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物理必修3公式總結 高一物理必修三公式大全 高中數學選修三公式 高二物理必修三公式總結 高二必修三物理十三章公式
第一章 力
重力:G = mg
摩擦力:
(1) 滑動摩擦力:f = μFN 即滑動摩擦力跟壓力成正比。
(2) 靜摩擦力:①對一般靜摩擦力的計算應該利用牛頓第二定律,切記不要亂用
f =μFN;②對最大靜摩擦力的計算有公式:f = μFN (注意:這里的μ與滑動摩擦衡毀緩定律中的μ的區別,但一般情況下,我們認為是一樣的)
力的合成與分解:
(1) 力的合成與分解都應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2) 具體計算就是解三角形,并以直角三角形為主。
第二章 直線運動
速度公式: vt = v0 + at ①
位移公式: s = v0t + at2 ②
速度位移關系式: - = 2as ③
平均速度公式: = ④
= (v0 + vt) ⑤
= ⑥
位移差公式 : △s = aT2 ⑦
公式說明:(1) 以上公式除④式之外,其它公式只適用于勻變速直線運動。(2)公式⑥指的是在勻變速直線運動中,某一段時間的平均速度之值恰好等于這段時間中間時刻的速度,這樣就在平均速度與速度之間建立了一個聯系。
6. 對于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有下列規律成立:
(1). 1T秒末、2T秒末、3T秒末…nt秒末的速度之比為: 1 : 2 : 3 : … : n.
(2). 1T秒內、2T秒內、3T秒內…nt秒內的位移之比為: 12 : 22 : 32 : … : n2.
(3). 第1T秒內、第2T秒內、第3T秒內…第nt秒內的位移之比為: 1 : 3 : 5 : … : (2 n-1).
(4). 第1T秒內、第2T秒內、第3T秒內…第nt秒內的平均速度之比為: 1 : 3 : 5 : … : (2 n-1).
第三章 牛頓運動定律
1. 牛頓第二定律: F合= ma
注意: (1)同一性: 公式中的三個量必須是同一個物體的.
(2)同時性: F合與a必須是同一時刻的.
(3)瞬時性: 上一公式反映的是F合與a的瞬時關系.
(4)局限性: 只成立于慣性系中, 受制于宏觀低速.
2. 整體法與隔離法:
整體法不須考慮整體()內的內力作用, 用此法解題較為簡單, 用于加速度和外力的計算. 隔離法要考慮內力作用, 一般比較繁瑣, 但在求內力時必須用此法, 在選哪一個物體進行隔離時有講究, 應選取受力較少的進行隔離研究.
3. 超重與失重:
當物體在豎直方向存在加速度時, 便會產生超重與失重現象. 超重與失重的本質是重力的實際大小與表現出的大小不相符所致, 并不是實際重力發生了什么變化,只是表現出的重力發生了變化.
第四章 物體平衡
1. 物體平衡條件: F合 = 0
2. 處理物體平衡問題常用方法有:
(1). 在物體只受三個力時, 用合成及分解的方法是比較好的. 合成的方法就是將物體所受三個力通過合成轉化成兩個平衡力來處理; 分解的方法就是將物體所受三個力通過分解轉化成兩對平衡力來處理.
(2). 在物體受四個力(含四個力)以上時, 就應該用正交分解的方法了. 正交分解的方法就是先分解而后再合成以轉化成兩對平衡力來處理的思想.
第五章 勻速圓周運動
1.對勻速圓周運動的描述:
①.線速度的定義式: v = (s指弧長或路程,不是位移
②.角速度的定義式: =
③.線速度與周期的關系:v =
④.角速度與周期的關系:
⑤.線速余賣度與角速度的關系:v = r
⑥.向心加速度:a = 或 a =
2. (1)向心力公式:F = ma = m = m
(2) 向心力就是物體做勻速圓周運動的合外力,在計算向心力時一定要取指向圓心的方向做為正方向。向心力的作用就是改變運動的方向,不改變運動的快慢。向心力總是不做功的,因此它是不能改變物體動能的,但它能改變物體的動量。
第六章 萬有引力
1.萬有引力存在于萬物之間,大至宇宙中的星體,小到微觀的分子、原子等。但一般物體間的萬有引力非常之小,小到我們無法察覺到它的存在。因此,我們只需要考慮物體與星體或星體與星體之間的萬有引力。
2.萬有引力定律:F = (即兩質點間的萬有引力大小跟這兩個質點的質咐模量的乘積成正比,跟距離的平方成反比。)
說明:① 該定律只適用于質點或均勻球體;② G稱為萬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N?m2/kg2.
