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學科分類 > 語文

部編版三年級下冊語文,三年級下冊語文考點清單

  • 語文
  • 2023-05-03
目錄
  • 三年級語文下冊重點歸納
  • 語文三年級部編版下冊電子書
  • 三年級下冊語文考點清單
  • 三年級語文下冊人教版電子書
  • 部編版三年級下冊語文肥皂泡課文

  • 三年級語文下冊重點歸納

    【 #教案#導語】對古詩的教學,我們必須遵循教學規律,在把握古詩特點的基礎上,有創造性地開展教學活動,并使古詩教學達到生活化,努力地構建高效課堂。 無 準備了以下內容,供大家參考!

    篇一

    教學目標:

    1.認識“融、燕”等7個生字;會寫“鴛、鴦”等12個生字。

    2.聯系生活實際,利用圖文結合等方法了解“蘆芽、河豚、陰”等詞語的意思,初知古詩大意。

    3.能正確朗讀、背誦古詩并默寫《絕句》。感受詩中蘊藏的春天的情趣。

    教學重點:

    能正確朗讀、背誦古詩;默寫《絕句》。

    教學難點:

    能用聯系生活實際、利用圖文結合等方法了解古詩大意。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

    學生準備:預習課文、找有關春天的詩句。

    教學時數:

    3課時

    教學課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導入,明確任務

    2.明確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學習《絕句》這首古詩。

    3.補充絕句知識。

    絕句是詩歌的一種體裁,按照每句字數,可分為五言絕句、七言絕句。

    二、初讀古詩,感受節奏

    1.出示初讀要求:

    (1)大聲朗讀,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同桌互相正音。

    2.逐句朗讀檢查。課件出示“遲日”“泥融”“鴛鴦”等詞語,并正音。

    3.教師范讀、學生練讀。

    4.齊讀古詩,讀出詩的節奏和韻味。

    三、了解詩意,想象春景

    1.杜甫的詩中有畫,結合課本插圖自讀古詩,看看詩中畫了什么?并展開想象。詩中有日、江山、春風、花草、泥、燕子、沙、鴛鴦。

    用自己的話描述出詩中的畫。師相機總結古詩的意思。

    2.詩中不僅有美好的春色,還有氣味呢?詩中寫到:遲日江山(),春風花草()。

    3.美麗的春色吸引了許多小動物們。自學三、四句: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4.詩句中小燕子在做什么?為什么飛來飛去?詩句中一對鴛鴦在做什么?為什么睡得這么香甜?

    梁兆【含明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讀詩想象、看課本插圖并結合生活實際,了解詩的大意,感受詩中所寫的春天的美景。從而產生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四、當堂小結,鼓勵背誦

    引導學生根據詩意背誦并能當堂默寫。

    第二課時

    一、介紹背景,導入新課。

    l.惠崇是北宋的畫家,善于畫鵝、鴨等小動物。

    2.簡介詩人蘇軾。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惠崇春江晚景》這首詩就是他為好友惠崇的這幅畫題寫的。

    二、自學自讀,熟讀詩句。

    出示自學要求:勾畫不理解的字、詞,借助書自學。

    三、深入探究,了解詩意

    1.指導學生讀出詩的韻味。提醒學生注意停頓。(板書古詩并畫出停頓)

    2.春江晚景這幅畫描寫的是哪個季節?你能從這首詩中找到春天的足跡嗎?(桃花,鴨子戲水、蔞蒿長勢很旺、鮮嫩的蘆芽從土里鉆出來。)

    3.這幅畫一定很美,邊讀邊想象詩中的畫面。

    (1)你們認識蔞蒿、蘆芽、河豚嗎?師解釋。蔞蒿:長在洼地的一種野草。蘆芽:蘆葦的嫩芽。河豚:味道鮮美但肝臟等部位有劇毒的魚。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產卵。

    (2)學生描述詩中的畫面內容。師提問:詩中哪幾句是描寫畫中的內容(前三句),那最后一句是什么呢?(詩人的想象)。

    (3)師生共同總結古詩意思,當堂背誦。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展開想象,結合注釋了解詩意。】

    四、談渣告當堂小結,生談感受

    讀了這首詩,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設計意圖:根據詩人抓住春天的景物,讓學生感受詩人對春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第三課時

    1.繼續學習宋朝詩人曾幾寫的一首古詩,一起感受曾幾筆下的春天。

    2.強調曾是多音字

    3.板書課題。解釋課題(三衢的道上)

    二、初讀古詩,補充學法

    1.師生回憶學習古詩的方法(查字典、看注釋、看插圖)

    2.學生根據古詩學習的方法自學古詩

    3.齊讀1、2句。經過自學,你學懂了哪個詞或哪句詩?

    強調“泛”“盡”的意思?

    【設計意圖:回憶總結學習古詩的方法很必要,“善教者授其法也”,鼓勵學生提出新的學習古文的方法。】

    4.“梅子黃時”正是江南梅雨時節,難得有這樣“日日晴”的好天氣,因此詩人的心情很好,游興愈濃。指導學生讀出1、2句的,體會詩人的心情。

    5.詩人乘小船走到小溪的盡頭,有些失望的時候,卻聽到樹上的黃鸝,于是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下面兩句詩。齊讀3、4句。

    6.此時詩人的心情一定是一驚喜的,指導學生讀出詩人的感受?

    【設計意圖:通過學習,讓學生充分感受詩人那種由失望到驚喜的心情變化。】

    7.齊讀整首詩,讀出詩人心情的變化。(配樂朗讀)

    8.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全詩的意思。

    三、總結全詩,拓展延伸

    1.欣賞美麗的春色。(播放)

    2.用學過詩文描繪春色。

    板書設計:

    絕句

    唐杜甫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惠崇春江晚景

    宋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時。

    衢道中

    宋曾幾

    心情變化

    篇二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借助注釋和有關資料,結合插圖展開聯想,理解詩意,感受詩人對畫面生動的描述和對生活熱愛的情感。

    3、借助此詩的學習,初步了解題畫詩的特點。

    教學重點與難點

    能借助注釋和有關資料,結合插圖展開聯想、理解詩意,學習詩人對畫面生動的描述,感受詩人對生活熱愛的情感。

    教學理念

    1、遵循古詩的教學規律,以讀促學。

    2、把握古詩的特點,因材施教。

    3、挖掘教學資源,拓展延伸學習內容。

    4、循序漸進,螺旋上升。

    教學準備

    掛圖、蘇軾的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板書課題

    1、小黑板出示小知識。

    課外知識積累: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的文學家、書畫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在書法繪畫、詩詞、散文等各方面有很高的造詣。他的書法與蔡襄、黃庭堅、米芾合稱“宋四家”;散文與歐陽修齊名,詩歌與黃庭堅齊名。他與南宋辛棄疾合稱“蘇辛”。

    2、板書課題:惠崇《春江晚景》

    3、出示惠崇《春江晚景》的教學掛圖。

    引導學生讀懂詩題,指導學生觀察教學掛圖上的內容;讓學生知道這是一首題畫詩,是蘇軾為北宋名僧惠崇所作之畫《春江晚景》而題詩,寫的是江南初春的景象。

    二、初讀古詩

    1、小黑板出示自學提示(一)

    ①自由讀古詩,要求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

    ②能認識“蔞蒿”二字,正確書寫“崇”、“軾”二字。

    2、學生自學。

    3、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相機出示教學掛圖)。

    ①識字“蔞蒿”、“崇”、“軾”

    ②指多名學生讀詩,集體評價,用“/”畫出詩中停頓的地方,再齊讀。

    惠崇/《春江晚景》

    (宋)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時。

    三、再讀古詩,讀懂詩意

    1、出示自學提示(二)

