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九年級下冊語文電子教科書 初三必背公式數學 語文九年級下冊語文書電子版 語文九年級上冊書籍 九年級語文上冊課本電子版
初三上冊:第一單元:雨的訴說。 第二單元:微笑著面對生活。 第三單元:青春隨想。 第四單元:好讀書 讀嫌殲銷好書。第五單元:金錢,共同面對的話題。 第六單元:話說千古風流人物。初三下冊:第一單元:腳踏一方土。 第二單元:走進天地。 第三單元:關注我們的社區。第四單元:乘著音樂的翅膀。 第五單元:我所了解的孔子芹游和孟子。 第六單元:歲月如歌——我的初中改橘生活。
初三課外閱讀必讀書目
九年級課外閱讀必讀書目有《平凡的世界》,作者是路遙《穆斯林的葬禮》,作者是霍達,《扮兆黃金時代》,作者是王小波。
《平凡的世界》是中國作家路遙所作的長篇,于1986年12月首次出版。該書檔滑共三部,以中國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間為背景,通過復雜的矛盾糾葛,刻畫了當時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全景式地表現了中國廳蠢租當代城鄉社會生活。
書中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沖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
公輸
原文:
公輸盤為楚造云梯之械,成,將以攻宋。子墨子聞之,起于齊,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見公輸盤。公輸盤曰:“夫子何命焉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愿藉子殺之。”公輸盤不悅。子墨子曰:“請獻十金?!惫敱P曰:“吾義固不。”子墨子起,再拜曰:“請說之。吾從北方,聞子為梯,將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荊國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殺所不足,而爭所有余,不可謂智;宋無罪而攻之,不可謂仁。知而不爭,不可謂忠。爭而不得,型散者不可謂強。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惫敱P服。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輸盤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弊幽釉唬骸昂灰娢矣谕??”公輸盤曰:“諾?!?/p>
子墨子見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軒,鄰有敝輿而欲竊之;舍其錦繡,鄰有短褐,而欲竊之;舍其粱肉,鄰有穅糟,而欲竊之。此為何若人?”王曰:“必為有竊疾矣?!弊幽釉唬骸扒G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猶文軒之與敝輿也;荊有云夢,犀兕麋鹿滿之,江漢之魚鱉黿鼉為天下富,宋所為無雉兔狐貍者也,此猶粱肉之與糠糟也;荊有長松、文梓、楩、枬、豫章,宋元長木,此猶錦繡之與短褐也。臣以王之攻宋也,為與此同類,臣見大王之必傷義而不得。”王曰:“善哉!雖然,公輸盤為我為云梯,必取宋。”
于是見公輸盤,子墨子解帶為城,以牒為械,公輸盤九設攻城之機變,子墨子九距之。公輸盤之攻械盡,子墨子之守圍有余。公輸盤詘,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弊幽右嘣唬骸拔嶂又跃辔?,吾不言。”楚王問其故,子墨子曰:“公輸子之意,不過欲殺臣。殺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雖殺臣,不能絕也。”楚王曰:“善哉!吾請無攻宋矣?!?/p>
子墨子歸,過宋,天雨,庇其閭中,守閭者不內也。故曰:“治于神者,眾人不知其功,爭于明者,眾人知之?!?/p>
譯文:
公輸盤為楚國造了云梯那種器械,造成后,將用它攻打宋國。墨子聽說了,就從齊國起身,行走了十天十夜才到楚國國都郢,會見公輸盤。公輸盤說:“您將對我有什么吩咐呢?”墨子說:“北方有一個欺侮我的人,愿借助你殺了他。”公輸盤不高興。墨子說:“掘頃我愿意獻給你十鎰黃金?!惫敱P說:“我奉行義,決不?!蹦诱酒饋?,再一次對公輸盤行了拜禮,說:“請向你這義。我在北方聽說你造云梯,將用它攻打宋國。宋國有什么罪呢?楚國有多余的土地,人口卻不足?,F在犧牲不足的人口,掠奪有余的土地,不能認為是智慧。宋國沒有罪卻攻打它,不能說是仁。知道這些,不去爭辯,不能稱作忠。爭辯卻沒有結果,不能算是強。你奉行義,不去殺那一個人,卻去殺害眾多的百姓,不可說是明智之輩?!惫敱P服了他的話。墨子又問他:“那么,為什么不取消進攻宋國這件事呢?”公輸盤說:“不能。我已經對楚王說了?!蹦诱f:“為什么不向楚王引見我呢?”公輸盤說:“行?!?/p>
