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特殊教育三年級數學教案 小學3年級數學下冊期末試卷 三年級下冊數學50頁講解 小學3年級數學書下冊人教版 小學三年級下冊教案大全
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材目錄:
第一章:位置與方向一;第二章: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第三章:復式統計表;第四章:兩位數乘含緩消兩位數;第五章:面積談知;第六章:年、月、日,制作活動日歷;第七章:小數的初步認識;第八章:數學廣角搭配二;第九章:我們的校園;哪念第十章:總復習。
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
新學期開始了,為了進一步貫徹實施課程改革,讓學生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掌握所學知識,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制定本學期數學教學計劃如下: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三年級共有48名學生,其中男生25人,女生23人。同學們基本上對學習和常規等各方面的習慣轉入正規。但由于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家長的文化水平、道德素質等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因此還有部分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較差,大部分學生在課堂只停留在認真、專心聽,缺少主動參與的意識和習慣,一部分學生上課紀律松懈,喜歡隨意講話,作業不肯及時完成,喜歡拖拉作業。
所以本學期針對這些特點,在數學課要不但上的內容豐富多采,形式多樣,富有吸引力;而且還要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身在其中,才能堅定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增強學生的意志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小數的初步認識,位置與方向,面積,年、月、日,簡單的森蔽困數據分析和平均數,用數學解決問題,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面積以及簡單的數據分析和平均數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在數與計算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以及小數的初步認識。這部分乘、除法計算仍然是小學生應該掌握和形成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進一步學習計算的重要基礎。
從本冊開始引入小數的初步認識,內容比較簡單,此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或用到有關小數的知識和問題,這部分知識的學習,可以擴大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范圍,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使學生初步學會用簡單的小數進行表達和交流,進一步發展數感,并為進一步學習小數及小數四則運算做好鋪墊。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位置與方向和面積兩個單元,這是本冊教材的另兩個重點教學內容,為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提供了豐富的素材。通過這些內容的學習,讓學生初步形成辨認方向、表達與交流物體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過現實的教學活動,讓學生獲得探究學習的經歷,探索并體會引進統一的面積單位的必要性,認識面積單位,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進一步促進空間觀念的發展。
在量的計量方面,本冊教材進一步擴大計量知識的范圍,除了面積單位的認識外,還安排了認識較大的時間單位年、月、日及24時計時法。這些內容的教學可以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時間觀念,并通實際操作與具體體驗,培養學生估計面積大小和時間長短的意識和能力。
在統計知識方面,本冊教材讓學生初步學習簡單的數據分析和平均數。教材向學生介紹了兩種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學習看這兩種統計圖,初步學會簡單的數并拆據分析;通過學習平均數的含義和簡單的求平均烽的方法,初步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和實際應用,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安排了一個單元,專門教學用所學的乘除法計算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學習簡單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換思想,并能應用集合和等量代換的思想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養他們探索數學問題的興此念趣和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本冊教學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悅,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三、課標對本冊教材的教學要求
