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所有學科 > 數學

高中數學必修二第一章知識點,必修二數學第二章知識點總結

  • 數學
  • 2023-06-07
目錄
  • 必修二數學第二章知識點總結
  • 高中必修一數學知識點
  • 高中數學必修二第二章知識點總結
  • 高數二第一章知識點總結
  • 高一數學必修一必修四知識點

  • 必修二數學第二章知識點總結

    高 中 數學 必 修 2知識點

    第一章 空間幾何體

    1.1柱、錐、臺、球的結構特征

    1.2空間幾何體的三視圖和直觀圖

    1 三視圖:

    正視圖:從前往后

    側視圖:從左往右

    俯視圖:從上往下

    2 畫三視圖的原則:

    長對齊、高對齊、寬相等

    3直觀圖:斜二測畫法

    4斜二測畫法的步驟:

    (1).平行于坐標軸的線依然平行于坐標軸;

    (2).平行于y軸的線長度變半,平行于x,z軸的線長度不變;

    (3).畫法要寫好。

    5 用斜二測畫法畫出長方體的步驟:(1)畫軸(2)畫底面(3)畫側棱(4)成圖

    1.3 空間幾何體的表面積與體積

    (一 )空間幾何體的表面積

    1棱柱、棱錐的表面積: 各個面面積之和

    2 圓柱的表面積

    3 圓錐的表面積

    4 圓臺的表面積

    5 球的表面積

    (二)空間幾何體的體積

    1柱體的體積

    2錐體的體積

    3臺體的體積毀脊備

    4球體的體積

    第二章 直線與平面的位置關系

    2.1空間點、直線、平面之間的位置關系

    2.1.1

    1 平面含義:纖毀平面是無限延展的

    2 平面的畫法及表示

    (1)平面的畫法:水平放置的平面通常畫成一個平行四邊形,銳角畫成450,且橫邊畫成鄰邊的2倍長(如圖)

    (2)平面通常用希臘字母α、β、γ等表示,如平面α、平面β等,也可以用表示平面的平行四邊形的四個頂點或者相對的兩個頂點的大寫字母來表示,如平面AC、平面ABCD等。

    3三個公理:

    (1)公理1:如果一條直線上的兩點在一個平面內,那么這條直線在此平面內

    符號表示為

    A∈L

    B∈L=> L α

    A∈α

    B∈α

    公理1作用:判斷直線是否在平面內

    (2)公理2:過不在一條直線上的三點,有且只有一個平面。

    符號表示為:A、B、C三點不共線 => 有且只有一個平面α,

    使A∈α、B∈α、C∈α。

    公理2作用:確定一個平面的依據。

    (3)公理3:如果兩個不重合的平面有一個公共點,那么它們有且只有一條過該點的公共直線。

    符號表示為:P∈α∩β =>α∩β=L,且P∈L

    公理3作用:判定兩個平面是否相交的依據

    2.1.2 空間中直線與直線之間的位置關系

    1 空間的兩條直線有如下三種關系:

    相交直線:同一平面內,有且只有一個公共點;

    平行直線:同一平面內,沒有公共點;

    異面直線:不同在任何一個平面內,沒有公共點。

    2 公理4:平行于同一野塌條直線的兩條直線互相平行。

    符號表示為:設a、b、c是三條直線

    a∥b

    c∥b

    強調:公理4實質上是說平行具有傳遞性,在平面、空間這個性質都適用。

    公理4作用:判斷空間兩條直線平行的依據。

    3 等角定理:空間中如果兩個角的兩邊分別對應平行,那么這兩個角相等或互補

    4 注意點:

    ① a'與b'所成的角的大小只由a、b的相互位置來確定,與O的選擇無關,為了簡便,點O一般取在兩直線中的一條上;

    ② 兩條異面直線所成的角θ∈(0,);

    ③ 當兩條異面直線所成的角是直角時,我們就說這兩條異面直線互相垂直,記作a⊥b;

    ④ 兩條直線互相垂直,有共面垂直與異面垂直兩種情形;

    ⑤ 計算中,通常把兩條異面直線所成的角轉化為兩條相交直線所成的角。

    2.1.3 — 2.1.4 空間中直線與平面、平面與平面之間的位置關系

    1、直線與平面有三種位置關系:

    (1)直線在平面內 —— 有無數個公共點

    (2)直線與平面相交 —— 有且只有一個公共點

    (3)直線在平面平行 —— 沒有公共點

    指出:直線與平面相交或平行的情況統稱為直線在平面外,可用aα來表示

    a αa∩α=A a∥α

    2.2.直線、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質

    2.2.1 直線與平面平行的判定

    1、直線與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條直線與此平面內的一條直線平行,則該直線與此平面平行。

    簡記為:線線平行,則線面平行。

    符號表示:

    bβ=> a∥α

    a∥b

    2.2.2 平面與平面平行的判定

    1、兩個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一個平面內的兩條交直線與另一個平面平行,則這兩個平面平行。

    符號表示:

    a β

    b β

    a∩b = P β∥α

    a∥α

    b∥α

    2、判斷兩平面平行的方法有三種:

