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多少年歷史?600多年。天津自古因漕運而興起,明永樂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正式筑城,造就了天津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獨特城市風貌。還有一種說法是,天津的歷史應該是從1326年算起,這年是元朝泰定三年。這樣算下來,天津已經有600多年的歷史了。天津成為中國汲取世界近代文明最理想的窗口,那么,天津多少年歷史?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600多年。天津自古因漕運而興起,明永樂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正式筑城,造就了天津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獨特城市風貌。還有一種說法是,天津的歷史應該是從1326年算起,這年是元朝泰定三年。這樣算下來,天津已經有600多年的歷史了。
天津成為中國汲取世界近代文明最理想的窗口,19世紀下半葉至20世紀上半葉,天津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幾乎是全方位地在中國近代化旅程上引領風氣之先,東西方文明的碰撞與交融,形成了天津城市歷史文化的獨特魅力。以得天獨厚的地勢條件,成為北方的經濟重心。
民間傳說明朝的歷史名人劉伯溫,在北京修了一座宏偉壯觀的都城之后,又在天津修建了一座城,雖然后人有夸大修飾的成分,但不得不說天津之所以能成為大都市,一定有它的過人之處,以至于歷代名人很看好這個地方。
天津600余年的歷史中人才輩出,其中田豫、趙普、王襄、魏元泰就是典型的代表人物,想著他們曾和你們看過同一片天地,你們現在走過的路也許就是他們曾踩過的土,心中的那份自豪感油然而生。
截止至2016年,天津有612年的歷史。
天津的形成始于隋朝大運河(公元581-618年)的開通。唐中葉以后,天津成為南方糧、綢北運的水陸碼頭。一直到元朝,都是軍事重鎮和漕糧轉運中心。
明朝永樂二年( 1404年)設 “ 天津衛 ” ,同年12月又設天津左衛并筑城,至此,天津城初具規模。清順治九年(公元1652年)三衛合一,歸并于天津衛。從明朝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正式建衛到公元2016年,天津建城已有612周年。
19 世紀中葉被辟為通商口岸,逐步發展成為當時中國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貿中心,在中國近代史上有著重要地位。
擴展資料:
1860年天津被辟為通商口岸后,西方列強紛紛在天津設立租界,天津成為中國北方開放的前沿和近代中國洋務運動的基地。軍事近代化以及鐵路、電報、電話、郵政、采礦、近代教育、司法等方面建設,均開全國之先河,天津成為當時中國第二大工商業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貿中心。
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天津作為直轄市,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全面發展,進一步鞏固了中國重要綜合性工業基地和商貿中心地位。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天津沿海港口城市優勢不斷增強,對外交流日益廣泛,各項事業蓬勃發展。
天津歷史
古代:四千多年前,天津所在的地方慢慢露出海底,形成沖積平原。現在天津處于的位置原來是海洋,黃河改道前由泥沙沖積形成,古黃河曾三次改道,在天津附近入海,3000年前在寧河縣附近入海,西漢時期在黃驊縣附近入海,北宋時在天津南郊入海。金朝時黃河南移,奪淮入海,天津海岸線固定。漢武帝在武清設置鹽官。
隋朝:隋朝修建京杭運河后,在南運河和北運河的交會處(今金剛橋三岔河口),史稱三會海口,是天津最早的發祥地。
唐朝:在蘆臺開辟了鹽場,在寶坻設置鹽倉。
北宋:歸遼國管轄,在武清設立了“榷鹽院”,管理鹽務。
南宋:金國貞佑二年(1214年),在三岔口設直沽寨,在今天后宮附近已形成街道。是為天津最早的名稱。
元朝:元朝改直沽寨為海津鎮,這里成為漕糧運輸的轉運中心。設立大直沽鹽運使司,管理鹽的產銷。
明朝:明建文二年(1400年),鎮守北京的藩王朱棣為了同他的侄子明惠帝爭奪皇位,在此渡過大運河南下。后來朱棣作了永樂皇帝,為了紀念由此起兵“靖難之役”,在永樂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公歷1404年12月23日,將此地改名為天津。
清朝:清朝順治九年(1652年),天津衛、天津左衛和天津右衛三衛合并為天津衛,設立民政、鹽運和稅收、軍事等建置。
600年的歷史,名勝古跡沒多少,古文華街(爛的不能再爛)唯一好玩的地方就是薊縣盤山了,如果你想來天津市區里玩,那么你算是白跑了,市區里沒什么好玩的,就有食品街,濱江道,沒什么好玩的地方了,面積有多少我不清楚,但我知道天津這個地方實在沒什么好玩的,好看的,位于北京的東邊.
600多年歷史,金朝時設“直沽寨”,元朝設“海津鎮”,明朝時設“衛筑城”,天津作為一個完整的城市是在明朝時設立的。
以上就是天津多少年歷史的全部內容,602的歷史。天津的歷史沿革如下:天津地區的形成始于隋朝大運河的開通。唐中葉以后,天津成為南方糧、綢北運的水陸碼頭。宋金時稱“直沽寨”,元朝改稱“海津鎮”,是軍事重鎮和漕糧轉運中心。明永樂二年(1404年)筑城設衛,稱“天津衛”。17世紀以來,天津地區經濟、社會有了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