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歷史知識點?七年級歷史知識點有 1、《金剛經》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刻印刷品。2、隋文帝在位時期,國家統一、安定,人民負擔較輕,經濟繁榮發(fā)展,史稱隋文帝的統治為“開皇之治”。3、清唐太宗時期,那么,七年級歷史知識點?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七年級歷史是大家剛接觸歷史的第一步,那七年級歷史如何學習呢?我整理了一些七年級歷史知識點,供大家參考。
歷史知識點歸納總結1、
秦朝鞏固統一的措施
1.政治上: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2.經濟上:統一貨幣(統一使用圓開方孔銅錢)、度量衡。
3.文化上:統一文字(把小篆作為全國規(guī)范文字)
4.思想上:焚書坑儒。
5.軍事上:反擊匈奴,北筑長城(西起臨洮,東到遼東)。南鑿靈渠,開發(fā)南疆。
6.秦統一后在地方上推行郡縣制度。
歷史知識點歸納總結2、
漢武帝的大一統具體措施:
(1)政治上:漢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議,頒布“推恩令”,允許諸王將自己的封地分給子弟,建立較小的侯國,削弱了諸侯國的力量;
(2)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把儒家思想作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儒家思想在中國古代的統治地位由此確立。
(3)軍事上:對匈奴展開多次大規(guī)模的反擊戰(zhàn),基本解除匈奴對北部邊郡的威脅。
(4)經濟上:將鑄幣權和鹽鐵經營御神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
歷史知識點歸納總結3、
張騫通西域
1.西域位置:西漢時期,人們把今甘肅玉門關和陽關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區(qū)和更遠的地方。
2.張騫兩次通西域:
(1)公元前138年,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
2020七年級歷史知識點歸納總結篇一
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
一、背景:東漢末年,軍閥割據,連年混戰(zhàn)
二、經過
1、官渡之戰(zhàn)(時間:公元200年;概況:曹操以少勝多,打敗袁紹;影響:為曹操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
2、赤壁之戰(zhàn)(時間:公元208年;概況:孫權、劉備聯軍以少勝多,打敗曹操;影響: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奠定了基礎)
三、結果:三國鼎立的形成
220年,曹丕代漢自立,國號魏,定都洛陽,東漢滅亡;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漢或蜀;229年,孫權稱帝,國號吳,定都建業(yè)(今南京)
南方的初步開發(fā)
一、孫吳開發(fā)江南
1、團橋原因:①北方人民大量南遷,帶來先進的生產和生產技術;②南方統治重視發(fā)展經濟.③南方自然條件優(yōu)越.④人民的辛勤勞動
2、表現:①織麻布(會稽)②生產青瓷;③侯官、臨海、番禺成為吳國三大造船中心;230年,衛(wèi)溫、諸葛直率萬人船隊到達夷洲(今臺灣)
二、諸葛亮治蜀
①恢復和發(fā)展成都平原的經濟
②穩(wěn)妥處理民族關系,使南中地區(qū)(今四川南部、貴州一帶)得到初步開發(fā)
三、東晉南朝時南方的開發(fā)
1、原因:①北方人民大量南遷,帶來了先進的生產和生產技術②孫吳政權重視發(fā)展經濟,如組織屯田墾荒,推廣胡或絕牛耕③南方自然條件優(yōu)越.④人民的辛勤勞動
2、表現:①廣種水稻,推廣原產北方的麥、豆等②建康成為南朝的政治經濟中心和都會.
2020七年級歷史知識點歸納總結篇二
昌盛的文化
一、佛教東來和道教興起
1、佛教
⑴、佛教起源于古印度。
知識是一座寶庫,而實踐就是開啟寶庫的鑰匙。學習任何學科,不僅需要大量的記憶,還需要大量的練習,從而達到鞏固知識的效果。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一些七年級歷史的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七年級歷史知識點
商鞅變法
1、歷史背景:
(1)封建經濟發(fā)展的需要
戰(zhàn)國時,鐵器牛耕的推廣提高了生產力,新的生產方式出現(“公作則遲,分田則速”
(2)各諸侯國為了富國強兵,相繼變法
2、商鞅變法的目的:引進人才、富國強兵、變法圖強
3、時間:公元前356年秦孝公
4、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
5、商鞅變法的作用(意義)
政治上:廢除了秦國舊制度,建立了新制度,秦國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軍事上:秦軍的戰(zhàn)斗力大大提高。
經濟上:秦國的社會經濟得到發(fā)展。
6、商鞅變法成功的原因
(1)直接的具體原因:a.秦孝公的支持。b.變法內容的適宜。c.商鞅策略的正確。d.人民的支持。
(2)深層次的原因:
a.順應了時代發(fā)展的潮流(根本原因),b.代表了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
在秦孝公死后,商鞅就被處死了,那么變法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為什么?
判定一場改革成敗的標準,在于其目的是否達到。變革者個人的悲劇與變革成敗不能混于一談。
學習從來無捷徑,循序漸進登高峰。如果說學習一定有捷徑,那只能是勤奮,因為努碰毀力永遠不會。緩吵或學習需要勤奮,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勤奮。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一歷史的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七年級上冊歷史必背知識點
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一、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云南省元謀縣,長江流域。目前我國境內已知最早的人類。會制作,知道使用火。
二、北京人:距今約70—20萬年,北京周口店龍骨山上,黃河流域。保留著猿的一些體質特征。能夠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會長時間保存火種。過群居生活,從事采集狩獵活動。
1929年,中國的青年學者裴文中發(fā)現第一個北京人頭蓋骨化石。
三、山頂洞人:距今約3萬年,北京周口店龍骨山頂部,黃河流域。和現代人基本相同。能夠人工取火;使用打制石器,掌握磨光和鉆孔技術;采集狩獵捕魚,群居;具有審美意識。
昌盛的秦漢文化
1、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紙出現在西漢早期。
2、東漢改進造紙術的重要歷史人物是蔡倫。意義:世界各國的造紙術,大多是由我國直接或間接傳去的。造紙術的發(fā)明是我國人民對世界文化的巨大貢獻。
3、東漢時期的張衡制造的地動儀。
七年級歷史必背知識點如下:
1、簡讓581年,楊堅(隋文帝)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定都長安。
2、589年,隋朝滅掉陳統一南北。
3、隋煬帝從605年起,開通了一條縱貫南北的大運河。
4、隋朝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余杭全長兩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
5、隋朝大運河分為四段: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舉好河溝通五大水系攔答局: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
6、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部將殺死,隋朝滅亡。
7、618年,李淵在太原起兵反隋進入長安建立唐朝。
8、我國歷女皇帝是武則天,她晚年稱帝,改國號為周。
9、唐太宗重視發(fā)展生產,減輕農民的賦稅勞役;注重任用賢才和虛心納諫。他任命富于謀略的房玄齡和善斷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稱“房謀杜斷”。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為的諫臣
10、唐太宗統治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fā)展較快,國力逐步加強。歷稱當時的統治為“貞觀之治”。
以上就是七年級歷史知識點的全部內容,商鞅變法 1、歷史背景:(1)封建經濟發(fā)展的需要 戰(zhàn)國時,鐵器牛耕的推廣提高了生產力,新的生產方式出現(“公作則遲,分田則速”(2)各諸侯國為了富國強兵,相繼變法 2、商鞅變法的目的:引進人才、富國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