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姓的來源和歷史?1、源自姬姓,宣王時期,周宣王姬靜將子長父封到楊國,為楊侯,春秋時楊為晉所滅,其后裔以楊為姓。2、源自揚姓,古時楊揚不分,以邑為氏。3、源于改姓而來:主要由同源、避難、避仇、收養、過繼、賜姓以及少數民族改姓等構成。楊姓在宋版《百家姓》位列第16位,楊伯僑為得姓始祖,那么,楊姓的來源和歷史?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楊姓系承伯僑 望出關西弘農
楊姓也是一個榮耀而古老的姓氏。不過,關于楊姓的來源,歷來眾說紛紜,有說是因官得姓的,有說是以地命氏的,很不容易找到頭緒。然而,有一個被公認的事實——楊姓出自姬姓,是周文王的子孫,更是黃帝的后裔。
《姓纂》上面說:“周武王子唐叔虞封于晉,出公遜子齊,生伯僑,天子封為楊侯;子國,以國為姓?!备鶕@段記載。可知楊姓是出自周武王,也就是周文王的眾多兒子中,最為神氣的一房。
由伯僑所建立的楊國,當時的位置,在今山西省洪桐縣的東南,因此楊姓的發源地,應該是在山西。后來,到了春秋時代,楊國被當時五霸之一的晉國所吞并。
不過,《唐書宰相世系表》的說法,卻跟《姓纂》有點出入。該書雖然也認為楊姓是出自姬姓,但卻指出最初以楊為姓的,是周宣王的兒子尚父,而不是來自晉國的伯僑。也就是被周朝王室封為楊侯,因而以官得姓的是尚父,而不是伯僑。
楊姓漢人于1000多年以前在長江以北繁衍。當時,楊氏就是一個出人頭地的顯赫家族,出了不少在歷史上知名的人物,像戰國時以主張“拔一毛以利天下,不為也”,而跟主張兼愛的墨子大唱對臺的楊朱;隋朝的開國皇帝楊堅等等,都是大家所熟知的人物。
楊姓,中華姓氏之一,來源有三種:①源自姬姓,②源自揚姓,③賜姓轉性,是唐朝時為白族的第一姓。(ΦωΦ)
楊姓出自姬姓,來源有二,一支系以國名為姓,一支是以居住地為姓。姬氏子孫被周幽王封于楊(今山西洪洞縣),建立楊國,國君稱為楊侯,后楊國被晉國所兼并,楊侯的子孫便以楊為姓。晉國滅楊后,將楊地賜給其大夫羊舌氏,因此,羊舍氏的子孫也姓楊,羊舌氏的后裔因內亂逃到陜西,后逐漸發展到河南等地。西晉末到唐朝末,楊氏逐漸遷入福建等地。自宋代起,福建開始成為楊姓播遷中心之一。至元明,為躲避戰亂,福建楊姓遷入廣東,后發展成為望族。 在中國歷史上,楊姓稱帝稱王者有十幾人,先后建立有隋、吳等政權。戰國初期有哲學家楊朱,西漢有學者楊何,無神論者楊王孫。新莽末年有赤眉軍政權大司農楊音,東漢末年有文學家楊修,魏晉之際有哲學家楊泉,西晉有太傅、大都督楊駿,北魏有大將楊大眼,北朝末楊堅滅周滅陳,統一全國,國號隋,唐朝,楊姓任宰相者11人,宰相楊炎,也是理財家,“初唐四杰”之一的詩人楊炯,學者楊士勛,雕塑家楊惠之,貴妃楊玉環,五代時有書法家楊凝式,楊行密創建吳國,定都揚州。宋代,楊氏最著名的人物要數以楊業為首的楊家將,楊業與其子楊延(yan)昭(zhao)、孫楊文廣均為北宋名將。北宋有文學家楊億、學者楊時,醫學家楊介,南宋有詩人楊萬里、哲學家楊簡,數學家楊輝。
