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魯東大學有多黑暗 戴瑤玲 魯東大學 第五輪學科評估 魯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研究生導師 魯東大學歷史專業好嗎
張淑清 ,女,1969年10月出生。2007年在南京大學獲得歷史學博士學位,2006-2007年和2010年兩次赴以色列作學術交流活動,現為魯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開設的課程:世界中古史、猶太史做洞(本科)、猶太教研究、歐美猶太人史(研究生)。
出版的著作:《中世紀西歐的猶太婦女》 人民出版社 2009年。
出版的譯著:《古代以色列婦女和早期猶太文明》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9年。 1、“中世紀西歐猶太社團及其歷史作用探析”,《世界歷史》2006年第6期;
2、“國外關于古代、中世紀猶太婦女地位問題研究述評”,《世界歷史》2008年第5期;
3、“論中世紀西歐猶太婦女的教育地位”,《世界民族》2007年第6期;
4、“從離婚權的演變透視中世紀歐洲猶太婦女的婚姻地位”,《史學集刊》2008年第2期;
5、“中世紀西歐猶太寡婦地位初探”,《東北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2008年第5期;
6、“論中世紀西歐猶太婦女在猶太會堂中的地位和作用”,《婦女研究論叢》2007年第3期;
7、“論中世紀西歐猶太社團的司法自治”,《學海》2006年第1期;
8、“論中世紀西歐猶太婦女在經濟領域中的地位和作用”,《煙臺大學學報》(哲社版)2008年第1期,此文被人大復印《世界史》2008年第5期全文轉載;
9、“猶太婦女與三大誡命”,《猶太研究》2008年第6輯;
10、“試論古代猶太婦女的婚姻地位”,《齊魯學刊》2008年第5期;
11、“猶太教的利未婚”,《世界宗教文化》,2008年第1期;
12、“對猶太婚約的歷史考察,《歷史教學》2008年第2期;
13、“猶太婦女與中世紀歐洲的借貸業”,《北方論叢》2008年第2期;
14、“講授納粹屠猶的歷史“亞德瓦謝姆的方法論原則”(譯文),《新史學》第八輯《納粹屠猶——歷史與記憶》,大象出版社 2008年,第218-223頁;
15、“根深蒂固偏見的大暴露”(譯文),《猶太人告白世界—— 塑造猶太民族性格的22篇演講辭》,中央編譯出版社 2006年,第47-50頁。 1、 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猶太婦女史”(在研),項目編號:11BSS010;
2、 主持國家民委2009年度課題“巴以沖突背后的民族主義問題研究”(已結題),項目編號:GM-2009-52;
3、 主持魯東大學校基金課題“中世紀歐洲猶太婦女地位研究”(已結題);
4、 主持魯東大學校基金課題“猶太教改革及其變遷”(已結題)。 1、 主講的《社會保障學》被評為魯東大學優質課程;
2、 主講的《世界古代史》獲得魯東大學雙語教學課程立項。 1、論文“國外關于古代、中世紀猶太婦女地位問題研究述評”于2010年獲得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09年獲得煙臺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2、專著《中世紀西歐的猶太婦女》于2010年獲得煙臺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3、論文“純宴枯論中世紀西歐猶太婦女的教育地位”2008年獲得煙臺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4、2008年獲得魯東大學三級教學觀摩大賽二等獎。
5、2003年獲得煙臺師范學院“兩課教學”授課競賽一等獎;
6、論文“對猶太人隔都的歷史考察”于2003年獲得煙臺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7、2003年獲得煙臺師范學院“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8、2001年獲得煙臺師范學祥寬院“優秀教師”稱號。
魯東大學校共有四個區,分別是北校區、東校區、南校區、蓬萊校區。蓬萊校區又稱為西校區。
南區拆襪需要騎行十幾分鐘,步行約半小時,沒有公交車可以直達,南區校里有四個學院,分別是有文學院,數學學院,歷史仿盯文化學院,政治與行政學院。