1、會筆算一位數除多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會進行相應的乘、除法估算和驗算。
2、會口算一位數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數,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每位乘積不滿十)。
3、初步認識簡單的小數(小數部分不超過兩位),初步知道小數的含義,會讀、寫小數,初步認識小數的大小,會計算一位小數的加減法。
4、認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西南八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會看簡單的路線圖,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5、認識面積的含義,能用自選單位估計和測量圖形的面積,體會并認識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頃),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會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并能估計給定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6、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數;知道24時計時法,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了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結果是整數);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8、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換的思想,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1、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本學期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及奮斗目標
1、教學重點和難點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面積以及簡單的數據分析和平均數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位置與方向和面積兩個單元,是本冊教材的另兩個重點教學內容。
2、奮斗目標
1、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從實際生活和現實情境中收集信息、組合信息,發現并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從而發展數學應用意識。
2、在教師指導下,初步學習反思和評價。
3、在教師的鼓勵和指導下,能積極地參加觀察、操作、探索、交流等數學活動,對與數學有關的身邊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對學習內容和學習活動感興趣,有學好數學的愿望。
4、在教師和同學的鼓勵幫助下,能克服數學活動中遇到的困難,初步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培養學好數學的愿望。
5、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學習有條理地思考,把握數量之間的關系,培養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繹推理能力。
五、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具體措施
1、創設一個自由、開放、安全的學習氛圍,從而拓展學生的思維點擊,學生的創新火花。
2、課堂上引入開放性的例題,使學生在探索中促進發散和求異思維的發展。
3、改革課堂教學的空間組織形式,采用問題式教學與小組合作交流等形式來揭示知識的規律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在問題與合作交流中學會互相幫助,實現學習互補,增強合作意識,提高交流能力。
4、創設問題情景,鼓勵學生大膽質疑。
5、對學有余力的學生鼓勵他們積極參加拓展練習,課堂上準備一些不同層次的練習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發揮他們的潛力。
六、教學專題研究計劃
