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文化常識高中語文?47. 表容器的:石、斛、觴、樽 5. 必修三文言文重點知識整理和古代文化常識 高中語文必修3文言知識歸納 《寡人之于國也》文言知識歸納 一、通假字 1.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不過。那么,文言文文化常識高中語文?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從中國上古到秦始皇統一中國(公元前221年)期間的文學,叫先秦文學。
2、神話產生在文字發明以前。神話中充滿了豐富的想象,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
3、在中國流傳最廣的神話是“女媧補天”、“后羿射日”、“精衛填海”、“嫦娥奔月”等。
4、《尚書》是中國最早的一部歷史文獻總集,相傳曾經由孔子編選。
5、《詩經》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西周至春秋中期各地方民族及朝廟樂章共305首。
6、《楚辭》為西漢劉向所輯,收有屈原、宋玉寫的賦,因具楚地方聲,故稱《楚辭》,對后代文學創作有深遠影響。
7、屈原是中國偉大的愛國詩人,《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品。
8、“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是屈原《離騷》中的名句。
9、先秦散文是指秦代以前的散文,分為歷史散文和諸子散文兩類。《左傳》和《戰國策》是先秦歷史散文的代表。《論語》、《孟子》、《墨子》、《莊子》是先秦諸子散文的代表。
10、《左傳》是中國第一部敘事歷史著作,在歷史、段衫碧文學和語言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11、《論語》是一部語錄塌做體的散文集,記錄了孔子握舉和他的學生的言行,由孔子的學生寫成。這部儒家經典對中國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12、“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有朋友從遠方來是值得高興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做的事,不應該讓別人去做),這是孔子《論語》里的名言。
1. 高中文言文文學常識
1、從中國上古到秦始皇統一中國(公元前221年)期間的文學,叫先秦文學。
2、神話產生在文字發明以前。神話中充滿了豐富的想象,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
3、在中國流傳最廣的神話是“女媧補天”、“后羿射日”、“精衛填海”、“嫦娥奔月”等。
4、《尚書》是中國最早的一部歷史文獻總集,相傳曾經由孔子編選。
5、《詩經》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西周至春秋中期各地方民族及朝廟樂章共305首。
6、《楚辭》為西漢劉向所輯,收有屈原、宋玉寫的賦,因具楚地方聲,故稱《楚辭》,對后代文學創作有深遠影響。
7、屈原是中國偉大的愛國詩人,《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品。
8、“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是屈原《離騷》中的名句。
9、先秦散文是指秦代以前的散文,分為歷史散文和諸子散文兩類。《左傳》和《戰國策》是先秦歷史散文的代表。《論語》、《孟子》、《墨子》、《莊子》是先秦諸子散文的代表。
10、《左傳》是中國第一部敘事歷史著作,在歷史、文學和語言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11、《論語》是一部語錄體的散文集,記錄了孔子和他的學生的言行,由孔子的學生寫成。這部儒家經典對中國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12、“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有朋友從遠方來是值得高興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做的事,不應該讓別人去做),這是孔子《論語》里的名言。
1. 高中文言文文學常識
1、從中國上古到秦始皇統一中國(公元前221年)期間的文學,叫先秦文學。
2、神話產生在文字發明以前。神話中充滿了豐富的想象,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
3、在中國流傳最廣的神話是“女媧補天”、“后羿射日”、“精衛填海”、“嫦娥奔月”等。
4、《尚書》是中國最早的一部歷史文獻總集,相傳曾經由孔子編選。
5、《詩經》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西周至春秋中期各地方民族及朝廟樂章共305首。
6、《楚辭》為西漢劉向所輯,收有屈原、宋玉寫的賦,因具楚地方聲,故稱《楚辭》,對后代文學創作有深遠影響。
7、屈原是中國偉大的愛國詩人,《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品。
8、“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是屈原《離騷》中的名句。
9、先秦散文是指秦代以前的散文,分為歷史散文和諸子散文兩類。《左傳》和《戰國策》是先秦歷史散文的代表。《論語》、《孟子》、《墨子》、《莊子》是先秦諸子散文的代表。
10、《左傳》是中國第一部敘事歷史著作,在歷史、文學和語言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11、《論語》是一部語錄體的散文集,記錄了孔子和他的學生的言行,由孔子的學生寫成。這部儒家經典對中國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12、“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有朋友從遠方來是值得高興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做的事,不應該讓別人去做),這是孔子《論語》里的名言。
璃隔斷里的美感,會叫你一生也不會忘記。那是銘刻,那是雕琢,那是你一生美麗的羞澀。從你懵懂地走入那一刻起,你就感覺到,美麗是什么?愛是氏卜什么?喜歡是什么?從別具的洞燃凳開,到鱗次節比的出現,你殲段穗體嘗到了愛的爛漫。
文言文對于高中學生了解歷史文化知識,傳承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也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下面是我給大家帶來的高中語文《愚溪詩序》文言文知識歸納,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中語文《愚溪詩序》文言文知識
一、掌握下列重點詞語
1、陽:灌水之陽有溪焉(北面,名詞)
2、龂龂然:土之居者,猶龂(yín)龂然。(爭論不休)
3、適:而適類于予(恰好)
4、睿:睿而為愚者(明智、通達)
5、漱滌:漱滌萬物,牢籠百態(洗滌)
6、鴻蒙:超鴻蒙,混希夷(宇宙形成以前的混沌狀態)
二、通假字
1、于是作《八愚詩》紀于溪石上。(紀通“記”)
三悶鬧、一詞多義
1、名:
①名之以其能(命名,動詞)
②而名莫能定(名稱,名詞)
2、居:
①冉氏嘗居也(居住,動詞)
②得泉焉,又買居之(占有,擁有,動詞)
3、類:
①無以利世,而適類于予(像,好象,動詞)
模扒②溪雖莫利于世,而善鑒萬類(種類,物類,名詞)
4、得:
①自愚丘東北行六十步,得泉焉(發現,動詞)
②皆不得為真愚(能,動詞)
5、能:
①名之以其能,故謂之染溪(功能,名詞)
②而名莫能定(能夠,動詞)
6、樂:
①夫水,智者樂也(喜愛,動詞)
②樂而不能去也(高興,動詞)
7、以:
①予以愚觸罪,謫瀟水旦罩昌上(因為,介詞)
②蓋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用,介詞)
③予雖不合于俗,亦頗以文墨自慰(憑)
8、于:
①東流入于瀟水(到,介詞)
②予雖不合于俗(與、跟,介詞)
③紀于溪石上(在,介詞)
9、凡:
①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共,副詞)
②故凡為愚者,莫我若也(凡是,副詞)
四、詞類活用
1、東:東流入瀟水(名作狀,向東)
2、南:合流屈曲而南(名作動,向南流去)
3、家:得其尤絕者家焉(名作動,安家)
4、愚:然則雖辱而愚之,可也(形作意動,以……為愚,把……當作愚)
5、名:名之以其能(名作動,命名)
6、上:皆出山下平地,蓋上出也(名作狀,向上)
五、古今異義的詞
1、可以:蓋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
以上就是文言文文化常識高中語文的全部內容,1、從中國上古到秦始皇統一中國(公元前221年)期間的文學,叫先秦文學。2、神話產生在文字發明以前。神話中充滿了豐富的想象,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3、在中國流傳最廣的神話是“女媧補天”、“后羿射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