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新中國成立后的歷史簡介 新中國成立的歷史過程 中國開國歷史簡短 新中國建國歷程的歷史資料 新中國的解放歷程
中國的建國時間是1949年10月1日。
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開國大典,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成立。
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是指1949年10月1日15:00在北京為中擾差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緩橡皮而舉行的儀式,直到21:00才結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標志。如讓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新紀元。從此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
中國古代朝代順序及開國皇帝,如下所示:
一、奴隸社會
1、炎黃:公元前2697年-約前2599年涿鹿(今河北涿鹿)神農炎帝 軒轅黃帝(炎黃齊名)
2、堯唐:約前2357年-約前2262年平陽 (今山西臨汾) 唐帝堯
3、舜虞:約前2262年-約前2029年蒲阪 (今山西永濟) 虞帝舜
4、夏朝:約前2029年-約前1981年 約前1933年-約前1559年斟鄩陽城(今河南洛陽) (今河南登封)夏王禹 夏王啟 夏王少康
5、有窮:約前1981年-約前1973年鉏(今河南滑縣) 有窮王夷羿
6、寒朝:約前1973年-約前1933年寒水(今山東濰坊)寒王寒浞
7、商(殷)朝:約前1559年-約前1046年約前1559年-約前1300年(商) 約前1300年-約前1046年(商(殷))亳 殷(今河南商丘)(今河南安陽)商王湯 商(殷)王盤庚
8、周朝:約前1046年-前256年
(1)西周:約前1046年-前771年鎬京(今陜西西安)西周文王姬昌 西周武王姬發
(2)東周:前770年-前256年洛邑(今河南洛陽)東周平王姬宜臼
①——春秋:前770年-前476年
②——戰國:前475年-前221年
二、封建社會
9、秦朝:前221年-前206年咸陽(今陜西咸陽)秦始皇嬴政
10、西楚:前206年-前202年彭城(今江蘇徐州)西楚霸王項羽
11、漢朝:前202年-263年(包括蜀漢)
12、西漢:前202年-公元8年長安(今陜西西安)西漢高祖劉邦
13、新朝:公元8年-公元23年長安(今陜西西安)新太祖王莽
14、玄漢:公元23年-公元25年長安(今陜西西安)玄漢更始帝劉玄
15、東漢:公元25年-公元220年洛陽(今河南洛陽)東漢光武帝劉秀
16、三國時期:220年-280年
(1)曹魏:220年-265年洛陽(今河南洛陽)魏武帝曹操魏文帝曹丕
(2)蜀漢:221年-263年成都(今四川成都) 蜀漢數液昭烈帝劉備
(3)孫吳:222年-280年建業(今江蘇南京)吳大帝孫權
17、晉朝:265年-420年
(1)西晉:265年-316年洛陽(今河南洛陽)西晉武帝司馬炎
(2)東晉:317年-420年建康(今江蘇南京)東晉元帝司馬睿
18、十六國:304年-420年
19、十六國末期:420年-439年
20、南北朝:386年-589年
(1)南朝:420年-589年
①劉宋:420年-479年建康(今江蘇南京)劉宋武帝劉裕
②南齊:479年-502年建康(今江蘇南京)南齊高帝蕭道成
③南梁:502年-557年建康(今江蘇南京)梁武帝蕭衍
④南陳:557年-589年建康(今江蘇南京)陳武帝陳霸先
(2)北朝:386年-589年
①北魏中后期:420年-557年平城 洛洞埋陽(今河南洛陽)(今山西大同)北魏道武帝拓跋珪 北魏孝文帝元宏
②東魏:534年-550年鄴城(今河北鄴鎮)東魏孝靜帝元善見
③西魏:532年-556年長安(今陜西西安)西魏文帝元寶炬
④北齊:550年-577年鄴城(今河北鄴鎮)北齊文宣帝高洋
⑤北周:557年-581年長安(今陜西西安) 北周孝閔帝宇文覺
21、隋朝:581年-618年長安(今陜西西安)隋文帝楊堅
22、唐朝:618年-690年 705年-907年長安(今陜西西安)唐高祖李淵 唐中宗李顯
23、武周:690年-705年神都洛陽(今河南洛陽)武周武后武則天
24、五代:907年-960年
(1)后梁:907年-923年汴京(今河南開封)后梁太祖朱溫
(2)后唐:923年-936年洛陽(今河南洛陽)后唐莊宗李存勖
(3)后晉:936年-947年汴京(今河南開封)后晉高祖石敬瑭
(4)后漢:947年-950年汴京(今河南開封)后漢高祖劉知遠(暠)
(5)后周:951年-960年汴京(今河南開封)后周太祖郭威
25、十國:907年-979年
26、遼朝(契丹):916年-1125年上京(今內蒙古巴林左旗)遼太祖耶律阿保機
27、宋朝:960年-1279年
(1)北宋:960年-1127年東京(今河南開封)北宋太祖趙匡胤
(2)南宋:1127年-1279年臨安(今浙江杭州)南宋高宗趙構
(3)西夏:1038-1227年興慶(中興)(今寧夏銀川)西夏景宗李元昊
(4)金朝:1115年-1234年中京(今北京市)金太祖完顏阿骨打
(5)大蒙古國:1206年-1271年曲雕阿蘭(今蒙古國肯特省)蒙古(元)太納畢螞祖成吉思汗孛兒只斤·鐵木真
28、元朝:1271年-1368年大都(今北京市)元(蒙古)世祖孛兒只斤·忽必烈
29、明朝:1368年-1644年應天(今江蘇南京) 京師(今北京市)明太祖朱元璋 明成祖朱棣
(1)后金:1616年-1636年盛京(今遼寧沈陽) 后金(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2)大順:1644年-1644年京師 (今北京市) 闖王李自成
