到“知音”的故事?
三、請閱讀下面一首詞,然后回答問題。(8分)(2006江蘇卷)
鷓鴣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魏初
去歲今辰卻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閑無處,兩鬢秋霜細有華。
山接水,水明霞,滿林殘照見歸鴉。幾時收拾田園了,兒女團圞夜煮茶。
*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⑴詞的前兩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2)“滿林殘照見歸鴉”一句,在表達技巧上有什么特點?祥嫌請略加分析。
湖南卷:
三、古代詩歌鑒賞和古詩文默寫(13分)
11.閱讀下面的宋詞,根據提示,完成賞析。(7分)
好事近① 陸游
湓口放船歸,薄暮散花洲宿。兩岸白蘋紅蓼,映一蓑新綠。 有沽酒處便為家,菱芡四時足。明日又乘風去,任江南江北。
【注】①本詞寫于作者54歲時東歸江行途中。
(1)賞析上片“映一蓑新綠”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處。(4分)
答:“蓑襪檔”字勾連“新綠”,“新綠”如蓑,引人聯想,近觀長短參差,遠望綿延潤澤,形象生動?!坝场弊煮w物甚細,將綠草與前句之白蘋、紅蓼相映襯,構成一幅深淺對比、鄭棚冷暖交融的色彩豐富的美景,足以怡悅人心。
(2)簡析下片中作者抒發的思想感情。(3分)
答:下片緊扣江行特點,抒發了自己只需以酒為伴、生活上別無奢求,乘風順流、隨意飄蕩、處處為家的曠達自適的情懷。
重慶卷:
12、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6分)
菩喊好則薩蠻 ?北固題壁【清】郭麟
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儂也替江愁,山山不到頭。 片帆如鳥落,江住儂船泊。畢竟笑山孤,能留儂住無?
(1)簡析“片帆如鳥落,江住儂船泊。”中“住”字的含義。(2分)
(2)詞的上闋說“依也替江愁”,下闋說“畢竟笑山孤”,“愁”與“笑”是否矛盾?為什么?(4分)
答案: (1)“住”字寫出了因看不見江水流動二產生的錯覺,也形象地表現出水流平緩之狀。
歷年高考古詩鑒賞試題解析1(1990年-2005年)
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完成(1)--(2)題。望洞庭 劉禹錫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搏行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題君山[注] 雍陶煙波不動影沉沉,碧色全無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處,一螺青黛鏡中心。
[注]君山:在湖南省洞庭湖中。
(1)、對這兩首詩的字句的解說,不恰當的一項是 A、劉詩中“兩相和”的“和”用字工穩,形象地勾畫出秋夜中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輝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和畫面。 B、劉詩中“潭面無風”句和雍詩中“煙波不動”句,都貼切地描繪了月光下湖面平風浪靜、山影凝重、朦朧而又靜謐的景象。 C、雍詩中“碧”是湖色,“翠”是山色,因為是凝視君山映在湖中的倒影,所以給人感覺湖水的顏色沒有君山倒影的顏色濃重。 D、雍詩中“水仙”指水中仙女,即娥皇和女英。她們是古代傳說中堯的女兒、舜的妃子,死后化作湘水神,遨游于洞庭之上。
(2)、關于這兩首詩,分析不恰當的一項 A、劉詩選擇了月夜搖望的角度,通過極富想象力的描寫,將洞庭的湖光山色別出心裁地再現于紙上。 B、雍詩從君山的倒影起筆,點出了湖山的色彩,繼之又將神話傳說融于景物描寫之中,使山的秀美形神兩諧地呈現在我們眼前。
高考語文詩歌鑒賞部分一直都是比較拉分的部分,下面我跟大家詩歌鑒賞滿分答題公式,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分析意象、意境型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提問變體: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托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
我推薦: 高中語文作文關于創新的議論文素材
高考語文詩歌鑒賞題答題步驟
步驟①: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并準確概括考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于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
步驟②: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 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注意要能準確地體現景物的明乎特點和情調。
步驟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么而“感傷”。
分析技巧型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達技巧?
提拿山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手法(或藝術手法,或手法)。
洛城就是現在河南的洛陽,在唐代是一個很繁華的都市,稱為東都。一個春風駘蕩的夜晚,萬家燈火漸漸熄滅,白日的喧囂早已平靜下來。忽然傳來嘹亮的笛聲,凄清婉轉的曲調隨著春風飛呀,飛呀,飛遍了整個洛城。這時有一個遠離家鄉的詩人還沒入睡,他倚窗獨立,眼望著“白玉盤”似的明月,耳聽著遠處的笛聲,陷入了沉思。笛子吹奏的是一支《折楊柳》曲,它屬于漢樂府古曲,抒寫離別攔沖行旅之苦。古代離別的時候,往往從路邊折柳枝相送;楊柳依依,正好借以表達戀戀不舍的心情。在這樣一個春天的晚上,聽著這樣一支飽含離愁別緒的曲子,誰能不起思鄉之情呢?于是,詩人情不自禁地吟了這首七絕。
這首詩全篇扣緊一個“聞”字,抒寫自己聞笛的感受。這笛聲不知是從誰家飛出來的,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聽,并不準備讓別人知道他,卻不期然而然地打動了許許多多的聽眾,這就是“誰家玉笛暗飛聲”的“暗”字所包含的意味?!吧⑷氪猴L滿洛城”,是藝術的夸張,在詩人的想象中,這優美的笛聲飛遍了洛城,仿佛全城的人都聽到了。詩人的夸張并不是沒有生活的依據,笛聲本來是高亢的,又當更深人靜之時,再加上春風助力,說它飛遍洛城是并不至于過分的。
笛聲飛來,乍聽時不知道是什么曲子,細細聽了一會兒,才知道是一支《折楊柳》。
以上就是高考語文詩歌選擇題的全部內容,高考語文江蘇卷04-09詩歌鑒賞題匯編 一、閱讀下面一首唐代的邊塞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2004 江蘇卷)征人怨 柳中庸 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三春白雪歸青冢,萬里黃河繞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