    (1)用定義;

    (2)判定定理;

    (3)垂直于同一條直線的兩個平面平行。

    2.2.3 — 2.2.4直線與平面、平面與平面平行的性質

    1、定理:一條直線與一個平面平行,則過這條直線的任一平面與此平面的交線與該直線平行。

    簡記為:線面平行則線線平行。

    符號表示:

    a∥α

    aβa∥b

    α∩β= b

    作用:利用該定理可解決直線間的平行問題。

    2、定理:如果兩個平面同時與第三個平面相交,那么它們的交線平行。

    符號表示:

    α∥β

    α∩γ= a a∥b

    β∩γ= b

    作用:可以由平面與平面平行得出直線與直線平行

    2.3直線、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質

    2.3.1直線與平面垂直的判定

    1、定義

    如果直線L與平面α內的任意一條直線都垂直,我們就說直線L與平面α互相垂直,記作L⊥α,直線L叫做平面α的垂線,平面α叫做直線L的垂面。如圖,直線與平面垂直時,它們唯一公共點P叫做垂足。

    L

    p

    α

    2、判定定理:一條直線與一個平面內的兩條相交直線都垂直,則該直線與此平面垂直。

    注意點:a)定理中的“兩條相交直線”這一條件不可忽視;

    b)定理體現了“直線與平面垂直”與“直線與直線垂直”互相轉化的數學思想。

    2.3.2平面與平面垂直的判定

    1、二面角的概念:表示從空間一直線出發的兩個半平面所組成的圖形

    A

    梭 lβ

    B

    α

    2、二面角的記法:二面角α-l-β或α-AB-β

    3、兩個平面互相垂直的判定定理:一個平面過另一個平面的垂線,則這兩個平面垂直。

    2.3.3 — 2.3.4直線與平面、平面與平面垂直的性質

    1、定理:垂直于同一個平面的兩條直線平行。

    2性質定理: 兩個平面垂直,則一個平面內垂直于交線的直線與另一個平面垂直。

    本章知識結構框圖

    第三章直線與方程

    3.1直線的傾斜角和斜率

    3.1傾斜角和斜率

    1、直線的傾斜角的概念:當直線l與x軸相交時, 取x軸作為基準, x軸正向與直線l向上方向之間所成的角α叫做直線l的傾斜角.特別地,當直線l與x軸平行或重合時, 規定α= 0°.

    2、 傾斜角α的取值范圍:0°≤α<180°.

    當直線l與x軸垂直時, α= 90°.

    3、直線的斜率:

    一條直線的傾斜角α(α≠90°)的正切值叫做這條直線的斜率,斜率常用小寫字母k表示,也就是

    k = tanα

    ⑴當直線l與x軸平行或重合時, α=0°, k = tan0°=0;

    ⑵當直線l與x軸垂直時, α= 90°, k 不存在.

    由此可知, 一條直線l的傾斜角α一定存在,但是斜率k不一定存在.

    4、 直線的斜率公式:

    給定兩點P1(x1,y1),P2(x2,y2),x1≠x2,用兩點的坐標來表示直線P1P2的斜率:

    斜率公式:

    3.1.2兩條直線的平行與垂直

    1、兩條直線都有斜率而且不重合,如果它們平行,那么它們的斜率相等;反之,如果它們的斜率相等,那么它們平行,即

    注意: 上面的等價是在兩條直線不重合且斜率存在的前提下才成立的,缺少這個前提,結論并不成立.即如果k1=k2, 那么一定有L1∥L2

    2、兩條直線都有斜率,如果它們互相垂直,那么它們的斜率互為負倒數;反之,如果它們的斜率互為負倒數,那么它們互相垂直,即

    3.2.1直線的點斜式方程

    1、直線的點斜式方程:直線 經過點 ,且斜率為

    2、、直線的斜截式方程:已知直線 的斜率為 ,且與 軸的交點為

    3.2.2直線的兩點式方程

    1、直線的兩點式方程:已知兩點 其中

    2、直線的截距式方程:已知直線 與 軸的交點為A ,與 軸的交點為B ,其中

    3.2.3直線的一般式方程

    1、直線的一般式方程:關于 的二元一次方程 (A,B不同時為0)

    2、各種直線方程之間的互化。

    3.3直線的交點坐標與距離公式

    3.3.1兩直線的交點坐標

    1、給出例題:兩直線交點坐標

    L1 :3x+4y-2=0

    L1:2x+y +2=0

    解:解方程組

    得 x=-2,y=2

    所以L1與L2的交點坐標為M(-2,2)

    3.3.2 兩點間距離

    兩點間的距離公式

    3.3.3 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

    1.點到直線距離公式:

    點 到直線 的距離為:

    2、兩平行線間的距離公式:

    已知兩條平行線直線 和 的一般式方程為 : ,

    : ,則 與 的距離為

    第四章 圓與方程

    4.1.1 圓的標準方程

    1、圓的標準方程:

    圓心為A(a,b),半徑為r的圓的方程

    2、點 與圓 的關系的判斷方法:

    (1) > ,點在圓外

    (2) = ,點在圓上

    (3) < ,點在圓內

    4.1.2圓的一般方程

    1、圓的一般方程:

    2、圓的一般方程的特點:

    (1)①x2和y2的系數相同,不等于0.