主題:如何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方法:
1、能應用在本冊教科書里學到的運算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發展應用意識。在理解面積含義及理解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方法的基礎上,主動解決一些有關的實際問題。
2、進一步學會根據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到現實生活中收集和整理數據,能解決一些與平均數有關的簡單的實際問題,體會數據的重要性,增強統計觀念。
3、增加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體驗,能主動與同學共同進行學習活動,積極與同學交流自己在解決問題時的思考與所選用的方法。
4、在教師的指導下,能經常反思自己的學習活動,積累數學活動經驗。能利用估計,判斷解決問題結果的合理性。
七、尖子生的培養和學困生的轉化
1、學困生的轉化
本班學困生黃倩倩、陳澤儒、王艷琴,他們口算能力差,解決問題不會分析,面對以上情況,準備采取如下轉化措施:
(1)課上充分調動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多留心觀察他們,提一些有針對性的問題,讓他們回答。
(2)課堂練習中,督促他們認真完成,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要大膽問。
(3)采取“一幫一、一對紅”的措施,共同進步,共同發展。
2、尖子生的培養
(1)課上除完成課堂作業外,給他們留一些有難度、有深度的問題,進一步拓展他們的思維能力。
(2)發展他們的智力因素,開發非智力因素,多舉辦課外活動。
(3)開展爭做小老師活動,每周利用一節課的時間讓他們展示自己。
八、課時安排
(一)、位置與方向(5課時)
(二)、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13課時)
1、口算除法3課時左右
2、筆算除法9課時左右
整理和復習 1課時
(三)、統計(4課時)
1、簡單的數據分析2課時左右
2、平均數2課時左右
(四)、年、月、日(5課時)
制作年歷1課時
(五)、兩位數乘兩位數(8課時)
1、口算乘法 3課時左右
2、筆算乘法 4課時左右
整理和復習1課時
(六)、面積(7課時)
(七)、小數的初步認識(5課時)
(八)、解決問題(4課時)
設計校園1課時
(九)、數學廣角(2課時)
(十)、總復習(4課時)
九、教學進度表
數學三年級下冊內容有如下:
1、因數:一個數的因數的個數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數是1,最大的碰叢羨因數是它本身。
一個數的因數的求法:成對地按順序找,或用除法找。
2、倍數:一個數的倍數的個數是無限的,最小的倍數是它本身。
一個數的笑拍倍數的求法:依次乘自然數。
3、自然數按能不能被2整除分為:奇數、偶數。
奇數:不是2的倍數的數叫做奇數。
偶數:是2的倍數的數叫做偶數。
最小的奇數是1,最小的偶數是0。
4、合數:一個數,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還有別的因數,這樣的數叫做合數。如4、6、8、9、10、12、14、15、16、18、20、22都是合數。
5、公因數、最大公因數。
幾個數公有的因數叫這些數的公因數。其中最大的那個因數就鄭猜叫它們的最大公因數。用短除法分解質因數(一個合數寫成幾個質數相乘的形式)例:12=2×2×3。
1.蘇教三年級下冊數學課外知識
小學數學課外知識1. 1到100所有自然數中與100互質的各數之和是多少?2. 歌德巴赫猜想是說:“任何不小于4的偶數都可以表示為兩個質數之和”。
問:168是哪兩個兩位數的質數之和,并且其中一個的個位數字是1。3. 把21,26,65,99,10,35,18,77分成若干組,要求每組中任意兩個數都互質,至少要分成幾組?如何分?4.三個質數的乘積恰好等于它們的和的7倍,求這三個質數。
5. 兩個自然數的和是72,它們的最大公約數與最小公倍數的和是216,這兩個數分別是幾?6. 某個七位數1993□□□能夠同時被2、3、4、5、6、7、8、9整除,那么它的最后三位數依次是多少?7. 連續8個自然數的和既是9的倍數,也是11的倍數,那么這8個自然數中最大的一個數的最小值是多少?8.寫出10個稿神連續的自然數,它們個個都是合數。9.1!+2!+3!+…99! 的后兩位數字是多少?(注:n!= 1*2*3*…*n )10. 少年宮游樂廳內懸掛著200個彩色燈泡,這些燈泡或明或暗,十分有趣。
這200個燈泡按1~200編號,它們的亮暗規則是: 第一秒,全部燈泡變亮; 第二秒,凡編號為2的倍數的燈泡由亮變暗; 第三秒,凡編號為3的倍數的燈泡改變原來的亮暗狀態,即亮的變暗,暗的變亮; 一般地,第n秒凡編號為n的倍數的燈泡改變原來的亮暗狀態。這樣繼續下去,每4分鐘一個周期。
問:第200秒時,明亮的燈泡鍵渣虧有多少個?。
2.三年級下冊數學知識點
不知道你的教材梁肢是哪個版本的 三年級下冊知識點整理 分數部分: 1、分數的意義: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
表示其中一份的數,叫作分數單位。 如:23 表示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2份。
分子(表示取其中的幾份) 分數線(表示平均分) 分母(表示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 23 的分數單位是13 ,它有2個這樣的分數單位。 2、分數的基本性質: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