墨子見了楚王,說:“現在這里有一個人,舍棄他的華麗的絲織品,鄰居有一件粗布的短衣,卻打算去偷;舍棄他的美食佳肴,鄰居只有糟糠,卻打算去偷。這是怎么樣的一個人呢?”楚王回答說:“這人一定患了偷竊病?!蹦诱f:“楚國的地方,方圓五千里;宋國的地方,方圓五百里,這就像彩車與破車相比。楚國有云楚大澤,犀、兕、麋鹿充滿其中,長江、漢水中的魚、鱉、黿、鼉富甲天下;宋國卻連野雞、兔子、狐貍都沒有,這就像美食佳肴與糟糠相比。楚國有巨松、梓樹、楠、樟等名貴木材;宋國連棵大樹都沒有,這就像華麗的絲織品與粗布短衣相比,從這三個方面的事情看,我認為楚國進攻宋國,與有偷竊病的人同一種類型。我認為大王您如果這樣做,一定會傷害了道義,卻不能據有宋國?!背跽f:“好??!即使這么說,公輸盤已經給我造了云梯,一定要攻取宋國?!?/p>
于是又叫來公輸盤見面。墨子解下腰帶,圍作一座城的樣子,用小木片作為守備的器械。公輸盤九次陳設攻城用的機巧多變的器械,墨子九次抵拒了他的進攻。公輸盤攻戰用的器械用盡了,墨子的守御戰術還有余。公輸盤受挫了,卻說:“我知道用什么辦法對付你了,但我不說。”楚王問原因,墨子回答說:“公輸盤的意思,不過是殺了我。殺了我,宋國沒有人能防守了,就可以進攻。但是,我的弟子禽滑厘等二百人,已經手持我守御用的器械,在宋國的都城上等待楚國侵略軍呢。即使殺了我,守御的人卻是殺不盡的?!背跽f:“好??!我不攻打宋國了。”
墨卜薯子從楚國歸來,經過宋國,天下著雨,他到閭門去避雨,守閭門的人卻不接納他。所以說:“運用神機的人,眾人不知道他的功勞;而于明處爭辯不休的人,眾人卻知道他。”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德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p>
釋義:
有利于作戰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戰的地理形勢,有利于作戰的地理形勢,比不上作戰中的人心所向、內部團結。
三里的小城,七里的外城,包圍著攻打它卻不能取勝。包圍著攻打它,必定是得到天氣時令的有利條件了,這樣卻不能取勝,這是因為有利于作戰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戰的地理形勢。
城墻不是不高,護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裝備不是不精良,糧食不是不多,但守城者棄城而逃走,這是因為對作戰有利的地理形勢比不上作戰中的人心所向、內部團結。
所以說:使百姓定居下來,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鞏固國防不能靠山河的險要,威懾天下不能靠武器裝備的強大。施行仁政的人,幫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幫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幫助他的人少到了極點,兄弟骨肉都會背叛他。幫助他的多到了極點,天下人都歸順他。憑借天下人都歸順他的條件,攻打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人,所以施行仁政的人要么不作戰,作戰就一定勝利。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原文
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中,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譯 文
舜從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說從筑墻工作中被舉用,膠鬲從販賣魚鹽的工作中被舉用,管夷吾從獄官手里釋放后被舉用為相,孫叔敖從海邊被舉用進了朝廷,百里奚從市井中被舉用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將要降落重大責任在這樣的人身上,一定要道先使他的內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經受饑餓,以致肌膚消瘦,使他受貧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顛倒錯亂,總不如意,通過那些來使他的內心警覺,使他的性格堅定,增加他不具備的才能。
人經常犯錯誤,然后才能改正;內心困苦,思慮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為;這一切表現到臉色上,抒發到言語中,然后才被人了解。在一個國內如果沒有堅持法度的世臣和輔佐君主的賢士,在國外如果沒有敵對國家和外患,便經常導致滅亡。
這就可以說明,憂愁患害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樂使人萎靡死亡。
魚我所欲也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翻譯:
魚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都得到的話,(那么我就只好)舍棄魚而選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想要的,大義也是我想要的,如果這兩樣東西不能同時都得到的話,(那么我就只好)舍棄生命而選取大義了。生命是我想要的,但我所追求的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所以我不做茍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厭惡的,但我所厭惡的還有比死亡更厲害的事,所以有的災禍我不躲避。如果人們所追求的東西沒有超過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夠用來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樣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們所厭惡的事情沒有超過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夠用來逃避災禍的壞事,什么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種手段就能夠活命,可是有的人卻不肯采用;采用某種辦法就能夠躲避災禍,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見,他們所追求的有比生命更寶貴的東西(那就是“義”);他們所厭惡的,有比死亡更厲害的事(那就是“不義”),不僅賢人有這種本性,人人都有,不過賢人不喪失罷了。
一碗飯,一碗湯,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會餓死。可是沒有禮貌地吆喝著給別人吃,過路的饑民也不肯接受;用腳踢著(或踩過)給別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如果見了高位厚祿不分辨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了,這樣,優厚的俸祿對我有什么益處呢?是為了住宅的華麗、妻妾的侍奉和熟識的走投無路的窮人感激我嗎?先前(有人為了大義)寧肯死也不愿接受(一簞食一豆羹),現在(有人)為了住宅的華麗卻接受了(萬鐘俸祿);先前(有人為了大義)寧肯死也不愿接受(一簞食一豆羹),現在(有人)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卻接受了(萬鐘俸祿);先前(有人為了大義)寧肯死也不愿接受(一簞食一豆羹),現在(有人)為了熟識的窮人感激自己卻接受了(萬鐘俸祿)。這種做法不也是可以停止不做嗎?如果這樣做了,這就叫做喪失了他的天性。
《惠子相梁》
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蛑^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庇谑腔葑涌郑延趪?,三日三夜。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發于南海而飛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于是,鴟得腐鼠,鹓鶵過之,仰而視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
譯文:
惠施做了梁國的國相,莊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訴惠施說:“莊子到梁國來,想取代你做宰相?!庇谑腔菔┓浅:ε?,在國都搜捕三天三夜。莊子前去見他,說:“南方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你知道嗎?從南海起飛飛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樹不棲息,不是竹子的果實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時貓頭鷹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鳥從它面前飛過,貓頭鷹仰頭看著,發出‘嚇’的怒斥聲?,F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國來‘嚇’我吧?”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鯈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被葑釉唬骸白臃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p>
譯文:
莊子與惠施在濠水的橋上游玩。莊子說:“白魚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閑自得,這是魚的快樂啊?!被菔┱f:“你不是魚,怎么知道魚的快樂呢?”莊子說:“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惠施說:“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是可以肯定的!”莊子說:“請從我們最初的話題說起。你說‘你哪兒知道魚快樂’的話,說明你已經知道我知道魚快樂而在問我。我是在濠水的橋上知道的?!?/p>
