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必修二知識點?高中歷史必修二知識點1 識記早期農業生產的出現,理解精耕細作的傳統農業,理解男耕女織的小農經濟。 ◆早期農業生產的出現、精耕細作的傳統農業 1、農業起源: a.中國世界農業起源地之一,距今一萬年左右; b.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國家; c.距今七八千年中國原始農業已相當發達。 2、那么,高一歷史必修二知識點?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歸納總結是學習過程中必不缺少的部分,那么高中歷史必修二有哪些知識點呢?下面是由我為大家整理的“高中歷史必修二知識點歸納”,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高中歷史必修二知識點歸納
1.古代中國的農業經濟
(1)古代中國農業主要耕作方式的演變
神農氏時代:創制了原始農具耒耜;春秋戰國時期:采用鐵制農具和牛耕技術;漢朝:鐵制農具和牛耕技術逐漸普及,曲柄鋤、大鐮、耦犁、一牛挽犁、鐵鏵犁等得到推廣.
(2)古代中國著名的水利工程
戰國:李冰主持的都江堰和鄭國主持的鄭國渠工程,關中農民創造“井渠”,現流行于新疆地區;東漢:王景治理黃河.
(3)中國古代農業經濟的基本特點
基本特點:以小農戶個體經營為主的農業經營方式.
2.古代中國的手工業經濟
(1)漢唐絲織業的主要成就
漢代:在考古出土中發現很多技巧高超、品種繁多的絲綢實物,如長沙馬王堆出土的絲織品素紗禪衣和起絨錦等.絲織品遠銷到以羅馬為中心的地中海沿岸.
唐代:唐朝中期以后,私營紡織作坊興起,官營紡織業也有相當大的規模.
(2)商周青銅器的鑄造和漢代冶鐵技術的進步
商周時期,青銅器的鑄造工藝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商代青銅器的出土地點分布廣泛,生產規模相當大.
漢代冶鐵開始使用煤做燃料,供風形式由自然通風演進到人力皮囊通風,然后又到畜力馬排鼓風,東漢初,南陽太守杜詩創造出以水力為動力的鼓風裝置.
(3)唐宋陶瓷業的主要成就
唐代:唐三彩、越窯的青瓷、邢窯的白瓷、江西景德鎮和四川大邑的白瓷,長沙銅官窯首創釉下彩繪,并把繪畫和詩文用于瓷器裝飾.唐宋以來,河北定窯、河南鈞窯、江西景德鎮窯、浙江龍泉窯、陜西耀州窯等聞名天下.
3.古代中國的商業經濟
(1)“市”在歷代的發展
①秦代規定,商品買賣必須明碼標價.②漢代進行集中貿易的“市”有專門的管理機構.③六朝時期,形成了民間集市——“草市”,政府設“草市尉”進行管理.④唐代“草市”逐漸演進為相對集中的地方商業中心.“夜市”比較繁榮.⑤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間和時間上的限制.⑥明清都市中的商業區相當繁華.
4.古代中國的經濟政策
(1)“重農抑商”政策及其影響
重農抑商政策:主張重視農業而限制打擊工商業的經濟思想和政策,開始于戰國時期的商鞅變法,后歷代封建王朝都推行這種政策。
積累知識,也就應有農民積肥的勁頭,撿的范圍要寬,不好限制太多,……牛糞人糞羊糞都一概撿回來,讓它們統統變成有用的肥料,滋養作物的生長。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高一歷史必修二知識點小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一歷史必修二知識點總結1
第22課戰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形成
一、布雷頓森林會議
1、背景
(1)第二次世界大戰給交戰雙方都帶來了巨大的沖擊,西歐國家普遍衰落;美國的經濟實力卻空前膨脹,成為世界最大的債權國。
(2)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期,如何建立一個有利于世界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機制,成為重建戰后世界秩序的關鍵。
2、目的
美國企圖建立以自己主導的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
3、召開
(1)時間:1944年7月,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的布雷頓森林,美國、英國、法國、蘇聯、中國等44個國家的代表舉行了聯合國國際貨幣金融會議。
(2)內容:會議通過了以美國懷特計劃為基礎的《聯合國貨幣金融會議最后決議書》及附件,這些文件統稱為《布雷頓森林協定》。
二、世界貨幣體系的建立
1、金融組織
(1)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概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945年成立。現在成員國180多個,中國是成員國之一。
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高中歷史必修2知識點總結歸納,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歷史必修2知識點總結:土地制度的演變
1、原始社會: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
2、奴隸社會:井田制——土地國有制
瓦解原因:
①根本:生產力的發展,春秋戰國時期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②直接:私田出現;
井田制瓦解的標志:魯國實行初稅畝