如: 13 = 26 = 39 = 412 1620 = 810 = 45 3、分數比較大小: (1) 同分母分數相比較,分子大的分數就大。如: (2) 同分子分數相比較,分母小的分數反而大。
如: (3) 分子和分母都不同的分數相比較,先化成同分母再比較。 如: 4、分數加、減法: (1) 同分母分數相加、減,分母不變,分子相加減。
如:25 + 35 = 55 = 1 89 - 19 =79 (2) 異分母分數相加、減,先化成同分母分數,再相加、減。 如: 小數部分: 1、小數的概念: 像5.83,12.5,16.72,0.8這樣的數叫做小數。
2、小數各部分的名稱: 讀作:五十六點八三 3、小數比較大小: 小數比較大小,先比較整數部分,整數部分大的就大;如果整數部分相同,就比較小數部分的第一位,如果小數部分第一位相同,就比較小數部分第二位…… 如: 4、小數的加減法: 用豎式進行兩個小數相加、減,要對齊小數點。 如: 方向與位置 1、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判斷方向的方法是:早晨起來,面向太陽,前面是東,后面是西,左邊是北,右邊是南。
2、南與北相對,東與西相對。 3、地圖一般根據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繪制的。
平移與旋轉 1、平移:電梯、纜車都是整體朝著一定的方向移動,這種現象稱為平移。 如:升國旗;拉抽屜;電梯的移動;纜車等。
2、旋轉:風車、風扇轉動的時候,位置沒有移動,始終繞著一個固定的點轉動,這樣的現象稱為旋轉。 如:摩天輪的轉動;時針、分針、秒針在鐘面上的轉動;擰瓶蓋等。
3、軸對稱圖形:兩邊對折完全重合的圖形,稱為軸對稱圖形。 折痕所在的直線叫做對稱軸。
如:長方形、正方形、圓等。 兩位數乘兩、三位數 1、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比較簡便。
(求幾個幾是多少,用乘法) 如: 8個50連加的和是多少? 50*8=400 10個90是多少? 90*10=900 2、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用乘法計算。 如:14的20倍是多少? 14*20=280 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1、物體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
2、正方形的相關公式: 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邊長=周長÷4; 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3、長方形相關公式: 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長=周長÷2-寬;寬=周長÷2-長。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長=面積÷寬; 寬=面積÷長。 4、面積單位: (1) 每相鄰兩個長度單位間的進率是10。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 千米 □ □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2) 每相鄰兩個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100。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1平方千米=100公頃;1公頃=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平方千米 公頃 □ 平方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平方毫米 第一單元《位置與方向》 l 知識要點: (一)認識東、南、西、北、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八個方向。
1.知道辨認方向的方法:可以借助太陽等身邊事物辨別方向,也可以借助指南針等辨別方向。 2.能根據一個方向確定其它七個方向,知道哪些方向是相對的。
南←→北,西←→東;西北←→東南,東北←→西南。 3.會辨別地圖上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書:練習一第3、4題;) 4.了解繪制簡單示意圖的方法:先確定好觀察點,把選好的觀察點畫在平面圖的中心位置,再確定好各物體相對于觀察點的方向。在紙上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繪制,用箭頭“↑”標出北方。
(書:練習二第2題。) 5.并能看懂地圖。
(p4例2:知道建筑或地點在整個地圖的什么方向,地圖上兩個地點之間的位置關系:誰在誰的什么方向等)(大本p1雙基訓練)。 (二)看簡單的路線圖描述行走路線。
1.看簡單路線圖的方法:先要確定好自己所處的位置,以自己所處的位置為中心,再根據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規律來確定目的地和周圍事物所處的方向,最后根據目的地的方向和路程確定所要行走的路線。 2.描述行走路線的方法:以出發點為基準,再看哪一條路通向目的地,最后把行走路線描述出來(先向哪走,再向哪走)。
