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歷史知識點歸納?初一的歷史知識點總結歸納一 1課 中國境內的早期人類 一、元謀人 地點:云南元謀縣 時間:距今約170萬年中國境內的早期人類 生產生活情況:使用打制石器 特點: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 二、那么,初一歷史知識點歸納?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學習這件事不在乎有沒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沒有覺悟和恒心。任何科目學習 方法 其實都是一樣的,不斷的記憶與練習,使知識刻在腦海里。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一些七年級歷史的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七年級上冊歷史必背知識點
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一、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云南鄭逗省元謀縣,長江流域。目前我國境內已知最早的人類。會制作,知道使用火。
二、北京人:距今約70—20萬年,北京周口店龍骨山上,黃河流域。保留著猿的一些體質特征。能夠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會長時間保存火種。過群居生活,從事采集狩獵活動。
1929年,中國的青年學者裴文中發現第一個北京人頭蓋骨化石。
三、山頂洞人:距今約3萬年,北京周口店龍骨山頂部,黃河流域。和現代人基本相同。能夠人工取火;使用打制石器,掌握磨光和鉆孔技術;采集狩獵捕魚,群居;具有審美意識。
昌盛的秦漢文化
1、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紙出現在西漢早期。
2、東漢改進造紙術的重要歷史人物是蔡倫。意義:世界各國的造紙術,大多是由我國直接或間接傳去的。造紙術的發明是我國人民對世界文化的巨大貢獻。
3、東漢時期的張衡制造的地動儀。
初一歷史必背知識點:
一、我國歷第一個國家“家天下”的夏朝
1、建立時間:約公元前2070年。
2、建立者:禹。
3、都城:陽城。
4、政權機構:城堡、宮殿、軍隊、刑法、監獄。
5、夏朝成為我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的原因:
①夏朝按地區劃分國民(九州);部落按血緣劃分人群。
②建立了銷做毀壓迫人民的國家機構:軍隊、刑法、監獄。
③“王位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開始“家天下”。
6、夏滅亡的原因:夏桀暴虐成性、荒淫無度、大興土木、剝削百姓。
二、商朝的建立
1、公元前1600年,商湯建立商朝,定都亳。
2、盤庚遷都:殷公元前1300年。
3、商朝的政治、經濟、文化。
政治上:是當時世界上的國家之一。
經濟上:農業、畜牧業、手工業廣泛使用青銅器,創造了光輝燦爛的青銅文明。
文化上:甲骨文已經具備漢字結構的基本形式,是虧備一種成熟的文字。
三、西周的建立
1、建立時間:公元前1046年。
2、建立者:周武王。
3、都城:鎬京(今西安)。
4、西周的政治、經濟。
政治:分封制。
農業:農作物品種增多,胡槐已有人工灌溉。
手工業:分工較細(百工);原始瓷器制作比較普遍。
七年級歷史是大家剛接觸歷史的第一步,那七年級歷史如何學習呢?我整理了一些七年級歷史知識點,供大家參考。
歷史知識點歸納總結1、
秦朝鞏固統一的措施
1.政治上: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2.經濟上:統一貨幣(統一使用圓開方孔銅錢)、度量衡。
3.文化上:統一文字(把小篆作為全國規范文字)
4.思想上:焚書坑儒。
5.軍事上:反擊匈奴,北筑長城(西起臨洮,東到遼東)。南鑿靈渠,開發南疆。
6.秦統一后在地方上推行郡縣制度。
歷史知識點歸納總結2、
漢武帝的大一統具體措施:
(1)政治上:漢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議,頒布“推恩令”,允許諸王將自己的封地分給子弟,建立較小的侯國,削弱了諸侯國的力量;
(2)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把儒家思想作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儒家思想在中國古代的統治地位由此確立。
(3)軍事上:對匈奴展開多次大規模的反擊戰,基本解除匈奴對北部邊郡的威脅。
(4)經濟上:將鑄幣權和鹽鐵經營御神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
歷史知識點歸納總結3、
張騫通西域
1.西域位置:西漢時期,人們把今甘肅玉門關和陽關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區和更遠的地方。
2.張騫兩次通西域:
(1)公元前138年,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
知識是一座寶庫,而實踐就是開啟寶庫的鑰匙。學習任何學科,不僅需要大量的記憶,還需要大量的練習,從而達到鞏固知識的效果。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一些七年級歷史的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七年級歷史知識點
商鞅變法
1、歷史背景:
(1)封建經濟發展的需要
戰國時,鐵器牛耕的推廣提高了生產力,新的生產方式出現(“公作則遲,分田則速”
(2)各諸侯國為了富國強兵,相繼變法
2、商鞅變法的目的:引進人才、富國強兵、變法圖強
3、時間:公元前356年秦孝公
4、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
5、商鞅變法的作用(意義)
政治上:廢除了秦國舊制度,建立了新制度,秦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軍事上:秦軍的戰斗力大大提高。
經濟上:秦國的社會經濟得到發展。
6、商鞅變法成功的原因
(1)直接的具體原因:a.秦孝公的支持。b.變法內容的適宜。c.商鞅策略的正確。d.人民的支持。
(2)深層次的原因:
a.順應了時代發展的潮流(根本原因),b.代表了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
在秦孝公死后,商鞅就被處死了,那么變法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為什么?
判定一場改革成敗的標準,在于其目的是否達到。變革者個人的悲劇與變革成敗不能混于一談。
初一歷史必背知識點如下:
1、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是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
2、北京人是生活在北北京周口店的原始人類,距今約70萬—20萬年。
3、北京人的變化說明勞動在從猿向人的進化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4、北京人已經學會使用天然火。火的使用,提高了原始人類適應自然環境的能力,促進了體質的發展和腦的進化。
5、半坡聚落位于陜西西安半坡村,距今約6000多年,是黃河流域的代凳哪表。半坡居民是最早種植粟的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還發明棗空碼了彩陶。
6、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約7000年,是長江流域的代表。河姆渡居民是最早種植水稻的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住的是干欄式的房屋。
7、炎帝號稱神農氏,是原始農業和醫藥學的創始人。
8、 炎帝、黃帝部落結成聯盟,形成了日后的華夏族,炎帝、黃帝被尊奉為華夏族的祖先。
9、炎帝和黃帝被尊奉為中華民族人文始祖。
10、通過推舉產生部落聯盟首領的辦法,稱為“禪讓”。堯、舜、禹是通過禪讓制度繼承部落聯盟首領的位子的。
11、禹的主要功虧伍績是治水,他采用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結合的方法治水,取得了成功,被人們尊稱為“大禹”。
以上就是初一歷史知識點歸納的全部內容,初一歷史必背知識點有:1、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水稻的國家:生活于長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種植水稻,住干欄式房子。2、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粟的國家:生活于黃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種植粟,住半地穴式房子。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