    ①再讀古詩,結合注釋,利用書逐行理解詩意。

    ②了解詩人是如何描繪《春江晚景》這幅畫上的內容。

    2、學生按自學提示自學,教師行間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并適時點拔。

    3、教師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

    ①指多名學生述說每行詩的意思,教師及時點評。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生: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鴨子在水中嬉戲游玩,好像它們最先察覺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師:“桃花三兩枝”說明了什么?(兩三枝桃花開放,給我們報告了春的的信息)。

    生:“鴨先知”表明鴨子最先知道初春的江水回暖,所以迫不急待地在水中嬉戲。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生:這名話的意思是:河灘上已滿是蔞蒿,蘆筍也開始抽出嫩芽,此時正是鮮美的河豚上市之時。

    師:“蔞蒿滿地蘆芽短”體現怎樣的景象?(春天的活力惹人喜愛),“河豚”是畫中的事物嗎?(河豚不是畫中的事物)。你能結合課文和圖畫進行聯想嗎?(指導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

    ②在師生共研中讓學生知道這首詩詩人由江邊——江中——江岸——想象,其中第1—3行是詠畫的景物,描繪竹林、桃花、江水、鴨、蔞蒿、蘆芽這此景物突出了江南初春的美麗景色,第4行詩由畫面景物跳出畫面,展開了極為豐富的想象,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的熱愛。

    四、三讀古詩,背誦古詩

    1、出示自學提示(三)

    ①三讀古詩了解題畫詩的特點。

    ②背誦古詩。

    2、學生進入第三次先學,在學習中做到自主、合作、探究。

    3、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①引導學生概括題畫詩的特點。

    出示《題畫蘭》這首詩。“身在千山頂上頭,突巖深縫妙香稠。非無腳下浮云鬧,來不相知去不留。”

    讓學生結合這兩首詩來了解題畫詩的特點。

    ②比一比,看誰背得又對又快。學生背誦古詩。

    五、課堂訓練

    1、辯字組詞:

    崇()蘆()豚()蒿()

    崇()廬()逐()篙()

    2、這首詩中寫詠畫面景物的詩句是:

    作者展開想象的詩句是:

    3、古詩賞析:

    ①這是一首詩,詩的作者是朝詩人。

    ②這首詩描寫了時節的景象,體現了詩人。

    學生完成練習,教師了解學生的練習情況。

    六、總結

    師:學了這首詩,從古詩的內容和思想上你有哪些感受?從詩人描給的圖畫的方法上你受到哪些啟發?

    板書設計:

    桃花鴨子

    畫中

    蔞蒿蘆芽

    畫外河豚(聯想)

    知識點

    一、會認字注音及組詞

    鴛yuān(海鴛)海鴛是信天翁的別稱。

    鴦yāng(鴛鴦)惠huì(恩惠)

    崇chóng(崇尚)豚tún(海豚)

    減jiǎn(減少)

    二、會寫字及組詞

    融(融化)(融合)(融通)

    燕(燕子)(乳燕)(燕窩)

    鴛(鴛鴦)(海鴛)(鴛鳳)

    鴦(鴛鴦)(鴦錦)(鴦龜)

    惠(恩惠)(實惠)(優惠)

    崇(崇尚)(崇高)(崇拜)

    蘆(蘆葦)(蘆柑)(蘆薈)

    芽(發芽)(豆芽)(麥芽)

    梅(梅花)(楊梅)(臘梅)

    溪(小溪)(溪水)(溪谷)

    泛(廣泛)(泛濫)(泛應)

    減(減少)(加減)(減肥)

    三、易錯的字

    融:左下里面是“點、撇、橫、豎”;

    崇:上下結構,下面是“宗”。

    四、多音字

    行xíng(行走)háng(銀行)

    得dé(得到)děi(我得)

    地dì(地球)de(高興地)

    五、形近字

    牙(牙齒)

    六、近義詞

    融—溶暖—熱滿—遍

    欲—想盡—完添—增

    七、反義詞

    遲—早香—臭暖—冷外—里(內)

    短—長晴—陰減—加晚—早

    八、考點提示

    1.背誦《古詩三首》《燕子》(第1-3自然段)《荷花》(第2-4自然段)《憶江南》

    2.默寫《絕句》

    3.結合詩句的意思,想象畫面,《絕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分別寫了怎樣的景象。

    語文三年級部編版下冊電子書

    2021年春部編版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計劃及進度表

    一、指導思想

    按照《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提升素質教育和語文素養教育,采用現代化教學方法,結合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點,做到重點突出、難點突破。

    在教學過程中,須精心設計教學過程,進行學習方法指導。以學生為本,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創新精神,不僅要重視學生基礎知識的積累,更要著眼于全面提高語文素養,增強語文實踐能力,培養創新精神,從而促進學生大語文學習全面發展。

    二、學情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49人,其中,男生24人,女生25人。大部分同學基礎扎實、習慣良好,上課積極認真,課外閱讀興致高,字也寫得不錯,對語文興趣濃厚。但亦有個別學生受家庭等因素影響,基礎較為薄弱念宏謹,上課不自覺,作業潦草,掌握知識與課程要求差距較大。這學期,我將本著“一個也不掉隊”的精神,采取有效的教學絕喚措施,調動每一個孩子的語文興趣,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三、教材分析

    總體分析:

    縱覽2021年統編版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材,以《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為依據,吸收了語文課程建設和課堂改革的重大成果,借鑒了各地課堂教學的先進理念和成功經驗。注重拓展知識的寬度,提高能力的梯度,增強素養的厚度,強化情感的仔基溫度,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加強語言文字的運用和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主要有以下特點:

    1.注重培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語文是一門性與人文性相統一的學科,在培養學生養成高尚道德情操方面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本冊教科書通過寓言故事、古典詩詞、童話等多種形式向學生傳遞熱愛祖國,實事求是,勤勞勇敢等正能量。

    2.注重夯實基礎。

    重視識字寫字,重視閱讀,重視習作,重視口語交際,從多個方面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使學生真正在課堂上享受學習語文的過程而不是學課文的過程。

    3.著重以學生為本。

    中年級學段的語文學習呈現一種過渡性,本冊教科書準確把握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發展方向,充分認識到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采用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方式,讓學生享受學語文的樂趣。

    4.重視理論聯系實際。

    在打好基礎的同時,重視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以多種多樣的活動為,使學生在活動中學會運用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并進一步將自己的學習收獲應用到實際生活中,體現了理論聯系實際。

    5.關注大量閱讀。

    注重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不僅設計了資料袋供學生參考,還專門設計了“快樂讀書吧”作為讀書專題活動,學生既能將習得的學習方法運用到閱讀中,又能從閱讀中獲得新知識。

    6.重視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不斷積累有效的學習方法,并將其應用到學習過程中,變被動接受為主自動獲取。

    單元分析:……

    word版詳細內容及進度表,請見百度文庫:【原創】2021部編版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計劃含進度表

    三年級下冊語文考點清單

    【 #教案#導語】《燕子》是鄭振鐸寫作的散文。這篇散文寫的是桃花盛開、綠柳輕揚、燕子飛來的情景。以下是整理的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1.部編版三年級下冊語文《燕子》教案 篇一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的有關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通過朗讀、觀察、想象,感受燕子的可愛和春天的美麗,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3、會用“偶爾、活潑”造句,理解課文的內容,概括每個自然段的意思。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歌曲欣賞《小燕子》:

    聽這首歌的感受。

    2、多媒體出示燕子的畫面:

    請學生觀察燕子的樣子,抓住它的特點燕子。

    3、我們要學的課文是怎樣來寫燕子的呢?今天就一起來學《燕子》:

    教學生字“燕”,“燕”是個象形字,“廿”是燕子的頭,“口”是燕子的身子,“北”是燕子的翅膀,四點底是攤子的尾巴。在寫“燕”的時候各部分要緊湊。學生用鋼筆在書上描紅。

    二、檢查預習情況

    1、檢查字詞的讀音:

    ⑴抽讀生字卡片,糾正讀錯的音節,提醒學生注意:

    攏、掠是邊音。

    俊、暈是前鼻音。

    橫是后鼻音。

    ⑵學生齊讀。

    2、掌握生字的寫法:

    請學生做小老師這些字在寫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學生交流,并在書上逐個進行描紅。

    3、指名分節朗讀課文,要求:

    不添字,不漏字,不錯讀,不破詞破句。

    ⑴學生讀課文。

    ⑵學生對照要求進行評價。

    4、交流:

    課文主要寫了燕子的那些方面?