有時還要說明路程有多遠。(書:p5做一做;p9做一做;)(大本:p3 左邊第1、2題;右邊第1、2、3題;) 3.綜合性題目:給出路線圖,說出去某地的走法,并根據信息求出所用時間、應該按什么速度行駛、或幾時能到達、付多少錢買車票等等。
(大本:p5 第1、3題。) 第二單元《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 l 知識要點: (一)口算除法 1.整千、整百、整十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方法(P14 例1) (1)用表內除法計算:用被除數0前面數除以一位數,算出結果后,看被除數的末尾有幾個0,就在算出的結果后添幾個0。
(2)先乘法,算除法:看一位數乘多少等于被除數。
3.三年級的數學小知識(越多越好)
分析、歸納試商的方法 (一)除數靠近整百數的除法此類題我們要把除數看著整百數來除。
例如,1902÷197= 1456÷202= 想:197≈200想:202≈200 200*9=1800 200*7=1400 確定試商9 確定試商7 做: 做: 因為:129 所以:試商正確 所以:試商正確(二) 除數靠近□50除法做此類題首先要加強學生對150、250、350……的倍數的口算訓練,這是試商快而準的必要條件。其次在計算時要靈活的加以運用。
例如,765÷247=567÷152= 想:247≈250想:152≈150250*3=750150*3=450 確定試商3 確定試商3 做: 做: 因為:24 所以:試商正確 所以:試商正確(三) 除數在□50與整百之間由于除數是□16到□64的數有自身特點,如果我們仍然采取以上的方法,所的得的商有時會不夠準確。我們可以取除數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整百),然后分別求出商,再求兩商之和的平均值。
這個平均值便是我們要求的商或非常接近所求的商。 例如,781÷1361316÷261 想: 因為:781÷100商7 因為:1316÷200商6 781÷200商3 1316÷300商4(7+3)÷2=5 (6+4)÷2=5 所以:試商5 所以:試商5注:此種方法也應用與以上(二)的情況。
(四)在試商時如何減少試商的次數,是巧商的目的所在。 由于我們是采用求近似數方法,所以試商可能或大或小。
這時教師要向學生講解商為何會發生變化,并對變化加以分析、歸納。 (1)除數四舍五入 變小了 商可能 變大了(2)除數四舍五入 變大了 商可能 變小大了以上分析目的讓學生在做多位數除法時,能很快的把它進行歸類,并找到與之相應方法。
從而達到巧商,提高正確率和速度。當然要使學生能夠商得又準又快,達到巧商的效果。
除了掌握正確的方法之外,還要多練。俗話說“熟能生巧”,所以適當的練習是提高計算正確率和計算速度的必要條件。
數學趣題 1.有48個學生參加三項體育比賽,但參加的每項活動的人數不一樣,而人數都有一個數字“6”,參加三項體育比賽的各有幾人?2.龍龍和亮亮去公園玩,想買門票,但錢都不夠,龍龍缺4元8角,亮亮缺1分,兩人錢合起來仍不夠,公園門票多少錢?3.三個人同時吃3個西紅柿,用3分鐘吃完,六個人同時吃6個西紅柿要幾分鐘?4.有10張卡片,正面朝上,每次翻動6張卡片,經過若干次翻動,卡片能否都反面朝上?5.小張買了24瓶汽水,每4個空瓶可以換1瓶汽水,小張共能喝到幾瓶汽水?年齡問題 1.四個人年齡之和是77歲,年齡最小的10歲,年齡最大與最小的人年齡之和比另外兩個人的年齡之和大7歲,問年齡最大的人多少歲?2.爸爸在過50歲生日時,弟弟說:“等我長到哥哥現在的年齡時,我和哥哥的年齡之和等于那時爸爸的年齡”,那么哥哥今年多少歲?3.甲、乙、丙平均年齡42歲,如果甲的年齡增加7歲,乙的年齡增加一倍,丙的年齡縮小一半,則三人歲數相等,問甲多少歲?4.在一個家庭里,現在所有成員的年齡加在一起是73歲.家庭成員中有父親、母親、一個女兒和一個兒子.父親比母親大3歲,女兒比兒子大2歲.四年前家庭里所有的人的年齡總和是58歲.現在家里的每個成員各是多少歲?5.10年前吳昊的年齡是他兒子年齡的7倍.15年后,吳昊的年齡是他兒子的2倍.現在父子倆人的年齡各是多少歲?填橫式 1.將0~6這7個數填在下面的○中,每個數字恰好出現一次和兩位數的整數算式。○*○=○÷○=○2.由1~9的9個數字組成下列算式,5的位置已經知道,將填入其它數字 □*□=5□□□÷□*□=□3.將1~9填入下式使等式成立(有的數字已給出)。
□7*□=6□=□3-□□4.將1~9這九個數字分別填入下面算式的空格內,其中有一個數字已經知道,每個空格內只許填一個數字,使算式成立: □□□÷□□=□-□=□-75.1~9這九個數字分別填入下面算式的空格中,每個空格只許填一個數字,使算式成立:雞兔同籠問題 1.小麗的儲蓄罐中有100枚硬幣。她把其中的貳分幣全換成等值的伍分幣,硬幣總數變成73枚;然后她又把壹分幣換成等值的伍分幣,硬幣總數變為33枚。
那么她的儲蓄罐 *** 有 元。2.三種昆蟲共18只,共有20對翅膀116條腿。
其中每只蜘蛛無翅8條腿,每只蜻蜓是2對翅膀6條腿,蟬是一對翅膀6條腿。問這三種昆蟲各多少只?3.一張數學試卷,只有25道選擇題。
做對一題得4分,做錯一題倒扣1分;如不做,不得分也不扣分。若小明得了78分,那么他做對 題,做錯 題,不做 題。
4.某雜志每期定價2元5角,全年共出12期。某班一些學生訂半年,其余學生訂全年,共需1320元;如果訂半年的改訂全年,訂全年的改訂半年,那么共需訂費1245元。
問這個班共有多少名學生?5.已知甲、乙、丙3位同學共解出100道數學題,且他們3人每人都解出其中的60道題。若將其中只有1人解出的題叫做“難題”,3人都解出的題叫做“容易題”,則“難題”比“容易題”多多少道?3年級練習 1.計算:9998+998+99+9+62.計算 174+177+183+182+176+180+179+1893.某校有70名男同學及若干女同學參加數學競賽,平均分為63分,參賽男同學平均分為60分,女同學平均分為70分,那么該校有多少女同學參賽?4.7個數的平均數是28,把這7個數排成一列,則前四個數的平均數為26,后四個數的平均數為33,則第四個數是多少?5.1,2,6,2。
