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學科分類 > 歷史

九年級上冊歷史,九年級歷史電子課本書

  • 歷史
  • 2023-06-17
目錄
  • 世界歷史九年級人教版電子書
  • 初三歷史必背知識點打印
  • 八年級歷史課本電子版
  • 九年級電子歷史書人教版
  • 初三歷史筆記重點歸納可打印

  • 世界歷史九年級人教版電子書

    歷史是初中必學的科目,那么人教版歷史上冊都有哪些知識點呢?接下來我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人教版九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最早的人類 名稱 元謀人 時間 距今約170萬年 地點 云南省元謀縣 情況 會制造,知道用火 社會組織 原始人群 北京人 時間 距今約70萬年到20萬年 地點 北京周口店龍骨山山洞 外貌特征 保留著猿的某些特征 生產 打制石器、木棒 用火情況 會使用天然火及儲存火種 生產活動 采集野果、偶爾獵獲動物 社會組織 原始人群 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山頂洞人(母系銷罩氏族公社早期代表) 時間 距今約三萬年 地點 北京周口店龍骨山山頂洞穴 外貌特征 和現代人基本相同 生產 打制石器、掌握了磨光和鉆孔技術、骨針 用火情況 會人工取火 生產活動 采集、狩獵、捕魚 觀念 懂得愛美和死后埋葬 社會組織 氏族 由血緣關系結合在一起,共同勞動、共同分配,無貧富貴賤差別 其他 其遺址從南到北,分布很廣。我國是世界上發現遠古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 人教版九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原始的農耕生活 原始的農耕生活 母系氏族公社繁榮時期的代表 河姆渡居民的原始農耕生活 時間 距今約七千年 地點 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 代表型別 代表南方長江流域原始居民的農耕生活 使用 磨制石器、骨器、耒耜 居住情況 住干欄式房屋,過著定居生活 生產活動 種植水稻(世界上最早);飼養家畜;制陶器和玉器、原始樂器;會挖水井 半坡原始居民的農耕生活 時間 距今約五六千年 地點 陜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 代表型別 代表北方黃河流域原始居民的農耕生活 使用 磨制石器、木制耒耜、骨制箭頭、漁叉、漁鉤 居住情況 住半地穴式房屋,過著定居生活 生產活動 種粟(世界上最早);飼養豬狗等、打獵、捕魚;制彩陶、紡織、制衣 父系氏族公社中晚期的代表 大汶口原始居民 時間 距今約四五千年 地點 山東泰安市大汶口 使用 磨制石鐮、石鋤等,還出現銅器 生產活動 農業、手工業(制黑陶、白陶、玉器等) 生產關系 出現了私有財產和貧富分化 人教版九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國家的產生

    國家的產生

    原因

    由于社升橋會生產力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私有財吵斗猛產和貧富分化出現。一部分人開始占有另一部分人的財產,于是,階級和階級斗爭出現了。國家便隨之產生。

    夏商西周的更替

    建立

    約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夏朝,兒子啟繼承王位,于是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

    末代國王

    桀──暴君

    建立

    約公元前 1600 年,湯建國。

    發展情況

    商朝曾幾次遷都,一直到商王盤庚遷都到殷,都城才穩定下來。故后人又稱商朝為殷朝或殷商。

    末代國王

    紂──暴君

    西周

    建立

    約公元前 1046 年,武王伐紂建國,都城──鎬京。

    特點

    實行分封制。西周后期,政局混亂,公元前 9 世紀時,周厲王暴虐無道,平民表示不滿。終于發生了國人(平民)暴動。公元前 771 年,西周滅亡。

    你感興趣的:

    初三歷史必背知識點打印

    九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

    1、古代埃及建立在尼羅河流域,埃及人創造的是象形文字。建筑杰作是金字塔。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統一兩河流域。漢謨拉比法典是歷史上已知的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它的性質是維護奴隸主階級的利益。古代西亞兩河流域人創造的楔形文字。

    2、歐洲文明的發源地是古代希臘。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古希臘最重要的民主成果。公元前6世紀羅馬共和國建立。公元前2世紀,羅馬共和國成為地中海的霸主。公元前27年,屋大維建立元首制,建立了羅馬帝國。公元2世紀,賀判羅馬帝國地跨亞、歐、非三洲。地中海成為它的內湖。395年羅馬帝鋒握國分為東西兩部分。476年,西羅馬帝國被日耳曼人廢除,西羅馬帝國滅亡。西歐的奴隸制也隨著西羅馬帝國的滅亡而崩潰。

    3、646年,大和參照唐朝的封建改革內政,實行中央集權史稱大化改新。它標志著日本封建社會的開端。

    4、古代印度人發明了0到9的記數符號,后由阿拉伯人傳到歐洲,稱阿拉伯數字。

    5、佛教產生的時間是公元前6世紀,地點印度,創始人釋迦牟尼,公元前3世紀阿育王在位時得到發展。_產生的時間:1世紀,地點:巴勒斯坦,創始人耶穌,歐洲最大的封建主是教會,后來_分為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的東政教,以羅馬為中心的天主教。

    6、7世紀穆罕默德創立伊斯蘭教,他號召人們信仰真主安拉,地點麥加(或者阿拉伯半島),622年,穆罕默德在麥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國家。

    7、古希臘的文學作品是《伊索寓言》、《荷馬史詩》,阿拉伯的文學名著是《天方夜譚》。

    8、843年,查理曼的3個孫子在凡爾登締結條約,三分帝國。此條約奠定了法蘭西、意大利和德意志基礎,它們加上英吉利王國,成為西歐的主要封建國家。

    9、意大利文藝復興的先驅是但丁,他的作品是《神曲》,達·芬奇的作品有《蒙娜麗莎》和《最后的晚餐》。

    資本主義時代的曙光

    一、文藝復興運動

    1.時間:最早興起于14世紀意禪基改大利,15至16世紀擴展到歐洲其他地方。

    2.首先發生的地點:意大利

    3.主流思潮:人文主義

    4.方式:新興資產階級通過弘揚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的方式,反對教會的陳腐說教。

    5.實質:一場嶄新的、促使人們思想解放的文化運動。是資產階級文化的興起。

    6.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1)意大利詩人但?。何乃噺团d先驅,被譽為舊時代的最后一位詩人,******的最初一位詩人,著有長詩《神曲》,率先對教會提出批評。

    (2)意大利藝術大師達·芬奇:最大成就是繪畫,代表作品有《蒙娜麗莎》《最后的晚餐》。

    (3)英國大戲劇家、文學巨匠莎士比亞:代表作:《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姆雷特》。

    7.意義: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為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

    二、新航路的開辟

    1.目的:去東方尋找財富。

    2.最早開辟新航路的國家:葡萄牙和西班牙

    3.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1492年哥倫布的船隊,橫渡大西洋,到達古巴和海地。

    4.意義:

    A:從歐洲到亞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

    B: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

    C:給亞非拉許多國家帶來了殖民災難。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1.根本原因:封建專制統治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使階級矛盾激化。

    2.時間:1640—1688年

    3.領導階級:資產資級和新貴族

    4.開始的標志:1640年,國王查理一世重新召集議會,籌集軍費,議員要求限制王權。

    5.高潮: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斷頭臺,建立共和國

    6.結束標志:1688年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發動宮廷政變。

    7.意義:

    (1)英國資產階級通過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是人類歷史上資本主義制度對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勝利。

