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歷史?無錫方言屬吳方言。吳方言習慣上稱吳語。無錫方言隨著社會、歷史的長期發展,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點。無錫的標志:88米的靈山大佛、錫惠的文光塔。無錫溪水條條,自古城南最美,據說,此河為東漢名士梁鴻所開,故無錫又稱“梁溪”。無錫市,東距上海市128公里,西離南京市183公里,滬寧鐵 路橫亙東西,那么,無錫歷史?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據《漢書》記載,周、秦期間,無錫境內錫山多錫礦,居民競相開挖。漢初時錫礦開盡了,故名“無錫”。
西漢
無錫始于西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建縣,屬會稽郡。早在六七千年前,無錫先民就在這塊土地上勞動、生息、繁衍,過著定居生活。
勾吳
公元前11世紀末,古公父(即周太王)的長子太伯、次子仲雍為讓王位于三弟季歷,從現屬陜西的歧山南奔荊蠻,定居梅里(今錫山市梅村鎮),并入鄉隨俗,斷發文身。太伯受到當地百姓的擁戴,被奉立為君主,自號為“勾吳”。
吳國
周滅商后,因太伯無子,周武王追封仲雍的五世孫周章為吳君,建吳國。太伯、仲雍將中原地區的文化帶入江南。與江南地區原有文化有機融合,形成了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吳文化。
春秋時期
春秋時期,吳國生產力有了很大的發展,政治上、軍事上也十分強大。
據考古發現,西漢時期,無錫已有冶鐵、鑄銅、制陶、髹漆等手工業門類,農業生產已使用鐵器農具和牛耕技術。六朝時期,北方戰亂頻繁,人口大量南遷,無錫治湖筑圩,水利設施大量興建,農業耕作技術也有了提高。
京杭大運河開通后,無錫河道中“商旅往返,船乘不絕”。城中金銀、彩帛、煙酒、油醬、食米等作坊錯雜開設,市場繁榮。無錫成為富庶江南的一塊寶地。
明清時期
明清時期,無錫“春豆夏麥,秋收禾稻,中年之歲,畝得三石”,成為全國“米倉一區”。
無錫作為歷史古城整整已有3500多年了。
商末(前十二世紀)周太王長子泰伯為讓王位偕弟仲雍,三讓天下,東奔江南,定居梅里(今梅村鎮),筑城立國,自號“勾吳”,開創了吳國歷史。
秦始皇統一六國,派王翦駐守無錫縣。
西漢高祖五年(前202年)始置無錫縣,縣城位于今崇安區(原無錫縣城西門內側),屬會稽郡,自此至今2000多年之間無錫城擴建多次,但未有遷動。
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為無錫侯國;征和四年(前89年)復為縣,屬吳郡。
王莽9年改名為有錫縣,
梅里古都 至德名邦——無錫梅村
東漢光武25年復無錫縣。
三國時,孫吳分無錫縣以西為屯田,置毗陵典農校尉。
西晉太康二年(281年)復置無錫縣,屬毗陵郡。
宋代屬于常州,隸屬于兩浙路,南宋時兩浙路分為東西,無錫隸屬于常州、兩浙西路。
元元貞元年(1295年)升無錫為州,屬江浙行中書省常州路。
明洪武二年(1369 年)復為無錫縣,屬中書省常州府。
清雍正二年(1724年),分無錫縣為無錫、金匱兩縣,同城而治,均屬常州府。
宣統三年(1911年11月6日),秦毓鎏在無錫起義,成立錫金軍政分府于原金匱縣府,轄原無錫、金匱兩縣;秦毓鎏被推為總理,繼稱總司令。
1912年1月20日,錫金軍政分府實行軍民分治,成立無錫縣民政署。
給你一段資料吧 希望對你有幫助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4898021.html
3000年以前,兩名位于中國北方周朝太子泰伯和仲雍為讓位于季歷,東奔至此,定居于無錫,定居梅里,今無錫梅村鎮(盡管有些歷史記載說實在今天的蘇州)。