曹劌論戰(莊公十年)
【原文】
十年春,齊帥伐我①。公將戰(2),曹劌請見(3)。其鄉人曰(4):“肉食者謀之⑤,又何間焉(6)?”劌曰:“肉食者鄙③,未能遠謀?!蹦巳胍?。
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③,必以分人” 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惫唬骸盃奚癫?,弗敢加也⑤, 必以信(11)?!睂υ唬骸靶⌒盼存?12),神弗福也?!惫唬骸靶〈笾z, 雖不能察,必以情(14)?!睂υ唬骸爸抑畬僖玻梢砸粦?。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15),戰于長勺(16)。公將鼓之(17),劌曰:“未可?!饼R人三鼓。劌曰:“可矣?!饼R師敗績(18)。公將馳之。劌曰:“未可?!毕乱暺滢H③,登軾而望之(20),曰:“可矣?!彼熘瘕R師。
既克,公間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21),再而衰(22),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 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23),故逐之。”
【注釋】
①我:指魯國。作者站在魯國立場記事,所以書中“我’即指魯國。 ②公:指魯莊公。(3)曹劌(gui):魯國大夫。④鄉:春秋時一萬 二千五百戶為一鄉。⑤肉食者:指做大官的人。當時大夫以上的官每天 可以吃肉。(6)間(jian):參與。(7)鄙:鄙陋,指見識短淺。(8) 專:專有,獨占。(9)犧牲:祭禮時用的牲畜,如牛、羊、豬。(10)加:夸大 (11)信:真實,誠實.(12)孚:信任。(13)獄:訴訟案件。 (14)情:情理。(15)乘:乘戰車。(16)長勺各國地名。(17)鼓:擊 鼓進軍。(18)敗績:大敗。(19)轍:車輪經過留下的印跡。(20)軾;車 前供乘者扶手的橫木。(21)作氣:鼓足勇氣。(22)再:第二次。(23)靡:倒 下。
【譯文】
魯莊公十年的春天,齊國軍隊攻打魯國。魯莊公將要出兵應 戰,曹劌請求見莊公。他的鄉里人說:“做大官的人會謀劃這件事, 你又何必參與呢?”曹劌說:“做大官的人見識短淺,不能深謀遠 慮?!庇谑撬氤菀娗f公。
曹劌問莊公:“您憑借什么去同齊國作戰?莊公答道;“衣食 一類用來安身的物品,我不敢獨自享用,必定要分一些給別人?!?曹劌說:“這種小恩小惠沒有遍及每個民眾,他們不會跟從您去作 戰的。”莊公說;“祭花用的牲畜、寶玉和絲綢,我不敢夸大,一 定要忠實誠信?!辈軇ゴ鸬溃骸斑@種小信不足以使鬼神信任,鬼神 是不會賜福的。”莊公說;“大大小小的官司案件,雖然不能—一 明稟,也一定要處理得合乎情理?!辈軇フf;“這是盡心盡力為民 辦事的表現,可以憑這個同齊國打仗。打仗的時候,請讓我跟您 一同去?!?
莊公和曹劌同乘一輛戰車,在長勺同齊軍交戰。莊公正想擊鼓進兵,曹劌說:“不行。”齊軍已經擊了三通鼓。曹劌說:“ 出兵了?!饼R軍被打得大敗,莊公準備驅車追擊?!辈軇フf“還不行?!彼铝塑?,察看齊軍車輪的印跡,然后登上車,扶著車軾了嗏 望齊軍,說:“可以追擊了?!庇谑情_始追擊齊軍。
魯軍打了勝仗之后,莊公問曹劌取勝的原因。曹判回答說:“打仗憑的全是勇氣。第一次擊鼓時士兵們鼓足了勇氣,第二次擊 鼓時勇氣就衰退了,第三次擊鼓時勇氣便耗盡了。敵方的勇氣耗 盡時,我們的勇氣正旺盛,所以會取勝。大國用兵作戰難以預測, 我擔心他們設兵埋伏。后來,我看出他們的車輪印很亂,望見他 們的旗幟倒下,所以才去追擊他們。
原文
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泵魅招旃珌恚胍曋砸詾椴蝗?;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蹦讼铝睿骸叭撼祭裘衲苊娲坦讶酥^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绷畛跸拢撼歼M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
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勝于朝廷。
注釋
①、本文選自《戰國策.齊策一》。鄒忌:《史記》作鄒忌,齊人。齊桓公時就任大臣,威王時為相,封于下邳(今江蘇邳縣西南),號成侯。后又事宣王。修:長。八尺:戰國時各國尺度不一,從出土文物推算,每尺約相當于今18到23公分左右不一。②、形貌昳麗:容貌光艷美麗。昳:通“佚”,美麗。 ③、朝:早晨。服:動詞,穿戴。 ④、窺鏡:照鏡子。⑤、我孰與城北徐公美:我與城北徐公相比哪一個美。孰,疑問代詞,誰,哪一個。徐公,人名。 ⑥、君美甚:你美極了。 ⑦、及:趕上,比得上。 ⑧、不自信:不相信自己(美)。 ⑨、復:又。⑩、旦日:明日。 ⑾、與坐:與之坐,陪客人坐。介詞“與”的后面省略賓語“之”。 ⑿、孰視之:仔細地察看他。孰,同“熟”(shú),仔細。之,指城北徐公。 ⒀、弗如遠甚:遠不如徐公美。 ⒁、暮寢而思之:夜晚躺在床上思考這件事情。暮,夜晚。寢,躺,臥。之,代詞,指妻、妾、客“美我”一事。 (15)之:助詞。美我:贊美我。