    (2)確立了資產階級的統治地位,為發展資本主義掃清了道路。

    (3)揭開了資產階級革命運動的序幕,推動了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世界近代史的開端)

    二、《權利法案》的頒布

    1.目的:為了限制王權。

    2.時間:1689年

    3.意義:A:以法律形式對國王的權利進行了明確的制約;

    B:標志著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開始確立起來。

    美國獨立戰爭

    一、美國獨立戰爭

    1.根本原因:英國的殖民統治嚴重阻礙了北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2.時間:1775—1783年。

    3.領導人物:華盛頓(美國第一任總統,歷史功績:領導北美人民取得了獨立戰爭的勝利,親自主持制訂了美國第一部憲法,并忠實地執行憲法。)

    4.開始的標志:1775年4月來克星頓槍聲,北美獨立戰爭開始。

    5.美國獨立的標志:1776年7月4日《獨立宣言》發表,標志北美十三塊殖民地脫離英國而獨立,標志著美利堅合眾國的誕生。(7月4日為美國國慶日)

    6.轉折點:1777年,薩拉托加大捷。

    7.英國承認美國獨立:1783年,英國承認美國獨立。

    8.勝利原因:

    (1)獨立戰爭是北美人民反對英國殖民統治,爭取民族解放的正義戰爭;

    (2)人民群眾積極支持,堅強不屈,英勇作戰;

    (3)得到法國、荷蘭等國的國際援助。

    9.意義:

    (1)結束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實現了國家的獨立。

    (2)確立了比較民主的資產階級政治體制,有利于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3)對以后歐洲和拉丁美洲革命也起了推動作用。

    10.性質:既是一場民族解放戰爭,又是一場資產階級革命。

    二、1787年憲法

    1.主要內容:美國是一個聯邦制國家,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享有行政權;國會和最高法院掌握國家的立法權和司法權,從而確立了三權分立的總統制政治體制。

    2.意義:確立了比較民主的資產階級政治體制,有利于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一).九年級上歷史知識點歸納總結

    (二).高三歷史知識點歸納總結大全

    (三).高三歷史重點知識點歸納梳理

    (四).高三歷史必考知識點歸納總結

    (五).中考歷史必考知識點總結梳理

    (六).中考歷史必考知識點整理匯總

    (七).中考歷史必考知識點總結歸納

    (八).高中歷史必修一必背知識點總結大全

    (九).高中歷史必背知識點考點大全

    (十).高中歷史必背知識點歸納總結

    八年級歷史課本電子版

    知識不是智慧,只有學習也不能達到智慧的境界。智慧必須是知識與事實的相輔相成,智慧使你感到學無止境,虛懷若谷。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九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歸納,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九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1

    第7課 法蘭克王國

    一. 法蘭克王國

    1.西羅馬帝國滅亡前后,日耳曼人在西歐建立了許多大小不同的王國,被稱為“蠻族王國”,其中最為強大的是481年建立在高盧地區的法蘭克王國。

    2.法蘭克王國的建立者克洛維,是當時很有遠見和才干的國王。

    3.克洛維保留了原來羅馬大地主的土地,把原屬羅馬國有的土地和無主土地賜給自己的親兵和官吏??寺寰S統治時期,法蘭克王國不斷擴張。到他去世時,法蘭克王國的版圖已經延伸至高盧南部地區以及萊茵河以東至多瑙河之間的大部分地區,實力強大。

    二.封君與封臣

    1.8世紀前期,法蘭克王國對土地的分封形式進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樣只是將土地無償地賞賜給貴族,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須提供兵役服務。這樣,賜地的人成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則為封臣,封臣必須效忠于封君、封君則須保護封臣的觀念日益流行開來。11世紀時,這種以土地的封賜為紐帶而形成的封建制饑族度在西歐已經普遍存在。

    2.封臣對封君要忠誠,在封君需要的時候,無償地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猜檔錢等;封君對封臣也有義務,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榮譽、人身和財產安全;當封臣受到外來攻擊時,封君必須提供保護。封君與封臣的關系有著嚴格的等級性,而且權利、義務交織在一起,帶有一定的契約意義。

    三.查理曼帝國

    1.8世紀,法蘭克國王丕平之子查理繼承王位,成為法蘭克國王。繼位后,查理四處征伐。800年前后,法蘭克王國的版圖擴展到今天的意大利北部、西班牙北部和德國西部的廣大地區,與原來西羅馬帝國的歐洲部分基本相當,成為當時西歐最大的王國。800年的圣誕節,教皇在羅馬為查理舉行了加冕禮,稱查理為“羅馬人的皇帝”。因此,查理被稱為“查理大帝”或“查理曼”。他統治時期的法蘭克王國,史稱“查理曼帝國”。

    2.814年,查理曼去世,強盛一時的帝國很快走向分裂。843年,查理曼的三個孫子締結條約,將帝國一分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法蘭西和意大利三個國家的雛形。按照約定,三個王國彼此間不存在隸屬關系。

    九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2

    第9課 西歐莊園

    一. 莊園的領土與佃戶

    1.從9世紀開始,一種新的農業經濟組織形式逐漸流行開來,這就是莊園。大約到11世紀,莊園遍布歐洲各地。自那時起,歐洲絕大多數人口居住在莊園里。在領主統治下,莊園是一個獨立的自給自足的經濟和政治單位。莊園的居民均為領主的佃戶,包括自由的農民和缺少自由的農奴。

    2.莊園的土地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由領主自己保留,直接經營,稱為“直領地”,通常占莊園全部可耕地的1/3到1/2,收入全部歸領主所有;剩下的耕地是佃戶的“份地”,是佃戶的生活來源。佃戶取得份地的條件是義務耕種領主的“直領地”,一般每周要在直領地上勞動3天,剩下的時間才屬于自己。領主還向佃戶征收其他捐稅。莊園的周圍大多是林地、荒地等,被稱為“公用地”,全體佃戶都可以放牧,按照規定共同使用。

    3.自由農民是獨立的小生產者,擁有自己的生產和財產,有份地保有權,領主不能隨意沒收他們的土地。自由農民的土地權利受到法庭保護。

    二.莊園法庭

    1.莊園還具有司法權,設有莊園法庭,主持法庭的是領主或他的管家。佃戶在勞役中怠工、不能完成勞役或未按規定繳納足額的租稅,這些侵犯領主利益的行為,都會受到起訴與處罰。莊園法庭沒有專門的工作人員,也不像現代法院那樣隨時開庭,一般是每隔一段時間為解決一批問題而開庭一次。法庭開庭的地點也不固定,有時在領主宅第的廳堂,有時在教堂,有時就在莊園里的大樹下。

    2.莊園法庭也起著維護莊園公共秩序的作用。佃戶之間關于土地、借貸和婚姻的糾紛,違反莊園公共規則的行為等,也都要通過莊園法庭進行審理。懲罰各種違法行為的基本手段通常是處以罰金,罰金全部歸領主所有。出席法庭是佃戶的義務,沒有經過領主允許而無故缺席,也會被罰款。法庭審判依據習慣法或村法。領主可以憑借法庭奴役佃戶,佃戶也可以利用法庭維護維護自己的權益,甚至有權參與案件的審理。莊園法庭既維護了領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爛兆弊了領主的特權。

