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固體物理學胡安第三版PDF 固體物理學黃昆目錄 固體物理學黃昆思維導圖 固體物理是人學的嗎 固體物理學黃昆電子版
黃昆塌消作為國際著名物理學家,多次進行國際間的學術交流。黃昆擔任了帆衫模第15、16、17屆國際半導體物理學術會議的國際顧問委員會成員態緩,第13屆半導體中的缺陷國際會議的國際顧問委員會成員。1979年和1984年應邀分別赴意大利和美國講學。1985年7月被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就這樣..請采納
《固體物理學》(黃昆)電子書網盤免費
1bLzWfcvx4v4zPcefI7kt4w
書名:固體物理學
作者:黃昆
豆瓣評分:8.4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份:1998-11
頁數:597
內容簡介:
《固體物理學》是在黃昆教授原著《固體物理學》的基礎上改編而成的.原書概念準確、講解透徹,在改寫過程中力圖保持原書的特點.對固體物理學中的一些基礎部分:如晶體結構、晶格指碰振動、固體能帶論.半導體電子論和固體磁性等部分在內容上都做了必要的補充,內容更加豐富;《固體物理學》反映了固體物理學領域的新進展,增加了超導物理、非晶態物理、表面物理、固體中的元激發和低維物理等固體物理新興領域中的基本概念裂兆。
《固體物理學》總結了黃昆教授和韓汝琦?授長期的教學經驗,《固體物理學》可作為高等學肆逗租校固體物理課程的教材,也可供有關專業的科技人員參考。
頒獎辭:他一生都在科學的世界里探求真諦,一生都在默默地傳遞著知識的薪火,面對名利的起落,他處之淡然。他不僅以自己嚴謹和勤奮的科學態度在科學的領域里為人類的進步做出卓越的貢獻,更以淡人物生平泊名利和率真的人生態度詮釋了一個科學家的人格本質。
黃昆他好比現代的鳳凰涅槃,從灰燼中飛起又成為世界領頭的固體物理學家。(國際著名固體物理學家,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協會固體物理研究所前所長卡多納(M.Cardona)評)
黃昆不僅是一位優秀的科學家,也是一位優秀的教育家。他對新中國高等院校物理專業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他在普通物理課程體系、半導體物理教育體系以及固體物理等課程的教學建設方面做出了一系判仔列奠基性工作,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科技人才。(九三學社評)
黃昆先生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他對固體物理學作出了許多開拓性的重大貢獻,是我國固體物理學和半導體物理學的奠基人之一。黃昆先生一貫強調德才兼備,教書與育人相結合的教育原則,嘔心瀝血,教誨提攜,以極大精力投入為國家培養科技人才的光榮事業,認為在中國培養一支科技隊伍的重要性遠遠超過他個人在學術上的成就,堪稱中國科學界的典范。黃昆先生為我們留下的不僅是一些舉世矚目的科學成果,還有在科學研究上不斷創新、勇于探索的精神;不僅是一批批他所培養的科技事業的棟梁之才,還有嚴謹求實的治學態度和淡泊明志的高尚情操。他對祖國的赤子之情,對事業的赤子之誠,對黨的赤誠之心和高尚的情操將垂范世人,啟迪后學。秦國剛院士最后說, 作為黃昆先生的弟子,我們深切懷念這位半導體科學技術界的一代宗師和長期培養教誨我們中許多人的恩師,我們將沿著黃昆先生的足跡,在教學革命和推進科技進步的道路上闊步前進!(秦國剛院士評)
黃昆先生最重要的貢獻就是創辦五校聯合半導體專門化,為國家的半導體科技事業培養了一批又一批棟梁英才,為創建和發展我國半導體科技和教育事業、從無到有地建立和發展半導體工業體系起到了開拓性作用。黃先生所倡導的自力更生、團結協作、以及多方爭取教育資源等先進的教育思想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發揚。(復旦大學阮剛教皮輪授評)
“黃昆院士是中國科學界的典范,他嘔心瀝血,教誨提攜。他嚴謹的治學風格培育出一批英才,他對祖國的赤子之情,對事業的赤燃沖信子之誠,對黨的赤誠之心和高尚的情操將繼續垂范世人,啟迪后學。(彭桓武、戴元本、郝柏林、何祚庥評)
