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康熙的八阿哥結局如何 乾隆八阿哥結局 八阿哥胤禵結局 八阿哥福晉的歷史結局 歷史康熙八阿哥結局
康熙的兒子八阿哥最后死在了囚禁他的宗人府。
1726年的五月初五,雍正皇帝以八阿哥胤_、胤_和蘇努禍亂朝政為理由,將他們革去了黃帶子并且在宗人府除名。
到了正月二十八日的時候又將胤_的妻子革去了福晉的名號,令其回家休養,二月初七的時候,將胤_囚禁在了宗人府,身邊留有兩個太監照看胤_。
三月初四,雍正命令胤_改名為阿其那,并且把胤_的兒子改名為菩薩寶,五月十七日的時候,雍正會見文武百官。
以四十款大不敬之罪將胤_定罪。九月初八的時候,胤_因為生病在咳嗽嘔吐不止,身患重病,在宗人府去世。
擴展資料:
允_子嗣不多,只一子一女,兒子弘旺,康熙四十七年戊子正遲仔茄月初五日寅時生,母妾張氏,女兒在康熙四十七年戊子五月初八日巳時生,母為媵妾毛氏毛二格之女。
在皇子之間,允_的子嗣算是很少的,有說法是因為允_之妻善妒,所以允_的妻妾都很少,連帶著子嗣也少,康熙也曾因為八福晉善妒之事,對此大加斥責。
所謂成王敗寇,允_在政斗中失敗了,也決定了他的子女也不會擁有很太平的人生。在那個時代背景下,女兒深居于閨閣,做什么事情都有很多限制,人碼察生的軌跡也大致被安排好。
無非就是閨中待嫁,嫁人生子,所以對允_女兒的記載也較少,她在雍正二年,嫁孫氏五福,在乾隆四十年卒,年六十八歲。
而對于弘旺來說,這一生的起起伏伏,卻是從沒有停止過。允_死后,弘旺作為其獨子被編入佐領下,也就是說弘旺從主子變成了奴才,受到他所在佐領的管轄。
而佐領眼見著弘旺失勢,對他的奚落打擊也沒有停止過,在佐領的心里,還指望著雍正通過自己虐待弘旺這一事跡,來看到自己對皇帝的忠心耿耿。
弘旺雖然落難,到底是皇室出身,骨子里有著皇室的驕傲,雖然知道要隱忍,然而當對方太過分的是,終究也是忍不了那口氣。
雍正八年,弘旺落魄后毆打熱河總兵,總兵直接向雍正打了小報告行宮千總陳京,因騎馬進城門,阿其那之子甲兵菩薩保將陳京之補緞褂、素珠俱撕壞,并毆打,雍正下旨嚴懲。
乾隆登基后,為了穩定人心,采用的是懷柔政策,以胤_無悖逆之實,下旨復原名胤_,恢復宗室,并錄入玉牒。
弘旺的處境也因此變好,但是乾隆對他們所謂八爺黨的忌憚仍在。乾隆七戚陪年六月,弘旺因在朝陽門外過宿,甘與大臣侍衛平等相交,肆行妄為,被乾隆斥責,說他不知顧惜顏面,卑鄙。
就連他們的王叔莊親王胤祿、履親王胤_都受到牽連,被訓斥不教其子侄不加隨時管教,甚至置若不問等過錯而受到譴責。
弘旺本人其實挺有才氣,畢竟他爹也曾是備受朝野稱贊的八賢王,他著有《元功名臣錄》、《皇清通志綱要》、《松月堂目下舊見》等作品。
只可惜,弘旺一生都活在奪嫡的陰影里,于抑郁不得志。在乾隆二十七年去世,年五十五歲。經此之后,但八阿哥一支從此一蹶不振,后來到了道光年間絕嗣。
參考資料來源:
八弟允,是雍正兄弟中最為優秀、最有才畝拿帶能的一位。但是,“皇太子之廢也,允謀繼立,世宗深憾之”。雍正繼位后,視允及其黨羽為眼中釘、肉中刺。允心里也明白,常怏迅蘆怏不快。雍正繼位,耍了個兩面派手法:先封允為親王———其福晉對來祝賀者說:“何賀為?慮不免首領耳!”這敏配話傳到雍正那里,命將允福晉趕回娘家。不久,借故命允在太廟前跪一晝夜。后命削允王爵,高墻圈禁,改其名為“阿其那”?!鞍⑵淠恰币辉~,學者解釋有所不同,過去多認為是“豬”的意思,近來有學者解釋為“不要臉”。允幽禁多年,受盡折磨,終被害死。
康熙時代的八阿哥即愛新覺羅·胤禩因嘔病卒于監所。