    九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3

    第10課 中世紀城市和大學的興起

    一. 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1.西羅馬帝國滅亡后,在長達400多年的時間里,西歐的農業、工商業普遍衰落,羅馬時代的很多城市變成了廢墟。從10世紀起,西歐開始恢復起來,農業技術提高,農業剩余產品增加,商業貿易發展,人口增長,舊的城市開始復蘇,新的城市不斷產生。那些以手工業和商業為中心的城市發展更快。意大利、法蘭西、英格蘭、德意志等,都出現了許多著名的城市。‘

    2.由于城市一般坐落在封建領主的領地上,因此,領主像控制莊園一樣,對城市居民任意的征稅,甚至要求居民像佃農一樣履行義務。城市居民采取各種方式反抗,爭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常用的手段包括金錢贖買和武力斗爭。到13世紀,許多城市取得了某種程度的自由與特權,成為自由城市。在這樣的城市里,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財產權,領主不得非法剝奪市民的財產,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稅。部分城市還取得選舉市長、市政官員和設立城市法庭的權力,成為自治城市。城市取得自由和自治權的形式,是從國王或領主手里取得一種證書,這種證書就是“特許狀”。國王給在封建主領地上的城市頒發特許狀,既削弱了割據勢力,又獲得城市的擁護。

    二.城市居民的身份

    1.手工匠和商人是城市的基本居民,他們一般是從周圍農村的農民轉變而來的。很多人進入城市以前還是農奴,一旦進入城市,就意味著享有一定的自由權利,因為城市是有著一定特權的地區。當時,農奴在自由城市住滿一年零一天,他就獲得了市民的身份,從此享有自由,領主無權強迫他重新變成農奴。隨著更多的城市取得自由,越來越多的城市居民成了自由人,而且,城市工商業還為人們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因此,越來越多的農奴逃離莊園,進入城市,促進了城市的發展。

    2.手工業者主要從事小商品生產,擁有簡單的生產資料,自己和家屬都參加勞動,靠出賣產品換取其他生活用品以維持生活。家庭既是生產的作坊,也是店鋪。商人專事商業和貿易,通常比手工業者富裕。

    3.隨著城市的發展和工商業的繁榮,市民階級逐漸形成。城市手工業者和商人不斷分化,出現了富裕的大手工業作坊主、商人和銀行家等,他們成為早期的資產階級。

    三.大學的興起

    1.11世紀后,隨著經濟的發展,許多希臘、羅馬的古典著作開始在西歐傳播,阿拉伯文化也不斷傳入西歐。12世紀,西歐的教育與學術出現了新的氣象,大學的興起被認為是歐洲中世紀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2.12世紀,巴黎出現了許多教會學校和教師私人辦的學校。教師私人辦校也須從教會那里得到授課許可證。為了維護自身的權利和經濟利益,巴黎的教師組成教師行會,選舉會長管理學校。13世紀,巴黎教師行會得到羅馬教皇和國王的支持,自治權利得到保證。大學的自治地位主要體現在免賦稅特權、司法特權、教育自主權。國王希望大學成為本國的教育和文化中心,一般都尊重大學自治。教皇支持大學,但不允許異端言論。在不違反正統教義的情況下,大學的日常教學和管理有相當大的自主權。司法特權指大學師生免受地方世俗法官審判,而須按教會法規定由當地主教審理,或由大學法庭獨立審理。

    3.中世紀大學生須先上基礎性課程,它們是:文法、修辭、邏輯、算術、幾何、天文和音樂。學完之后進入專業課程,包括法學、醫學和神學。

    九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4

    拜占庭帝國和查士丁尼法典

    一. 查士丁尼及其法典

    1.馬帝國的版圖囊括了希臘以及亞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地區,這些地區有農業比較發達的埃及、敘利亞,有許多大都市和國際貿易港口。因此,東羅馬帝國的經濟比較活躍,社會比較穩定。西羅馬帝國滅亡后,東羅馬帝國則延續下來,并且進入了一個“黃金時代”。

    2.527年,查士丁尼繼任為東羅馬帝國皇帝。為了穩固帝國的社會秩序、保證皇帝的專制權力。他組建了一個法典編纂委員會。從529年起,委員會歷時6年,把自2世紀初以來歷任羅馬皇帝頒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條例,編成《查士丁尼法典》,同時把歷代羅馬法學家有關法律問題的論文和著作匯編為《法學匯纂》,又編成指導學習法律文獻的《法理概要》。后來,查士丁尼又命人將自己執政時期的法令編輯為《新法典》。以上這4部法律文獻統稱為《羅馬民法大全》。

    3.《羅馬民法大全》仍然承認奴隸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隸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樣把奴隸看作“會說話的”?!读_馬民法大全》還對財產、買賣、債務、契約關系等作出明確規定。11世紀末期,《羅馬民法大全》的手抄本在意大利被發現,西歐開始對《羅馬民法大全》進行研究?!读_馬民法大全》被譽為歐洲民法的基礎。

    二.拜占庭帝國的滅亡

    1.從7世紀起,阿拉伯人不斷攻擊拜占庭帝國,占領了帝國的部分地區。9世紀以后,拜占庭帝國又面臨著多個外部軍事勢力的進攻,帝國版圖不斷被蠶食,11世紀時僅剩希臘半島和愛琴海地區的希臘國家。

    2.長期的對外戰爭導致帝國內部財政枯竭,拜占庭皇帝不得不求助于西歐封建主的軍事援助。早就垂涎東方土地和財富的西歐封建主組建了十字軍。東征的十字軍不僅沒有給拜占庭以軍事援助,反而攻打拜占庭帝國,占領了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的大部分領土。拜占庭帝國一度滅亡,不久后又復國,但領土大為縮小,國勢日漸衰弱。14世紀初,拜占庭帝國受到新崛起的奧斯曼土耳其人的不斷進攻,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攻破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國最終滅亡。

    3.拜占庭帝國是一個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它對基-督教、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傳統和西亞,北非等地的東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創造出了獨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產生過重大影響。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臘、羅馬古籍,為后來西歐的文藝復興提供了豐富的精神營養。拜占庭文化對東歐文化的影響更為巨大,9世紀時拜占庭教士創造的西里爾字母是后來俄羅斯、塞爾維亞等民族的字母的起源。

    九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歸納相關文章:

    ★九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匯總,復習資料

    ★九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總結

    ★九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總結2020

    ★九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

    ★九年級歷史全冊復習提綱,復習知識點匯總

    ★九年級歷史知識點總結2020整理歸納

    ★初三歷史重要知識點歸納總結

    ★九年級歷史知識點總結2020整理

    ★初中九年級歷史知識點歸納

    ★九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部編版

    九年級電子歷史書人教版

    歷史學科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與政治學科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隨著教學改革研究的深入發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加強與政治學科整合勢在必行。教學過程要時刻反思。下面就是我為大家梳理歸納的內容,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部編版九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

    1、人類的形成

    ⑴人類是由非洲南方古猿演變而來;

    ⑵直立行走宏襪譽是人類進化具有決定意義的一步。

    ⑶會制造是人與動物的本質區別;

    ⑷勞動創造了人;

    ⑸原始社會解體的原因或標志:

    私有制的出現、階級的產生、國家的產生

    ⑹三大人種形成于晚期智人時期;人種的差異是好枝不同自然地理環境等眾多因素長期作用的結果;人種的差異只是生理特征的差異,而沒有優劣之別;

    ⑺原始社會經歷了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兩個階段;這兩個社會階段的主要區別在于女性在母系氏族社會占主導地位,男性在父系氏族社會占主導地位;母系氏族發展到父系氏族是生產力發展的結果;