    三、學習課文第一段

    1、多媒體出示燕子的畫面:

    用自己的話燕子的外形。

    2、自由讀課文:

    想想從這段中知道了什么?

    3、學生交流。

    4、作者是抓住什么特點來描寫的?

    結合交流板書:

    羽毛烏黑發亮

    翅膀俊俏輕快

    尾巴剪刀似的

    5、指導朗讀:

    ⑴激發情感:

    看多媒體:面對這么機靈的燕子,這么可愛的燕子,你愿盡情的夸獎它嗎?讓我們贊美的語氣讀。

    ⑵自由朗讀。

    ⑶指名試讀、齊讀。

    6、指導背誦。

    ⑴學生說該怎樣背?

    派螞⑵看板書練習背誦。

    7、這一段的意思。

    四、指導寫字

    五、作業

    1、抄寫詞語三遍。

    2、朗讀課文。

    3、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燕子有一身()的羽毛,一對()的翅膀,還有一個()的尾巴。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讀課文第一段。

    2、從第一段中知道了什么?

    3、交流填空。

    二、學習課文第二段

    1、自由讀課文第二段:

    把表示事物的詞語畫出來,圈出具體描述的詞語。

    2、學生交流:

    結合理解“趕集”、“像趕集似的聚攏來”?

    3、重點品味(并結合學生提出的問題):

    ⑴春天是個熱鬧、色彩斑斕的季節。

    請學生是從哪些地方體會到的?

    (在書上用橫線劃出所寫的景物,用曲線劃出景物的特點)

    學生同桌、全班交流。

    ⑵多媒體出示春天的美景,理解為什么說像趕集似的聚攏來?

    ⑶出示填空題:

    二三月間,微風輕輕地()著,毛毛細雨從天上()下來。千萬條柔柳()了鵝鎮銷黃色的嫩葉。青的草,綠的芽,各色鮮艷的花,都像()似的聚攏來,形成了()的春天。

    學生完成填空。再次多媒體出示春天的美景,體會作者用詞的正確性。讀好上面的一段話。

    ⑷從這段中還知道了什么?

    (燕子為春天塵旅埋增添了生機)讀好最后一句話。

    4、有感情朗讀第二段:

    ⑴學生自由讀:

    想想用怎樣的語氣讀。

    ⑵指名讀,評議。

    ⑶看這多媒體出示春天的美景,齊讀第二段。

    5、指導背誦:

    ⑴請學生怎樣來背。

    ⑵學生試背。

    ⑶齊背。

    三、學習課文第三段

    1、學生自讀課文,從這段知道了什么?

    2、交流。

    3、再讀課文燕子飛行給你留下的影象是什么?你從那些地方體會到的?

    4、學生交流。

    5、是從哪些地方體會到飛行的快?為什么能體會到?

    (“斜”字不但寫出了燕子飛行輕快,而且寫出了飛行動作的優美。)

    (“唧”是叫聲,只短短的一聲一從這飛到了那,速度真快。)

    看多媒體燕子飛行加深印象。

    6、朗讀有關句子。

    7、是從哪些地方體會到飛行的輕?為什么能體會到?

    (偶而、沾、小圓暈)理解:小圓暈

    作者為什么說是小圓暈呢?

    相機理解“偶爾”并用“偶爾”造句。

    看多媒體燕子飛行加深印象。

    8、朗讀有關句子。

    9、感情朗讀課文第三段。

    10、指導背誦。

    四、學習課文第四段

    1、指名讀第四段。

    2、學生質疑。

    3、理解詞句:

    “五線譜”、“音符”。

    4、理解句子。

    5、看多媒體燕子的休息。

    6、感情朗讀。

    7、指導背誦。

    五、總結課文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燕子什么地方可愛?

    春天美在哪里?

    六、作業

    1、造句:

    偶爾──

    活潑──

    2、背誦課文。

    2.部編版三年級下冊語文《燕子》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會認9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燕子、趕集、聚攏、增添、掠過、稻田、尾尖、偶爾、一圈、蕩漾、音符、演奏、贊歌、生機勃勃”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抓住描寫燕子和春天的語句,感悟燕子的活潑可愛和春天生氣勃勃的景象,培養熱愛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4.學習作者細致地觀察和一些表達方法,積累好詞佳句。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體會燕子的可愛以及作者細致觀察和描寫生動的方法培養學生按一定順序抓住事物特點進行觀察。

    課前準備:

    1.讓學生注意觀察身邊春天的景物,想想你了解的春天是什么樣的景色。

    2.搜集有關春天的圖片(特別是有關燕子的資料),誦讀歌頌春天的詩歌和文章。

    3.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課件展示“春天的圖片”,導入課題

    1.展示自己收集的有關春天的圖片并用優美詞句描述給大家聽。

    2.師小結導入:從同學們介紹的鳥語花香、潺潺流水中,我們感受到春天已經來臨了,特別是小燕子,更是給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氣,把春光點綴得更加美麗。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一篇課文《燕子》。(出示課題齊讀)

    3.指導“燕”字的寫法。(“廿”是燕頭,“口”是燕身,“北”是燕子的翅膀,“灬”是燕子的尾巴。)

    4.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5.師小結:我們讀課文,可以從題目想開去,可以提出幾個問題,然后帶著問題去讀,有些問題不用老師講,你自己就能讀懂。

    設計意圖:導入課文比較精當簡練,在學生交流資料中,既幫助學生積累了優美的詞語,又顯現了本課的教學重點;通過對課題的質疑,激發了學生探求知識的欲 望。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生字的讀音,畫出帶有生字的詞語,把課文讀通順。

    2.默讀課文

    (1)標出自然段序號,想想每個自然段講的是什么?

    (2)畫出自己不理解的語句。

    3.小組內匯報交流自讀情況。

    (1)讀生字組詞,生字書寫時應注意的問題,重點注意“倦”、“添”兩個字。通過組詞,鞏固生字的掌握。

    (2)每個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

    (3)交流不理解的語句,有的問題可在小組內解決,組長歸納組內仍然解決不了的問題,記錄下來。

    (4)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設計意圖:讓學生從整體入手,自學生字詞,畫出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并進行小組交流,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三、全班交流并質疑

    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思考:課文是按照怎樣的順序,從哪幾方面描寫燕子的,表現了燕子怎樣的特點?

    (1)課文是按照怎樣的順序,從哪幾方面描寫燕子的?(課文是按照由近到遠的順序,從燕子的外形、燕子為春光增添生機、燕子的飛行、燕子的停歇四個方面來描寫燕子的。)

    (2)可讓學生談一談你最喜歡燕子哪個方面的特點,并說出喜歡的理由,學生提到哪個方面的特點教師就引導學生理解相應的段落。

    四、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輕聲讀第一自然段,思考:這段話寫什么?(燕子的外形特點:羽毛、翅膀、尾巴)

    2.討論:作者為什么只寫這三部分呢?難道他觀察不仔細嗎?

    3.小結:描寫景物一定要抓住有特點的地方去寫。

    4.你想怎么讀這段話?為什么?試著讀讀。

    (“一身羽毛”“一對翅膀”“湊成小燕子”是小燕子外形的勾勒,“烏黑光亮”“俊俏輕快”“剪刀似的”突出活潑機靈的燕子的特點。讓學生在讀中體會小燕子的活潑可愛。)

    5.詞語訓練:“湊成”換成“組成”好嗎?為什么?(反復讀體會文章表達的活潑的基調)

    6.采用指名讀、小組讀等多種方式有感情朗讀第一自然段。

    設計意圖:本設計引導學生在學文的基礎上,從課文中想開去,體會寫景物抓特點的寫作方法,最后用多種形式的朗讀來深化對燕子特點的認識。

    五、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一自然段。

    第二課時

    一、復習回顧

    1.分自然段指讀全文,思考:每個自然段主要講的是什么?