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帝坐穩根基后,找各種借口削其王爵,圈禁,二月初七日,囚禁胤禩,將其囚禁于宗人府,圍筑高墻,身邊留太監二人。二月十八日,先時皇三子弘時因事得罪,交與胤禩為子。
三月初四日,命胤禩、胤禟改名,禩在被數度催促逼迫后被迫改其名為“阿其那”,改其子弘旺名“菩薩?!?。五月十七日,雍正召見諸王大臣,以長篇諭旨,歷數胤禩、胤禟、胤禵等罪。
擴展資料
康熙二十年二月初十日(1681年3月29日),胤禩出生于北京紫禁城,是康熙帝第八子(自然排序第十六子),其母良妃衛氏,為滿洲正黃旗人、宮內管領阿布鼐之女,宮內管領系正五品官。
康熙三十九年(1701年),僅有兩人被冊為嬪,一位是正在受寵的17歲少女瓜爾佳氏,另一位則是相對來講已年老色衰的衛氏,而比她早生皇子的戴佳氏卻沒有得到冊封。
這除了因為胤禩很受父皇喜愛,是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受封爵位的皇子中最年輕(年僅17歲)的一位,與衛氏本人也有關系。根據《清實錄》, 不久她又被晉升為良妃,成為玄燁當時僅有的5位妃子(貴妃除外)中,資歷最淺,生皇子最晚之人。
胤禩少時曾由大阿哥胤禔之母、惠妃那拉氏教養,因此他與惠妃那拉氏也感情甚親。雍正繼位伊始,允許部分母妃“隨子歸邸”而居,惠妃因親子胤禔已被圈禁,于是移居至胤禩府邸。
胤禩自幼聰慧,且甚曉悶鬧世故,從小養成了親切隨和的待人之風。清朝規定皇子六歲起入上書房讀書,每日以名師大儒教之以滿文、蒙古文、漢文等文字,并輔以騎馬射箭等功夫。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六月十日,康熙對幾位年長阿哥的學習情況進行了一次考核,其中便有方滿六歲的胤禩?;嗜迂缝?、皇四子胤禛、皇七子胤祐、皇八子胤禩按照次序到康熙面前,搏旁各讀數篇文章,胤禩螞銀罩純熟舒徐,聲音朗朗。
但寫字是他的弱項,康熙曾因不滿他的書法,遂令當時著名的書法家何焯為其侍讀,并要他每日寫十幅字呈覽。
17歲的時候即被封為貝勒,是當時封爵皇子中最年輕的??滴醯墼涔芾韽V善庫,重建東岳廟,署理內務府總管等等。一廢太子時,胤禩及其同黨躍躍欲試。但是康熙帝對胤禩利用張明德相面為自己立嗣的行為深惡痛絕,導致胤禩在他心里的形象大損。
胤禩的個人威望和私黨勢力元氣大傷,但胤禩本人并不肯認輸,康熙朝的最后十年里,他都沒有放棄對太子之位的爭奪??滴趿荒辏?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玄燁駕崩,本以為自己的同黨胤禵能入承大統的胤禩,見胤禛嗣位如五雷轟頂,氣急敗壞,卻又無可奈何。
雍正四年(1726年)九月薨,享年45歲。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以胤禩無悖逆之實,下旨復原名胤禩,恢復宗室,并錄入玉牒。
參考資料來源:-愛新覺羅·胤禩
八阿哥下場:雍正上位后,為穩定人心,先進封其為廉親王,命辦理工部事務,兼理藩院尚書;四年,雍正打穩根基后,找各種借口削其王爵,圈禁,改名為“阿其棚啟襲那”,改其子弘旺名“菩薩?!?。同年九月,薨。乾隆四十三年,乾隆帝以胤禩無悖逆之實,下旨復原名胤禩,恢復宗室,并錄入玉牒。
八阿哥,愛新覺羅·胤禩(yìn sì,禩同祀,為祀異體字)(1681-1726)清康熙帝第八子,雍正異母弟,生于康熙二十年二月初十日旁培,鏈兄薨于雍正四年,享年45歲。自幼備受康熙喜愛,17歲,即被封為貝勒,是當時封爵皇子中最年輕者,康熙帝曾命其管理廣善庫,重建東岳廟,署理內務府總管等等,一廢太子時被朝中重臣保舉為皇太子候選人。