4.三年級下冊數學的知識點
三年級數學(下冊)知識要求歸納 第一單元 位置與方向1、(東與西)相對,(南與北)相對,(東南與西北)相對,(西南與東北)相對。
面南左為東,面北左為西,面東左為北,面西左為南。2、地圖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繪制的。
通常所說的八個方向:東、西、南、北、東南、西北、西南、東北。3、會看簡單的路線圖,會描述行走路線。
(做題時先標出東 南 西 北。) 一定寫清楚從哪兒向哪個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兒再向哪個方向走就到了哪里。
(在轉彎處要注意方向的變化) 判斷一個地方在什么方向,先要找到一個為中心點(觀測點) 處畫“米”字符號,再進行判斷。 4、指南針是用來指示方向的,它的一個指針永遠指向(南方),另一端永遠指向(北方)。
5、生活中的方位知識:①北斗星永遠在北方。 ②影子與太陽的方向相對。
③早上太陽在東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 ④風向與物體傾斜的方向相反。
(刮風時的樹朝風向相對的方向彎,煙朝風向相對的方向飄……) 我國地處北半球,樹葉茂盛的一面是南方,樹葉稀疏的一面是北方。第二單元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1、只要是平均分就用(除 法)計算。
2、除數是一位數的豎式除法法則:(1)從被除數的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數先試被除數的前一位數,如果它比除數小,再試除前兩位數。(2)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就把商寫在那一位上。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數必須比除數小。順口溜:除數是一位,先看前一位,一位不夠看兩位,除到哪位商那位,每次除后要比較,余數要比除數小。
3、被除數末尾有幾個0,商的末尾不一定就有幾個0。(如:30÷5 = 6)4、筆算除法:(1)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在有余數的除法中:最小的余數是1;最大的余數是除數減去1;最小的除數是余數加1;最大的被除數=商*除數+最大的余數; 最小的被除數=商*除數+1;(2)除法驗算:→ 用乘法 沒有余數的除法 有余數的除法 被除數÷除數=商 被除數÷除數=商……余數 商*除數=被除數 商*除數+余數=被除數 被除數÷商=除數 (被除數-余數)÷商=除數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0不能為除數)都等于0;0乘以任何數都得0;0加任何數都得任何數本身,任何數減0都得任何數本身。5、筆算除法順序:確定商的位數,試商,檢查,驗算。
6、筆算除法時,哪一位上不夠商1,就添0占位。(最高位不夠除,就向后退一位再商。)
7、多位數除以一位數(判斷商是幾位數):用被除數最高位上的數跟除數進行比較,當被除數最高位上的數大于或等于除數時,被除數是幾位數商就是幾位數;當被除數最高位上的數小于除數時,商的位數就是被除數的位數減去1。第三單元 復式統計表 復式統計圖的特點:有利于數據的比較,更容易分辨相同項目的區別。
第四單元 兩位數乘兩位數1、兩位數乘兩位數,積可能是(三)位數,也可能是(四)位數。2、口算乘法:整十、整百的數相乘,只需把前面數字相乘,再看兩個因數一共有幾個0,就在結果后面添上幾個0。
3、估算:18*22,可以先把因數看成整十、整百的數,再去計算。→(可以把一個因數看成近似數,也可以把兩個因數都同時看成近似數。)
4、有大約字樣的一般要估算。5、凡是問夠不夠,能不能等的題目,都要三大步:①計算、②比較、③答題。
→ 別忘了比較這一步。6、筆算乘法:先把第一個因數同第二個因數個位上的數相乘,再與第二個因數十位上的數相乘。
7、相關公式: 因數*因數=積 積÷因數=另一個因數 運算順序:先乘除,再算加減;同級運算,應按從左到右的順序進行計算;如果有括號,要先算括號內的運算。第五單元 面 積1、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叫周長。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的單位不同,無法比較。
2、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要用統一的面積單位來測量。3、①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厘米;②邊長1分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分米;③邊長1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4、長方形: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 求長:長=長方形面積÷寬 已知周長求長:長=長方形周長÷2-寬 求寬:寬=長方形面積÷長 已知周長求寬:寬=長方形周長÷2-長 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邊長:邊長=正方形面積÷邊長 已知周長求邊長:邊長=正方形周長÷45、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1千米=1000米6、周長相等的兩個長方形,面積不一定相等。