    2.背誦第一自然段,你的感受是什么?

    二、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默讀思考:課文抓住了哪些景物特征來表現春天的?邊讀邊勾畫有關詞語。

    2.討論交流。

    (1)“蒙蒙的”是什么感覺?(體會春雨的特點)

    (2)讀中體會:“微風吹拂著千萬條才展開帶黃色的嫩葉的柳絲”(引導學生讀出舒緩、輕柔,體現柳絲的柔美多姿)

    (3)理解“都像趕集似的聚攏來”“光彩奪目”“為春光增添了許多生機”。(先引導學生理解“趕集”的意思,再討論春天的花草與“趕集”有什么聯系?最后“趕集”在文中的意思?要讓學生想象花兒爭相開放的春天的特有景色)

    3.出示課件,展示“微風、細雨、柔柳、青草、綠芽、鮮花”這些景物,與“飛來一只只機靈的小燕子”的畫面比較一下,你有什么感覺?可以用哪些成語來描述?

    4.你能美美地把這段文字讀出來嗎?配樂指名朗讀。

    設計意圖:以大問題為學習背景,通過讀、畫、悟、想,讓學生體會想象春天花、草、樹都像趕集似的聚攏來的情景,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機和燕子的可愛。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第三自然段,從這一段話中你知道了什么?(燕子飛行的情景,燕子飛得很快,很輕)

    2.你從哪些語句中看出來的?再讀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3.一個“斜”字把燕子飛行的特點寫出來了,給人以又輕又快的感覺,而且寫出了小燕子飛行的優美姿態,“掠過”這個詞字典里怎么解釋的?

    4.你從中看出了什么?讀讀這個詞所在的句子,體會體會。

    5.我們從“唧”這個字也可以看出什么?

    6.還有哪些地方看出燕子飛得“輕快”?

    7.大家把第三自然段朗讀一遍,看誰讀得讓人感覺到燕子飛得輕快,姿態優美。(學生練讀)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抓重點字詞理解句子意思,通過對“斜、掠過、唧唧”的理解盡情的體驗燕子飛行的輕快、靈巧和快樂。

    四、學習課文第四自然段

    1.自由讀,邊讀邊畫出你最喜歡的詞、句子。

    2.交流,重點賞析“幾痕”、“五線譜”等詞。

    (1)辨析“幾痕”和“幾根”。(“幾痕”寫出了電線很高很遠,看上去淡淡的,隱隱約約的。)

    (2)板畫體會“電桿之間連著幾痕細線,多么像五線譜啊!停著的燕子成了音符……”

    (3)理解“春天的贊歌”,課文最后一句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贊美春天充滿生機,表達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

    設計意圖:通過對“幾痕”和“幾根”的辨析,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利用板畫進行巧妙的點撥,勝似講解。

    五、總結全文

    1.學了本課,你有何感受?

    2.配樂有感情地朗讀全文,體會春天的美麗和燕子的可愛。

    六、作業

    3.部編版三年級下冊語文《燕子》教學反思 篇三

    《燕子》一課中,作家鄭振鐸將燕子寫得十分傳神。這篇文章描繪了桃花盛開、綠柳輕揚、燕子飛來的情景。這些從南方飛回的燕子,給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氣,把春天點綴得更加美麗。作者借贊美麗活潑可愛的小燕子,表達了對光彩奪目的春天到來的歡欣熱愛之情。

    本文語言清新明快,描寫準確生動。燕子可愛的外形,飛行的輕快、休息時的優雅,都一一躍然紙上,字里行間流露出了對春天的喜愛和燕子的喜愛之情。我在教學中作了以下一些嘗試:

    一、充分利用多媒體再現課文所描繪的場景,促進教學的形象性。

    由于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對于直觀的表象更具吸引力,更易于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我在教學一開始,就為學生播放了一段明媚春光的錄相,學生觀看后都不由自主地發出陣陣贊嘆:這真是一個爛漫無比的春天呀!在教學中,我又播放了燕子飛行和休息時的情景,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了燕子飛行的輕快和休息時的悠閑。又如:在引導學生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停著的燕子成了音符,譜出一支春天的歌。”時,學生通過多媒體展示的燕子在電線上休息的情景,再通過合理的想象,一下子就領悟到了作者為什么說像五線譜,為什么說它們就像唱著春天的歌。這樣,避免了枯燥乏味的分析,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讀懂了課文。

    二、充分突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促教學的自主性。

    在本課教學中,能做到尊重學生、信任學生,盡可能地創設條件,提供了各種吸引學生個體,學習、自主參與的機會。如:在觀賞了春天美景以后,讓學生自己的感受,并通過自學的方式,從文中找到反映春天爛漫的詞句,通過朗讀來感悟到春天的美麗和充滿的勃勃生機。在學生學習第二段課文時,讓學生自己來你是從哪兒看出燕子飛行的輕快的?并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這樣,學生就能比較靈活地說出自己獨特的見解,有利于學生個性的展示。

    三、不斷豐富學生想象,鏈接生活實際,促學生的語言積累。

    人們常說,文學作品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這篇課文是有名的散文,要讀懂它,必須要與生活聯系起來學,才能學得靈活,覺得透徹。如:在理解“趕集”一詞時,我讓學生先自己去趕集時的感受,再想想課文中是說誰趕集?為什么這樣說呢?學生通過與生活聯系,一下子就明白了春天花開之多,給人以熱鬧的感覺。在學生觀賞了春天美景之后,讓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談談你還可以用哪些詞語來贊美春天;在讓學生感受春風、春雨的柔美和燕子的活潑可愛時,讓學生聯系已學到的一些古詩詞來。學生的思路一下子就打開了。學生說出了:“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等優美的詩句。這樣不僅拓展了課堂的教學,更進一步豐富了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積累,也激發了學生對祖國語言的熱愛。

    四、學以致用,指導習作。

    學生對燕子并不陌生,可是像作者這樣從多個角度去觀察燕子,描寫燕子,學生是做不到的,所以在本課的學習中,我有意識地滲透習作的教學。我帶領學生按順序學習完課文后,適時地引導學生根據本課的描寫方法,來描述一下自己熟悉的小動物。剛開始,大部分學生都用很簡短的語言來描述動物的外形,的缺點是說的不全面,語言也不夠準確。我出示燕子圖片,讓學生觀察,然后對照課文第一段的內容,看一看作者是怎樣觀察燕子,描繪燕子的。再出示一只小狗讓學生觀察后用語言描述,這樣一來,學生對小狗的描述就生動了許多。

    教學中我還指導學生把燕子和春天的景色聯系起來觀察,想象燕子給春天帶來了什么?從而讓學生體會到作者喜愛燕子是因為燕子是春天的代表,為春色增添了勃勃生機。同時我指出描寫小動物也要結合平時的生活,不僅要形象地寫出小動物的外形特征,還要描寫關于它的具體事例,從生活中來感受小動物帶來的樂趣。

    課后我布置小練筆:模仿《燕子》寫一寫熟悉的小動物。有了課堂上口語練習的基礎,學生仿寫的非常成功。

    4.部編版三年級下冊語文《燕子》教學反思 篇四

    《燕子》這篇課文描寫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爛漫無比的春天從南方趕來,在天空中、湖面上飛行,在電線上休息的情景。本文語言清新明快,描寫準確生動。燕子活潑可愛的外形特點、追趕春天的候鳥習性、輕快靈活……燕子活潑可愛的外形特點、追趕春天的候鳥習性、輕快靈活的飛行姿態、文靜優雅的休息場面,都一一躍然紙上,動靜結合、有聲有色,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春天和燕子的喜愛之情。

