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語文下冊?九年級下冊語文知識點1 第1課 詩兩首 一、重點字詞 1、根據拼音寫出相應的漢字。 (sī yǎ) 嘶啞 (hóu lóng) 喉嚨 (xiōngyóng) 洶涌 2、用恰當的詞語填空。 (1)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 (2)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3)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二、那么,初三語文下冊?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我們每走一步,都是一個新的起點,這一個個起點連接成我們一生的軌跡。不要害怕開始,經歷了起步時的艱難,方能產生飛躍的嬗變;不要畏懼結束,所有的結局都是一個新的開端。到頭來我們會發現,人生如圓,終點亦是起點。下面給大家帶來一些關于九年級下冊語文書古詩詞整理歸納,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漁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參考譯文
眼看秋天到了,西北邊塞的風光和江南風光自然大不相同。頭頂的大雁又飛回南方衡陽去了,一點也沒有停留意思。此情此景,不禁又勾起戍邊人思鄉的情緒。黃昏時分,軍中號角催吹,周圍的邊聲也隨之而起。層巒疊嶂里,暮靄沉沉,山銜落日,孤零零的城門緊閉。
飲一杯濁酒,我不由得想起萬里之外的親人。可是,眼下外患未平,功不成名不就,又怎能半途而廢。遠方傳來羌笛的悠悠之聲,天氣寒冷,軍營里早已結滿寒霜。夜深了,我還不能安睡,為操持軍計,我的須發都變白了。戍邊人思念親人,也久久難以成眠,多少次夢里流下眼淚。
江城子·密州出獵
蘇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一份努力一份成功,十份努力十份成功,一分辛苦一分才,要想學習成績好,多記多看多,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一些九年級語文知識點的學習資料,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三語文必考知識點
記敘順序及作用
(1)順敘(按事情發展先后順序)
作用:敘事有頭有尾,條理清晰,讀起來脈絡清楚、印象深刻。
(2)倒敘(先寫結果,再交待前面發生的事。)
作用:造成懸念、吸引讀者,避免敘述的平板單調,增強文章的生動性。
(3)插敘(敘事時中斷線索,插入相關的另一件事。)
作用:對情節起補充、襯托作用,豐富形象,突出中心。
修辭方法及作用
(1)比喻:形象生動、簡潔凝練地描寫事物、講解道理。
(2)擬人:賦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動作,使物人格化,從而達到形象生動的效果。
(3)夸張:突出特征,揭示本質,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4)排比:條理清晰,節奏鮮明,增強語勢,長于抒情。
(5)對偶:形式整齊,音韻和諧,互相映襯,互為補充。
(6)反復:強調某種意思,強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設問:自問自答,引人注意,啟發思考。
(8)反問:態度鮮明,加強語氣,強烈抒情。
九年級語文下冊一單元知識點
一、詩兩首
1、田間(1916-1985),詩人。
《關雎》、《蒹葭》、《從軍行》、《月下獨酌四首》、《登樓》等。
1、《關雎》
《周南·關雎》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第一首詩,通常認為是一首描寫男女戀愛的情歌。
2、《蒹葭》
《秦風·蒹葭》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此詩曾被認為是用來譏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禮來鞏固他的國家,或惋惜招引隱居的賢士而不可得的。
3、《從軍行》
《從軍行》是唐代詩人楊炯的詩作。此詩借用樂府舊題“從軍行”,描寫一個讀書士子從軍邊塞、參加戰斗的全過程。
4、《月下獨酌四首》
《月下獨酌四首》是唐代詩人李白的組詩作品。這四首詩寫詩人在月夜花下獨酌,無人親近的冷落情景。
5、《登樓》
《登樓》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是一首感時撫事的詩。作者寫登樓望見無邊春色,想到萬方多難,浮云變幻,不免傷心感喟。進而想到朝廷就像北極星座一樣,不可動搖,即使吐蕃入侵,也難改變人們的正統觀念。
初三下冊語文教案7篇
作為學校的一位教職工,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那么初三下冊語文教案怎么寫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初三下冊語文教案,希望大家喜歡!
初三下冊語文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朦朧詩的特點及背景
2、理解“變奏曲”的含義
3、找出比喻句并理解含義
4、珍惜美好生活
重點難點:
1、重點是理解詩中所寄托的詩人的理想及了解朦朧詩的特點。
2、難點是“星星”的象征意義。
教學方法:
引入及討論
教學過程:
一、題解與導入
回憶詩人郭沫若寫的《天上的街市》。這首詩以豐富的想象,寫了自由自在的天上街市,通過寫牛郎織女的自由來往來表達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天我們來學習《星星變奏曲》這一首詩,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朦朧詩
朦朧派詩人無疑是一群對光明世界有著強烈渴求的使者,他們善于通過一系列瑣碎的意象來含蓄地表達出對社會陰暗面的不滿與鄙棄,開拓了現代意象詩的新天地,新空間。
是新時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文學流派,后期以舒婷、顧城、北島等為先驅者的一群青年詩人,從一九七九年起了一種新風格的詩。這種詩,有三四十年沒有出現在中國的文學報刊上了。最初,他們的詩還仿佛是在繼承現代派或后現代派的傳統,但很快地他們開拓了新的疆域,走得更遠,自成一個王國。
每一本書與每一本書之間的風格又迥乎不同。讀《伊索寓言》后便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滋味,讓你頓時豁然開朗。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九年級下冊語文知識點歸納,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九年級下冊語文知識點1
第1課 詩兩首
一、重點字詞
1、根據拼音寫出相應的漢字。
(sī yǎ) 嘶啞 (hóu lóng) 喉嚨 (xiōngyóng) 洶涌
2、用恰當的詞語填空。
(1)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
(2)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3)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1.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2.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三、段背記知識清單
1.默寫《我愛這土地》第一節。
假如我是一只鳥,/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
2.默寫《鄉愁》第四節。
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四、文學(文體)常識背記知識清單
1.《我愛這土地》作者艾青,是詩人(稱謂)。
以上就是初三語文下冊的全部內容,1.初三語文期末下冊考點歸納 一、文學常識 1、《左傳》,舊傳為春秋時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認為是戰國時人所編,是一部史學名著和文學名著。 2、出處:選自《左傳?莊公十年》 二、注釋 (1)伐:攻打 (2)間(jiàn):參與。 (3)鄙:鄙陋,這里指目光短淺。 (4)何以戰:即“以何戰”,憑借什么作戰。以:憑,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