美,用作動詞。 (16)私:動詞,偏愛。 (17)誠:確實,實在。 (18)皆以美于徐公:都認為(我)比徐公美。以,動詞,以為。 “以”“我”。 (19)方千里:方圓千里之內。 (20)宮婦左右:指宮內的婦人、姬妾以及左右侍從的人。莫:沒有誰。 (21)四境之內:全國范圍內(的人)。 (22)王之蔽甚矣:大王受蒙蔽很厲害。甚:厲害。 (23)能面刺寡人之過者:能當面批評我的過錯的人。面刺,當面指責。過,過錯。者,代詞,相當于“……的人”。 (24)能謗譏于市朝:能在公共場所指責議論(我的過失)。謗:指責;譏,諷刺。市朝,指人眾會集的地方。(市朝:公共場合) (25)聞寡人之耳者:被我親耳聽到。 (26)門庭若市:宮門和庭院里人擠得象集市一樣。 (27)時時:有時,不時地。間:間或,偶然。進:進諫。 (28)期(jī)年:滿一年。期,滿。 (29)雖欲言無可進者:即使想說也沒有什么可以進諫的了。 (30)此所謂戰勝于朝廷:這就是所謂的身居在朝廷,不用一兵一卒,就能戰勝敵國。意指國內修明政治,不必用軍事力量就可以使敵國畏服
譯文
鄒忌身高八尺多,形體容貌光艷美麗。有一天早上,他穿好衣服,戴上帽子,照著鏡子,對他的妻子說:“我與城北的徐公哪一個更美?”他的妻子說:“你更美,徐公哪里比得上你呀!”城北的徐公,是齊國的美男子。鄒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就又問他的妾說:“我跟徐公誰更美?”妾說:“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位客人從外邊來,鄒忌跟他坐著聊天,問他道:“我和徐公誰美?”客人說:“徐公不如你美。”第二天,徐公來了,鄒忌仔細地看他,自己認為不如他漂亮;再照著鏡子看自己,更覺得相差太遠。晚上躺在床上反復考慮這件事,終于明白了:“我的妻子贊美我,是因為偏愛我;妾贊美我,是因為害怕我;客人贊美我,是想要對我有所請求?!?
于是,鄒忌上朝廷去見威王,說:“我確實知道我不如徐公漂亮??墒?,我的妻子偏愛我,我的妾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求我,都認為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齊國的國土方圓一千多里,城池有一百二十座,王后、王妃和左右的待從沒有誰不偏愛大王的,朝廷上的臣子沒有誰不害怕大王的,全國的人沒有不想求得大王的(恩遇的):由此看來,您受的蒙蔽非常厲害?!?
《愚公移山》原文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愚公移山》翻譯
太行、王屋兩座山,方圓七百里,高七八千丈。(這兩座山)本來在冀州的南面,黃河的北面。
北山愚公,年紀將近九十歲了,面對著山居住。(他)苦于山北交通阻塞,進出要繞遠道,就召集全家來商量說:“我要和你們盡全力挖平險峻的大山,一直通到豫州的南部,到達漢水的南岸,可以嗎?”(大家)紛紛地表示贊成他的意見。他的妻子提出疑問說:“憑你的力氣,連像魁父那樣的小山都不能削減,又能把太行、王屋(兩座大山)怎么樣呢?況且把挖下來的泥土石頭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紛紛說道:“把它們扔到渤海的邊上,隱土的北面?!?于是率領挑擔子的三個兒孫,敲鑿石頭,挖掘泥土,用箕畚搬運到渤海的邊上。鄰居京城氏的寡婦有個孤兒,剛七八歲,也蹦蹦跳跳地去幫助他們。寒來暑往,季節交換,才往返一趟。
河曲智叟笑著勸阻愚公說:“你太不聰明了。憑你在世上這最后的幾年,剩下的這么點力氣,連山上的一棵草都鏟除不了,又能把泥土石頭怎么樣呢?” 北山愚公長長地嘆息說:“你思想頑固,頑固到了不能通達事理的地步,連孤兒寡婦都不如。即使我死了,還有兒子在呀;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有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啊??墒巧絽s不會再增高加大,還愁什么挖不平呢?”河曲智叟沒有話來回答。
山神聽說愚公移山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就向天帝報告了這件事。天帝被愚公的誠心所感動,便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兩個兒子背走了兩座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東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面。
就這么多了、、、、呼呼,累死我也、、、、、、、
從此,冀州的南部,一直到漢水的南邊,再沒有高山阻隔了。
威王說:“好!”于是就下了一道命令:“各級大小官員和老百姓能夠當面指責我的過錯的,得頭等獎賞;書面規勸我的,得二等獎賞;能夠在公共場所指責(我的過錯)讓我聽到的,得三等獎賞?!泵顒傁逻_,許多大臣都來進言規勸,宮門口和院子里像熱鬧的集市;幾個月后,偶爾才有人進言規勸;一年以后,有人即使想規勸,也沒有什么說的了。燕國、趙國、韓國、魏國、聽說了這件事,都向齊國朝拜。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在朝廷上戰勝別國.