    成功之處:課文第三自然段通過“斜、掠、沾”等幾個動詞十分準確傳神地寫出了燕子優美的飛行姿態。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抓住這幾個動詞反復體會,感悟燕子飛行時的優美姿態,在感悟之后再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進一步加深理解。課文第四自然段描寫了燕子歇息時與春景互相映襯的美麗畫面。文中把燕子落在電線桿上歇息的情景比喻成五線譜,學生較難理解。我是這樣啟發學生想象的:對照一下插圖,再閉上眼想象,遠遠地看去,落在電線桿上的燕子變成了什么?那幾根電線呢?再抓住“幾痕”進行理解,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我采用了簡筆畫突破疑難點,能夠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明顯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再出示五線譜,學生就能輕而易舉的理解了這個比喻句。抓住重點詞語,指導學生反復朗讀,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想象、品味、欣賞,直至背誦,促進學生語言的積累和內化。本來以為學生很容易進入角色,可是學生在課堂上發言積極性不高,文章只有幾個愿意發表自己的見解,課堂顯得沒有生氣。有可能是開學初,學生還沒有進入學習的氛圍中。就如體會小燕子飛行這一段內容時,我引導學生談談自己的體會。學生能抓住“斜著身子”、“掠過”、“一轉眼“橫掠”……等體會到燕子飛行的輕快有的也能從中體會到燕子喜歡春天,高興了,還會變著花樣飛行。

    不足之處:課堂中,總有幾個學生是課堂的主導,大部分孩子沒有參與性,如何吸引學生主動學習,是我要反思的。通過光彩奪目的春天氣息,表達的情愛情節,沒有體會出來。

    5.部編版三年級下冊語文《燕子》教學反思 篇五

    《燕子》是鄭振鐸的一篇散文,文章語言清新明快,描寫準確生動。燕子活潑可愛的外形特點,追趕春天的候鳥習性,輕快靈活的飛行姿態,文靜優雅的休息場面,都一一躍然紙上,動靜結合、有聲有色,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春天和燕子的喜愛之情。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基本掌握了一些熟知的修辭手法,也懂得了去品讀散文優美的語言,加上本篇課文插圖意境優美,對學生讀懂課文、理解課文很有幫助。

    基于以上,我是這樣開展教學的:

    首先,我采取談話的方式導入新課,引導學生回憶自己看燕子的情景,記憶中的燕子是什么樣子的,且在板書課題時相機教學“燕”字。第一課時便是基礎的讀準生字、讀通句子、讀懂課文,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的內容,根據課文描寫燕子的情景將其分成四個部分:外形、習性、飛行和休息。在教學第二課時時,我先將第二自然段提取出來先講,讓學生自己喜歡的詞語、句子,如“微風吹拂”、“柔柳舒展”、“都像趕集似的聚攏來”等詞句一一品悟,從而來感知春天的爛漫無比,而這些美麗燦爛的春景因燕子而更富有生趣。接著,順理成章地以“燕子怎樣給春光增添生趣的?”為中心問題,開展第一、第三和第四自然段的教學。我詳細講解了短小的第一自然段,“一身烏黑光亮的羽毛、一對俊俏輕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這就是活潑機靈的小燕子。”第一自然段雖短,但其寫作手法十分出色。作者采取了從整體到部分、從前部到后部的描寫順序,抓住了燕子外形最顯著的特點進行描寫,從而刻畫出一只活潑機靈的小燕子。這些寫作手法是學生學習了之后可以學以致用的,所以我在這里重點強調了。

    接著,燕子的飛行和休息我放手讓學生去品讀,感悟散文的語言美。值得一提的是,學生關注到了“電線桿之間連著的幾痕細線”這句話為什么要用“痕”?對此,我組織學生進行了小組討論,通過積極地發言,學生們一致認為用“痕”會比用“條”、“根”等字來得好,有的同學點出電線桿離我們較遠,電線抬頭看去不甚明朗,甚至有些模糊不清,而“痕”字恰好寫出了這種模模糊糊、朦朦朧朧的感覺,假如換成“條”和“根”就看得太清楚了。還有學生說,“痕”字如同山水畫一般,淺描淡畫間自然有其畫面的美感,假如換成“條”便失了美感。學生的見解都很獨到,我一一肯定了他們,認為講得都很有道理,這說明他們對于課文,是認真去讀、去品、去玩味了。

    通過《燕子》兩課時的教學,讓我感悟到在教學散文時,還是要回歸課本語言,讓學生一遍遍地去讀、去品讀、從讀中他們自然會有所悟。在朗讀中,讀出春天的美麗爛漫,讀出燕子的活潑機靈。而在課文的第三、四自然段的教學上,我過于放手了,假若能夠第三自然段我來引導,然后讓學生學習到品讀的方法,從而自己去品悟第四自然段,這樣子教學應該會更加流暢。至于多媒體課件的運用我覺得也是有必要的,這樣可以豐富教學的形象性,避免一些枯燥乏味的分析,圖文結合,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讀好課文、讀懂課文、讀悟課文。

    三年級語文下冊人教版電子書

    【 #課件#導語】課件,是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組成。好的開始便是成功的一半。課件在語文教學中尤為重要,它是教學的第一步,雖然是一步,但卻是關系全局的一步。因此要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必須十分重視 #課件#導語的設計。下面是 無 整理分享的部編版三年級下冊語文課件:《古詩三首》,歡迎閱讀與借鑒。

    清明

    教學目標:

    1.會認3個字,會寫5個字,其中重點認識“魂”字,重點指導書寫“魂”字,注意左右結構的字是左窄右寬。正確讀寫“牧童、遙指”詞語,并注意“遙指”的“遙”。

    2.背誦課文,并會默寫。

    3.培養孩子對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熱愛。

    教學重點:

    背誦課文,借助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

    教學難點:

    這首詩寫了哪個傳統節日?寫出了什么樣的節日情景?

    教學準者春備:

    課件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教師:播放課件(課文配套光盤中的圖片+民樂《春天》)教師朗讀《清明》。并請學生評價這首詩哪些字詞用得好。

    學生:欣賞圖片、音樂及教師朗讀,思考并回答問題。

    教師:小結,多媒體展示課文對本詩的評價。

    “紛紛”(“紛紛”一詞正是《清明》絕句中的“詩眼”,那么何謂“詩眼”?)

    比較:紛紛之雪──大

    紛紛之雨──細

    揭示了詩歌形象春雨的特色

    滲嫌鋒比較:春雨:“天街小雨潤如酥”、

    夏雨:“如傾如注”

    秋雨:“淅淅瀝瀝”

    【設計意圖:揭示了春雨獨特境界:春雨寒冷,侵襲了開發的花朵,春雨迷蒙,象煙霧般籠罩著柳樹。"紛紛"所體現的正是這樣一個凄迷而又美麗的境界。通過對"紛紛"這個詞語的品味,領會了詩歌所描繪的"景":春雨的特點與境界。"紛紛"還形容了行人的心情,凄迷紛亂的心情,由何而來。】

    “行人”“斷魂”:

    通過品味這兩個詞語,作者體會了詩歌的"情":清明時節,應當是家人團聚,悼念已逝親人之際,可自己卻孤身行路,不免觸景傷懷,又加上細雨紛紛,更增加了愁緒。

    【設計意圖:通過品味“紛紛”、“行人”“斷魂”,我們體會了詩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這正是我國古典詩歌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一種境界。】

    學生齊讀: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魄。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二、默讀古詩,學習生字

    多叢晌媒體出示“欲、魂、借、酒、牧”5個生字,老師講解“欲”字與“浴”區別來記,“酒”和“灑”區別來記。

    三、分組活動,構圖繪畫

    學生:分四個小組活動討論,根據自己的想象,給《清明》這首詩配一幅插圖。教師:做適當的優劣點評。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理解古詩內容,畫出自己體會的詩句的內容,這樣可以加強學生對古詩的理解。】

    四、小結

    教師提問:如何評價一首詩?

