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湖南師范大學世界史研究方向 湖南師大歷史學 湖南師范大學歷史專業 文化產業管理碩士點大學 湖南師范大學校史館
湖南師范大學歷史文謹敏化學院就在公交二里半那里,你坐車到二里半站下車,那里幾個銀行,就在銀行后面。記住建設銀行前面那里有條路顫碰進去的,你就走那條路。前進十來米的樣子,左邊就是歷史文化學院那。你左拐進去就到門口那,在左邊,只是那門比較小,你要注意。
PS:歷史文化茄晌談學院在本部!
湖南師范大學位于長沙市,創建于1938年,是國家“211工程”大學,當前學校共計設有24個教學院部,現招生的本科專業共有89個,擁有英語語言文學、發育生物學、理論物理等6個國家重點學科,外國語言文學專業入選國家“世界一流”建設學科。
湖南師范大學各學院名稱如下 :地理科學學院、法學院、公共管理學院、工程悔兆與設計學院(職業技術學院)、國際漢語文化學院、化學化工學院、繼續教育學院、教育科學學院、歷史文盯緩化學院、旅游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美術學院、商學院、生命科學學院。
碧則租樹達學院、數學與統計學院、體育學院、外國語學院、文學院、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醫學院、音樂學院、世承書院、教師教育學院(教師教學發展中心)、語言與文化研究院、道德文化研究院。
歷史文化學院在校本部,二里半校區.據說是從文學院分出戚扮來的,所以跟文學院是高棚灶鄰居,在同一棟大樓.樓上指路很正確清楚.如果沒找到門,可以看樓的標志,不管你在那一邊,要么寫的是文學院,要么寫的是歷史文化學院.基本就可以找到了自考生和統招生上課的問題就不清和廳楚了
湖南師范大學中國近現史學科是國家級重點學科,由已故著名歷史學家、我國近代史學科開創者之一林增平先生在50年代創建的。近50年來,該學科獲得了重要發展。
建國之初, 林增平、王永康、石振綱等先生開始講授中國近代史。1958年,林增平先生出版了《中國近代史》一書,是“新中國第一部完整的中國近代史大學教材”,為國內眾多高校所采用,影響甚大。1981年,林增平先生與章開沅先生合作主編了《辛亥革命史》,蜚聲海內外。同年,本學科首批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1985年被列為湖南省重點學科,1990年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是湖南省第一個文科博士點。1995年,歷史學科成為國家文科基礎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1998年,“湖湘文化研究”被正式立項為“211”重點建設項目。2001年再次被評為湖南省重點學科。2002年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成為全國僅有的四個中國近現代史國家級重點學科之一。同年,由李育民教授帶頭建立了中國近現代史研究所。2007年被評為國家重點建設學科,同年獲準設立博士后流動站。
本學科現已形成四個穩定的研究方向,即中國近現代政治與中外關系(含辛亥革命史)、中國近現代思想史、湖湘文化、中國近現代社會文化史,涵蓋了除經濟史以外的政治史、中外關系史、思想史、文化史、社會史,具有鮮明的特色。其中中國近現代思想史、辛亥革命史、湖湘文化是本學科的傳統優勢研究方向,中國近現代政治與中外關系、中國近現代社會文化史是在傳統研究的基礎新發展起來的研究方向。本學科作為中國近現代史研究重要基地之一,目前各方向在不少領域的研究水平均居國內外先進水平或領先地位,具有相當的影響力。
近年來,本學科先后聘請了山渣兄本學、小島涉男、趙軍、耿云志、何一民、張海鵬、朱佳木、曾業英、鄭師渠、嚴昌洪、吳景平、王建朗、李世安、沈志華、陳其泰、陳紅民等國內外知名學者舉辦學術講座。 李育民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級重點學科中國近現代史學科負責人,兼教育部高等學校歷史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史學會理事、中國辛亥革命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孫中山研究會理事,湖南省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湖南省史學會副會長等職。主要從事中國近現代政治史、中外關系史研究,在國內開創了條約制度研究,目前中外條約研究在海內外具有重要影響。至今主持3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出版專著專著近10部,發表論文60余篇,2009年獲教育部全國高等學??茖W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鄭大華教授、博士生導師。1990年,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博土畢業,現湖南省人民政府“芙蓉學者計劃”特聘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近代史研究所思想研究室主任,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并兼任北京師范大學歷史系講座教授,韓國漢城國立大學東亞文化研究所客座教授。目前在梁漱溟研究、張君勱研究、民國鄉村建設運動研究、中國近現代文化保守主義思潮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戰與戰后(1918—1927)中國思想界研究、民國時期的思想文化研究等多個領域處于國內外領先水平。
莫志斌教授、博士生導師。曾擔任湖南師范大學文學院副院長、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總編輯,歷史文化學院院長等職務。長期以來從事中國現代史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的研究工作,特別是研究中國現代思想文化史、毛澤東的生平與思想,以及湖南近現代歷史與人物的活動與思想。先后承擔了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湖南教育史”、教育部人文社科專項“湖湘文化與當代湖南發展”,曾獲全國第八屆圖書“金鑰匙”獎一等獎。
周秋光教授,博士生導師。社會學術兼職有: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會委員、中國民主促進會湖南省委員會副主委、中國民主促進會長沙市委員會主委、中國人民政協湖南省委員會常委、中國人民政協湖南省文史學習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人民政協長沙市委員會副主席等。長期豎辯從事中國近現代史學科的教學與研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余梁缺3項,其中2011年獲批的《中國慈善通史》為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
饒懷民教授、博士生導師。1968年畢業于武漢大學歷史系,1981年獲華中師范大學歷史學碩士學位。兼任中國會黨史研究會常務理事、辛亥革命史研究會副理事長、湖南省歷史學會副理事長、湖南省辛亥革命史研究會理事長等職。長期以來,從事中國近代史的教學與研究,重點是辛亥革命史和湖湘文化研究。先后參與《湖湘文化研究》國家社科基金課題,主持全國高等院校古籍整理《<楊毓麟文集>整理與研究》。
鄭焱教授,博士生導師。1987年獲湖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1990年獲華中師范大學博士學位。1997年評為教授,2000年評為博士生導師。任社會職務有:省譚嗣同研究會付秘書長、省旅游教育研究會會長等。研究方向:湖湘文化研究、中國旅游史研究。出版專著《中國旅游發展史》、《湖湘文化之都》、《近代湖湘文化概論》等。
鐘聲教授,博士生導師,學院副院長。畢業于南京大學和湖南師范大學,分別獲歷史學碩士和博士學位。長期任教于湖南師范大學歷史系。主要從事中國現代史的教學及中華民國政治制度和經濟思想史方面的研究。著有《從重商思想到實業振興思潮》、《劉少奇治國思想研究》等。發表論文數十篇,其中多篇為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
李傳斌教授,博導。先后畢業于湖南師范大學、蘇州大學,分別獲得歷史學碩士、博士學位。2010年晉升為教授,2012年遴選為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中國近現代政治與對外關系,近幾年來主要研究旨趣為近代中國的基督教醫療事業。 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出版專著作多部 。主持國家青年社科基金項目1項,主持參與其他課題多項。
校區滾搏和上面這個說的一樣啦···
住宿的話是學校按學院分配的。不過現在的安排還沒有出來。
本科生有住 南院、江邊、本部宿舍、天馬、德智園
其中只有天馬和德智園是公寓,條件塵備磨比較好,但是離歷史文化學院上課的地方比較遠
江邊和本部宿舍的條件不是太好,但是相對其他宿舍派斗離上課的地方比較近
南院距離遠而且條件不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