井田制徹底瓦解:商鞅變法,確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3、封建社會:封建土地私有制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特點:土地個人所有、土地可以自由買賣或轉讓
封建土地私有制確立的影響:地主依靠政治經濟特權,大量兼并農民的土地,造成了社會的兩極分化;農民被束縛在土地上,有利于小農經濟的發展。
4、抑制土地兼并
(1)目的:保證國家賦稅收入,維護小農經濟、鞏固統治。土地兼并的根源:封建土地私有制
(2)措施:
(1)北魏至唐實行均田制
(2)明朝政府丈量全國土地,按人丁和田畝收稅。
(3)評價:起到鼓勵農民墾荒的作用,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發展的必然結果。
高中歷史必修2知識點總結:重農抑商
1、“重農抑商”政策產生及目的
(1)始于戰國時商鞅變法
(2)直接:確保賦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根本:保鞏固封建統治
2、重農抑商政策的演變:
(1)商周時期:采取鼓勵政策支持商業發展;
(2)戰國:商鞅變法首倡重農抑商;
(3)西漢:推行一系列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富商大賈的勢力;
(4)明清:仍固守重農抑商,實行專賣制度,對民營商業加征商稅,影響資本主義萌芽發展。
1.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
(1)知道古代中國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國農業經濟的基本特點。
(2)列舉古代中國手工業發展的基本史實,認識古代中國手工業發展的特征。
(3)概述古代中國商業發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國商業發展的特點。
(4)了解“重農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響,分析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緩慢的原因。
2.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與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
(1)簡述鴉片戰爭后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和近代民族工業興起的史實,認識近代中國資本主義產生的歷史背景。
(2)了解民國時期民族工業曲折發展的主要史實,探討影響中國資本主義發展的主要因素。
(3)探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條件下,資本主義在中國近代歷史發展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
(1)概述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我國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實踐,總結其經驗教訓。
(2)了解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有關改革開放決策的內容,認識其對我國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的歷史意義。
(3)講述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和國有企業改革的主要內容,認識改革與社會發展的關系。
(4)概述我國創辦經濟特區、興辦經濟技術開發區、開辟沿海經濟開放區和開發開放上海浦東的史實,分析我國對外開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點。
【篇一】高一必修二歷史知識點整理
1、歷程
(1)夏、商、西周時期以青銅鑄造為代表的手工業,由官府壟斷。
(2)春秋戰國時期,官營手工業繼續發展。
(3)西漢武帝以后,煮鹽、冶鐵、鑄錢等最有利可圖的行業,都收歸官辦。
2、特點
官營手工業由政府直接經營,進行集中的大作坊生產。它憑借國家權力,征調優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產不計成本,產品大多精美。
3、地位
中國的官營手工業素稱發達,在冶金、制瓷、絲織等諸多行業中,一直在世界上保持地位。
4、表現
(1)冶金業
①冶銅技術:原始社會晚期,中國人已掌握了冶銅技術;商周時代,青銅鑄造進入繁榮時期。
②冶煉鋼鐵技術:西周晚期,中國已有鐵器;戰國時期,鐵農具推廣;這一領域眾多的發明創造,如兩漢的高爐煉鐵和炒鋼技術,東漢杜詩發明的水力鼓風冶鐵工具,南北朝的灌鋼法等,使中國鋼鐵冶煉技術和產量,在16世紀以前一直世界。
(2)制瓷業
①商朝時已燒制出原始瓷器
②東漢燒出成熟的青瓷
③北朝燒出成熟的白瓷
④唐朝,已形成南青北白兩大制瓷系統
⑤宋朝中國制瓷技術大放異彩,瓷窯遍布全國各地,并出現了五大名窯
⑥明清時期瓷器種類豐富,青花瓷、彩瓷、琺瑯彩爭奇斗艷(江西景德鎮是的瓷都)
(3)絲織業
①距今四五千年,我國已養蠶并有了絲織品。
以上就是高一歷史必修二知識點的全部內容,1.古代中國的農業經濟 (1)古代中國農業主要耕作方式的演變 神農氏時代:創制了原始農具耒耜;春秋戰國時期:采用鐵制農具和牛耕技術;漢朝:鐵制農具和牛耕技術逐漸普及,曲柄鋤、大鐮、耦犁、一牛挽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