二人幫助并帶領當地人民種田、開發水利,不久后這里便繁榮了起來。泰伯去世之后,因其無子,周朝君主便將他的后代冊封為“吳王”,史稱“勾吳”。
在春秋時期,吳國成為了最為強大的諸侯國。孫子的一些后代如今仍然住在無錫李子公園附近的孫巷。然而,不久后吳國被越國(今天浙江和福建一帶)所滅,后楚滅越,吳國在戰國時期又歸屬于楚國。
“吳”區域內的文化、經濟中心在嬴政在位期間轉移到了蘇州,嬴政也是第一位統一中國的皇帝,隨后無錫則劃分給了蘇州。在漢朝時期,武帝設無錫為郡。
無錫的農業和絲綢工業非常發達,尤其是在修造了大運河之后。 20世紀初期,無錫已經成為了中國紡織業的中心城市,以及全國四大糧食產地之一。
在1900年至1940年間,無錫被看作是中國最重要的城市。 1949年以后,無錫的重要性也在逐漸增長,建立了很多紡織產業以及輕、重工業。這座城市也被視為江蘇省第三大重要的城市,僅僅排在省會南京和蘇州之后,隨后便被稱作是“江蘇第二”(南京市“江蘇第一”)。
擴展資料
1、傳統文化
無錫是中國吳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之一。
風景名勝
無錫是全國著名的旅游城市之一,風景區可依次劃分為:太湖游覽區、古運河人文游覽區、吳文化游覽區、江陰人文景觀游覽區、宜興生態園林游覽區等,在這些地方,人們能感受到太湖的絕美,古運河的偉大,吳文化的深厚底蘊以及無錫自然風光的優美、民風民俗的純樸。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寄暢園 (明·無錫)
薛福成故居建筑群 (清 ·無錫)
鴻山墓群 (周·無錫)
泰伯廟和墓(明至清 ·無錫)
惠山鎮祠堂(南北朝至民國·無錫)
東林書院(明至清·無錫)
昭嗣堂(明至清·無錫)
天下第二泉庭院及石刻(唐至清·無錫)
阿炳故居 (清·無錫)
榮氏梅園 (民國 ·無錫)
國山碑 (三國·宜興)
駱駝墩遺址(新石器時代·宜興)
宜興窯址 (晉至清·宜興)
徐霞客故居及晴山堂石刻(明·江陰)
名勝古跡和著名旅游景點
·國家5A級景區
無錫中視影視基地景區(三國城、水滸城、唐城) 5A 2007
·國家4A級景區
無錫市太湖黿頭渚風景區 4A 2001
無錫市靈山景區 4A 2001
宜興善卷洞風景區 4A 2001
無錫市錫惠園林文物名勝區 4A 2003
無錫市蠡園公園 4A 2005
無錫市薛福成故居 4A 2005
宜興竹海風景區 4A 2006
宜興龍背山森林公園 4A 2006
宜興團氿風景區 4A 2006
江陰江蘇學政文化旅游區 4A 2006
江陰濱江要塞旅游度假區 4A 2006
其他名勝古跡和著名旅游景點
無錫梅園
蠡湖新城風景區(蠡湖廣場、蠡湖公園、勃公島等)
太湖廣場
馬山十八灣
龍頭渚公園
雪浪山公園
古運河、南長老街
惠山古鎮
東林書院
錢鐘書故居
薛福成故居
錢穆故居
顧毓琇故居
崇安寺
南禪寺
長廣溪濕地公園
惠山森林公園
無錫民俗
錫除貼桃符、門補、春聯外,還有在新年掛鐘馗象,以避一年鬼祟。
以上就是無錫歷史的全部內容,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年),越滅吳,無錫屬越國。周顯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年),楚滅越,無錫屬楚國。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滅楚,置會稽郡,無錫屬之。無錫設置縣的時間始于西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稱無錫縣,屬會稽郡。三國時,孫吳廢無錫縣,分無錫縣以西為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