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古詩?1、《春夜洛城聞笛》唐.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2、《逢入京使》唐.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3、《晚春》唐.韓愈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4、那么,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古詩?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山中雜詩 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鳥向檐上飛,云從窗里出。竹里館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春夜洛城聞笛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逢入京使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滁州西澗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江南逢李龜年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送靈澈上人 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約客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論詩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憂郁的日子里需要鎮靜: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心兒永遠向往著未來,現在卻常是憂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將會過去,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未選擇的路 未選擇的路 黃色的樹林里分出兩條路,可惜我不能同時去涉足,在那路口久久佇立,我在那條路上極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叢林深處。
吳均《山中雜詩》
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鳥向檐上飛,云從窗里出。
王維《竹里館 》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李白《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岑參《逢入京使》
故園東望路漫漫, 雙袖龍鐘淚不干。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韋應物《滁州西澗》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劉長卿《送靈澈上人》
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 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
趙師秀《約客》
黃梅時節家家雨, 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 閑敲棋子落燈花。
趙翼《論詩》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課外古詩詞背誦
山中雜詩
年代:南北朝 作者:吳均
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鳥向檐上飛,云從窗里出.
竹里館
年代:唐 作者:王維 體裁:五絕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峨眉山月歌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體裁:七絕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春夜洛城聞笛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體裁:七絕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逢入京使
年代:唐 作者:岑參 體裁:七絕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滁州西澗
年代:唐 作者:韋應物 體裁:七絕 類別:山水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江南逢李龜年
年代:唐 作者:杜甫 體裁:七絕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送靈澈上人
年代:唐 作者:劉長卿 體裁:五絕
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
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
約客
年代:宋 作者:趙師秀 體裁:七絕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論詩
年代:清 作者:趙翼 體裁:七絕
李杜詩篇萬人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七年級下冊人教版語文教材中有十首需要背誦的古詩詞,它們分別是《山中雜詩》、《竹里館》、《峨眉山月歌》、《春夜洛城聞笛》、《逢入京使》、《滁州西澗》、《江南逢李龜年》、《送靈澈上人》、《約客》和《論詩》。此外,還有一首著名的敘事詩《木蘭詩》,它講述了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故事。
這些詩歌不僅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還展現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情感世界。比如,《山中雜詩》描繪了山中幽靜的環境,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美景的熱愛;《竹里館》則通過竹林的意象,寄托了詩人淡泊名利、追求心靈自由的高潔情操。
除了古詩詞,教材中還收錄了幾篇古文,包括《傷仲永》、《孫權勸學》、《口技》、《夸父追日》和《共工觸怒不周山》等。這些文章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能力,還能讓學生領略到古代文學的魅力?!秱儆馈分v述了天才少年仲永的故事,強調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孫權勸學》則通過孫權勸說呂蒙學習的故事,展現了學習對于個人成長的重要性。
《口技》描繪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口技表演,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現了表演者的高超技藝;《夸父追日》和《共工觸怒不周山》則是中國古代神話故事,富有想象力和教育意義。
通過閱讀這些古詩詞和古文,學生們不僅能豐富自己的文學素養,還能更好地了解中國古代文化,培養良好的品德和審美情趣。
1.山中雜詩
(南朝) 吳均
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
鳥向檐上飛,云從窗里出.
2.竹里館
王維(唐)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3.峨眉山月歌
李白(唐)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4.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唐)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5.逢入京使
岑參(唐)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6.滁州西澗
韋應物(唐)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7.江南逢李龜年
杜甫(唐)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8.送靈澈上人
劉長卿(唐)
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
荷笠帶夕陽,青山獨歸遠.
9.約客
(宋) 趙師秀
黃梅時節家家雨,春早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10.論詩
趙翼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傷仲永(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不使學.
余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于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于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
孫權勸學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口技 林嗣環
京中有善口技者.會賓客大宴,于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眾賓團坐.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地齊發,眾妙畢備.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
未幾,夫齁聲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微聞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傾側,婦夢中咳嗽.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
夸父逐日
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公共怒觸不周山
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
狼
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以上就是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古詩的全部內容,七年級下冊人教版語文教材中有十首需要背誦的古詩詞,它們分別是《山中雜詩》、《竹里館》、《峨眉山月歌》、《春夜洛城聞笛》、《逢入京使》、《滁州西澗》、《江南逢李龜年》、《送靈澈上人》、《約客》和《論詩》。此外,還有一首著名的敘事詩《木蘭詩》,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真偽需自行辨別。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