    ②沒有xy這樣的二次項.

    (2)圓的一般方程中有三個特定的系數D、E、F,因之只要求出這三個系數,圓的方程就確定了.

    (3)、與圓的標準方程相比較,它是一種特殊的二元二次方程,代數特征明顯,圓的標準方程則指出了圓心坐標與半徑大小,幾何特征較明顯。

    4.2.1 圓與圓的位置關系

    1、用點到直線的距離來判斷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

    設直線 : ,圓 : ,圓的半徑為 ,圓心 到直線的距離為 ,則判別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的依據有以下幾點:

    (1)當 時,直線 與圓 相離;

    (2)當 時,直線 與圓 相切;

    (3)當 時,直線 與圓 相交;

    4.2.2圓與圓的位置關系

    兩圓的位置關系.

    設兩圓的連心線長為 ,則判別圓與圓的位置關系的依據有以下幾點:

    (1)當 時,圓 與圓 相離;

    (2)當 時,圓 與圓 外切;

    (3)當時,圓 與圓 相交;

    (4)當 時,圓 與圓 內切;

    (5)當 時,圓 與圓 內含;

    4.2.3直線與圓的方程的應用

    1、利用平面直角坐標系解決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

    2、過程與方法

    用坐標法解決幾何問題的步驟:

    第一步:建立適當的平面直角坐標系,用坐標和方程表示問題中的幾何元素,將平面幾何問題轉化為代數問題;

    第二步:通過代數運算,解決代數問題;

    第三步:將代數運算結果“翻譯”成幾何結論.

    4.3.1空間直角坐標系

    1、點M對應著唯一確定的有序實數組 , 、 、 分別是P、Q、R在 、 、 軸上的坐標

    2、有序實數組 ,對應著空間直角坐標系中的一點

    3、空間中任意點M的坐標都可以用有序實數組 來表示,該數組叫做點M在此空間直角坐標系中的坐標,記M , 叫做點M的橫坐標, 叫做點M的縱坐標, 叫做點M的豎坐標。

    4.3.2空間兩點間的距離公式

    1、空間中任意一點 到點 之間的距離公式

    還有一些圖無法插入我可以把我的電子稿發給你

    高中必修一數學知識點

    高中搏臘賀數學必修2知識點一局皮、直線與方程(1)直線的傾斜角定義基派:x軸正向與直線向上方向之間所成的角叫直線的傾斜角。

    高中數學必修二第二章知識點總結

    【 #高二#導語】如果把高中三年去挑戰高考看作一次越野長跑的話,那么高中二年級是這個長跑的中段。與起點相比,它少了許多的鼓勵、期待,與終點相比,它少了許多的掌聲、加油聲。它是孤身奮斗的階段,是一個耐力、意志、自控力比拚的階段。但它同時是一個厚實莊重的階段,這個時期形成的優勢有實力。為你加油!

    【第一章空間幾何體】

    1.1空間幾何體的結構

    1.2空間幾何體的三視圖和直觀圖

    閱讀與思考畫法幾何與蒙日

    1.3空間幾何體的表面積與體積

    探究與發現祖暅原理與柱體、椎體、球體的體積

    實習作業

    小結

    復習參考題

    【第二章點、直線、平緩埋面之間的位置關系】

    2.1空間點、直線、平面之間的位置關系

    2.2直線、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質

    2.3直線、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質

    閱讀與思考歐幾里得《原本》與公理化方法

    小結

    復習參考題

    【第三章直線與方程】

    3.1直線的傾斜角與斜率

    探究與發現魔術師的地毯

    3.2直線的方程

    3.3直線的交點坐標與距離公式

    閱讀與思考笛卡兒與解析幾何

    小結

    復習參考題

    【第四章圓與方程】

    4.1圓的方程

    閱讀與思考坐標法與機器證明

    4.2直線、圓的位置關系

    4.3空間直角坐標系

    信息技術應用用《幾何畫板》探究點的軌跡:圓

    小結

    復習參考題

    【函數知識點】

    一、定義與定義式:

    自變量x和因變量y有如下關系:

    y=kx+b

    則此時稱y是x的一次函數。

    特別地,當b=0時,y是x的正比例函數。

    即:y=kx(k為常數,k≠0)

    二、一次函數的性質:

    1.y的變化值與對應的x的變化值成正比例,比值為k

    即:y=kx+b(k為任意不為零的實數b取任何實數)

    2.當x=0時,b為函數在y軸上的截距。

    三、一次函數的圖像及性質:

    1.作法與圖形:通過如下3個步驟

    (1)列表;

    (2)描點;

    (3)連線,可以作出一次函數的圖像——一條直線。因此,作一次函數的圖像只需知道2點,并連成直線即可。(通常找函數圖像與x軸和y軸的交點)