東區需要乘坐公交車,坐一站就到了。東校區有二個學院,分別是有商學院,教育科學學院。
北區與南區隔一個天橋,北區是主區,重要的設施、餐廳、文化廣場、備御和學院等都在主區,北校區有二個學院,分別是有醫學院、藥學院。
西區在主區內,跟主區不好區分,在主區西邊。西校區有一個學院是信息技術學院。
知名校友如下:吳伯簫、曲波、王志民等
魯東大學,于1930年始建,坐落于山尺稿東省煙臺市,是一所以文理工為主體、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省屬綜合性大學,還是首批“山東省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服務國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養項目單位。
山東教育廳開始規劃興辦鄉村師范教育,主張“民眾教衫或育”和“求生教育”,認為要使普通民眾學會求生,求生教育就要“從最下層做起,從農民子弟之初級教育和農民的民眾教育做起,使兒童及一般成人對于教育另具一種求生的觀念”。進行求生教育,就必須陵塌孝建立教育的基礎設施,培養教育的師資,并且有針對性地創辦鄉村師范。
決定成立“山東省立第二鄉村師范學校”(簡稱二鄉師),派教育廳督學、出身北京師范大學國文系的董鳳宸籌建,夏繼昌輔佐。學校建成招生,山東教育廳發布董風宸任該校校長。
該校設有魯東大學文學院、魯東大學外國語學院、魯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魯東大學法學院、魯東大學教師教育學院、魯東大學數學與統計科學學院、魯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等22個二級學院和1個教學部。
學校擁有英語語言文學、載運運用工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自然地理學、高等教育學、運籌學與控制論、區域經濟學、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應用統計學等9個山東省“十二五”重點學科。
歷史文化學院創建于1986年,原名歷史系,2000年改為歷史與社會學系,2003年改為歷史與社會學院,2009年改為現名。歷史學是魯東大學最早設立的學科之一。自1958年建校以來,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逐漸形成了中國近代思想與中華民族精神、中國民族關系與民族文化史、簡牘學與科舉學、美國史、區域歷史文化、世界宗教史等6個穩定的研究方向。現有專門史、歷史文獻學、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史、學科教學(歷史)等5個碩士點,已涵蓋8個二級學科中的4個。有歷史學、人文教育2個本科專業。
本學院有一支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教學科研隊伍。現有國家級教學團隊1支,教授11名,獲博士學位者15名(博士后2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名,全國優秀教師1名,省級教學名師1名,省級學術骨干4名,市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名。
本學院有深厚的學術底蘊與較強的科研創新能力。早在1990年李永璞教授就發起成立了全國性學術團體——中國近現代史史料學學會。1996年專門史(文化史)被批準為“九五”省級重點學科。中國古代史主要兩個方向:其一是簡牘學、科舉學等歷史文獻研究。該方向多年來一直將出土文獻與傳世文獻并重。已故著名學者李衡眉教授在古代昭穆制度、古代婚姻制度以及其它先秦史方面著力尤深,出版《昭穆制度研究》、《先秦史論集》等著作7部,在《歷史研究》上發表《昭穆制度與周人早期婚姻形式》、《古史傳說中帝王的性別問題》2篇學術論文。李炳泉教授注意利用秦漢簡牘來研究秦漢邊疆史地和秦漢官職,近年在重要學術期刊發表《兩漢戊已校尉建制考》、《關于漢代西域都護的兩個問題》、《兩漢農都尉的設置數額及其隸屬關系》等論文10余篇,現任國家重大課題《中華大典》的《秦漢政治分典》的主編。梁方健教授注意利用金文和郭店楚簡著有《魯國史》、《山東通史》(先秦卷)等多部。周興副教授研究和主講兵家經典《孫子兵法》,被評師網評為全國“魅力教授”。陳長文副教授主攻中國古代科舉文獻和科舉制度,著《明代科舉文獻研究》,并在《光明日報》、《文獻》等期刊發表《簡論“科舉文獻學”之研究》等系列論文30余篇,首倡科舉文獻學,課題《中國科舉制度下的教育慈善事業研究》獲2010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立項。其二是中國民族關系與民族文化史。研究重點是兩漢、魏晉南北朝和隋唐時期的民族關系及民族思想,尤其是唐代羈縻府州和沙陀、粟特人的研究。如樊文禮教授獲國家、省級項目各一項,在《民族研究》上發表4篇系列論文,出版專著《唐末五代培旁的代北集團》、《李克用評傳》等。劉慧琴副教授出版《來自文明十字路口的民族——入華粟特人研究》(商務印書館2006年)等3部。高賢棟副教授出版《南北朝鄉村社會組織研究》專著一部,發表的學術論文《北魏孝文帝時期山氏的禮制建設》、《北朝時政謠諺與民間信仰》、《論孝悌觀念在北魏的確立》等多篇。