“岱色蒼茫眾山小,天容慘淡大星沉。物理學界不見君,院士行中少一人。”(葉培大院士評)
“黃先生帶出了一大批我國半導體事業的骨干,桃李滿天下。我本人的成長則是和黃昆先生從大學、研究生、一直到現在的教導分不開的。我將終生銘記。”(夏建白院士評)
黃昆先生做人、做科研求真務實,他那實事求是的精神、創新的思維和嚴謹的學風都值得我們學習。”雖然沒有直接聽過黃昆院士的課,但很多像李院士這樣的大家,也尊敬地稱“黃昆是我們的老師”。(微電子學家、清華大學李志堅院士評)
以方俊鑫的教材,簡單伏歷的說一下大概吧(黃昆的,基泰爾的不是很好懂,要三本一起看):
我們知道,晶體分成兩部分: 一部分是固定在空間局部,輕微振動的晶胞;另一部分是在整個固體空間自由流動的近自由電子(不是自由電子哦,因為波函數是不一樣的)
我們打個比方,晶體就是一個集體公寓,一間又一間完全一樣的房子就是周期排布的晶胞; 走了又來,來了又走的客人鍵衫,就是近自由電子。
既然如此,研究晶體,其實就是研究兩種東西了: 周期的晶胞; 近自由的電子。那么我們的研究就根據這個思路展開。
1.晶胞.
首先要研究晶胞的周期性,要獲得晶胞的特征長度。一般使用的技術就是X光衍射技術。這就是固體物理的第一章----晶體的結構和X光衍射
主要的目的是測定晶胞里有多少個原子,還有晶胞的特征長度是多少。這兩個數據在以后是很有用的。
其次,晶胞不是靜止不動的。而是在輕微振動的。而這個振動,對固體的一些特性很重要:比如說固體熱容; 固體電阻.......
那么怎么通過算晶胞的振動,進而推算固體的熱容還有電阻呢,那就是第三章的內容------晶體的振動和晶體的熱學特性。下面分解討論;
a: 一般的說,人們愿意把晶胞的振動近似成一種間歇震動-----處理手法也很簡單,在平衡位置作泰勒展開,忽略高階項,就是一個間諧振子的振動能。這個手法很經典,瑞利在推稿廳腔算氣體分子簡諧振動的時候也是這樣做的----做物理一定要先有idea, 然后再去算,不要迷迷糊糊找不到北。
b: ok, 既然晶胞在做簡諧振動,那么就列出一個簡諧振動方程組好了,這里要用到晶格特征常數(在第一章里就提過,很重要的,不是么)。
解這個二階常微分方程,解出一個色散關系,在波矢趨于無窮小的時候,得到一個線性的色散關系-----提示一下,在電磁波經過引力場的時候,也會出現色散,你能從這兩個色散關系里面發現色散方程的共有特征么?
c:解晶胞在做簡諧振動方程,可以得到一個關于頻率w的連續解。但是,一旦我們引入了周期性邊界條件,發現這個解量子化了。
量子化的頻率w,被稱為聲子。
聲子是研究固體內部散射機制的一個很重要的概念。要好好體會 。
d: 聲子是玻色子,服從玻色分布。用這個原理可以推算固體熱容。
這個貌似必考的內容哦。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東西,殘缺使得物質真實。晶體也是。那么晶體內部的殘缺被稱為缺陷。這方面的研究就是第四章-----晶體的缺陷和運動。
至此,對晶胞的討論結束了,下面進入到另一個話題,晶體中的近自由電子。
2.近自由電子
先要知道什么是自由電子。自由電子就是薛定諤方程中勢能項取0,解出的行波函數。
那么什么是近自由電子,就是薛定諤方程中勢能項取晶胞周期函數,解出來是一個布洛赫波。這就是第五章-----固體電子論
所以,千萬不要把自由電子,和近自由電子搞混了。
然后根據晶胞原子數,晶胞特征常數,就能推算出能帶了(還記得么,第一章里強調過,很重要的)。這是第六章-----能帶理論
給你一個建議就是多做習題。把黃昆的習題做3次,自己就能體會出來了。
還有上交大蔣玉龍的很不錯,應該去看看。
中科院院士
黃昆(1919.9.2-2005.7.6)固體物理、半導體物理學家。浙江嘉興人,生于北京。1941年畢業于燕京大學。1948年獲英國布里斯托
[黃昆]
黃昆
爾大學博士學位。1955年選聘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1980年當選為瑞典皇家科學院外籍院士。1985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研究員、名譽所長。是國際著名的中國物理學家、教育家、中國固體物理學先驅、中國半導體技術奠基人。