    2.性質:(1)在一次函數上的任意一點P(x,y),都滿足等式:y=kx+b。寬鉛(2)一次函數與y軸交點的坐標總是(0,b),與x軸總是交于(-b/k,0)正比例函數的圖像總是過原點。

    3.k,b與函數圖像所在象限:

    擾巧螞當k>0時,直線必通過一、三象限,y隨x的增大而增大;

    當k0時,直線必通過一、二象限;

    當b=0時,直線通過原點

    當b0時,直線只通過一、三象限;當k

    高數二第一章知識點總結

    一、直線與方程

    (1)直線的傾斜角

    定義:x軸正向與直線向上方向之間所成的角叫直線的傾斜角。特別地,當直線與x軸平行或重合時,我們規定它的傾斜角為0度。因此,傾斜角的取值范圍是0°≤α<180°

    (2)直線的斜率

    ①定義:傾斜角不是90°的直線,它的傾斜角的正切叫做這條直線的斜率。直線的斜率常用k表示。即 。斜率反映直線與軸首漏的傾斜程度。當 時, 。當 時, ;當 時, 不存在。

    ②過兩點的直線的斜率公式:

    注意下面四點:(1)當 時,公式右邊無意義,直線的斜率不存在,傾斜角為90°;

    (2)k與P1、P2的順序無關;

    (3)以后求斜率可不通過傾斜角而由直線上兩點的坐標直接求得;

    (4)求直線的傾斜角可由直線上兩點的坐標先求斜率得到。

    (3)直線方程

    ①點斜式: 直線斜率k,且過點

    注意:當直線的斜率為0°時,k=0,直線的方程是y=y1。當直線的斜率為90°時,直線的斜率不存在,它的方程不能用點斜式表示.但因l上每一點的橫坐標都等于x1,所以它的方程是x=x1。

    ②斜截式: ,直線斜率為k,直線在y軸上的截距為b

    ③兩點式: ( )直線兩點 ,

    ④截矩式:其中直線 與 軸交于點 ,與 軸交于點 ,即 與 軸、 軸的截距分別為 。

    ⑤一般式: (A,B不全為0)

    注意:○1各式的適用范圍

    ○2特殊的方程如:平行于x軸的直線: (b為常數);平行于y軸的直線: (a為常數);

    (4)直線系方程:即具有某一共同性質的直線

    (一)平行直線系

    平行于已知直線 ( 是不全為0的常數)的直線系: (C為常數)

    (二)過定點的直線系

    (ⅰ)斜率為k的直線系: ,直線過定點 ;

    (ⅱ)過兩條直線 , 的交點的直線系方程為( 為參數),其中直線 不在直線系中。

    (5)兩直線平行與垂直

    當 , 時, ;

    注意:利用斜率判斷直線的平行與垂直時,要注意斜率的存在與否。

    (6)兩條直線的交點

    相交

    交點坐標即方程組的一組解。方程組無解;方程組有無數解與 重合

    (7)兩點間距離公式:設是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的兩個點,則

    (8)點到直線距離公式:一點 到直線 的距離

    (9)兩平行直線距離公式:在任一直線上任取一點,再轉化為點到直線的距離進行求解。

    二、圓的方程

    1、圓的定義:平面內到一定點的距離等于定長的點的集合叫圓,定點為圓心,定長為圓的半徑。

    2、圓的方程

    (1)標準方程 ,圓心 ,半徑為r;

    (2)一般方程

    當 時,方程表示圓,此時圓心為, 半徑為

    當 時,表示一個點;當 時,方程不表示任何圖形。

    (3)求圓方程的方法:

    一般都采用待定系數法:先設后求。確定一個圓需要三個獨立條件,

    若利用圓的標準方程,需求出a,b,r;若利用一般方程,需要求出D,E,F;

    另外要注意多利用圓的幾何性質:如弦的中垂線必經過原點,以此來確定圓心的位置。

    3、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

    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有相離,相切,相交三種情況,基本上由下列兩種方法判斷:

    (1)設直線 ,基芹拆圓圓心 到l的距離為 則有

    (2)設直線 ,圓 ,先將方程聯立消元,得到一個一元二次方程之后,搏棗令其中的判別式為 ,則有 ; ;

    注:如圓心的位置在原點,可使用公式 去解直線與圓相切的問題,其中表示切點坐標,r表示半徑。

    (3)過圓上一點的切線方程:

    ①圓x2+y2=r2,圓上一點為(x0,y0),則過此點的切線方程為(課本命題).

    ②圓(x-a)2+(y-b)2=r2,圓上一點為(x0,y0),則過此點的切線方程為(x0-a)(x-a)+(y0-b)(y-b)= r2 (課本命題的推廣).