    2、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國

    亞非古代四大文明及其發源地:

    ①古代埃及文明:尼羅河流域(前3500年)

    ②古代兩河流域文明:兩河流域(前3500年)

    ③古代印度文明:印度河岸流域(前進500年)

    ④中國的古代文明:黃河流域(前2100年)

    3、亞非古代四大文明發源地的共同特征

    都發源于大河流域;都位于北緯20度-40度之間;

    原因:

    ①大河流域氣候濕潤,光線充足,地勢平坦,適合人類生存;

    ②大河流域上游高山積雪的融化,導致河水的定期泛濫,泛濫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這些都有利于農業生產的發展。

    4、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說埃及是“尼羅河的贈禮”。含義:尼羅河孕育了埃及和埃及文明

    5、對金字塔的認識

    ①金字塔是埃及文明的象征;

    ②金字蔽段塔是埃及國王法老的陵墓;

    ③金字塔是埃及國王權利和地位的象征;

    ④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民勞動和智慧的結晶;

    ⑤金字塔是埃及奴隸主殘酷剝削、壓迫奴隸的歷史見證。

    ⑥金字塔是是中央集權制的君主專制的標志

    6、對漢謨拉比法典的認識

    ①是古巴比倫王國的國王漢謨拉比制定的;

    ②內容:處處維護奴隸主階級的利益,強化奴隸主階級專政。

    ③漢謨拉比法典的實質和目的:是一部嚴格保護奴隸主階級的私有財產,維護奴隸主階級利益的法典。④漢謨拉比法典是中央集權制的君主專制的標志

    ⑤歷史意義:是現存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

    7、對種姓制度的認識

    ①形成:是雅利安人在向奴隸制國家過渡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嚴格等級的制度;

    ②內容:社會全體成員分為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四個等級不同,權利與義務也不同,婆羅門和剎帝利是統治階級、特權等級;吠舍和首陀羅是被統治階級,地位悲慘。

    ③種姓制度是中央集權制的君主專制的標志

    ④種姓制度的實質:印度的等級制度嚴格維護了奴隸主階級的利益,是印度中央集權專制政治的體現⑤種姓制度的影響:種姓制激化了當時的社會矛盾,并對后來印度社會的發展有不良影響。

    8、西方文明之源

    ⑴西方文明源于古希臘文明和羅馬文明。

    ⑵雅典的發展:

    ①公元前8c建立城邦,

    ②公元前6c成為共和國,

    ③公元前5c后半期達到全盛。

    ⑶雅典的全盛:

    ①時期:公元前5c后半期(希波戰爭之后)

    ②當政者:伯利克里(政績)

    發展民主政治,擴大公民權利,把奴隸主民主政治發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鼓勵學術研究,發展文藝,重視教育。

    ③雅典達到全盛的表現:

    a、經濟上,經濟繁榮;

    b、文化上,文化昌盛,重視教育,人才輩出;

    c、政治上,奴隸主民主政治發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⑷對雅典民主政治的評價:

    ①進步性:它為雅典的昌盛提供了政治上的條件和保障,把古代世界的民主政治發展到高峰,成為一種典型范例,對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②局限性:奴隸主民主政治的實質是奴隸主階級對奴隸的專政,民主權利只是占人口少數的奴隸主階級才享有。⑸羅馬的發展:

    ①公元前8c建立城邦

    ②公元前509年建立共和國

    ③公元前2c羅馬成為地中海的霸主,繁榮強盛

    ④公元前27年屋大維稱帝,建立羅馬帝國

    ⑤2世紀,地中海成為羅馬帝國的內湖。

    ⑥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

    ⑦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標志西歐奴隸社會的結束,封建社會的開始。

    ⑧1453年東羅馬帝國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滅亡。

    第3課西方文明之源

    一、公元前2000年左右,希臘早期文明——愛琴文明發祥于克里特島;

    二、雅典城邦的繁榮

    1、經濟:雅典近海,海上交通便利,工商業發達;2、政治:伯利克里擴大公民的全力,全體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參加權利機構公民大會;3、文化教育:伯利克里鼓勵學術研究,發展文藝,重視教育。

    三、斯巴達城邦的繁榮

    1、經濟:斯巴達地處內陸,以農業為主;2、政治:少數奴隸主貴族專制;3、文化:崇尚武力,注重軍事訓練。

    四、羅馬共和國的興亡(建立時間:公元前509年)

    1、布匿戰爭:

    ①時間:公元前3世紀至前2世紀;②原因:爭奪地中海霸權;③對戰國家:羅馬?迦太基

    2、西羅馬的滅亡和羅馬帝國的建立

    ①背景:公元前1世紀,羅馬發生了嚴重的社會危機,共和制再也無力統治,奴隸主企圖建立獨裁統治,以穩固政權;

    ②過程:公元前49年,凱撒奪取政權?屋大維在公元前27年獨攬國家大權,成為實際上的皇帝,羅馬共和國被羅馬帝國所取代。

    五、羅馬帝國的分裂及西羅馬帝國的滅亡

    ①395年,內外交困的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②476年,西羅馬帝國皇帝被日耳曼人廢掉,西羅馬帝國滅亡了,標志著西歐的奴隸社會歷史隨之終結。

    第4課亞洲封建國家的建立

    一、日本

    1世紀前后,日本開始出現奴隸制國家。大和不斷征服擴張,于5世紀統一了日本。

    二、大化改新(時間:7世紀中期)

    1、背景:日本的社會矛盾十分尖銳,大貴族奴隸主勢力強大,政局混亂,改革勢在必行。

    2、內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封建國家,廢除貴族世襲制,以才選官;經濟上,把很多貴族土地收歸國有,部民轉為國家公民;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

    3、意義:大化改新是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標志。

    三、阿拉伯國家的建立和伊斯蘭教的誕生(穆罕默德)

    1、背景:六世紀末七世紀初,阿拉伯半島大部分地區尚未形成統一的國家。爭奪水源和牧場,部落間相互仇殺。在內部矛盾叢生、商路不暢,引起商業衰落、生產停滯和外部勢力入侵。在這種形勢下,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統一的國家。

    2、過程:

    610年,穆罕默德建立伊斯蘭教并在麥加傳教?622年,穆罕默德帶領教徒出走麥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國家?630年,穆罕默德兵臨麥加城下,加速了阿拉伯半島的統一?632年,阿拉伯半島基本統一。

    第5課中古歐洲社會

    一、等級森嚴的歐洲封建社會

    1、法蘭克王國的興起:5世紀西羅馬帝國滅亡后,日耳曼人在它的廢墟上建立起法蘭克王國。

    2、查理?馬特改革——封君封臣的封建等級制度

    內容:8世紀前期,查理?馬特任宮相時,改變以前無條件賞賜貴族土地的做法,實行有條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須為封主服兵役。

    3、特點:西歐封建社會雖有等級貴族制,但在不同等級的貴族之間,沒有嚴格的上下級制約關系。

    4、羅馬教會的地位及影響:西歐封建社會時期,教皇和教會不僅是西歐的土地所有者,還是西歐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二、西歐城市的重新興起