中國近現代史側重于近代思想與中華民族精神研究方向,把研究對象確定為有許多社會成員參與,對整個社會、對民眾心理產生廣泛影響的社會思潮與民族精神。緊緊圍繞近代思潮尤其是自由主義、激配唯橡進主義與保守主義三大思潮,以及中華民族精神展開重點研究。俞祖華教授等著《中國民族精神論》、《中華民族精神新論》、《深沉的民族反省》等多部,論文百余篇。獲中國圖書獎1項,山東省精神文明建設“精品工程”獎2項,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項。另外,李永璞教授1990年發起成立了全國性學術團體——中國近現代史史料學學會,主編《中國近現代史史料介紹與研究叢書》等大型叢書,學會資料室現藏政協“文史資料”為全國最全的一家。
世界史有兩個研究方向:其一是美國史研究,圍繞美國族裔文化及美國的政治、經濟這兩個重心。早在90年代初黃兆群教授就在美國民族和種族理論方面提出了“一體多元論”。高春常教授則專注于美國黑人史,尤其是黑人宗教史的研究。高春常教授著有《文化的斷裂》、《非裔美國人的重建經歷》等3部,《文化的斷裂》獲美國福特基金會資助,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在《歷史研究》上發表《英國歷史傳統與北美奴隸制的起源》和《大西洋視野中的北美黑奴新教》2篇。黃兆群教授出版《熔爐下的火焰:美國的移民、民族與種族》、《紛然雜陳的美國社會:美國的民族與民族文化》、《美國的民族與民族政策》等專著6部,主持完成國家“八五”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英美民族問題和種族問題研究”。王書麗副教授出版《政府干預與1865-1935年間的美國經濟轉型》(人民出版社2009年),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新政時期美國聯邦政府證券監管問題研究”。其二是世界宗教史研究,本學科方向的研究重心一直在歐洲宗教文化方面,在希臘宗教、猶太教和基督教等領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優勢。其中張淑清教授側重于猶太教和猶太文化研究,獲國家社科項目、國家民委項目各1項,魏鳳蓮副教授側重希臘宗教的研究,而劉丹副教授側重于西歐基督教文化的發展和傳播。3人都在《世界歷史》上發表過有關領域的重要文章,各人的研究既相對獨立,又互相聯系、彼此支持。張淑清教授著有《中世紀西歐的猶太婦女》(人民出版社 2009年),其中關于猶太婦女在猶太教中的地位研究在國內引起了一定的反響;魏鳳蓮主譯《新全球史》上下冊(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獲第8屆全國高校出版社優秀暢銷書一等獎。
區域歷史文化,多年來一直立足本埠,以區域歷史文化及其輻射為研究重點,選擇既有區域特色,又備受國內外學術關注的領域作為研究重點,如山東半島與海上絲綢之路、全真道等方面的研究。高度重視對當地文化和歷史資源的挖掘和提煉,如對膠東地區仙道文化、紅色文化、海疆文化、開埠文化、民俗文化、基督教文化及中日韓關系等領域的深入研究。不僅為當地文化建設服務,同時也為地方政府和文化部門搭建了與國內外交流和對話的。劉鳳鳴教授《山東半島與東方海上絲綢之路》(人民出版社2007年)獲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趙慧峰教授出版和發表了《膠東歷史上的文化名人》、《本土視野與近代基督教問題研究》等大量相關論著。
建院以來出版專著100余部,發表論文1000余篇,其中《中國社會科學》2篇,《歷史研究》6篇,《新華文摘》全文轉載5篇。獲中國圖書獎1項,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9項、三等獎19項。承擔國家社科項目3項,教育部社科項目5項,省社會科學規劃項目10項。