面積相等的兩個長方形,周長也不一定相等。7、在生活中找出接近于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例子。
例如1平方厘米(指甲蓋)、1平方分米(電腦A盤或電線插座)、1平方米(教室側面的小展板)。8、區分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的不同:長度單位測量線段的長短,面積單位測量面的大小。
(二)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1、歸類:什么樣的問題是求周長?(縫花邊、圍柵欄、圍欄桿、池塘或花壇周圍小路長度、圍操場跑步的長度等等) 什么樣的問題是求面積?或與面積有關?(課本等封面大小、刷墻、花壇周圍小路面積、給餐桌配玻璃、給課桌配桌布、灑水車灑到的地面。
5.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知識點梳理
一、植樹問題:這類應用題是以“植樹”為內容。
凡是研究總路程、株距、段數、棵樹四種數量關系的應用題,叫做植樹問題。 解題關鍵:解答植樹問題首先要判斷地形,分清是否封閉圖形,從而確定是沿線段植樹還是沿周長植樹,然后按基本公式進行計算。
解題規律:沿線段植樹 棵樹=總路程÷株距+1 棵樹=段數+1 株距=總路程÷(棵樹-1) 總路程=株距*(棵樹-1) 沿周長植樹 棵樹=總路程÷株距 棵樹=段數 株距=總路程÷棵樹 總路程=株距*棵樹 例 沿公路一旁埋電線桿 301 根,每相鄰的兩根的間距是 50 米 。后來全部改裝,只埋了201 根。
求改裝后每相鄰兩根的間距。 分析:本題是沿線段埋電線桿,要把電線桿的根數減掉一。
列式為 50 *( 301-1 )÷( 201-1 ) =75 (米) 二、分數和百分數的應用1 分數加減法應用題: 分數加減法的應用題與整數加減法的應用題的結構、數量關系和解題方法基本相同,所不同的只是在已知數或未知數中含有分數。2分數乘法應用題: 是指已知一個數,求它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
特征:已知單位“1”的量和分率,求與分率所對應的實際數量。 解題關鍵:準確判斷單位“1”的量。
找準要求問題所對應的分率,然后根據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正確列式。 3 分數除法應用題: 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或百分之幾)是多少。
特征:已知一個數和另一個數,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或百分之幾。“一個數”是比較量,“另一個數”是標準量。
求分率或百分率,也就是求他們的倍數關系。 解題關鍵:從問題入手,搞清把誰看作標準的數也就是把誰看作了“單位一”,誰和單位一的量作比較,誰就作被除數。
甲是乙的幾分之幾(百分之幾):甲是比較量,乙是標準量,用甲除以乙。 甲比乙多(或少)幾分之幾(百分之幾):甲減乙比乙多(或少幾分之幾)或(百分之幾)。
關系式(甲數減乙數)/乙數或(甲數減乙數)/甲數 。 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或百分之幾 ) ,求這個數。
特征:已知一個實際數量和它相對應的分率,求單位“1”的量。 解題關鍵:準確判斷單位“1”的量把單位“1”的量看成x根據分數乘法的意義列方程,或者根據分數除法的意義列算式,但必須找準和分率相對應的已知實際 數量。
三、度量 一、長度 (一) 什么是長度 長度是一維空間的度量。 (二) 長度常用單位 公里(km) 、米(m) 、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微米(um) (三) 單位之間的換算 1毫米 =1000微米 , 1厘米 =10 毫米 , 1分米 =10 厘米 , 1米 =1000 毫米 , 1千米 =1000 米 二、面積 (一)什么是面積 面積,就是物體所占平面的大小。
對立體物體的表面的多少的測量一般稱表面積。 (二)常用的面積單位 平方毫米 、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平方米 、平方千米 (三)面積單位的換算 1平方厘米 =100 平方毫米 ,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 =100 平方分米 1公傾 =10000 平方米 , 1平方公里 =100 公頃 三、體積和容積 (一)什么是體積、容積 體積,就是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
容積,箱子、油桶、倉庫等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通常叫做它們的容積。 (二)常用單位 1、體積單位 立方米 、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 、容積單位: 升、毫升 (三)單位換算 (1) 體積單位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2) 容積單位 1升=1000毫升1升=1立方米 1毫升=1立方厘米 四、質量 (一)什么是質量 質量,就是表示表示物體有多重。