    學生:思考回答,總結規律。

    教師:多媒體展示小結。

    “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與“詩歌留下的想象空間”,正是作者賞析這首絕句的兩個角度。而這兩點也是我們賞析其它詩歌的重要角度。

    板書設計:

    清明

    畫面:雨紛紛→欲斷魂→杏花村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教學目標:

    1.會認1個字,會寫3個字,重點指導書寫“異”字,上下結構,上邊的部分是巳不是已和己。正確讀寫“茱萸、佳節”詞語。注意“異”字與“導”字區別。

    2.背誦課文

    3.培養孩子對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熱愛。

    教學重點:

    背誦課文,借助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

    教學難點:

    這首詩寫了哪個傳統節日?寫出了什么樣的節日情景?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抒發情感,導入課題

    1.板書“佳節”(課件展示)

    師:同學們喜歡過節嗎?為什么呢?

    2.師:看來,大家在過節時都是開開心心的。那么我國有哪些傳統節日呢?(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課件展示))知道重陽節嗎?它是哪一天?(九月九日(課件出示))

    是啊,過節時我們都是高高興興的,可唐朝有位詩人(課件:詩人頭像)在重陽佳節這天,卻道出了這樣的感嘆:(課件展示出:“每逢佳節倍思親”)大家知道這句詩出自那里嗎?(對,它就是出自我國詩人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

    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王維的這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請打開課本。

    二、初讀古詩

    1.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這首詩!要求是把字音讀準,詩句讀順。

    2.指名讀,正音。

    3.同學們真不錯,字音讀得準,詩句也讀順了。

    4.我們剛剛說了九月九日是重陽節,那么它在古時候又有什么習俗?(課件出示:說起重陽節,它最早可以推到漢初。據說,在皇宮中,每年陰歷九月九日,都要佩帶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到了東漢,民間又有了重陽節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登高所到之處,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了。課件出示茱萸:是一種落葉小喬木,有濃烈香味,莖可入藥。據說重陽節這天佩帶茱萸,可以避邪、消災。)像在端午節這天,大人們都要在自家的大門口插上一種避邪、消災的植物一樣。見過嗎?

    【設計意圖:重陽節對于學生來說有些陌生,但是通過課件提示這個環節,學生們就很容易了解重陽節的習俗文化。】

    5.請同學們把課題齊讀,想想,題目中的“憶”是什么意思?(想念、思念…)

    簡述“山東”的意思。(山東:是指華山以東王維的家鄉蒲州,與今天說的山東省不同。)

    現在誰能用自己的語言題目的意思?從題目中你知道了什么?學生交流。(重陽節這天,詩人很思念自己在家鄉的兄弟們。)

    6.對于我們的詩人王維,同學們又知道多少,誰來?(課件出示簡介王維:唐代詩人、畫家,字摩詰。他多才多藝,擅長繪畫、書法,精通音樂,宋蘇軾稱贊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他與另一位唐代詩人孟浩然并稱“王孟”。)

    7.老師介紹(詩歌的創作背景)課件出示《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詩人在十幾歲時離開故鄉到長安參加科舉考試,到二十歲考中進士,在這段時間內,他一直漂波在外,自然產生思鄉念親之情。特別是在尤其是佳節到來之際,這種情感更為強烈。這首詩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創作的。

    8.現在我們了解了題目的意思,也知道了這首詩的寫作背景,那我們再來讀讀這首詩,好嗎?同學們有什么感受?

    9.恩,真不錯!現在我們來欣賞朗讀。課件出示

    明明是合家歡聚的重陽佳節,詩人為何會有如此的感嘆呢?讓我們走進這首詩背后的一段故事中,你可能會有新的感受。

    三、讀文悟情

    1.生讀詩,師巡視。

    2.讀了故事,是不是又有了新的感受了?生交流。(師板書課件出示:倍思親)。

    3.課文中的哪些句子給了你這樣的感受,一邊默讀課文,一邊畫出這些句子,試著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課件: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我們先來看看這兩句詩的意思,請同學們根據老師給的字義,自己試著它的意思。(課件出示:獨:獨自一個人。異鄉:他鄉。異客:外地生活的人。逢:遇到。倍:加倍。整句詩意:我獨自一個人在他鄉作為他鄉的客人,每當遇到佳節就加倍的思念親人。)

    4.交流:誰想第一個把自己的感受和大家分享?

    15歲那年,他就離開家鄉,來到京城長安,不覺已經兩年了。

    (1)從這句話中,你感受到的是什么?

    (2)是啊!王維小小年紀就遠離家鄉到外求學(板書華山東邊是家鄉,西邊是長安)它的家鄉在華山以東的蒲州,長安在華山以西,他這一別就有兩年了。兩個“異”字,更突出了詩人的“獨”。想想實際生活中,你離開過你爸爸媽媽一段日子嗎?多久?心情如何?而王維是整整兩年沒有與親人相見啊!他是多么的想念自己的親人啊!你還想再讀讀這句話嗎?相信你現在一定能讀出自己的感受來。(指名讀)

    【設計意圖:通過對詩句的理解,說出自己離開爸爸媽媽一段時間后的思念親人的情感,使學生更能體會詩人的思念家鄉和親人的情感。】

    四、讀中體會感情,理解課文

    1.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到了,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情景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象一下。

    2.學生交流。你的眼前出現了怎樣的一副畫面?

    3.課文中哪些句子能讓你感受到這種歡度節日的場面?(指名讀:遙知兄弟登高處。“遙想兄弟們正在登高望遠”)

    五、情感涌現,吟詩抒情。

    1.師導:王維獨自一人在他鄉求學,重陽佳節這天,看著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熱鬧場面,想起了在家鄉時和兄弟們歡聚的情景,思鄉之情愈發濃了,思緒萬千之時,就將這濃濃的思念融進了四行詩句中……(課件出示古詩,教師范讀整首詩)

    2.剛才,老師在誦讀這首詩時,把自己當作了王維,借這首詩來表達我對家鄉的思念,老師相信你們也一定也體會到了詩人的心情,那就來吟誦這首詩吧

    3.指名讀。兩名學生讀后,對比評價,體現個性化朗讀。

    請同學們也像這兩位同學一樣,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指名讀)

    六、情感延伸,課外拓展:

    1.“每逢佳節倍思親”,有這樣感嘆的又豈止王維一人呢?我國歷代就有不少詩人借詩來抒發自己心中的情感。老師從其中選取了唐代詩人李白的詩文給大家賞讀,請同學們根據注釋來讀讀詩,體會同樣的思鄉之情,選擇你喜歡的一首讀給大家聽。

    2.學生自由練讀《靜夜思》。

    七、情感升華,再次吟誦。

    1.在這飽含濃濃思鄉情的樂曲聲中,我們也即將結束這堂課了,讓我們再次深情地吟誦這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吧!

    2.配樂齊誦詩文。

    八、課外作業

    請采訪一下你的家人或親友,他們外出學習、務工的時候,過節是否思念故鄉和親人,請親身體會一下“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感情。

    板書設計: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思念家人登高插茱萸

    元日

    教學目標:

    1.會認2個字,會寫5個字,其中重點認識“屠”字,重點指導書寫“屠”、“符”字,并注意“屠”字是半包圍結構。并正確讀寫“屠蘇、瞳瞳”詞語,尤其是“曈曈”注意是左邊是日字。

    2.背誦課文

    3.培養孩子對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熱愛。

    教學重點:

    背誦課文,借助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

    教學難點:

    這首詩寫了哪個傳統節日?寫出了什么樣的節日情景?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誦讀導入,重視積累

    讓學生誦讀《元日》等詩。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描寫春節的詩。

    師:你知道“元”有哪些意思嗎?知道“元日”是什么意思嗎?