30、清朝:1636年-1912年盛京 京師(今遼寧沈陽)(今北京市)清(后金)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 清世祖順治皇帝愛新覺羅·福臨
31、中華帝國:1915年-1916年北平 (今北京市)洪憲帝袁世凱
32、偽滿洲:1932年-1945年新京 (今吉林長春)康德帝愛新覺羅·溥儀
擴展資料:
皇朝更替順序背誦:
三皇五帝始,堯舜禹相傳;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參考資料:_中國歷史朝代
5個階段。
1、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1949-1956年)
從1953年開始,我國開始進行社會或備襪主義工業化建設和對農業、手工業與資本主義工商衫激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即三大改造),逐步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到1956年,我國基本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2、全面建設社會主義(1956-1966年)
中共八大;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八字方針。
3、文化大革命時期(1966-1976年)
導火線:1965年姚文元發表《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的文章
全面發動:1966夏,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和八屆十一中全會發表兩個文件
全國動亂:以1967年初的上海"一月奪權"為開端;以老一輩革命家為首的“二月逆流”抗爭堅決反對這種行為
調整整頓:九一三事件后,1973年周恩來和1975年鄧小平先后主持中央日常工作,進行調整、整頓
走向結束:為祭奠周總理的四五運動奠定群眾基礎;1976年10月,華國鋒、葉劍英等粉碎“四人幫”。
4、徘徊中前進的兩年(1977-1978年)
鄧小平在1977年重新出山,再次恢復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共中央副主席等職務。1978年底召開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黨史的偉大轉折。
5、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1978年后)
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國實現了歷史性的偉大轉折,進入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滾并期。中國共產黨在實踐中逐步找到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鄧小平理論指導地位的確立,成為中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保證。
擴展資料:
中國現代史的特征:
1、從探索的方向看:是近代西學的繼續,具有模仿性的特點:80年代以前,無論從政治上或經濟上大都是模仿蘇聯高度集權的政治經濟體制;改革開放以來,模仿西方的經營方式、管理經驗。
探索的歷程看
2、從探索的歷程看:具有曲折性的特點:改革開放以前,革命和建設進程或者被冒進脫離現實地超越,或者為左傾錯誤不時地中斷,使工作重心不正確的轉移,以致于經濟建設從冒進至中斷,到十一屆三中全會后走上正規,始終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參考資料來源:-現代史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現代史
時間:1949年10月1日。地點:北京天安門廣場。“大典前,大典儀式,閱兵式,群眾游行,大典后。
儀式開始。
人民政府中央政府、副主席和委員會成員就位。
播放國歌。
宣布中國人民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成立。
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是指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前稱北平)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而舉行的儀式,標志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中國的歷史從此翻開了嶄新的篇章。此后,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定10月1日為國慶節。
開國大典是下午3點正式開始的,當毛澤東主席宣讀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時,王延洲和他的隊友們正在位于北京郊外的南苑機場待命。
開國大典上,禮炮隊由108尊山炮組成,分為兩組,一組裝填,一組發射,輪流作業,以縮短每響之間的間隔時間。