    4、圓與圓的位置關系:通過兩圓半徑的和(差),與圓心距(d)之間的大小比較來確定。

    設圓 ,

    兩圓的位置關系常通過兩圓半徑的和(差),與圓心距(d)之間的大小比較來確定。

    當 時兩圓外離,此時有公切線四條;

    當 時兩圓外切,連心線過切點,有外公切線兩條,內公切線一條;

    當 時兩圓相交,連心線垂直平分公共弦,有兩條外公切線;

    當 時,兩圓內切,連心線經過切點,只有一條公切線;

    當 時,兩圓內含; 當 時,為同心圓。

    三、立體幾何初步

    1、柱、錐、臺、球的結構特征

    (1) 棱柱:

    定義:有兩個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邊形,且每相鄰兩個四邊形的公共邊都互相平行,由這些面所圍成的幾何體。

    分類:以底面多邊形的邊數作為分類的標準分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

    表示:用各頂點字母,如五棱柱 或用對角線的端點字母,如五棱柱

    幾何特征:兩底面是對應邊平行的全等多邊形;側面、對角面都是平行四邊形;側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與底面全等的多邊形。

    (2)棱錐

    定義:有一個面是多邊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個公共頂點的三角形,由這些面所圍成的幾何體

    分類:以底面多邊形的邊數作為分類的標準分為三棱錐、四棱錐、五棱錐等

    表示:用各頂點字母,如五棱錐

    幾何特征:側面、對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與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頂點到截面距離與高的比的平方。

    (3)棱臺:

    定義:用一個平行于棱錐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錐,截面和底面之間的部分

    分類:以底面多邊形的邊數作為分類的標準分為三棱態、四棱臺、五棱臺等

    表示:用各頂點字母,如五棱臺

    幾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邊形②側面是梯形③側棱交于原棱錐的頂點

    (4)圓柱:

    定義:以矩形的一邊所在的直線為軸旋轉,其余三邊旋轉所成的曲面所圍成的幾何體

    幾何特征:①底面是全等的圓;②母線與軸平行;③軸與底面圓的半徑垂直;④側面展開圖是一個矩形。

    (5)圓錐:

    定義: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條直角邊為旋轉軸,旋轉一周所成的曲面所圍成的幾何體

    幾何特征:①底面是一個圓;②母線交于圓錐的頂點;③側面展開圖是一個扇形。

    (6)圓臺:

    定義:用一個平行于圓錐底面的平面去截圓錐,截面和底面之間的部分

    幾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兩個圓;②側面母線交于原圓錐的頂點;③側面展開圖是一個弓形。

    (7)球體:

    定義:以半圓的直徑所在直線為旋轉軸,半圓面旋轉一周形成的幾何體

    幾何特征:①球的截面是圓;②球面上任意一點到球心的距離等于半徑。

    2、空間幾何體的三視圖

    定義三視圖:正視圖(光線從幾何體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側視圖(從左向右)、俯視圖(從上向下)

    注:正視圖反映了物體上下、左右的位置關系,即反映了物體的高度和長度;

    俯視圖反映了物體左右、前后的位置關系,即反映了物體的長度和寬度;

    側視圖反映了物體上下、前后的位置關系,即反映了物體的高度和寬度。

    3、空間幾何體的直觀圖——斜二測畫法

    斜二測畫法特點:①原來與x軸平行的線段仍然與x平行且長度不變;

    ②原來與y軸平行的線段仍然與y平行,長度為原來的一半。

    4、柱體、錐體、臺體的表面積與體積

    (1)幾何體的表面積為幾何體各個面的面積的和。

    (2)特殊幾何體表面積公式(c為底面周長,h為高, 為斜高,l為母線)

    (3)柱體、錐體、臺體的體積公式

    (4)球體的表面積和體積公式:V = ; S=

    5、空間點、直線、平面的位置關系

    (1)平面

    ① 平面的概念:A.描述性說明;B.平面是無限伸展的;

    ② 平面的表示:通常用希臘字母α、β、γ表示,如平面α(通常寫在一個銳角內);也可以用兩個相對頂點的字母來表示,如平面BC。

    ③ 點與平面的關系:點A在平面 內,記作 ;點 不在平面 內,記作

    點與直線的關系:點A的直線l上,記作:A∈l; 點A在直線l外,記作A l;

    直線與平面的關系:直線l在平面α內,記作lα;直線l不在平面α內,記作lα。

    (2)公理1:如果一條直線的兩點在一個平面內,那么這條直線是所有的點都在這個平面內。(即直線在平面內,或者平面經過直線)

    應用:檢驗桌面是否平; 判斷直線是否在平面內 。用符號語言表示公理1:

    (3)公理2:經過不在同一條直線上的三點,有且只有一個平面。

    推論:一直線和直線外一點確定一平面;兩相交直線確定一平面;兩平行直線確定一平面。

    公理2及其推論作用:①它是空間內確定平面的依據②它是證明平面重合的依據

    (4)公理3:如果兩個不重合的平面有一個公共點,那么它們有且只有一條過該點的公共直線

    符號:平面α和β相交,交線是a,記作α∩β=a。符號語言:

    公理3的作用:①它是判定兩個平面相交的方法。

    ②它說明兩個平面的交線與兩個平面公共點之間的關系:交線必過公共點。

    ③它可以判斷點在直線上,即證若干個點共線的重要依據。

    (5)公理4:平行于同一條直線的兩條直線互相平行

    (6)空間直線與直線之間的位置關系

    ① 異面直線定義:不同在任何一個平面內的兩條直線

    ② 異面直線性質:既不平行,又不相交。

    ③ 異面直線判定:過平面外一點與平面內一點的直線與平面內不過該店的直線是異面直線

    ④ 異面直線所成角:直線a、b是異面直線,經過空間任意一點O,分別引直線a’∥a,b’∥b,則把直線a’和b’所成的銳角(或直角)叫做異面直線a和b所成的角。兩條異面直線所成角的范圍是(0°,90°],若兩條異面直線所成的角是直角,我們就說這兩條異面直線互相垂直。

    說明:(1)判定空間直線是異面直線方法:①根據異面直線的定義;②異面直線的判定定理

    (2)在異面直線所成角定義中,空間一點O是任取的,而和點O的位置無關。

    (3)求異面直線所成角步驟:

    A、利用定義構造角,可固定一條,平移另一條,或兩條同時平移到某個特殊的位置,頂點選在特殊的位置上。

    B、證明作出的角即為所求角

    C、利用三角形來求角

    (7)等角定理:如果一個角的兩邊和另一個角的兩邊分別平行,那么這兩角相等或互補。

    (8)空間直線與平面之間的位置關系

    直線在平面內——有無數個公共點.

    三種位置關系的符號表示:a α a∩α=Aa∥α

    (9)平面與平面之間的位置關系:平行——沒有公共點;α∥β 相交——有一條公共直線。α∩β=b

    6、空間中的平行問題

    (1)直線與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質

    線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條直線與此平面內一條直線平行,則該直線與此平面平行。 線線平行 線面平行

    線面平行的性質定理:如果一條直線和一個平面平行,經過這條直線的平面和這個平面相交,那么這條直線和交線平行。

    線面平行 線線平行

    (2)平面與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質

    兩個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1)如果一個平面內的兩條相交直線都平行于另一個平面,那么這兩個平面平行(線面平行→面面平行),

    (2)如果在兩個平面內,各有兩組相交直線對應平行,那么這兩個平面平行。(線線平行→面面平行),

    (3)垂直于同一條直線的兩個平面平行,

    兩個平面平行的性質定理(1)如果兩個平面平行,那么某一個平面內的直線與另一個平面平行。(面面平行→線面平行)

    (2)如果兩個平行平面都和第三個平面相交,那么它們的交線平行。(面面平行→線線平行)

    7、空間中的垂直問題

    (1)線線、面面、線面垂直的定義

    ①兩條異面直線的垂直:如果兩條異面直線所成的角是直角,就說這兩條異面直線互相垂直。

    ②線面垂直:如果一條直線和一個平面內的任何一條直線垂直,就說這條直線和這個平面垂直。

    ③平面和平面垂直:如果兩個平面相交,所成的二面角(從一條直線出發的兩個半平面所組成的圖形)是直二面角(平面角是直角),就說這兩個平面垂直。

    (2)垂直關系的判定和性質定理

    ①線面垂直判定定理和性質定理

    判定定理:如果一條直線和一個平面內的兩條相交直線都垂直,那么這條直線垂直這個平面。

    性質定理:如果兩條直線同垂直于一個平面,那么這兩條直線平行。

    ②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質定理

    判定定理:如果一個平面經過另一個平面的一條垂線,那么這兩個平面互相垂直。

    性質定理:如果兩個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個平面內垂直于他們的交線的直線垂直于另一個平面。

    8、空間角問題

    (1)直線與直線所成的角

    ①兩平行直線所成的角:規定為 。

    ②兩條相交直線所成的角:兩條直線相交其中不大于直角的角,叫這兩條直線所成的角。

    ③兩條異面直線所成的角:過空間任意一點O,分別作與兩條異面直線a,b平行的直線 ,形成兩條相交直線,這兩條相交直線所成的不大于直角的角叫做兩條異面直線所成的角。

    (2)直線和平面所成的角

    ①平面的平行線與平面所成的角:規定為 。

    ②平面的垂線與平面所成的角:規定為 。

    ③平面的斜線與平面所成的角:平面的一條斜線和它在平面內的射影所成的銳角,叫做這條直線和這個平面所成的角。

    求斜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思路類似于求異面直線所成角:“一作,二證,三計算”。

    在“作角”時依定義關鍵作射影,由射影定義知關鍵在于斜線上一點到面的垂線,

    解題時,注意挖掘題設中兩個信息:(1)斜線上一點到面的垂線;(2)過斜線上的一點或過斜線的平面與已知面垂直,由面面垂直性質易得垂線。

    (3)二面角和二面角的平面角

    ①二面角的定義:從一條直線出發的兩個半平面所組成的圖形叫做二面角,這條直線叫做二面角的棱,這兩個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

    ②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點為頂點,在兩個面內分別作垂直于棱的兩條射線,這兩條射線所成的角叫二面角的平面角。

    ③直二面角: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直二面角。兩相交平面如果所組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那么這兩個平面垂直;反過來,如果兩個平面垂直,那么所成的二面角為直二面角

    ④求二面角的方法

    定義法:在棱上選擇有關點,過這個點分別在兩個面內作垂直于棱的射線得到平面角

    垂面法:已知二面角內一點到兩個面的垂線時,過兩垂線作平面與兩個面的交線所成的角為二面角的平面角

    9、空間直角坐標系

    (1)定義:如圖, 是單位正方體.以A為原點,分別以OD,O ,OB的方向為正方向,

    建立三條數軸 。這時建立了一個空間直角坐標系Oxyz.