    師:對,元日就是新年的第一天,農歷正月初一,也就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節日——春節。(擴詞:元宵、元日。拓展“元”的理解,夯實語言基礎)

    【設計意圖:自主朗讀、深思……每一名學生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感受、理解、體會這首詩。只有這樣的多樣性才會使課堂更精彩,讓中年級感受領悟到學習古詩的方法。】

    二、初讀古詩,解疑釋難

    1.利用課件檢查生字新詞,要求讀準字音、認清字形。教師重點指導“屠”字。

    師:請大家伸出手來,跟老師一起書空這個字。(一邊書寫一邊說明:半包圍結構)

    2.師:學習生字后,相信大家一定能把古詩讀好。嘗試讀出詩的節奏。(指名學生讀古詩——范讀古詩——齊讀)

    3.師:通過預習和初讀,我們知道詞語的意思,還有什么不理解的字詞嗎?(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指導并總結)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讓在學生與文本、教師和同學之間的對話交流中,學習古詩,完成理解、積累語言,并適時地內化到自己的語言圖式中,學會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交流。】

    三、研讀古詩,理解詩意

    1.師:學習古詩不僅要把詩句讀正確、讀流利,還要根據詩句的意思展開豐富的想象。古詩的每一句話都描繪了一幅畫面。請同學們把對字詞的理解帶到詩句中,練習每一句詩的意思。

    2.師: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詩句,同桌互相交流展現在自己眼前的是一幅幅怎樣的畫面呢。

    在學生理解“歲”字時,教師補充“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的詩句,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歲”的含義。)

    3.交流、評議、完善。

    師:如果說“爆竹……”讓我們感到了熱鬧、興奮,還有一句會讓我們感到溫暖、幸福,那就是——

    4.練習說話

    師:你為什么從“屠蘇”感受到快樂呢?

    在這萬家團圓的時刻,大家迎著和煦的春風,一邊喝酒一邊說著祝福的話語,身上暖暖的,心中更是暖暖的。

    師:誰能把這兩句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師:你能把這份快樂,這份溫暖讀出來嗎?

    師:剛才我們一邊讀詩句,一邊想畫面。(多媒體出示)看,五彩繽紛的禮花在天空中綻放;聞,到處都飄散著爆竹的硝煙味;聽,到處都洋溢著歡聲笑語。置身在這樣的情景中,你的心情會如何?是啊!一元復始,萬象更新,多喜慶啊!下面請大家繼續用一邊讀詩句,一邊想畫面的方法讀后兩句。

    我們和王安石在隆隆的鞭炮聲中“來到”大街上,又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呢?(課件出示)這里的“新桃”和“舊符”都是指“桃符”。你知道桃符指什么嗎?(桃符就是春聯)簡介“桃符”。

    【設計意圖:走近歷史,才能走進詩句,才能真正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因此,這一環節適時適量地引導學生了解王安石寫這首詩時的歷史背景,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詩歌的思想情感。】

    四、品讀古詩,體悟情感

    1.師:默讀全詩,想一想全詩描寫了哪些場景。

    2.師:放爆竹、飲屠蘇、換桃符幾個典型的畫面,寥寥數語,就給我們勾畫出歡度新年的喜慶景象。時至今日,人們每到辭舊迎新之時,都會情不自禁地吟誦起王安石的這首《元日》。

    3.師:孩子們,在詩人眼中換去的只是舊桃符嗎?他筆下僅僅是一幅其樂融融的春節圖嗎?

    課件出示:當時的宋朝,百姓過著貧窮的生活。年輕的王安石看到了百姓的疾苦,立志要為人民造福。在49歲時,王安石做了宰相,他積極進行改革、推行新政,希望國家繁榮富強。就在這一年春節,他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不朽詩篇《元日》。

    現在,你覺得王安石僅僅是在寫春節時熱鬧歡樂的場面嗎?他還期望什么呢?

    用一個成語來表示(辭舊迎新、除舊革新)。請你再來讀讀這首詩,你一定會有新的感受。

    4.指導朗讀。

    五、補充詩句,拓展延伸

    誦讀王安石的另一首詩《梅花》

    板書設計:

    元日

    燃放爆竹

    喝屠蘇酒

    新——舊

    部編版三年級下冊語文肥皂泡課文

    不知不覺間,時間悄然流逝,新的學習又要開始了。教師的教案可不能敷衍了事,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由我為大家整理的“部編版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本文。

    部編版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一)

    一、指導思想:

    在這個學期的培優輔差活動中,培優對象能按照計劃提高讀、說、寫的綜合語文能力,成績穩定優秀,并協助老師實施輔差工作,幫助后進生取得進步。輔差對象能按照老師的要求做好,成績有一定的提高,特別是應對語文考試的能力。

    二、基本情況:

    三年級學生共有xx人,語文學習成績全班70%的同學較好,但有一少步分同學的學習成績較差,為了提高學的生的語文學習成績,制定教學輔導計劃。

    三、工作目標:

    1、聲母韻母表。

    2、字、詞、句的應用。

    3、閱讀。

    4、作文的寫作方法。

    四、輔導方法措施:

    1、加強對學困生學習的督導檢查,轉變學習方法、教育方法。

    2、合作學習,多方幫教,多措并舉、多管齊下。多年的教學經驗證明,當求知雙方展開互動,進行問題討論時,都獲益匪淺。因此合作學習是學困生轉化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策略。根據班內學生情況進行分組,分散學困生,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并確定“兵教兵”結對幫扶人員名單。每一名學困生搭配一名成績優秀的學生,對每一課中所要掌握的知識點、練汪磨習、作業都有優秀生幫助一一落實。

    3、利用每周的課外活動,指導學困臘斗困生學習。助學活動主要以課堂練習為主,形式比較靈活。教師對學困生進行已學知識點的鞏固,更重要的是對學困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

    4、加強家校合作,隨時掌握學困生轉化情況。各任課教師與學生家長采用多種方式進行溝通:電話聯系、家校互訪等。經常的聯系使家校雙方對學困生的情況能夠及時了解,并且針對學生的情況隨時調整轉化措施,采取更有效的策略。教師要想全面了解學生,就要了解學生的家庭,做到經常與家長聯系溝通。隨時全方位的了解學生,才有利于對學生進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學困生的有效轉化需要家長更大的支持與配合。而這種支持與配合,來自于教師與學生家長的長期溝通,建立在互相信任、共同關心學生成長的一種默契基礎之上。學困生的轉化工作,若得不到家長的支持,將缺乏針對性,難保其轉化效果。

    五.輔導對象:

    三年級4班

    部編版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二)

    經過三上學期的學習,班上的學習風氣已基本形成。課堂上,學生大都能夠專心聽講,積極發言,按時完成作業。一部分孩子上課發言很積極學習踏實認真穩定,且語言表達能力朗讀能力寫作能力發展全面。另外也有一部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很強,課堂活躍,對什么都充滿好奇,但由于基礎較差書寫馬虎導致成績不夠理想還有待提高。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安排課文28篇,教材以專題組織單元,以整合的方式組織教材內容,共分八個單元。分別是“感受多彩春天局蠢”、“品味經典寓言”、“體會傳統文化”、“關注出色發明”“發揮無限想象”、“追憶幸福童年”、“探究自然奧秘”、“游覽童話王國”。一共選編了28篇課文,其中22篇為精讀課文,6篇為略讀課文。課文語言規范,符合三年級學生認知特點。體裁多種多樣,內容生動,趣味性強,既體現了鮮亮的時代特色,也弘揚了中華優良傳統,激發學生學習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情,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發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語文園地”包括五個欄目:識字加油站字詞句運用寫話展示臺我愛閱讀。

    二、教學目標

    識認字250個,寫字250個。

    掌握字的間架結構和書寫規則。

    繼續培養閱讀的愛好,培養經常閱讀的習慣。在“自檢”中,學生要自查互查,交流閱讀體會。

    通過“語文園地”中設計的活動,創設寫話的情境,使學生愿意寫,有東西可寫。

    三、教學措施

    繼續重視字的教學。識字仍然是三年級閱讀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堅持在語言環境中識字,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完成識字任務。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習慣。