八阿哥即愛新覺羅·胤禩,被囚禁在宗人府后死掉。
雍正尚未正式登基,即命胤禩與胤祥、馬齊、隆科多共四人總理事務,示以優寵。十二月十一日加封為和碩廉親王,并將兄弟的胤字改為允字,胤禩被改為允禩。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二月十三日授為理藩院尚書,次年二月十七日命辦理工部事務。連他的福晉郭絡羅氏也對當時的形勢看得非常透徹。
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將與胤禩親密之人盡行遣散,對胤禩予以孤立,并多次曉諭臣下不要重蹈朋黨習罩乎氣,可謂是敲山震虎。
胤禩本人也多次受罰,如雍正元年(1723年)九月初四日,雍正帝奉康熙帝及其四位皇后神牌升附太廟,在端門前設更衣帳房,但因其都是新制,故而油漆味大,雍正為此大怒,命管工部事務的廉親王胤液悶旅禩及工部侍郎、郎中等跪在太廟前一晝夜。
雍正元年后期至二年間,青海戰事吃緊,雍正將全部精力放諸于外患。但對于胤禩等人仍時加防范訓斥。
雍正二年(1724年)五月二十日,雍正諭責胤禩及其親信,稱馬爾齊哈、常明等都是夤緣妄亂之人,是廉親王胤禩的黨羽。十一月初二日,因胤禩在所有事情上比較節省,所以雍正諭責他詭詐。十一月十三日,因胤禩管理理藩院時,不給來京的科爾沁臺吉等人盤纏,胤禩再受雍正諭責。
雍正三年(1725年)二月十四日,雍正諭責胤禩懷挾私心,遇事播弄是非,動搖百官的意志,攪擾阻撓雍正的施政方針。胤禩又稱上駟院畜馬太多,想要裁減,并采取其他裁減的措施。同年十一月初五日,宗人府議,胤禩應革去王爵,撤出佐領。
十二月二十一日,命每旗派馬兵若干在胤禩府周圍防守,又于上三旗侍衛內每日派出四員,隨胤禩出入行走,名曰隨行,實為監視。
雍正四年(1726年)正月初五日,胤禩、胤禟及蘇努、吳爾占等被革去黃帶子,由宗人府除名。正月二十八日,將胤禩之妻革去“福晉”,休回外家。
二月初七日,囚禁胤禩,將其囚禁于宗人府,圍筑高墻,身邊留太監二人。二月十八日,先時皇三子弘時因事得罪,交與胤禩為子。三月初四日,命胤禩、胤禟改名,禩在被數度催促逼迫后被迫改其名為“阿其那”,改其子弘旺名“菩薩保”。
五月十七日,雍正召見諸王大臣,以長篇諭旨,歷數胤禩、胤禟、胤禵等罪。六月初一日,雍正將胤禩、胤禟、胤禵之罪狀頒示全國,議胤禩罪狀四十款,議胤禟罪狀二十八款,議胤禵罪狀十四款。九月初八日,胤禩因嘔病卒于監所,民間認為他們是被毒死。
擴展資料:
胤禩自幼備受康熙喜愛,17歲的時候即被封為貝勒,是當時封爵皇子中最年輕的??滴醯墼涔芾韽V善庫,重建東岳廟,署理內務府總管等等。一廢太子時,胤禩及其同黨躍躍欲試。但是康熙帝對胤禩利用張明德相面為自己立嗣的行為深惡痛絕,導致胤禩在他心里的形象大損。
胤禩的個人威望和私黨勢力元氣大傷,但胤禩本人并不肯認鬧凳輸,康熙朝的最后十年里,他都沒有放棄對太子之位的爭奪。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玄燁駕崩,本以為自己的同黨胤禵能入承大統的胤禩,見胤禛嗣位如五雷轟頂,氣急敗壞,卻又無可奈何。
雍正上位后,將其改名為允禩。為穩定人心,先進封其為和碩廉親王,命辦理工部事務,兼理藩院尚書。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帝坐穩根基后,找各種借口削其王爵,圈禁,改名為“阿其那”,改其子弘旺名“菩薩?!?。
參考資料來源:—愛新覺羅·胤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