    1、地理位置:城市多興起于交通便利、相對安全、容易獲得廉價原料和銷售產品的地方。

    2、代表城市:意大利的威尼斯、英國的牛津、英國的曼徹斯特。

    3、意義:在西歐城市重新興起和工商業迅速發展的過程中,市民階級形成了。它進一步分化出手工業者和商人、銀行家等等。富裕商人和銀行家發展成早期資產階級。他們的出現,為資本主義的興起準備了條件。

    三、拜占廷帝國(東羅馬帝國)的滅亡

    1、繁榮:拜占廷帝國的商業和手工業相當發達,古代希臘、羅馬的文化在這里保存下來。的圣索非亞大教堂是拜占廷建筑和藝術成就的結晶。

    2、衰落:①帝國窮兵黷武,四處征討,造成國庫空虛,財盡民窮;②外族入侵;③專制統治激化了國內的階級矛盾。

    3、滅亡:15世紀中期。君士坦丁堡被土軍攻陷,延續了一千多年的拜占廷帝國終于滅亡了。

    部編版九年級歷史上知識點

    1、文藝復興

    時間:14世紀前后

    地點:意大利

    原因:最早出現資產階級生產關系

    思想:人文主義思想

    實質:資產階級文化運動

    人物、成就:但丁[意大利]詩人(《神曲》)

    達芬奇[意大利]藝術大師(《最后的晚餐》、《蒙娜利莎》)

    莎士比亞[英國]文學巨匠(《哈姆雷特》、《羅密歐與朱利葉》)

    意義:文藝復興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

    2、新航路開辟

    根本原因:商品經濟的發展,資本經濟的出現

    過程:

    (1)1487年,葡萄牙的迪亞士從葡萄牙往東航行,到達好望角。

    (2)1492年,哥倫布(意大利人)受西班牙王室的資助,到達美洲。

    (3)1497—1498年,葡萄牙人達?伽馬(葡萄牙支持)到達印度等地

    (4)1519—1522年,麥哲倫奉西班牙國王之命,完成了環球航行。

    影響:

    (1)新航路開辟以后,從歐洲到亞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對世界影響)……

    (2)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對資本主義發展影響)

    (3)資本主義市場開始形成

    (4)證明了地圓學說(同學補充,非重點)

    3、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背景: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產生了新興的階級——資產階級和新貴族

    根本原因:封建專制統治阻礙了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時間:1640—1688

    導火線:蘇格蘭人民起義

    開始標志:1640年議會的召開

    :資產階級和新貴族

    文獻:《權利法案》(革命后頒布)

    結果:建立了君主立憲制資本主義國家

    意義:英國資產階級通過革命了封建君主專制,確立了自己的統治地位,為發展資產階級掃清了障礙,推動了世界的歷史進程。

    革命特點:時間長、過程曲折、妥協(不徹底)

    4、美國獨立戰爭

    原因:

    (1)英國希望北美殖民地永遠做它的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竭力壓制北美經濟的發展。

    (2)殖民地人民強烈不滿,反抗情緒日益高漲。

    (3)英國的殖民統治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主要原因)

    時間:1775—1783

    開始標志:來克星頓槍聲

    導火線:波士頓傾茶事件

    :北方的工業資產階級和南方的種植園主

    結束標志:英國承認美國獨立

    文獻:《獨立宣言》(革命中頒布)《美國憲法》(革命后頒布)

    結果:建立了聯邦制資本主義國家

    意義:美國獨立戰爭結束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實現了國家的獨立,確立了比較民主的資產階級政治體制,有利于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對以后歐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到了推動作用。

    九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

    世界古代史

    (一)人類的形成

    1.人類的出現:猿類——正在形成的人——完全形成的人——人(猿——人)。

    2.現代人類可能是從非洲南方古猿中的一支發展而來,南方古猿屬于“正在形成中的人”。

    (二)大河流域——人類文明的搖籃

    四大文明古國:

    古埃及(前約3500年)——尼羅河流域——金字塔、獅身人面像——權力與尊嚴的象征

    古巴比倫(前約3500年)——兩河流域(“新月沃地”)——漢謨拉比法典、空中花園

    古印度(前約2500年)——印度河、恒河——種姓制度(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

    古中國(前約2070年)——黃河、長江流域——分封制

    (三)西方文明之源

    1.愛琴文明:克里特文明、邁悉尼文明。

    2.古希臘繁榮的成邦:雅典、斯巴達。

    3.斯巴達成邦:崇尚武力,實行嚴格的軍事訓練制度。

    4.羅馬共和國的興亡。

    5.日本大化改新:使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標志

    6.伊斯蘭教的產生:公元610年,穆罕默德在麥加創立了伊斯蘭教;。622年在麥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國家。

    (五)中古歐洲社會

    1.公元5世紀,西羅馬帝國滅亡,日爾曼人建立了法蘭克王國。

    2.8世紀,宮相查理?馬特進行改革,實行有條件的土地分封。

    3.改革結果:形成嚴格的等級制度,即:帝王—大封建主—小封建主—農民。

    4.公元1世紀,耶穌創立了。

    (六):古代世界的戰爭與征服

    希波戰爭:為紀念希波戰爭——馬拉松戰役中的長跑英雄菲迪皮茨設立了馬拉松賽跑。

    ⑴古代文明之間交往的方式:暴力沖突與和平交往。

    ⑵古代世界的三大戰爭:希波戰爭、亞力山大東征、羅馬帝國的擴張。

    (七)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1.阿拉伯數字;東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阿拉伯人。

    2.亞歐商業往來的途徑:絲綢之路。

    3.阿拉伯的輝煌文化:創立完整的代數學;巴格達醫院院長阿齊斯寫成外科醫學著作《醫學集成》;醫生依本?西拿著有《醫典》。

    4.東西方文明交流的典型人物:馬可?波羅完成《馬可?波羅行紀》。

    (八)古代科技與思想文化。

    1.文字的出現:象形文字、楔形文字、字母文字——腓尼基人。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時間:1640—1688年領導階級:資產資級和新貴族

    性質:資產階級革命結果: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專政在英國確立下來

    (三)美國的誕生

    時間:1775—1783年

    性質:既是一場民族解放戰爭又是一次資產階級革命

    結果:建立聯邦制國家,實行總統制

    (四)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

    1.法國大革命

    爆發標志: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獄。

    性質:資產階級革命結果: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建立起資產階級共和國。

    2.拿破侖帝國:1799年,軍人出身的拿破侖發動“霧月政變”,奪取政權。1804年加冕稱帝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對內頒布《法典》,對外發動戰爭。

    (五)“蒸汽時代”的到來(第一次工業革命)

    重要發明成果:①18世紀60年代,哈格里夫斯發明了手搖紡紗機“珍妮機”,標志著工業革命的開始。②1785年,英國機械師瓦特改進的蒸氣機投入使用,這極大地促進了大工廠生產的發展。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③1825年,英國工程師史蒂芬孫發明了火車機車“旅行者號”。④1807年,美國人富爾頓制造除世界上第一艘蒸汽動力船“克萊蒙號”。

    (六)血腥的資本積累

    1.罪惡的“三角貿易”:(1)背景:美洲印第安人人口銳減,種植園主急需黑人勞動力。(2)線路:從歐洲出發到非洲,俘獲黑人運往美洲出賣,然后把美洲的金銀和工業原料運回歐洲。(3)時間:延續了三百多年。(4)影響:非洲喪失了近億精壯勞力,給黑奴帶來了悲慘的命運;血腥的資本積累促進了當地資本主義的發展。

    2.新航路開辟以后,最早進行奴隸貿易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但英國人后來居上,成為“三角貿易”的主要經營者。