其一:《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以下是原文(有節奏劃分):
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
故/天將降櫻神悉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其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以下是原文: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脊乎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瞎薯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原文在此,相信譯文在網上很好找,希望能幫到你,望采納。
很多人都想知道 初三語文 課本中有哪些文章,下面我為大家詳細介紹下,僅供參考。
人教版初三語文上冊目錄
第一單元
1、沁園春·雪(毛澤東)
2、雨說(鄭愁予)
3、星星變奏曲(江河)
4、外國詩兩首
蟈蟈與蛐蛐
夜(葉賽寧)
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雨的訴說
第二單元
5、敬業與樂業(梁啟超)
6、紀念伏爾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說(雨果)
7、《傅雷家書》兩則
8、致女兒的信(蘇霍姆林斯基)
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微笑著面對生活
第三單元
9、故鄉(魯迅)
10、孤獨之旅(曹文軒)
11、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
12、心聲(黃蓓佳)
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青春隨想
第四單元
13、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羅迦·費·因格)
14、應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
15、短文兩篇《不求甚解》(鄧拓)《談讀書》(培根)
16、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魯迅)
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好讀書,讀好書
第五單元
17、智取生辰綱(施耐庵)
18、楊修之死(羅冠中)
19、范進中舉(吳敬梓)
20、香菱學詩(曹雪芹)
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金錢,共同面對的話題
第六單元
21、陳涉世家(司馬遷)
22、唐雎不辱使命(劉向)
23、隆中對(陳壽)
24、出師表(諸葛亮)
25、詞五首望江南(溫庭筠)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漁家傲(范仲淹)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辛棄疾)武陵春(李清照)
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話說千古風流人物
課外古詩詞:
《觀刈麥》(白居易)《月夜》(劉方平數扒唯) 《商山早行》(溫庭筠) 《卜算子 詠梅》(陸游) 《破陣子》(燕子來時新社)(晏殊)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蘇軾)《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李清照)《南鄉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懷》(辛棄疾)《山坡羊 驪山懷古》(張養浩)《朝天子 詠喇叭》(王磐)
名著導讀:
《水滸》:反搞封建暴政的英雄傳奇
《傅雷家書》:苦心孤詣的教子篇
《培根隨筆》:透徹的說理,雋永的警句
附錄:此轎
1、怎樣讀詩2、怎樣讀3、復句常用關聯詞語一覽表4、常用修辭格簡表
初三語文學習方法有哪些重視積累
學好初三語文知識積累務必求實,包括字詞積累、古詩詞名句積累、重要作家作品及相關文學文化常識的積累等。對所積累的知識要重視運用,比如字詞的積累不能死記。
要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學會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具體運用;古詩文名句的積累也要以理解為前提,這樣在考試中出現理解性默寫便能應付自如。
學會運用
周海中先生說過,學而不用則廢,用而不學則滯;初三語文學用必須結合,二者缺一不可。知識講究的是學以致用,所以我們不僅需要積累知識、熟記知識,更要在積累和熟記的基礎上學會運用,將優薯培美的詞句和寫作手法運用在自己的文章中,這樣才能提升自己的分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