主要從事固體物理理論、半導體物理學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多項國際水平的成果,是中國半導體物理學研究的開創者之一。 50 年代與合作者首先提出多聲子的輻射和無輻射躍遷的量子理論即“黃-佩卡爾理論”;首先提出晶體中聲子與電磁波的耦合振動模式及有關的基本方程(被譽為黃方程)。40年代首次提出固體中雜質缺陷導致 X光漫散射的理論(被譽為黃散射)。證明了無輻射躍遷絕熱近似和靜態耦合理論的等價性,澄清了這方面的一些根本性問題。獲2001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編輯本段
人物介紹
黃昆(1919年9月2日-2005年7月6日)。
國際著名的中國物理學家、教育家、中國固體物理學先驅、中國半導體技術奠基人。
黃昆1919年9月出生于北京,1941年畢業于燕京大學,1944年畢業于西南聯合大學的北京大學理科研究所,獲碩士學位,1947年在英段好國布里斯托大學獲得博士學位。
黃昆獲得博士學位后曾在英國愛丁堡大學物理系、利物浦大學理論物理系從事研究工作。
1951年,黃昆回到北京大學任物理系教笑燃頃授,1977年后任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所長直到退休。
黃昆早年在愛丁堡大學與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得主玻恩教授一起從事研究工作,合著了在固體物理學界享有聲譽的《晶格動力學》一書。1956年,黃昆在北京大學物理系任教授期間,參與創建了中國第一個半導體物理專業,為中國信息產業培養了第一批人材。在北京大學任教期間,黃昆還主持本科生教學體系的創建工作,并著有《固體物理學》教材,享有盛譽。
1977年后,在鄧小平的過問下,黃昆出任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所長。2001年,黃昆與其北大校友王選一同獲得了該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2005年7月6日,16時18分,黃昆在北京逝世,享年86歲。
黃昆的主要榮譽包括1955年中國科學院第一批學部委員(今中國科學院院士)、2001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瑞典皇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和1995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獲得者。黃昆還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第五、六、七、八屆常務委員。黃昆是中國共產黨黨員、九三學社社員。
編輯本段
黃昆的一生
黃昆的一生和諾貝爾獎大師緊密相連,從英國布里斯托大學到愛丁堡大學,再到利物浦大學,從諾貝爾獎獲得者莫特教授到玻恩教授,黃昆的第一個“黃金時代”到來了。物理學大師玻恩是量子力學的創始人,也是晶體原子運動理論的開創者,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玻恩就打算從量子學
[青年黃昆]
青年黃昆
最一般原理出發,寫一部關于晶格動力學的專著,但戰后因忙于他事且年事已高,此事一度擱置。1947年5月中旬,黃昆來到了愛丁堡大學玻恩教授處短期工作,工作中玻恩發現黃昆熟悉這門學科,且有深邃見解,便將完成用量子力學闡述晶格動力學理論的《晶格動力學》專著的重任交給了黃昆,同時交給他的還有玻恩的一些殘缺不全的舊手稿……
黃昆從1948年開始,在4年時間內不僅以嚴謹的論述和非常清晰的物碰陸理圖像對這個固體物理學中的最基本領域進行了的總結,而且還以一系列創造性的工作發展和完善了這個領域。“有一段時間,我同玻恩教授還發生了爭論……”誰也沒想到,黃昆當初寫進的內容在1960年激光發現以后,一一被實驗證實。由此,奠定了他在固體物理學領域的權威地位。玻恩這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也伸出了大拇指,他在給愛因斯坦的信中說:“書稿內容現在已經完全超越了我的理論……”