本學院有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較高的人才培養質量。歷史學專業2009年被評為國家級特色專業。中國近現代史教學團隊于2007年被批準為省級教學團隊,最近有望獲批國家級教學團隊。自1986年招收本科生以來,經過25年的發展,逐漸形成了 “尚德樂學”的院風和自己的辦學特色:一、強化精品意識、質量意識。二、教學與科研相結合。三、突出團隊建設、課程建設與教材建設。教授為本科生上課率100%。現有中國古代史省級教改試點課程1門,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中國現代史省級精品課程3門,校級優質課程2門。承擔省級教改項目4項,校級教改項目9項。其中獲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俞祖華教授主持《以教學團隊精品課與教學方式為重點,推進歷史專業改革與建設》;二等獎2項:李衡眉教授主持《教學與科研相結合,加強歷史學專業建設》,俞祖華教授主持《歷史研究性學習:基礎教育新課程與高師歷史專業教學改革》;三等獎2項。2009年獲山東省研究生教育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現已開設26門碩士研究生課程。院資料室藏書12萬冊,有先進的教學設施。全院教師在《歷史教學》等期刊上發表教學研究論文多篇。由俞祖華教授任分卷主編的《中國通史教程·現代卷》(山東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四版)已被全國150多所高校采用,獲批國家級“十二五”規劃教材。
魯東大學有4個校區,分別是北校區、東校區、南校區、蓬萊校區。
北校區有外國語學院、教師態者教育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育科學學院、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生命科學學院、地理與規彎襪劃學院、交通學院、土木工程學院、食品工程學院、農學院、藝術學院、體育學院、蔚山船舶與海洋學院和大學外語教學部。
東校區有商學院、教育科學學院。
南校區有文學院、數學與統計科學學院、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和歷史文化學院。
蓬萊校區有教育學院。
擴展資料:
魯東大學坐落在山東省煙臺市,是一所以文理工為主體、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省屬綜合性大學。2012年,成為首批“山東省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服務國家帆鬧薯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養項目單位。
2014年,獲批教育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成為省內具有學士、碩士、博士及博士后教師教育培養體系的兩所大學之一 。原文化部部長、著名作家王蒙評價魯東大學“人杰校靈”。
學校于始建于1930年,歷經山東省立第二鄉村師范學校、膠東公學、萊陽師范學校、萊陽師范專科學校、煙臺師范專科學校、煙臺教師進修學校、煙臺師范學院等歷史階段。
2001年,原直屬山東省交通廳的山東省交通學校(煙臺)(建校于1978年)并入。2006年,學校更名為魯東大學。2007年,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被教育部評為“優秀”。
2014年正式成立教師教育學院,設于蓬萊校區。
截至2018年5月,學校校園占地3450畝,校舍建筑面積103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23.36億元,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3.6億元;圖書館藏書250.3萬冊、電子圖書102萬種;
設有22個學院,開辦85個本科專業,有1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個博士點、17個一級學科碩士點和5個二級學科碩士點(共計93個二級學科碩士點);有11個專業學位碩士點,含28個招生專業(領域)。
有專任教師1401人,在校生31000余人,其中各類博士和碩士研究生1700余人、普通本專科生28000余人、外國留學生1000余人
參考資料來源:-魯東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