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統編版?現行小學語文教材統編版的主要特點是降低學習難度增加文學體裁、減少文章數量,引導課外閱讀、淡化人文主題,以雙線組合單元內容。1、降低學習難度增加文學體裁。小孩剛上學就學習拼音有難度,再加上有的孩子同時還要學習英語,那么,語文統編版?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一年級為何要改為完認字,再學拼音
過去的教學都是學生一年級剛上學就學拼音,然后再用拼音去認字。這回改了:把拼音學習推后個把月,先認一些漢字,再學拼音,而且邊學拼音邊認字。這個改變體現一種更切實的教學理念。其實,傳統的語文教育都是從認字開始,是在沒有注音幫助的情況下進行的。以前的蒙學的辦法,就是讓孩子反復誦讀,慢慢就會認字了。“統編本”多少有點回歸傳統。入學教育以后,第一篇識字課文,就是“天、地、人、你、我、他”,六個大的楷體字撲面而來,會給剛上學的孩子留下很深的印象,這個印象可能是一輩子的印象。接下來是“金、木、水、火、土”“云對雨,雪對風”等,很傳統,也很有趣。為什么這樣安排?要的是孩子們對漢字的原初感覺,留給孩子們的“第一印象”不是字母abc,而是漢字“天地人”。這個順序的改變是別有意味的:把漢語、漢字擺回到第一位,而拼音只是輔助學漢字的,不是目的。
先認字后學拼音,還有一個考慮,那就是幼小銜接,放緩坡度。對于剛上一年級的學生而言,一上來就學拼音,比較難,等于給了一個“下馬威”,不利于培養學生對語文課的興趣。現在把拼音學習推后一點,能減少他們的畏難情緒。我看拼音學習再往后推一兩個星期也無妨,總之是要想辦法讓小學生覺得語文學習挺有意思的。
小學語文統編版教材采用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并重的雙線組織結構。
在統編版教材中,人文主題是顯性的線索,貫穿整套教材,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每個單元的課文都圍繞著一個特定的人文主題展開,例如“家人與親情”、“友情與合作”、“環境與保護”等等。這些主題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和成長密切相關,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
統編版教材也注重語文素養的培養,這是隱性的線索。教材通過每個單元的課文學習導語或課后練習題的設計,將語文素養的各種基本因素分成若干個知識或能力訓練的“點”,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地分布在各個單元的課文中。
這些“點”包括基本的語文知識、基礎的語文能力、適當的學習策略和學習習慣、習作、口語交際訓練等。這種安排方式可以使學生在學習語言文字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逐步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最終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精神追求,外化為自覺行為。
統編版教材的雙線組織結構旨在實現人文主題和語文素養的有機融合,使學生在學習語言文字的同時,能夠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社會責任感,促進其全面發展。
小學語文學習技巧:
1、規劃學習時間:制定一個合理的每日學習計劃,確保每天都有足夠的時間用于學習和復習。
部編教材小學語文各年級推薦必讀書目
一年級上學期必讀書目
《和大人一起讀》(曹文軒 陳先云主編)
一年級下學期必讀書目
《讀讀童謠和兒歌》(曹文軒 陳先云主編)
二年級上學期必讀書目
1.《小鋰魚跳龍門》金近
2.《“歪腦袋”木頭樁》嚴文井
3.《孤獨的小螃蟹》冰波
4.《小狗的小房子》孫幼軍
5.《一只想飛的貓》陳伯吹
二年級下學期必讀書目
1.《神筆馬良》洪汛濤
2.《七色花》[蘇聯]卡達耶夫
3.《一起長大的玩具》金波
4.《愿望的實現》[印度]泰戈爾
5.《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鄭春華
三年級上學期必讀書目
1.《安徒生童話》[丹麥]安徒生 著
2.《稻草人》葉圣陶 著
3.《格林童話》[德國]格林兄弟 著
三年級下學期必讀書目
1.《中國古代寓言》曹文軒、陳先云 主編
2.《伊索寓言》[古希臘]伊索 著
3.《克雷洛夫寓言》[俄]克雷洛夫 著
四年級上學期必讀書目
1.《中國古代神話》 劉敬余主編 北京教育出版社
2.《山海經》劉敬余主編 北京教育出版社
3.《希臘神話故事》劉敬余主編 北京教育出版社
四年級下學期必讀書目
1.《十萬個為什么》[蘇聯]米.伊林南方出版社
2.《寶葫蘆的秘密》 張天翼 人民文學出版社
五年級上學期必讀書目
1.《中國民間故事》馮影主編
2.《歐洲民間故事》 馮影主編
3.《非洲民間故事》馮影主編
五年級下學期必讀書目
1.《西游記》吳承恩著
2.《三國演義》羅貫中著
3.《紅樓夢》曹雪芹著
六年級上學期必讀書目
1.《童年》[前蘇聯]高爾基著
2.《小英雄雨來》管 樺著
3.《愛的教育》[意大利] 亞米契斯著
六年級下學期必讀書目
1. 《魯濱遜漂游記》 [英]笛福著
2. 《騎鵝旅行記》[瑞典]塞爾瑪·拉格洛夫著
3. 《湯姆·索亞歷險記》[美]馬克·吐溫著
4. 《愛麗絲漫游奇境
鏈接: 1oWA6M2zhg5gZWFId764EAQ 提取碼: 6xzm
新統編版1-9年級2019-2020年 的素材
二、部編版語文課文有哪些變化
1. 課文數量減少
“部編本”語文教材課文數量和原來人教版作比較,總體來說是有所減少的。
初中原來七上和七下都是30篇課文,現在每一冊減為24篇。
數量減少,不等于教學總量減少,而是幾個板塊的內容方式在調整,使教學內容更豐富,也更有效。
增加了課外閱讀、名著導讀和寫作的分量。大家使用新教材,要理解課文相對減少,但其他幾個教學板塊又有所加強的用意。
2. 傳統文化篇目增加
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有古詩文,整個小學6個年級12冊共選優古詩文132篇,占所有選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達80%。平均每個年級20篇左右。初中古詩文選篇占所有選篇的51.7%,比原來的人教版也有提高,平均每個年級40篇左右。
這次新教材的更換回到“守正”的立場,大家會發現,很多經典課文這次又回來了,而尚未沉淀的“時文”則相對減少。
3. 體裁更加多樣
從《詩經》到清代的詩文,從古風、民歌、律詩、絕句,到詞曲,從諸子散文到歷史散文,從兩漢論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錄。
革命傳統教育的篇目也占有較大的比重。小學選了40篇,初中29篇。魯迅的作品也選有《故鄉》《阿長與山海經》等9篇。
4. 更加強調4個標準:經典性,文質兼美,適宜教學和時代性
部編版教材重新回到“守正”的立場,強調經典性、文質兼美和適宜教學。
以上就是語文統編版的全部內容,語文統編版和部編版的區別如下:1、從2017年秋季學期起,全國數百萬就讀于起始年級的小學生和初中生,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3個科目將統一使用“教育部編義務教育教科書”,現行的“人教版”、“粵教版”、“蘇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