編輯本段
黃昆被選為2002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
頒獎辭:他一生都在科學的世界里探求真諦,一生都在默默地傳遞著知識的薪火,面對名利的起落,他處之淡然。他不僅以自己嚴謹和勤奮的科學態度在科學的領域里為人類的進步做出卓越的貢獻,更以淡泊名利和率真的人生態度詮釋了一個科學家的人格本質。
編輯本段
從蒙養園到燕京大學
黃昆于1919年9月2日誕生在北京,祖藉為浙江嘉興。父親當時是中國銀行高級職員。母親賀延祉,籍貫湖南,畢業于北京女子師范大學,也在銀行工作。黃昆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他的大姐名黃宣,大哥黃燕,二哥黃宛(我國著名心臟內科專家),姐弟四人年齡依次相差一歲,手足情深而又互相影響。他們的名字都取自于北京的地名,黃昆的“昆”來自于“昆明湖”,黃宛的“宛”來自于“宛平城”,黃燕的“燕”來自于“燕山”,黃宣的“宣”來自于“宣武”。家庭較高的文化素養和毫無拘束的氣氛,特別母親為人嚴肅認真,對黃昆少年時期成長影響很大。
一般而言,許多著名科學家在少年,甚至童年就顯示出其天賦。然而,黃昆卻自認為他屬于智力發育滯后的類型。在談及現在中小學生的負擔太重問題時,黃昆以切身經歷為例,認為,小學學習不必要求太高,但中學打的基礎卻會影響一個人的一輩子。
黃昆先后在北京蒙養園、北京師大附小、上海光華小學(在靜安寺附近一條弄堂里,黃昆在那里呆了一年多)上學。他回憶自己小學階段,除去很早就識字,在小學時期常讀和學會加減乘除之外,似乎沒有學更多的知識。他還記得,他小學期間最出色的一次表現,是在三年級北京史地課考試得第5名。他帶回給母親的獎品,是一份北京城的油印講義。為此,他始終為能熟練說出北京城所有內外城門名而感到自豪。
編輯本段
中學打基礎
關于中學打基礎影響一輩子,黃昆有正反兩方面的經歷。
黃昆在上海光華小學五年級沒讀完,隨家搬遷回到了北京。黃昆的伯父黃子通當時在燕京大學哲學系任教授,黃昆暫住在伯父家中,并插班就讀于燕京大學附中初中。他在這里只學習了半年,就轉學到通縣潞河中學。但是,這短短的半年,對黃昆以后的發展卻有長遠的影響。黃昆的伯父偶然看見黃昆課后很空閑,就詢問他原因。黃昆回答說,老師交待的數學作業都已完成。他伯父說,那怎么行,數學課本上的題全都要作。自此,黃昆就這樣做了。從此他的數學課一直學得很好,并發生了濃厚興趣。轉入到潞河中學后,這習慣不僅仍延續下來,并帶動了其它學科的學習。黃昆后來回顧,這一偶然情況有深遠影響。由于他下課就忙于自己作題,很少去看書上的例題,反而使他沒有訓練出“照貓畫虎”的習慣。
編輯本段
治學要點
黃昆治學一個重要特點,“從第一原理出發”,其習慣也許就是在中學開始培養的。
潞河中學前身可以追溯到1867年由美國一個牧師創辦的通州男塾。1889年,它演
[黃昆文集]
黃昆文集
變成包括小學、中學、大學和神學院的潞河書院。以后又先后更名為協和書院,華北協和大學。1918年,華北協和大學與匯文大學合并組成燕京大學,而協和大學附設中學部仍保留在通州原址,叫潞河中學。潞河中學雖然是教會學校,但1927年以后,由華人任校長,取消“圣經”必修課。潞河中學的校訓為“人格教育”。黃昆是學習上的優等生,除語文課外,他的高中三年學習總成績始終保持在全年級之首。黃昆兄弟三人都就讀于潞河中學。他的大哥因為休學兩年,與他同班,數學成績只有30來分,在黃昆帶動下,黃燕的數學成績也很快就超過了及格線。潞河中學每個禮拜都有全校大會,黃氏三兄弟穿自己家做的布鞋,被校長在全校大會上表揚。
黃昆自己認為,他中學時代反面教訓是,中學語文課沒有學好。就像大多數中學男生一樣,對于老師出的作文題,黃昆覺得,不是一句話就解答了,就是無話好說。后來黃昆回顧自己生涯,認為其后果影響了自己一輩子。例如,1936年黃昆從潞河中學畢業,擬學工科。他報考過清華大學和北洋工學院,但都未被錄取,原因就是語文成績太差的緣故。黃昆在生平自述中寫道:
“我于1944年參加了當時‘庚子賠款’留美和留英兩項考試。留美考試未錄取,后來通過別人查分數才知道我的語文考試只得了24分。在留英考試中,我的作文只寫了三行就再寫不下去了,只好就此交卷。后來得知,我居然被錄取。這曾使我大吃一驚。以后有機會看到所有考生的評分,這才知道這位中文考官顯然眼界很高,而打分又很講分寸,很多考生的中文成績都是40分,再沒有比這更低的分數,我當時是其中之一。以后雖然沒有再考語文,但是語文這個關遠沒有過去。順便可以提到,我的語文基礎沒有打好,多少年來,在各個時期,各種場合都給我帶來不小的牽累(從早年的考試到以后的寫作,以至講話發言)。近年來,不少場合要你講點話或是讓你題詞,我只能極力推辭,而主持人則很難諒解。這總使我想起中學語文老師出了題我覺得無話可說的窘況。”
1937年,黃昆通過潞河中學向燕京大學的保送考試,進入燕京大學,并根據自己的優勢和興趣,選定物理為學習專業。
編輯本段
群英薈萃
抗日戰爭爆發后,中國的三所著名大學:清華、北大、南開遷至云南昆明,1938年春組成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在中國人民抗戰最艱難困苦的年代,培養出楊振寧、李政道、黃昆、張守廉、李蔭遠、黃授書、鄧稼先、朱光亞等一大批杰出人材。開出中國教育史上最絢麗的一朵奇葩。
西南聯大物理系規模雖然不算大,但是人材濟濟,中國物理學界許多學術造詣很深的知名教授都在這里執教。當時“清華有葉企蓀、吳有訓、周培源、趙忠堯、王竹溪、霍秉權;北大有饒毓泰、朱物華、吳大猷、鄭華熾、馬仕俊;南開有張文裕,還有許貞陽。西南聯大的數學師資也為當時國內一時之選。
清華有楊武之、鄭洞蓀、陳省身、華羅庚、許寶馬錄;北大有江澤涵;南開有姜立夫。在西南聯大,物理系每年級只有一班,約三四十人。生活條件十分艱苦,都住在學校泥墻草頂的宿舍里。
1941年秋,黃昆在獲得燕京大學學士學位后,經葛庭燧先生介紹,來到西南聯大任助教。從北京到昆明,黃昆路經青島、上海、香港、桂林、貴州,路上整整花了2個多月。系主任饒毓泰先生在第一次接見黃昆時對他說,這里人很多,根本不需要助教。你在這兒就是鉆研學問作研究。事實也確是如此。
黃昆的教學任務只是每周帶一次普通物理實驗。吳大猷讓他半做研究生,半做助教,這樣他可以得到一些收入。
由于張守廉的緣故,黃昆很快地結識了和張同班的楊振寧。他們三人學習思考風格迥異,但都是絕頂聰明的人。他們一起上吳大猷和其他先生的課,通過課后討論,他們彼此加深了人品學問的了解。
編輯本段
師從莫特
1944年黃昆、楊振寧、張守廉西南聯大研究生畢業。黃昆被“庚子賠款”留英公費生錄取。“庚子賠款”留英公費生是在1930年設立的,比庚款留美公費生晚得多。第八屆“庚子賠款”留英公費生,物理學共有兩個名額,洪朝生考取了另一名額。洪朝生同時也考取清華第六屆留美公費生無線電專業,他決定去美國留學,庚款留英的另一名額由梅鎮岳遞補。按庚款留英公費生規定,去英國什么學校,選哪位科學家做導師,都可以先由本人提出志愿,再取得接收方的同意。當時,有一位英國教授給聯大捐贈了一大批在英國出版的科學書籍。黃昆對這批書很感興趣,大多翻閱了一下。引起他特別注意的是一位名叫莫特的英國科學家。莫特寫了三本書:《原子的碰撞理論》、《金屬與合金的電子理論》、《離子晶體中的電子過程》。這三本專著覆蓋了三個很不相同的領域,每一本專著的出版,都標志著一個學科方向的誕生。這使黃昆感到這位科學家的學識非常淵博。
另外,黃昆也被后兩本書的豐富新穎內容所吸引,覺得莫特所研究的領域非常豐富多彩。基于這兩方面原因,黃昆決定到布列斯托(B r is to l)大學做莫特教授的博士生,并被莫特接受。可以說,黃昆選做莫特教授的研究生,實際上也把自己將來的研究方向選定為固體物理學。黃昆能在學科發展早期進入這一大有作為的科學領域,應該說,這是一種難得的機遇。但是,機遇或大或小,一個人一生中都會碰到。沒有準備,機遇將擦肩而過;有了充分準備,機遇就會被抓住。正是在燕京大學自學量子力學打下了扎實的基礎,在西南聯大有名師指點,優秀同學激勵和良好學風這樣的環境里,加上自己刻苦鉆研,黃昆在固體物理發展的黃金年代,抓住機遇,做出重大貢獻。
1945年8月,黃昆終于在布列斯托大學做了莫特的研究生,他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莫特招收的第一個博士生。因無序的電子結構而榮獲1977年諾貝爾物理獎的莫特,當時還是一位很年輕的教授,但已是國際上著名的固體物理學家。
編輯本段
鳳凰涅磐
1977年,黃昆被調到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任所長。黃昆認為既然