1. 在海外,楊姓華人華僑對當地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并涌現出了眾多杰出人物。例如,美國的諾貝爾物理獎得主、美籍華人楊振寧,以及知名企業家楊雪蘭;新西蘭的“菜花大王”楊汶釗。楊汶釗與菲律賓的楊應琳、馬來西亞的楊忠禮,以及香港的楊連景父子、楊受成,澳門的楊秉正,臺灣的楊塘海等,他們的財富超過數億或十多億美元,被列入“世界華人億萬富豪榜”。
2. 楊姓的起源有兩種說法。第一種是以國為姓,源于周宣王的兒子尚父,他被封于楊(今湖北襄陽一帶),號楊侯。后來,楊地并歸晉國,尚父的后代便以封地名“楊”為姓。第二種是以邑為姓,源于周成王的弟弟唐叔,他被封于唐地(今山西翼城西),后來因唐地南有晉水,改稱晉侯。唐叔的后裔中有被封于楊地的,他們以封地名“楊”為姓。
3. 另外,還有一些楊姓是少數民族的姓或改姓。
4. 從西晉末年起,楊姓開始從中原遷入福建。到唐末,主要有三次大遷徙:一是晉永嘉年間,中原動蕩,有13姓族人入閩,其中有楊姓;二是唐高宗總章年間,隨從河南固始人陳政、陳元光父子入閩者有楊永、楊珍等楊姓校尉,他們的后代散居在閩、粵、臺各地;三是唐末中原楊姓隨王潮、王審知入閩。
5. 楊姓移居臺灣始于明代,全是福建、廣東人,清代以來人數不斷增加,不少人陸續到海外謀生。
1、源自姬姓
出自黃帝之后西周王族,有三種說法,其源均為周朝王室。源于周宣王子長父。宣王時期,周宣王姬靜將子長父封到楊國(今山西省洪洞縣),為楊侯,春秋時楊為晉所滅,其后裔以楊為姓。
2、賜姓
隋代楊義臣本姓尉遲氏,鮮卑族,為北魏勛臣八姓之一。義臣之父尉遲崇,隋初隨行軍總管達奚長儒與突厥交戰,力戰而死。隋文帝因對尉遲崇功業的追憶,下詔賜義臣國姓楊氏。三國時,諸葛亮平定哀牢夷(湖南、貴州的僚族分支)后,賜當地少數民族為趙、張、楊、李等姓。
3、收養
西晉氏族首領百頃氐王楊飛龍,收養外甥令狐茂搜,改其姓為楊氏。楊復光,本姓喬,少時養于內侍楊玄價家,遂轉姓楊。楊守亮,本姓訾名亮,楊復光平定江西黃巢起義軍時,得訾亮,養為假子,轉姓楊,改名守亮。
4、避難
今浙江省諸暨市的概浦楊姓,為倪姓所改。倪盈第八世孫倪炤,仕宋為龍圖閣學士,因反對王安石的變法,遭流新州。當時,倪炤的幼子倪順尚在襁褓之中,匿概浦外家。官府勾之,外祖母孟氏以幼舅同庚者易之,得以保全。及倪順長大,力學皆優,念外家楊姓之恩,改為楊姓。
5、少數民族改姓
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后,施行漢化政策,其中的莫胡盧氏改為楊姓。白族中,楊姓一直是主要姓氏,唐朝時為白族第一大姓。
以上就是楊姓的來源和歷史的全部內容,1. 出自姬姓。周成王封弟弟叔虞于唐,人稱唐叔虞。唐叔虞的兒子燮繼位后,因唐地有晉水,就改稱晉侯。周宣王之子尚父,幽王時被封為楊侯,春秋時晉國滅楊,楊成為晉國羊舌肸的封地。晉武公(燮的第10世孫)時封次子伯僑于楊,稱楊侯,是為楊姓人的受姓始祖。伯僑之孫突食采于羊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