3. 重力、向心力與萬有引力的關系:
(1). 地球表面上的物體: 重力和向心力是萬有引力的兩個分力(如圖所示, 圖中F示萬有引力, G示重力, F向示向心力), 這里的向心力源于地球的自轉. 但由于地球自轉的角速度很小, 致使向心力相比萬有引力很小, 因此有下列關系成立:
F≈G>>F向
因此, 重力加速度與向心加速度便是加速度的兩個分量, 同樣有:
a≈g>>a向
切記: 地球表面上的物體所受萬有引力與重力并不是一回事.
(2). 脫離地球表面而成了衛星的物體: 重力、向心力和萬有引力是一回事, 只是不同的說法而已. 這就是為什么我們一說到衛星就會馬上寫出下列方程的原因:
= m = m
4. 衛星的線速度、角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和半徑之間的關系:
(1). v= 即: 半徑越大, 速度越小. (2). = 即: 半徑越大, 角速度越小.
(3). T =2 即: 半徑越大, 周期越大. (4). a= 即: 半徑越大, 向心加速度越小.
說明: 對于v、 、T、a和r 這五個量, 只要其中任意一個被確定, 其它四個量就被唯一地確定下來. 以上定量結論不要求記憶, 但必須記住定性結論.
第七章 動量
1. 沖量: I = Ft 沖量是矢量,方向同作用力的方向.
2. 動量: p = mv 動量也是矢量,方向同運動方向.
3. 動量定律: F合 = mvt – mv0
第八章 機械能
1. 功: (1) W = fs cos (只能用于恒力, 物體做直線運動的情況下)
(2) W = pt (此處的“p”必須是平均功率)
(3) W總 = △Ek (動能定律)
2. 功率: (1) p = W/t (只能用來算平均功率)
(2) p = Fv (既可算平均功率,也可算瞬時功率)
3. 動能: Ek = mv2 動能為標量.
4. 重力勢能: ep = mgh 重力勢能也為標量, 式中的“h”指的是物體重心到參考平面的豎直距離.
5. 動能定理: F合s = mv - mv
6. 機械能守恒定律: mv + mgh1 = mv + mgh2
內容如下:
一、平拋運動 。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豎直方向速度:Vy=gt 。
3、水平方向位移:x=Vot。
4、豎直方向位移:談缺含y=gt2/2 。
5、運動時間t=(2y/g)1/2(通常又表示為扮卜(2h/g)1/2) 。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
7、合位移:s=(x2+y2)1/2。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豎直方向加速度:ay=g 。
二、勻速圓周運動。
1、線速度V=s/t=2πr/T 。
2、角速度ω=Φ/t=2π/T=2πf 。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r=mω2r=mr(2π/T)2=mωv=F合 。含笑
5、周期與頻率:T=1/f 。
6、角速度與線速度的關系:V=ωr 。
7、角速度與轉速的關系ω=2πn(此處頻率與轉速意義相同)。
三、萬有引力。
1、開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軌道半徑,T:周期,K:常量(與行星質量無關,取決于中心天體的質量)} 。
2、萬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 。
3、天體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 {R:天體半徑(m),M:天體質量(kg)} 。
4、衛星繞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3)1/2;T=2π(r3/GM)1/2{M:中心天體質量} 。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 。
庫侖定律:F=kQq/r^2;
電場強度:E=F/q
點電荷電場強度:E=kQ/r^2;
勻強電場:E=U/d
電勢能:E? =qφ
電勢差:U? ?=φ?-φ?
靜電力做功:W??=qU??