    二、備考建議

    1.夯實基礎,狠抓細節

    初中階段考試的一大特點就是重點照顧細節知識點,且考試時題量大,每題的分值不高。同學們往往一點一點把分數丟掉,成績就不太理想了。所以我們在復習的時候,一定要抓好細節知識點的掌握,爭取不漏掉細節的分數。

    2.溫故知新,注重對比

    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也不能忘記初一、初二的知識,歷史知識是要常翻???,才能點滴積累,取得進步。另外,在學習中,注重古今對比、中外對比,把自己的思維放在特定的時空考慮問題。

    3.多練多看,強調創新

    在北京今年首次進行歷史中考后,一個趨勢是注重對同學們自主創新能力的考察。往往沒有標準答案,例如:讓同學們設計一次展覽,并根據主題選區歷史資料等等。這就需要同學們在調動歷史基礎的同時,有自發的動手能力

    部編版九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相關文章:

    ★九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部編版

    ★九年級上冊歷史第一單元知識點總結

    ★九年級歷史第六單元知識點上冊

    ★統編教材九年級歷史該怎么學?

    ★部編版九年級上冊政治知識點整理

    ★人教部編版九年級歷史下冊知識點整理,期中期末考試必備

    ★人教部編版初三歷史下冊書知識點

    ★人教版初中歷史核心知識點總結

    ★部編版初一歷史各單元資料,初一上冊歷史知識點記憶方法

    ★初一部編版歷史重要地名復習資料

    初三歷史筆記重點歸納可打印

    他勉強打起精神,翻開書,開始就覺得一行行的字在上面活動起來,像要飛;后來覺得只是模模糊糊的一片,像一窩螞蟻在紙上亂爬。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九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總結2020,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九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總結1

    第16課 早期殖民掠奪

    一、葡萄牙與西班牙的殖民掠奪

    1.殖民掠奪的背景(目的):拓展市場,推銷產品,尋找原料

    2.時間:新航路開辟后

    3.最早進行殖民國家:葡萄牙和西班牙。

    4.葡萄牙的殖民活動:

    (1)殖民地分布情況:

    在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建立了一些殖民據點,如巴西、印度果阿、馬六甲和中國澳門,

    (2)貿易方式:

    以殖民據點為基地在當地進行劫掠式的貿易。

    5.西班牙的殖民活動:

    (1) 16世紀,西班牙擁有“無敵艦隊”。在美洲建立起一個殖民大帝國。

    (2) 使用武力強迫印第安人無償開采金銀礦,還在當地開發種植園,強迫印第安人和黑人作為奴隸在種植園里勞作。

    二、英國的殖民擴張

    1.擴張的背景:

    16世紀,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確立,英國的手工業尤其毛紡織業迅速發展,促穗態使其開拓海外市場。英國位于海上貿易航道的要沖,只有打破西班牙的海上霸權才能向海外發展。

    2.擴張的開始:

    1588年,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猜隱源英國逐漸成為海上霸主,開始在海外擴張殖民地。

    3.殖民活動:

    17世紀,英國在北美建立了殖民地。英國殖民者在北美建立大種植園,生產英國工業所需要的棉花、煙草、藍靛、糖等原材料。英國殖民者也從事販賣非洲黑奴的活動。

    4.罪惡的三角貿易:

    (1)目的:為了獲取更大的利潤,英國殖民者也從事販賣非洲黑奴的活動。

    (2)路線:

    出程:商船從英國港口出發,滿載火器、機械制品和酒等運往非洲傾銷;

    中程:在非洲擄獲黑奴,運往西印度群島和美洲殖民地,賣給當地的種植園主獲利;

    歸程:在美洲購進殖民地盛產的蔗糖、煙草等產品返回英國。

    這個航程的路線呈三角形,故被稱為“三角貿易”。

    (3)影響: 為英國帶來了巨額利潤,對非洲人的摧殘和對非洲社會經濟的破壞卻是不可估量的。

    三、荷蘭、法國、英國殖民爭霸

    1.荷蘭法攜運國的殖民擴張情況:

    (1)荷蘭的殖民地:

    一度控制波羅的海、印度及美洲的全部貿易,有“海上馬車夫”之稱。

    17世紀,奪取了爪哇島、馬六甲、錫蘭和中國的臺灣;在非洲的好望角建立殖民地;在北美洲建立新尼德蘭殖民地。

    (2)法國的殖民擴張:

    17世紀下半葉,先后在北美洲、非洲和亞洲建立了法屬殖民地。

    2.英國與荷蘭、法國的爭霸戰爭:

    (1)目的:爭奪美洲、亞洲、非洲的殖民地和世界市場。

    (2)時間:從17世紀下半葉起

    (3)結果:最終戰勝荷蘭和法國,奪取了大片殖民地,自詡“日不落帝國”。

    3.殖民掠奪的影響:

    (1)歐洲殖民國家掠奪殖民地的財富,客觀上有助于歐洲殖民國家的資本原始積累;

    (2)有助于世界市場逐漸形成;但也給殖民地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3)在此期間,歐洲文化傳到殖民地,對殖民地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九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總結2

    第17課君主立憲制的英國

    一、議會與王權的斗爭

    1.英國議會制度的確立:

    (1)法律傳統的形成:

    1215年頒布《大憲章》,規定沒有經過協商,國王無權征稅,逐漸確立了“王權有限”和“王在法下”的基本原則;

    (2)議會制度的確立:

    13世紀末,英格蘭基本確立議會制度,議會由上下兩院構成,上院由貴族組成,下院由騎士和平民代表組成,稅收權掌握在議會手中。

    2.詹姆士一世的專斷:

    (1)17世紀初,英國開始了斯圖亞特王朝的統治。國王詹姆士一世狂熱地推崇“君權神授”理論,渴望王權專斷。他認為,王權是上帝所賜,神圣不可侵犯。

    (2)詹姆士一世不經議會批準,強行征稅,使議會與王權處于對立狀態。

    詹姆士一世的言行與英國的法律和政治傳統嚴重不符。

    二、革命的發生

    1.革命爆發的背景:

    查理一世繼續推行君主專斷政策,無視議會的權力。

    1628年,議會向國王呈遞了一份《權利請愿書》,查理一世先是假意應允,在得到撥款后卻解散了議會,議會和王權的矛盾激化。

    2.爆發的時間、標志:

    1640年,英國議會重新召開,議員們抨擊國王專權。查理一世惱羞成怒,派軍隊闖入議會,企圖逮捕反對他的議員,挑起了內戰。

    3.革命的發展:

    經過幾年的反復斗爭,議會軍隊打敗國王軍隊,1649年,查理一世被推上斷頭臺。

    4.結果:英國宣布為共和國。

    5.克倫威爾的獨裁:

    英國宣布為共和國后,權力卻落在了以克倫威爾為首的軍隊手中,議會有名無實,克倫威爾被議會尊為“護國主”,大權獨攬。革命廢除了君主制,卻沒有終結個人專制的統治。

    三、《權利法案》

    1.光榮革命

    (1)發生的背景:

    克倫威爾死后,軍官們爭權奪勢,政局動蕩不安。1660年,查理二世接受議會有條件的邀請,做了英國國王。英國恢復了君主制,但國王的權力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查理二世的繼任者是他的弟弟----詹姆士二世。他是個恢復天主教,他在英國恢復天主教和專制制度,進行反攻倒算,激起人民反抗。