    激勵學生累積課文中的優美詞語出色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生活材料。

    開展有趣的語文實踐活動,在活動中學習語文,學會合作。

    扎實進行語言練習,著重進行段的練習一讀懂一段話,寫好一段話,繼續對學生的識字寫字賦予重視,幫助他們累積詞匯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達方法。

    注重聽說讀寫的聯系。要讓學生通過閱讀學表達,從讀中學寫。在作文練習中,要充分運用課文中學到的表達方法,激勵學生寫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部編版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三)

    一、班級學情分析:

    本班現有學生xx人。接班半年來,學生基本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具體情況如下:本班學生已都能運用學過的詞語造句說話,會給部分學過的詞語找出近義詞和反義詞。能聽懂別人講的一件事,邊聽邊記住主要內容,并能復述。學會打電話、問路等應對用語。已掌握“留言條”、“請假條”的格式和用處。能正確朗讀課文,但距離感情朗讀還有一段差距。認識冒號、引號,但是一部分學生還不能正確運用。初步使用鋼筆寫鋼筆字,寫字姿勢基本正確,也能注意到字的結構,做到頓筆。在閱讀興趣方面,女生的興趣較濃厚,下課隨處可見坐在教室里認真看書的同學,但有一部分男生的閱讀興趣較低,只喜歡看圖畫故事,不喜歡看長篇文字的書籍,他們的閱讀興趣還需我們教師的大力培養。本班中有64個學生由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響,學習上存在著一定的困難,特別是寫作方面比較吃力,語句不夠通順,表達的意思不明確,有待這一學期進一步加強教育。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其架構主要有四部分: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課文、習作和單元練習。整套教材的結構力求脈絡分明、便教利學。

    1、學習習慣。

    本冊教材分別安排了以下內容:“自主預習復習”,“認真完成作業”。這樣做意在有目的、有計劃地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課文。

    根據《課程標準》精神,教材在選文上堅持三種價值取向:

    一是文化性。即所選的每一篇材料力求具有較豐富的文化內涵,耐人尋味,給人以啟迪;整本教材的文化構成也盡可能均衡合理,有利于學生豐富文化積累,建構他們自己的文化。全冊書內容豐富,題材多樣,文化視野比較開闊。思想、道德,修身、做人,審美、科學,傳統、現代,本國、外國,情感、理性等等,諸多方面均有涉獵。

    二是時代性。即所選課文力求具有現代意識,反映時代的進步和時代的精神;關注當代文化生活,反映具有時代特點的新觀念,讓學生接受新思想,逐步形成符合時代精神的價值觀念。如本冊中選入的幾篇課文,這些文章洋溢著濃郁的時代氣息,飽含著現代人應有的價值觀。

    三是審美性。即追求選文的美育價值。從文章內容到語言表述,從課文插圖到裝幀設計,都力求貼近兒童生活實際,符合兒童的審美需求,使學生在讀課文、看圖畫的過程中獲得審美體驗,受到美的熏陶。

    再有,每篇課文編有5道作業題。課后作業主要是讀寫生字新詞,朗讀,默讀以及理解課文內容的思考題,一般每課課后有1道語言訓練題是體現本單元閱讀訓練點的,必須重點指導,便于把閱讀和說話結合起來,使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發展相互促進,幫助學生將知識轉化為能力。

    3、習作。

    兒童學習語文,靠閱讀來吸收“內化”,通過習作“外化”表達;學生習作水平如何,是其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能力高低的主要標志。因此,習作在語文教學中與閱讀同等重要。本冊習作作為一個單獨的板塊共安排8次,意在為教學提供便教利學的憑借:一方面,可以利用這個載體向老師傳遞、滲透習作教學的理念,規范老師的教學,保證習作教學的質量;另一方面,學生與教材“對話”之后,能夠引發寫作興趣,產生強烈的寫作欲望,并且習作思路得到開啟,進而使他們能夠順利突破“習作”這個難點。

    4、單元練習

    教材x個單元各安排了一個綜合練習。意在通過各種形式的練習,復習鞏固所學課文知識,懂得運用語言文字的一般規律,全方位地提高語文能力。綜合練習的編排自成體系,又與本單元所學課文有一定聯系。每次單元練習大體包括“學用字詞句”、“寫字”、“讀讀背背”、“口語交際”、“寫寫”或“想想做做”等板塊。課本最后附有生字表,供學生復習用。

    三、教學目標

    后進生轉化:

    1、盡可能地通過多種途徑提高差生對學習的興趣,不再害怕學習、不害怕上課、不害怕作業。

    2、多給予后進生關愛,樹立他們學習的信心和勇氣,使他們能自信地與同學交流,敢于在班上表現自己,積極參加學校的各種活動。

    3、盡量找時間給他們進行知識的復習鞏固,使他們在本學期的考試中都能達到B級以上。

    優生培養目標:

    1、盡量給優生提供更多表現自己的空間,如讓他們參加學校各種學習上的競賽活動,班上定期舉行知識競賽,使他們對學習更有興趣。

    2、盡量給他們提供更多閱讀課外書籍的途徑,除了班上的圖書角之外,指導他們學會網上電子瀏覽,提高他們瀏覽的速度。

    3、抽時間對他們進行深層次的學習輔導,如閱讀指導、寫作指導,使他們與班上中等學生拉開一定的距離。

    部編版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四)

    一、工作目標

    在新學期里,教師通過自己的備課和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及各種有效的基礎練習,力爭全班同學的語文成績在原來的基礎上有進步。本學期繼續抓閱讀能力。

    二、教學措施

    1、培養學生閱讀能力

    1)朗讀,讀出句子的語氣

    讀準字音,不添字漏字,不唱讀頓讀,按標點停頓,不讀破句,讓學生根據提示自己找到有關句子,體會這些語句所表達的意思,在此基礎上讀出句子的語氣。

    2)邊默讀,邊思考的習慣

    3)讀懂每一節的意思

    讓學生了解節中句和句的內在聯系,初步接觸并列等結構的自然段段式,懂得概括節意的方法。

    4)詳細復述課文

    要求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話或用課文的主要語句,把課文內容敘述出來,它是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一種反映。

    做到在理清文章層次的基礎上,按段意、提綱或根據重點詞語進行詳細復述,要求逐步提高。

    三、閱讀活動

    1、開展閱讀活動,樹立大語文教學觀,注重指導學生閱讀方法,以一篇帶多篇,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擴大閱讀面。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部分課文或片斷文章,背默課內外古詩,摘抄優美篇段,以小組為單位,人人過關。

    3、指導學生多看課外書,每周一篇周練,好的文章在課間來朗讀,小組交流,打印好貼在“閱讀天地”欄里。

    4、開展各種讀書競賽,評比活動。如“一分鐘演講”,“閱讀感想”,把讀書、演講、作文融為一體,學用結合,學以致用。

    我班的語文成績,我只教了一學期,有了很大的進步,我想通過這學期的閱讀能力的培養和訓練,使他們的語文成績有更大的進步!

    猜你喜歡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东京热|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久水蜜桃 | 国产精品爆乳奶水无码视频| 亚洲熟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导航|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专区桃色| 中文无码亚洲精品字幕|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一区不卡|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 日韩精品成人无码专区免费| 中文一国产一无码一日韩| 久久国产精品无码HDAV| 国产成人无码av片在线观看不卡| av无码久久久久久不卡网站| 潮喷失禁大喷水aⅴ无码| 天堂Av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4SE|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 无码人妻精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国产电影 | AA区一区二区三无码精片|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 | 无码里番纯肉h在线网站| 免费A级毛片无码视频| 亚洲AV无码久久寂寞少妇| 中文字幕无码无码专区| 国产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蜜桃 | 亚洲人成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亚洲人成人无码网www国产|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 中文字幕韩国三级理论无码 | 亚洲Av无码国产情品久久| 最新亚洲人成无码网站| 亚洲AV无码成H人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VA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无码免费看片软件 |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