(二)常用單位 噸 :t 千克: kg 克: g (三)常用換算 一噸=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五、時間 (一)什么是時間 是指有起點和終點的一段時間 (二)常用單位 世紀、年 、月 、日 、時 、分、秒 (三)單位換算 1世紀=100年 1年=365天 (平年) 1年=366天 (閏年) 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是大月, 大月有31 天 四、六、九、十一是小月,小月有30天 平年2月有28天, 閏年2月有29天 1天= 24小時 1小時=60分 1分=60秒 六、貨幣 (一)什么是貨幣 貨幣是充當一切商品的等價物的特殊商品。貨幣是價值的一般代表,可以購買任何別的商品。
(二)常用單位 元 、角 、分 (三)單位換算 1元=10角 1角=10分。
6.有關三年級的數學小知識
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知識要點
一、位置與方向
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
二、年月日:
(1)公歷年份是4的倍數的一般都是閏年,但公歷年份是整百數的,必須是400的倍數才是閏年。比如:1900年是平年不是閏年,2000年是閏年不是平年。
(2)閏年的二月是29天,平年的二月是28天。其他月份中,大月份是31天,小月份是30天。
(3)1年有12個月,平年一年365天,閏年一年366天。
(4)同一時刻24小時制和12小時制相差12。
三、面積和周長
(1)面積: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
(2)周長: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
(3)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 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4)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四、平均數和小數
(1)平均數=所有數據的和÷數據的個數
(2)象0.2,1.8之樣的數叫小數
五、常見的單位及其進率
1、人民幣單位(元、角、分):
① 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② 1分=0.1角;1角=0.1元;
2、長度單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①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② 1米=100厘米=1000毫米;
③ 1毫米=0.1厘米;1厘米=0.1分米;1分米=0.1米;
3、面積單位(平方千米、公頃、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平方毫米):
①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② 1平方千米=100公頃;1公頃=10000平方米;
7.課外數學小知識
一、哥德巴赫猜想 1742年德國人哥德巴赫給當時住在俄國彼得堡的大數學家歐拉寫了一封信,在信中提出兩個問題:第一,是否每個大于4的偶數都能表示為兩個奇質數之和?如6=3+3,14=3+11等。第二,是否每個大于7的奇數都能表示3個奇質數之和?如9=3+3+3,15=3+5+7等。這就是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它是數論中的一個著名問題,常被稱為數學皇冠上的明珠。
二、在很久以前印度有個叫塞薩的人,精心設計了一種游戲獻給國王,就是現在的64格國際象棋。國王對這種游戲非常滿意,決定賞賜塞薩。國王問塞薩需要什么,塞薩指著象棋盤上的小格子說:“就按照棋盤上的格子數,在第一個小格內賞我1粒麥子,在第二個小格內賞我2粒麥子,第三個小格內賞4粒,照此下去,每一個小格內的麥子都比前一個小格內的麥子加一倍。陛下,把這樣擺滿棋盤所有64格的麥粒,都賞給我吧。”國王聽后不加思索就滿口答應了塞薩的要求。但是經過大臣們計算發現,就是把全國一年收獲的小麥都給塞薩,也遠遠不夠。賽薩的話沒有錯,他的要求的確是滿足不了的。根據計算,棋盤上六十四個格子小麥的總數將是一個十九位數,折算為重量,大約是兩千多億噸。國王擁有至高無尚的權力,卻用其無知詮釋著知識的深奧。
三、古希臘的智者是怎樣測量金字塔的高度的 先在地上立一竹竿,在有太陽的同一時刻分別測量竹竿的影子和金字塔的影子的長度,然后計算出竹竿長度與竹竿影子長度的比例,這個比例就是金字塔高度與金字塔影子的長度的比例。用這個比例和金字塔影長就可以計算出金字塔的高度。
三年級下冊數學內容如下:
1、從被除數的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數先試被除數的前一位數,旁薯如果它比除數小,再試除前兩位數。
2、在有余數的除頃磨法中:最小的余數是1;的余數是除數減去1;最小的除數是余數加1。
3、商×除數=被除數商×除數+余數=被除數。
4、除法的估算:在實際生活中有時候不必算出準確的結果,而是把一些數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然后進行計算,這樣的計算就叫做估算。
5、角、五角星、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等腰梯形、正方形、長方形、圓和正多邊形等都是軸對稱圖雀啟斗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