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名將?10、李晟、李愬 老子為唐代宗平羌、吐蕃的邊患,為唐德宗削平四鎮之亂立下了汗馬功勞,最后兼任四鎮節度使,位極人臣,堪稱一代名將。兒子打的仗不多,但雪夜襲蔡州,一夜平淮西的作戰創下了中國歷史上襲擊作戰的經典戰例,足以彪名青史,一戰就使得知名度大大高于身經百戰的老子了。11、楊業、那么,歷史上的名將?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歷朝歷代都有名將,明朝的戚繼光;清朝的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胡林翼、馮子才;民國時期的黃埔軍校各位將軍,馮玉祥,白崇禧、李宗仁、鄭洞口、孫立人……。
“古今六十四名將”,即“武成王廟六十四將”、“武廟六十四將”。
一、武廟左列34名將:
1、越相國范蠡、齊將孫臏、趙信平君廉頗、秦將王翦、漢相國平陽侯曹參、左丞相絳侯周勃、前將軍北平太守李廣、大司馬冠軍侯霍去病
2、后漢太傅高密侯鄧禹、左將軍膠東侯賈復、執金吾雍奴侯寇恂、伏波將軍新息侯馬援、太尉槐里侯皇甫嵩,魏征東將軍晉陽侯張遼,蜀前將軍漢壽亭侯關羽
3、吳偏將軍南郡太守周瑜、丞相婁侯陸遜,晉征南大將軍南城侯羊祜、撫軍大將軍撫軍大將軍襄陽侯王濬,東晉車騎將軍康樂公謝玄,前燕太宰錄尚書太原王慕容恪,宋司空武陵公檀道濟、梁大尉永寧郡公王僧辯,北齊尚書右仆射燕郡公慕容紹宗
4、周大冢宰齊王宇文憲,隋上柱國新義公韓擒虎、柱國太平公史萬歲,唐右武候大將軍鄂國公尉遲恭、右武衛大將軍邢國公蘇定方、右武衛大將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韓國公張仁亶、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中山公王晙、夏官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朔方大總管王孝杰。
二、武廟右列30名將:
1、齊相管仲、安平君田單,趙馬服君趙奢、大將軍武安君李牧,漢梁王彭越、太尉條侯周亞夫、大將軍長平侯衛青、后將軍營平侯趙充國
2、后漢大司馬廣平侯吳漢、征西大將軍夏陽侯馮異、建威大將軍好畤侯耿弇、太尉新豐侯段颎、魏太尉鄧艾、蜀車騎將軍西鄉侯張飛、吳武威將軍南郡太守孱陵侯呂蒙
3、大司馬荊州牧陸抗、晉鎮南大將軍當陽侯杜預、太尉長沙公陶侃、前秦丞相王猛、后魏太尉北平王長孫嵩、宋征虜將軍王鎮惡、陳司空南平公吳明徹、北齊右丞相咸陽王斛律光、周太傅大宗伯燕國公于謹、右仆射鄖國公韋孝寬、隋司空尚書令越國公楊素
4、右武候大將軍宋國公賀若弼、唐司空河間郡王李孝恭、禮部尚書聞喜公裴行儉、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代國公郭元振、朔方節度使兼御史大夫張齊丘、太尉中書令尚父汾陽郡王郭子儀。
一、項羽
秦末起義軍領袖。
漢族,下相(今江蘇宿遷)人。
秦末隨項梁發動會稽起義,在前207年的決定性戰役巨鹿之戰中大破秦軍主力。
秦亡后自立為西楚霸王,統治黃河及長江下游的梁、楚九郡。
后在楚漢戰爭中為漢王劉邦所敗,在烏江自刎而死。
項羽的勇武古今無雙,他是中華數千年歷史上最為勇猛的將領,“霸王”一詞,專指項羽。
二、冉閔
中華民族的英雄。
為今人所知的是屠殺胡人的命令,成功拯救了漢民族,冉魏的開國皇帝。
做為唯一活躍在中原保護漢族,免遭異族屠殺的悲情英雄,論其勇能以其一己之力扭轉自黃帝創立的華夏 *** 為五胡屠宰滅絕,是謂鐵血英雄。
能以一已之力,以少勝多,驅逐五胡返回故土,挽救了北方漢族的命運,也消滅了后趙,結束了羯族人的殘暴統治。