    (2)革命結局:

    1688年,英國發生政變,英國議會作出規定:廢黜詹姆士二世,迎請他的女兒和女婿威廉入主英國,史稱“光榮革命”。

    2.《權利法案》

    (1)頒布機構及時間:1689年,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

    (2)內容:

    ①重申英國人“自古就有的權利”,如議會定期召開,享有討論國事和言論自由的權利、征稅權屬于議會、國民可以自由請愿等。

    ②國王不經議會許可,不能隨意廢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執行,不得征收捐稅。

    ③今后任何天主教徒都不能擔任英國國王,英國國王也不能和天主教徒結婚。

    3.《權利法案》的意義:

    以《權利法案》為基礎,英國確立了議會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漸形成了君主立憲制。從此,分歧可以在議會中協商解決,避免了不必要的暴力和內戰。

    九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總結3

    第18課 美國的獨立

    一.獨立戰爭的序幕

    1.北美殖民地的發展:

    從17世紀開始,英國先后在北美建立起13個殖民地。英國和歐洲其他國家的移民來到北美,他們的辛勤勞動促進了當地農業和工商業的發展。

    2.英國的殖民統治:

    英國國王和貴族把北美看作是英國的原料產地和銷售商品的市場,英國殖民者驅趕當地的印第安人,剝削歐洲移民和從非洲販來的黑奴。

    3.殖民者與殖民地人民矛盾的激化:

    1765年以后,英國政府在北美殖民地頒布了一系列新稅法,激化了北美人民與英國殖民者之間的矛盾。

    4.獨立戰爭的導火線:

    1773年,英國政府授權東印度公司壟斷北美的茶葉貿易,引發了新的抗稅浪潮。同年12月16日,發生了波士頓傾茶事件。

    二、獨立戰爭的過程

    1.美國獨立戰爭的爆發:

    (1)爆發的標志:

    1775年4月19日凌晨,800名英軍開赴波士頓西北郊搜查軍火,在萊克星頓與埋伏在那里的武裝村民交火,史稱“萊克星頓槍聲”。美國獨立戰爭自此爆發。

    (2)影響:

    萊克星頓的槍聲激發了北美殖民地人民的抵抗熱情,各地人民紛紛組織起來,支援波士頓。

    2.第二屆大陸會議召開:

    (1)時間地點:1775年5月,費城

    (2)會議內容:

    會議上,華盛頓強烈主張武力反抗英軍,會議一致決定把民兵整編為大陸軍,委任華盛頓為總司令。

    (3)會議的影響:與此同時,北美人民要求獨立的呼聲越來越高。

    3.華盛頓:1775年5月大陸軍總司令 此后成為美國獨立戰爭的領袖,獨立戰爭勝利后當選為美國第一任總統。

    4.《獨立宣言》

    (1)發表時間、發布的機構、起草人:

    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通過了由杰斐遜起草的《獨立宣言》

    (2)內容:

    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

    宣言列舉了英國殖民統治的種.種暴政,號召殖民地人民反對英國的殖民統治。

    (3)意義:宣告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而獨立。

    (4)地位:

    《獨立宣言》是第一個以國家名義明確表述資產階級政治要求的綱領性文獻,被稱為“第一個人權宣言”。

    (5)局限性:

    宣言沒有宣布廢除奴隸制,事實上,天賦人權的享有者不包括黑人和印第安人。

    5.獨立戰爭的轉折:

    1777年,薩拉托加大捷是獨立戰爭的轉折點。

    6.國際力量的支持美國獨立戰爭:

    法國承認美國,公開參戰。歐洲各國也因與英國的矛盾結成了“武裝中立同盟”,英國陷入孤立。

    7.戰爭的結束:

    1781年,美法連軍在約克鎮與英軍激戰,英將康華利率部下投降,美國獨立戰爭結束。

    8.最終勝利:

    1783年,英國被迫承認美國獨立。

    9.戰爭的性質:

    美國獨立戰爭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戰爭,也是一場資產階級革命。

    三.1787年美國憲法的頒布:

    (1)背景:

    《獨立宣言》發表后,各州先后制定了州憲法。美國建立后各州各行其是,矛盾重重,代表國家的全國政府軟弱無力。

    (2)誕生的過程:

    1787年,各州派出代表齊聚費城,由華盛頓主持召開了制憲會議,經過爭論和妥協,最終制定出美國憲法。

    (3)憲法的內容:

    憲法依據分權制衡原則設計了一個聯邦制共和國:

    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總統、國會與最高法院及其相關機構各司其職,相互制衡;聯邦政府與地方政府分享權力;

    總統和議員由選舉產生。

    (4)地位及意義:

    1787年美國憲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成文憲法,對后來許多國家的政治變革產生了重要影響。

    九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總結4

    第19課 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

    一、法國大革命的理論準備——思想啟蒙運動

    1. 發生的背景:

    法國封建制度日益腐朽沒落。國王路易十五通過加重稅收等方式阻礙資本主義的發展。

    2. 運動的時間:18世紀

    3. 宣傳的思想:

    宣傳自由平等和民主,反對專制,提倡對民眾進行啟蒙教育,用理性之光驅散愚昧的黑暗

    4. 運動的中心:法國

    5. 涉及的區域:歐洲其他國家

    6. 運動的性質:反對舊制度的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

    7. 意義或影響:這是一場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為法國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論準備。

    二.法國大革命

    1.爆發的背景:

    (1)舊制度制約了經濟發展,激化了法國各種社會矛盾。

    (2)支持美國獨立戰爭使法國政府債臺高筑,財政危機更加嚴重。

    2.爆發的導火線:

    1789年5月國王路易十六召開三級會議,討論征稅問題。第三等級要求增加自身的政治權利,提出制定憲法的要求。路易十六讓步的同時,暗中調集軍隊,企圖以武力控制局面。

    3.爆發的標志:1789年7月14日,巴黎民眾攻占巴士底獄。

    4.革命的發展:

    (1)制憲會議通過了多項法令,廢除了種.種貴族特權和封建地租。

    (2)1789年,制憲會議通過了《人權宣言》,宣告了人權、法治、自由、分權、平等和保護私有財產等基本原則。

    (3)1791年,制憲會議制定了憲法,廢除了舊制度,確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

    (4)曲折:路易十六被迫接受憲法,暗地里致信呼吁歐洲各國君主。奧地利和普魯士組成聯軍,進逼法國。

    (5)瓦爾密戰役擊退侵略者。

    (6)廢除君主制,成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

    (7)1793年路易十六被以叛國罪送上斷頭臺。

    (8)雅各賓派打退反法聯盟軍隊,平息國內叛亂,把法國大革命推向高潮。

    (9)雅各賓派的羅伯斯庇爾在政變中被送上斷頭臺。新的反法聯軍又卷土重來。

    5.法國大革命的歷史意義:

    法國大革命摧毀了法國的君主統治,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響。

    三.拿破侖帝國

    1.拿破侖上臺:1799年11月發動政變組建新政府,建立高效率的國家機器。

    2.拿破侖時期的對內政策:

    (1)重視改善財政和發展經濟,大力發展工商業和農業。

    (2)主持制定民法典《拿破侖法典》,體現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則。

    3.法蘭西第一帝國的建立:1804年 拿破侖加冕稱帝

    4.拿破侖的對外戰爭概況:

    (1)多次打敗反法聯盟;

    (2)大軍幾乎橫掃歐洲大陸,廢除各地封建特權的同時,也對當地人民進行壓榨和掠奪。

    (3)1812年,遠征俄國,大敗而歸。

    5.法蘭西第一帝國的覆滅:1815年

    九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總結5

    第20課 第一次工業革命

    一.紡織技術的革新

    1.背景:

    17世紀末,英國君主立憲制建立后,政局穩定,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國內外市場不斷擴大,工業革命于是興起。

    國內外市場對棉紡織品的需求迅速增長,刺激了棉紡織生產方式的改進和新技術的發明。

    2. 涌現出的發明成果:

    (1)1733年,凱伊發明了飛梭,提高了織布速度。

    (2)1765年,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紡紗機,命名為“珍妮機”。最初的珍妮機一次能紡出8根紗線,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珍妮機的發明標志著工業革命的開始。

    3.作用:其他生產部門紛紛發明、制造機器,促進了生產的發展。

    4.什么是工業革命?