    1)O叫做坐標原點2)x 軸,y軸,z軸叫做坐標軸. 3)過每兩個坐標軸的平面叫做坐標面。

    (2)右手表示法: 令右手大拇指、食指和中指相互垂直時,可能形成的位置。大拇指指向為x軸正方向,食指指向為y軸正向,中指指向則為z軸正向,這樣也可以決定三軸間的相位置。

    (3)任意點坐標表示:空間一點M的坐標可以用有序實數組 來表示,有序實數組叫做點M在此空間直角坐標系中的坐標,記作 (x叫做點M的橫坐標,y叫做點M的縱坐標,z叫做點M的豎坐標)

    (4)空間兩點距離坐標公式:

    高一數學必修一必修四知識點

    高中數學知識比較多,高一數學必修二需要記憶的知識點原理也很多,做好知識點的整理能夠幫助同學們了解數學大體結構,更好的學習數學。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高一數學必修二知識點歸納,希望能幫到你。

    高一數學必修二知識點1

    空間兩條直線只有三種位置關系:平行、相交、異面

    1、按是否共面可分為兩類:

    (1)共面:平行、相交

    (2)異面:

    異面直線的定義:不同在任何一個平面內的兩條直線或既不平行也不相交。

    異面直線判定定理:用平面內一點與平面外一點的直線,與平面內不經過該點的直線是異面直線。

    兩異面直線所成的角:范圍為(0°,90°)esp.空間向量法

    兩異面直線間帆行距離:公垂線段(有且只有一條)esp.空間向量法

    2、若從有無公共點的角度看可分為兩類:

    (1)有且僅有一個公共點——相交直線;(2)沒有公共點——平行或異面

    直線和平面的位置關系:

    直線和平面只有三種位置關系:在平面內、與平面相交、與平面平行

    ①直線在平面內——有無數個公共點

    ②直線和平面相交——有且只有一個公共點

    直線與平面所成的角:平面的一條斜線和它在這個平面內的射影所成的銳角。

    空間向量法(找平面的法向量)

    規定:a、直線與平面垂直時,所成的角為直角,b、直線與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內,所成的角為0°角

    由此得直線和平面所成角的取值范圍為[0°,90°]

    最小角定理:斜線與平面所成的角是斜線與該平面內任一條直線所成角中的最小角

    三垂線定理及逆定理:如果平面內的一條直線,與這個平面的一條斜線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與這條斜線垂直

    直線和平面垂直

    直線和平面垂直的定義:如果一條直線a和一個平面內的任意一條直線都垂直,我們就說直線a和平面互相垂直.直線a叫做平面的垂線,平面叫做直線a的垂面。

    直線與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條直線和一個平面內的兩條相交直線都垂直,那么這條直線垂直于這個平面。

    直線與平面垂直的性質定理:如果兩條直線同垂直于一個平面,那么這兩條直線平行。③直線和平面平行——沒有公共點

    直線和平面平行的定義:如果一條直線和一個平面沒有公共點,那么我們就說這條直線和這個平面平行。

    直線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條直線和這個平面內的一條直線平行,那么這條直線和這個平面平行。

    直線和平面平行的性質定理:如果一條直線和一個平面平行,經過這條直線的平面和這個平面相交,那么這條直線和交線平行。

    高一數學必修二知識點2

    【一】

    1.函數的零點

    (1)定義:

    對于檔轎型函數y=f(x)(x∈D),把使f(x)=0成立的實數x叫做函數y=f(x)(x∈D)的零點.

    (2)函數的零點與相應方程的根、函數的圖象與x軸交點間的關系:

    方程f(x)=0有實數根?函數y=f(x)的圖象與x軸有交點?函數y=f(x)有零點.

    (3)函數零點的判定(零點存在性定理):

    如果函數y=f(x)在區間[a,b]上的圖象是連續不斷的一條曲線,并且有f(a)·f(b)<0,那么,函數y=f(x)在區間(a,b)內有零點,即存在c∈(a,b),使得f(c)=0,這個c也就是方程f(x)=0的根.

    2.二次函數y=ax2+bx+c(a>0)的圖象與零點的關系

    3.二分法

    對于在區間[a,b]上連續不斷且f(a)·f(b)<0的函數y=f(x),通過不斷地把函數f(x)的零點所在的區間一分為二,使區間的兩個端點逐步逼近行猜零點,進而得到零點近似值的方法叫做二分法.