三、岳飛
中國歷史上著名戰略家、軍事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將。
同時又是兩宋以來最年輕的建節封侯者。
南宋中興四將(岳飛、韓世忠、張俊、劉光世)之首。
只可惜被高宗和秦檜陷害。
否則南宋必定收復北方。
岳飛所帶領的岳家軍也是百戰不殆、所向披靡,“凍死不拆屋,餓死不奪糧”的岳家軍。
深受百姓愛戴。
四、韓信
西漢開國功臣,漢初三杰之一。
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戰略家。
初封楚王,后被貶為淮陰侯。
韓信戰功顯赫,卻因遭劉邦猜忌而被殺害。
1、趙奢、趙括
老子是實實在在的名將,雖然好像只打過一仗,但狹路相逢勇者勝的名言就是從他那里傳下來的。
兒子嗎,倒是很有名,有名的倒霉蛋而已,給人們留下了紙上
談兵、虎父犬子的經典例子。
2、王翦、王賁
老子是大名鼎鼎的破趙滅楚的英雄,打開了秦始皇統一六國的大門,兒子也是好漢,滅魏平燕收齊,把六國徹底打掃干凈了。
秦始皇一統天下的偉業基本就是這父子二人包辦了。
3、蒙驁、蒙武、蒙恬
這祖孫三代的名頭雖然比不上王翦、王賁響,但也堪稱秦國的宿將了。
蒙驁以大將身份領兵攻城掠地,為秦國立下汗馬功勞。
蒙武以副將身份隨王翦破楚并生擒楚王,也算是戰功赫赫了。
蒙恬則出擊河南地,大敗匈奴,威震邊關十余年。
4、周勃、周亞夫
周勃之所以稱為名將,大概完全是劉邦那句“安漢者必勃也”了,不過他確實沒有辜負劉邦的信任。
不過他兒子確實厲害,細柳營讓文帝臨死也不用擔心社稷的穩定了,平七國之亂更是舉重若輕,平息這么大的叛亂而又這么干脆利索,足顯名將風范了。
5、李廣、李敢
老子雖然打的勝仗不多,但名聲太大了,有名的飛將軍,加上李廣難封的遭遇,給后代的文人墨客們提供了無限的遐思。
兒子也和老子一樣勇猛善戰,雖然不能獨當一面,但以大校之職跟隨衛青、霍去病數次遠征,立功非小。
古代六十四名將如下:
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經顏真卿建議,史館考定在武廟中塑像的春秋戰國時期至唐建中年間在軍事上享有盛譽的將領。
《新唐書卷一十五》載建中三年,禮儀使顏真卿奏:“治武成廟,請如《月令》春、秋釋奠。
其追封以王,宜用諸侯之數,樂奏軒縣。”
名單是:
范蠡、管仲、田單、孫臏、廉頗、趙奢、王翦、李牧、彭越、曹參、周勃、周亞夫、李廣、衛青、霍去病、趙充國、鄧禹、吳漢、馮異、耿弇、賈復、寇恂、馬援、段颎、皇甫嵩、張遼、關羽、張飛、鄧艾、周瑜、陸遜、呂蒙、羊祜、陸抗、王濬、謝玄、杜預、陶侃、王猛、慕容恪、檀道濟、長孫嵩、王鎮惡、吳明徹、王僧辯、斛律光、慕容紹宗、宇文憲、于謹、韋孝寬、楊素、韓擒虎、史萬歲、賀若弼、尉遲敬德、李孝恭、蘇定方、張仁亶、郭元振、裴行儉、王晙、王孝杰、張齊丘、郭子儀。
中國古代七十二名將如下:
一檔:1人
張良河南寶豐人,出生貴族世家,曾經主謀刺殺秦始皇,是劉邦的重要謀士,被稱為漢初三杰之一。
二檔:10人
管仲春秋齊國的政治家,被譽為華夏第一相、法家先驅等名號。
孫武春秋時期齊國人,因內亂遠走吳國。
被譽為“百世兵家之師”。
樂毅廣東中山靈壽人,戰國時期接觸的軍事家,因燕惠王猜忌而投奔趙國。
以上就是歷史上的名將的全部內容,1、孫武 2、吳起 3、廉頗 4、李牧 5、樂毅 6、孫臏 7、李斯 8、王翦 9、白起 10、項羽 11、韓信 12、張良 13、蕭何 14、衛青 15、霍去病 16、班超 17、馬援 18、曹操 19、關羽 20、諸葛亮 21、周瑜 22、陸遜 23、劉裕 24、陳慶之 25、韋睿 26、檀道濟 27、拓拔燾 28、李靖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