    生產領域的革命性變化被稱為“工業革命”。

    二.蒸汽機和工廠制度的確立

    1.蒸汽機的發明與改進:

    (1)背景:早期發明的蒸汽機用于抽干礦井中的積水,很不完善。

    (2)蒸汽機的改進和使用:

    18世紀中期,將蒸汽機變為主要動力的發明家是瓦特。1785年,瓦特改造的蒸汽機首先在紡織部門投入使用。不久,瓦特蒸汽機開始應用到化工、冶金、采礦等更多的行業。

    19世紀30年代,蒸汽機成為主要的動力來源。

    (3)影響:蒸汽機的廣泛應用是生產領域的一次意義重大的飛躍,它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使工業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縱深發展。

    2.工廠制度的建立

    (1)早期工廠的動力及地點:

    基本上都是用水作動力,所以工廠一般都設在水流湍急的鄉村而不是城市。

    (2)工廠制度建立的前提:

    蒸汽機提供了更有效便捷的動力,工廠可以設在遠離河流的地方,工廠的規模也變得更大,有些工廠甚至能雇用1000多人。

    (3)確立:進入19世紀,傳統的手工工場逐漸被大工廠所替代,現代工廠制度最終確立。

    三.火車與鐵路

    1.火車產生的背景:

    19世紀初,已經有人開始修建“鐵路”來運輸貨物。那時的路軌是木制的,車廂是由馬匹拉動的。

    2.火車的產生:

    (1)時間:1825年

    (2)發明者:史蒂芬孫設計蒸汽火車 標志著鐵路時代的開始。

    3.鐵路建設的發展:

    (1)1830年以后,英國掀起投資建設鐵路的狂潮

    (2)1851年,英國建成了總長約1萬千米的鐵路網。

    4.鐵路出現的意義:

    鐵路時代的到來為社會提供了更為快捷、廉價、便利的交通,使生產和市場之間的聯系變得更加密切。

    四.工業革命的影響及擴展:

    (1)影響:

    工業革命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水平,人類進入“蒸汽時代”。19世紀中期,英國已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

    (2)工業革命的擴展:

    從18世紀后期起,其他西方國家紛紛開始學習英國的先進技術和生產經驗。法國、美國,德國等西方國家先后進行工業革命。

    九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總結6

    第21課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和國際工人運動的興起

    一、馬克思和恩格斯

    1.馬克思的生平簡介:

    1818年5月5日生于德國特里爾市。

    1842年10月——遷往科隆居住,擔任《萊茵報》主編。

    1844年8月底至9月初——在巴黎初識恩格斯。

    1849年遷居倫敦。

    1883年3月14日——馬克思逝世。

    2.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政治活動:

    ①馬克思在《萊茵報》上發表文章,抨擊普魯士政府禁錮出版自由;

    ②在巴黎,馬克思和恩格斯一起討論各種理論和歐洲工人運動;

    ③馬克思在倫敦寫出了《資本論》等著作;

    ④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繼承了前人思想的精華,形成了馬克思主義理論;

    ⑤1848年,馬克思和恩格斯為共產主義者同盟起草的綱領《共產黨宣言》在倫敦正式出版。

    3.馬克思主義理論主要包括的三個組成部分:

    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

    二、《共產黨宣言》

    1.發表時間:1848年

    2.內容:

    (1)有文字記載的全部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人類進入資本主義時代,整個社會日益分裂為兩大對立階級: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資本主義社會終將被共產主義社會所取代。

    (2)肯定階級斗爭在歷史上曾經起到非常革命的作用。:“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工人階級創造了巨大的社會財富,但他們相對日益貧困?!肮と俗兂沙嘭氄撸毨П热丝诤拓敻辉鲩L得還要快。由此可以明顯地看出,資產階級再不能做社會的統治階級了,再不能把自己階級的生存條件當做支配一切的顧慮強加于社會了?!?/p>

    (3)號召工人階級組織起來,建立無產階級自己的政黨,即共產黨,用暴力推翻資產階級統治,進行無產階級革命。

    3.意義: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從此,無產階級的斗爭有了科學理論的指導,社會主義運動更加蓬勃地發展起來。

    三、第一國際

    1.第一國際的成立與開展的活動:

    (1)成立:1864年,英國、法國、德國等國的工人,成立了國際工人協會,史稱“第一國際”。

    (2)活動:在各國建立支部,努力把各國工人階級的斗爭聯合起來,以提高工資、縮短工時、改善勞動條件為目標進行經濟斗爭。

    2.巴黎公社:

    (1)爆發原因:1870年,法國在普法戰爭中失敗,社會矛盾激化。

    (2)爆發時間:1871年3月18日

    (3)建立政權:1871年3月28日

    (4)性 質:法國建立的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

    (5)結 果: 5月28日,巴黎公社資產階級反動政府勾結普軍聯合反撲而失敗。

    九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總結2020相關文章:

    ★九年級歷史知識點總結2020整理歸納

    ★九年級歷史知識點總結2020整理

    ★初中九年級歷史知識點歸納2020

    ★九年級世界歷史知識點總結歸納2020

    ★人教版初中歷史2020知識點總結

    ★九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匯總,復習資料

    ★2020人教版初中歷史重點知識新總結

    ★2020初中歷史核心知識點整理

    ★九年級化學上冊知識點總結2020

    ★九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

    猜你喜歡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拍拍拍色欲|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无码| 亚洲熟妇av午夜无码不卡|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子仑| 2024你懂的网站无码内射|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av中文| 中文字幕无码不卡在线| 在线观看亚洲AV每日更新无码| 中文字字幕在线中文无码| 亚洲中文无码永久免|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 少妇人妻av无码专区| 18禁免费无码无遮挡不卡网站| 久久午夜无码鲁丝片午夜精品 |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PP | 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久...| 2020无码专区人妻系列日韩| 久久人妻少妇嫩草AV无码专区 |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午夜| 国产成人无码免费看片软件|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av| 亚洲的天堂av无码| 熟妇人妻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久无码免费久久 | 在线观看无码的免费网站| 精品久久亚洲中文无码| 无码内射中文字幕岛国片|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77777| 精品无码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 |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黄A无码片内射无码视频| 亚洲人成无码www久久久| 狠狠爱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厂 | 久久无码中文字幕东京热| 无码h黄动漫在线播放网站|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麻豆穿越| 国产成人无码区免费内射一片色欲 | 精品无码综合一区|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网站直播|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拍在线观看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