會議一致決議,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接受《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為施政方針,選舉林伯渠為秘書長,任命周恩來為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部長,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朱德為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沈鈞儒為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羅榮桓為中央人民政府最高檢察署檢察長,并責成他們從速組成各項政府機關,推行各項政府工作。會議同時決議,向各國政府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為中國唯一合法政府,愿與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領土主權原則的任何外國政府建立外交關系。會議結束后,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主席、副主席及各位委員集體出發,乘車出中南海東門,前往天安門城樓出席開國大典。
此時,參加開國大典的北京30萬軍民早已齊聚天安門廣場,翹首期待著偉大歷史時刻的到來。
下午三時,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秘書長林伯渠宣布典禮開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委員就位。在群眾的歡呼聲中,毛澤東主席用他那帶著湖南口音的洪亮聲音,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頓時,廣場上歡聲雷動,群情激昂。在《義勇軍進行曲》的雄壯旋律中,毛澤東按動電鈕,新中國第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全場肅立,向國旗行注目禮。廣場上,五十四門禮炮齊鳴二十八響,象征著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艱苦奮斗二十八年的光輝歷程。
隨即,毛主席向全世大基界宣讀中央人民政府第一號公告。接著舉行盛大閱兵式。朱德總司令在閱兵總指揮聶榮臻陪同下,乘敞篷汽車檢閱受閱部隊。檢閱畢,朱德總司令回到主席臺上宣讀《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命令》,指出:“堅決執行中央人民政府和偉大的人民領袖毛主席的一切命令,迅速肅清國民黨反動軍隊的殘余,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國土,同時肅清土匪和其他一切反革命匪徒,鎮壓他們的一切反抗和搗亂行為。”
隨后,在全場經久不息的掌聲和歡呼聲中,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受閱部隊的步兵、明迅騎兵、坦克、大炮、汽車等,以連為單位,列成方陣,邁著威武雄壯的步伐,由東向西分列式通過天安門廣場。與此同時,剛剛組建的人民解放軍空軍十四架戰斗機、轟炸機,凌空掠過天安門廣場,接受檢閱。
閱兵式持續近三小時,此時天色已晚,長安街華燈齊放,群眾游行開始了。一隊隊游行群眾高舉紅旗和紅燈,縱情歡呼,“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毛主席萬歲!”的口號聲響徹云霄。天安門城樓上,毛主席探身欄桿外,不停地向廣場上的群眾揮手致意,情不自禁地在擴音機前大聲高呼:“同志們萬歲!”“人民萬歲!”廣場上,人們熱情洋溢,載歌載舞,萬眾歡騰,盡情地歡度新中國的第一個夜晚,節日的首都沉浸在幸福、喜悅和歡欣鼓舞中。這一天,在全國已經解放的各大城市,都舉行了隆重熱烈的慶祝活動。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事件,也是二十世紀世界最偉大的事件之一,它結束了少數剝削者統治廣大勞動人民和帝國主義奴役中國各族人民的歷史,中國人激仿此民從此成為國家的主人,中華民族的發展開啟了新的歷史紀元
開國大典》的中心思想是:通過寫開國大典的盛況,揭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意義,表達了一種當家作主的喜悅感和強烈的民瞎帶卜族自豪感。
《開國大典》是原新華社副社長李普創作的一篇記敘文。文章描寫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舉行開國大典的盛況,著重寫了“會場、大典、閱兵、游行”四個場面。課文按事情發展順序,可分為四段,分別為開國大典前會場的情景、開國大典磨穗的盛況、閱兵盛況和群眾游行的情景。
擴展資料
《開國大典》的賞析:
《開國大典》文章是按時間順序來安排的,第一部分寫開國大典舉行之前,第二、三、四部分寫開國大典盛況,第五部分寫開國大典結束后的情形。全文層次十分清楚,讀后能使人清楚地了解開國大典的全過程。
課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有重點地記敘了開國大典的幾個重要的場面。段落之間過渡自然、層次清楚、結構嚴謹、中心突出。文章用詞行鉛恰當、準確,較多地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展示了游行隊伍的聲勢和群眾的歡欣場面。
課文通過記敘首都北京舉行開國大典的盛況,表明了開國大典偉大的歷史意義,贊頌了人民軍隊的威武雄壯,表達了人民群眾無限熱愛領袖毛主席和歡慶人民當家作主的激動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