    4.函數的零點不是點:

    函數y=f(x)的零點就是方程f(x)=0的實數根,也就是函數y=f(x)的圖象與x軸交點的橫坐標,所以函數的零點是一個數,而不是一個點.在寫函數零點時,所寫的一定是一個數字,而不是一個坐標.

    5.對函數零點存在的判斷中,必須強調:

    (1)f(x)在[a,b]上連續;

    (2)f(a)·f(b)<0;

    (3)在(a,b)內存在零點.

    這是零點存在的一個充分條件,但不必要.

    6.對于定義域內連續不斷的函數,其相鄰兩個零點之間的所有函數值保持同號.

    【二】

    1.等比數列的有關概念

    (1)定義:

    如果一個數列從第2項起,每一項與它的前一項的比等于同一個常數(不為零),那么這個數列就叫做等比數列.這個常數叫做等比數列的公比,通常用字母q表示,定義的表達式為an+1/an=q(n∈N_,q為非零常數).

    (2)等比中項:

    如果a、G、b成等比數列,那么G叫做a與b的等比中項.即:G是a與b的等比中項?a,G,b成等比數列?G2=ab.

    2.等比數列的有關公式

    (1)通項公式:an=a1qn-1.

    3.等比數列{an}的常用性質

    (1)在等比數列{an}中,若m+n=p+q=2r(m,n,p,q,r∈N_),則am·an=ap·aq=a.

    特別地,a1an=a2an-1=a3an-2=….

    (2)在公比為q的等比數列{an}中,數列am,am+k,am+2k,am+3k,…仍是等比數列,公比為qk;數列Sm,S2m-Sm,S3m-S2m,…仍是等比數列(此時q≠-1);an=amqn-m.

    4.等比數列的特征

    (1)從等比數列的定義看,等比數列的任意項都是非零的,公比q也是非零常數.

    (2)由an+1=qan,q≠0并不能立即斷言{an}為等比數列,還要驗證a1≠0.

    5.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Sn

    (1)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Sn是用錯位相減法求得的,注意這種思想方法在數列求和中的運用.

    (2)在運用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公式時,必須注意對q=1與q≠1分類討論,防止因忽略q=1這一特殊情形導致解題失誤.

    高一數學必修二知識點3

    1、棱柱

    棱柱的定義:有兩個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邊形,并且每兩個四邊形的公共邊都互相平行,這些面圍成的幾何體叫做棱柱。

    棱柱的性質

    (1)側棱都相等,側面是平行四邊形

    (2)兩個底面與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全等的多邊形

    (3)過不相鄰的兩條側棱的截面(對角面)是平行四邊形

    2、棱錐

    棱錐的定義:有一個面是多邊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個公共頂點的三角形,這些面圍成的幾何體叫做棱錐

    棱錐的性質:

    (1)側棱交于一點。側面都是三角形

    (2)平行于底面的截面與底面是相似的多邊形。且其面積比等于截得的棱錐的高與遠棱錐高的比的平方

    3、正棱錐

    正棱錐的定義:如果一個棱錐底面是正多邊形,并且頂點在底面內的射影是底面的中心,這樣的棱錐叫做正棱錐。

    正棱錐的性質:

    (1)各側棱交于一點且相等,各側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各等腰三角形底邊上的高相等,它叫做正棱錐的斜高。

    (3)多個特殊的直角三角形

    a、相鄰兩側棱互相垂直的正三棱錐,由三垂線定理可得頂點在底面的射影為底面三角形的垂心。

    b、四面體中有三對異面直線,若有兩對互相垂直,則可得第三對也互相垂直。且頂點在底面的射影為底面三角形的垂心。

    高一數學必修二知識點相關文章:

    ★高中數學必修二知識點總結

    ★高一數學必修二知識點總結

    ★高中數學必修2空間幾何體知識點歸納總結

    ★高一數學必修二所有公式總結

    ★高一數學必修二公式總結全

    ★高一數學必修2知識點總結

    ★高一數學必修2知識總結

    ★高中數學必修二知識點總結2020

    ★高一數學必修2知識總結2020

    猜你喜歡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天堂久久| 一本大道无码av天堂| 精品久久久无码人妻中文字幕豆芽 | 色综合AV综合无码综合网站| 亚洲AV永久无码天堂影院|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无码| 无码成A毛片免费| 精品无码综合一区| 无码少妇A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永久无码精品三区在线4|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66 | 亚洲av永久中文无码精品|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喷水| 亚洲av无码专区青青草原| 免费人妻无码不卡中文字幕系|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ww16| 精品无码av无码专区| 内射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9999久久久久无码| 午夜不卡无码中文字幕影院| 自慰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无码无卡无需播放器| 色欲AV永久无码精品无码| 亚洲精品无码你懂的| 中文AV人妻AV无码中文视频|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蜜臀浪潮 |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网址| 国产成人年无码AV片在线观看| 免费无码A片一区二三区|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 国产在线拍揄自揄拍无码视频| 亚洲真人无码永久在线观看| 无码一区二区波多野结衣播放搜索 | 无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久久 |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色欲A∨无码蜜臀AV免费播| 人妻无码αv中文字幕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