[黃昆(右)]
黃昆(右)
身在研究所,自己就必須在科研第一線工作。在研究所不做研究,情理難容。但是,研究中斷了近30年,這30年國內外科技發展日新月異,自己年齡已近60,研究怎樣才能做得起來呢?黃昆想,科學家老了會掉隊大概有兩個原因,一是知識老化,特別是基礎理論和方法跟不上發展;二是由于地位,容易脫離第一線的具體工作以致自己原來的老本也會逐步忘記。他分析自己的情況,認為,要把幾十年基礎理論的發展認真地補上,恐怕是做不到的。
但是,承認這個局限性,并不等于不能做研究。他拿定主意,要堅持自己動手做第一線的具體工作,要去做自己能做的事。
黃昆在國際物理界沉寂近30年后,又重新活躍起來。他開始了他研究生涯中第二個活躍時期:1980-1990年。正如國際著名固體物理學家,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協會固體物理研究所前所長卡多納(M.Cardona)描述黃昆,“他好比現代的鳳凰涅磐,從灰燼中飛起又成為世界領頭的固體物理學家”。
編輯本段
治學之道
黃昆研究教學60載,形成了自己鮮明的治學風格。黃昆先后師從吳大猷、莫特、波恩三位大師,其中莫特對他的影響最大。他有選擇地吸取了三位大師的治學之道,在60載的研究教學中,形成了自己獨特而鮮明的治學風格。
編輯本段
黃昆的名言
黃昆把自己的一生科學研究經歷歸結為:一是要學習知識,二是要創造知識。對做科學研究工作的人來講,歸根結底在于創造知識。而學習知識與創造知識,黃昆從自己的切身經歷和觀察別人的經驗教訓,歸納出兩句名言:
(1)“學習知識不是越多越好,越深越好,而是要服從于應用,要與自己駕馭知識的能力相匹配。”
(2)“對于創造知識,就是要在科研工作中有所作為,真正做出點有價值的研究成果。為此,要做到三個‘善于’,即要善于發現和提出問題,尤其是要提出在科學上有意義的問題;要善于提出模型或方法去解決問題,因為只提出問題而不去解決問題,所提問題就失去實際意義;還要善于作出最重要、最有意義的結論。”這兩句名言確實是黃昆的經驗之談,我們應當作座右銘而牢記。
編輯本段
老驥伏櫪
黃昆在科學上的成就受到了國際學術界的高度評價,也得到祖國和人民的承認。1955年,年僅36歲的黃昆就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是當時所有委員中最年輕的一名。改革開放以來,黃昆當選為瑞典皇家科學院外藉院士(1980年)、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1985年)、國際純粹物理和應用物理協會(IUPAP)半導體委員會委員(1985-1988年)。黃昆除了擔任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科學院數理學部常委,還被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64年),當選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員(1978年),以后分別連任第六屆、第七屆、第八屆政協常委。他也曾獲得中央國家機關優秀共產黨員稱號,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01年,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科學技術獎。
編輯本段
黃昆的貢獻
黃昆,青年時代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中年時期獻身于祖國教育事業,60歲后又重攀上世界科學高峰,如今桃李滿天下,聞名海內外。可以說,除了諾貝爾獎,作為一個中國物理學家,黃昆幾乎得到了所能得到的一切榮譽。但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未已。黃昆已年逾八旬時,身患帕金森病,仍每天上午去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上班,他仍在為祖國的科學技術發展而嘔心瀝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