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上冊化學教案?[結論](1)與電源正極相連的電極上產生的氣體為氧氣。 (2)與電源負極相連的電極上產生一種新的氣體叫氫氣。 (3)水可以電解生成氧氣和氫氣。 師:在水的電解實驗里,水發生了什么變化? 生:產生了新物質,水發生了化學變化。 師:對,讓我們一起來把這個變化表示出來。那么,九年級上冊化學教案?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九年級上冊化學《燃燒和滅火》教案,歡迎大家閱讀。更多相關內容請關注教案欄目。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化學《燃燒和滅火》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爆炸的含義。
2.了解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識。
過程與方法
能合理運用燃燒的知識和滅火的原理解決日常生活中一些簡單的防火、防爆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逐步建立防火、防爆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爆炸的含義;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識。
難點如何防火、防爆。
教學工具
蠟燭、火柴、金屬罐、小塑料瓶、面粉、橡皮管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氫氣在點燃前要驗純,是因為不純的氫氣燃燒容易爆炸,有可能造成生命和財產的損害。這節課我們來學習爆炸方面的知識。
二、推進新課
爆炸
師:物質具備燃燒的條件后,燃燒的劇烈程度與什么有關?
實驗探究:粉塵爆炸。(實驗7-2)
實驗步驟:剪去空金屬罐和小塑料瓶的上部,并在金屬罐和小塑料瓶的底側各打一個比橡皮管外徑略小的小孔。連接好裝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面粉,點燃蠟燭,用塑料蓋蓋住罐口(如圖7-11)。從橡皮管一端鼓入大量的空氣(人距離該裝置遠一些),使面粉充滿罐,觀察現象。
現象:發生了爆炸。
師:金屬罐和塑料蓋構成了一個有限空間,向裝置中鼓氣后,面粉充滿了金屬罐,加大了它與氧氣的接觸面積,罐內的溫度達到了面粉的著火點,使它在有限的空間內急劇地燃燒并在短時間內放出大量的熱,使氣體體積迅速膨脹,引起爆炸。
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九年級上冊化學《化學式與化合價》教案,歡迎大家閱讀。更多相關內容請關注教案欄目。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化學《化學式與化合價》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了解相對分子質量的含義,并能利用相對原子質量和相對分子質量計算物質的組成。
過程與方法
通過討論交流,培養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基本計算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討論交流,發展學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實踐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重點有關相對分子質量、元素的質量比和元素質量分數的計算。
難點物質質量與元素質量的互求。
教學工具
相關計算題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化學式與化合價,知道了化學式可以表示物質的組成,化合價能表示原子之間相互化合的數目。每一個化學式中元素原子的個數比是一定的,因此我們也可以說原子質量比是一定的,原子所占的比例也是一定的。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內容。
二、推進新課
講解相對分子質量的概念,根據化學式的計算,利用化學式的意義引出相關的習題類型。
計算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
例1:計算N2、Fe3O4、H2SO4、Cu(OH)2的相對分子質量。
解:N2的相對分子質量=14×2=28
Fe3O4的相對分子質量=56×3+16×4=232
H2SO4的相對分子質量=1×2+32+16×4=98
Cu(OH)2的相對分子質量=64+(16+1)×2=98
[練習]課本第89頁習題7
例2:計算水中氫元素與氧元素的質量比。
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九年級上冊化學《水的組成》教案,歡迎大家閱讀。更多相關內容請關注教案欄目。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化學《水的組成》教案
教學目標
1.水的物理性質。
2.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教學重難點
重、難、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確定水的元素組成,引出氫氣。
教學工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明確目標:
1.了解水的物理性質。
2.了解水是由氫元索和氧元素組成的,水的化學式是H2o。
(二)整體感知
本節內容為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的教材。通過電解水實驗的事實,得出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并且通過實驗和推導要給學生一個啟示,物質的化學式是實驗事實再通過嚴格的計算得出的,不是憑空捏造的,從而深刻理解課文含義,使學生的各種能力得到發展。
本節的另一個主要任務是引出氫氣,為下一節內容打基礎。所以本節的關鍵是做好實驗,一定要保證實驗成功,否則必須重做。以使學生對實驗事實有正確的表象。使他們可以進行正確的分析,得到正確結論。
講解本節內容時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充分發揮主體作用。
(三)教學過程
[復習引入]:前面我們學習了水在自然界的分布,它與人類的密切關系,水污染的形成,危害以及防治辦法。
【 #教案#導語】化學元素(Chemical element)就是具有相同的核電荷數(核內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準備了以下教案,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一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認識元素的存在,能說出元素的概念,理解在化學變化中元素種類不變的規律。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小組討論,總結表格信息,提高交流表達和總結歸納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元素,進一步認識物質的組成,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元素的概念,初步認識在化學變化中元素種類不變的規律。
【難點】理解在化學變化中元素種類不變的規律。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新課導入
【圖片導入】課前展示幾張圖片,內容為“含氟牙膏”、“高鈣牛奶”、“碘鹽”、“加鐵醬油”等,請同學在觀看圖片的同時說出圖片中物品名稱并思考這里的氟、鈣、碘、鐵表示的是什么。
【學生回答】元素。
【教師引導】沒錯,經過上節課對原子構成的學習,相信大家對于構成萬物的基本物質有了進一步的理解。經過科學家們的不斷探索,并利用化學方法分析眾多的物質,發現組成物質的基本成分就是剛剛大家所說的元素,而元素其實有100多種。那么元素到底是什么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解開元素之謎。
【 #教案#導語】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讓一切的教育帶有樂趣。為大家準備了人教版九年級上冊化學《燃料的合理利用與開發》教案【三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
教學目標
⒈知識與技能:
⑴知道化石燃料是人類重要的自然資源,對人類生活起著重要作用;同時,知道石油煉制幾種主要產品及其用途。
⑵了解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認識燃料充分燃燒的重要性。
⒉過程與方法:通過一些探究活動,進一步認識與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
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認識合理開采和節約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及注意環保問題。
教學重難點
⒈煤、石油、天然氣三大化石燃料
⒉化學變化中能量的變化
教學工具
多媒體設備
教學過程
引入課題
播放生活中的圖片,設問:
1、 家庭中炒菜、做飯、洗浴等使用什么燃料?
2、 汽車、輪船、飛機、拖拉機等使用什么燃料?
3、煉鋼廠、熱點廠等常使用什么燃料?
(配以多媒體播放煤、石油、天然氣的形成過程)
邊看邊聯系已有生活經驗,思考:
柴、煤、煤氣...
汽油、柴油...
煤
閱讀教材,觀看錄像,回答問題。
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氣等由古代生物的遺骸經一系列復雜變化而形成的。 使學生聯系生活,關心生活從已有的經驗入手,引出新知識,強調在學習中要注意新、舊知識的聯系。
以上就是九年級上冊化學教案的全部內容,師:金屬罐和塑料蓋構成了一個有限空間,向裝置中鼓氣后,面粉充滿了金屬罐,加大了它與氧氣的接觸面積,罐內的溫度達到了面粉的著火點,使它在有限的空間內急劇地燃燒并在短時間內放出大量的熱,使氣體體積迅速膨脹,引起爆炸。 師:由上可知,物質具備燃燒的條件后,燃燒的劇烈程度和什么有關? 生:氧氣的濃度和接觸面積。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真偽需自行辨別。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