電容定義式:C=Q/U
電容:C=εS/4πkd
電磁學
帶電粒子在勻強電場中的運動 加速勻強電場:1/2*mv^2; =qU v^2 =2qU/m 偏轉勻強電場: 運動時間:t=x/v? 垂直加速度:a=qU/md 垂直位移:y=1/2*at? =1/2*(qU/md)*(x/v?)^2; 偏轉角:θ=v⊥/v?=qUx/md(v?)^2; 微觀電流:I=nesv 電源非靜電力做功:W=εq 歐姆定律:I=U/R 串聯電路 電流:I? =I? =I? = …… 電壓:U =U? +U? +U? + …… 并聯電路 電壓:U?=U?=U?= …… 電流:I =I?+I?+I?+ …… 電阻串聯:R =R?+R?+R?+ …… 電阻并聯:1/R =1/R?+1/R?+1/R?+ …… 焦耳定律:Q=I^2; Rt P=I^2; R P=U^2; /R 電功:W=UIt
電磁學
電功率:P=UI 電阻定律:R=ρl/S 全電路歐姆定律:ε=I(R+r) ε=U外+U內 安培力:F=ILBsinθ 洛倫茲力:f=qvB 磁通量:Φ=BS 電磁感應 感生電動勢:E=nΔΦ/Δt 動生電動勢:E=Blv*sinθ 高中物理電磁學公式總整理 電子電量為 庫侖(Coul),1C= 電子電量。
1.必歐-沙伐定律,描述長 的電線在 處所建立的磁場
, ,
磁場單位,MKS制為Tesla,CGS制為Gauss,1Tesla=10000Gauss,地表磁場約為0.5Gauss,從南極指向北極。
由必歐-沙伐定律經過演算可推出安培定律
2.重要磁場公式
無限長直導線磁場 長 之螺線管內之磁場
半徑a的線圈在軸上x處產生的磁場
,在圓心處(x=0)產生的磁場為
3.長 之載流導線所受的磁力為 ,當 與B垂直時
兩平行載流導線單位長度所受之力 。電流方向相同時,導線相吸;電流方向相反時,導線相斥。
4.電動機(馬達)內的線圈所受到的力矩 , 。其中A為面積向量,大小為線圈面積,方向為線圈面的法向量,以電流方向搭配右手定則來決定。
5.帶電質點在磁場中所受的磁力為 ,
a.若該質點初速與磁場B平行,則作等速度運動,軌跡為直線。
b.若該質點初速與磁場B垂直,則作等速率圓周運動,軌跡為圓。回轉半徑 ,周期 。
c.若該質點初速與磁場B夾角 ,該質點作螺線運動。與磁場平行的速度分量 大小與方向皆不改變,而與磁場平行的速度分量 大小不變但方向不停變化,呈等速率圓周運動。其中 ,回轉半徑 ,周期 ,與b.相同,螺距 。
速度選擇器:讓帶電粒子通過磁場與電場垂直的空間,則其受力 ,當 時該粒子受力為零,作等速度運動。
質普儀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速度選擇器固定離子的速度,再將同素的離子打入均勻磁場中,量測其碰撞位置計算回轉半徑,求得離子質量。
6.磁場的高斯定律 ,即封閉曲面上的磁通量必為零,代表磁力線必封閉,無磁單極的存在。磁鐵外的磁力線由N極出發,終于S極,磁鐵內的磁力線由S極出發,終于N極。
四、感應電動勢與電磁波
1.法拉地定律:感應電動勢 。注意此處者中并非計算封閉曲面上之磁通量。
感應電動勢造成的感應電流之方向,會使得線圈受到的磁力與外力方向相反。
2.長度 的導線以速度v前進切割磁力線時,導線兩端兩端的感應電動勢 。若v、B、 互相垂直,則
3.法拉地定律提供將機械能轉換成電能的方法,也就是發首緩山電機的基本原理。以頻率f 轉動的發電機輸出的電動勢 ,最大感應電動勢 。
變壓器,用來改變交流電之電壓,通以直流電時輸出端無電位差。
,又理想變壓器不會消耗能量,由能量守恒 ,故
4.十九世紀中馬克士威整理電磁學,得到四大公式,分別為
a.電場的高斯定律
b.法拉地定律
c.磁場的高斯定律
d.安培定哪坦律
馬克士威由法拉地定律中變動磁場會產生電場的概念,修正了安培定律,使得變動的電場會產生磁場。
e.馬克士威修正后的安培定律為
a.、b.、c.和修正后的e.稱為馬克士威方程式,為電磁學的基本方程式。由馬克士威方程式,預測了電磁波的存在,且其傳播速度 。
。十九世紀末,由赫茲發現了電磁波的存在。
勞侖茲力 。
右手定則:右手平展,使大拇指與其余四指垂直,并且都跟手掌在一個平面內。把右手放入磁場中,若磁力線垂直進入手心(當磁感線為直線時,相當于手心面向N極),大拇指指向導線運動方向,則四指所指方向為導線中感應電流的方向。
安培定則.. http://baike.baidu.com/view/163303.htm
左手定則:左手平展,使大拇指與其余四指垂直,并且都跟手掌在一個平面內。
把左手放入磁場中,讓磁感線垂直穿入手心(手心對準N極,手背對準S極,
四指指向電流方向(既正電荷運動的方向)
則拇指的方向就是導體受力方向。
人教版高中物理(選修3-2) 重、難點梳理
第 四 章 電磁感應
第1節 劃時代的發現
第2節 探究電磁感應的產生條件
一、學習要求:
1、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自然界的普遍聯系的規律,科學的態度、科學的方法,是研究科學的前提,對科學的執著追求是獲得成功的保證。從而培養學生學習物理興趣,激發學習熱情。
2、通過學習使學生知道科學的道路不平坦,偉人的足跡是失敗、挫折+成功。
3、知道電磁感應及產生電磁感應的條件。
4、理解磁通量及其變化。
二、教材重點:
1、揭示“電生磁”與“磁生電”發現過程的哲學內涵。正確的理論指導和科學的思想方法是探究自然規律的重要前彎宴提。
2、磁通量的概念及磁通量與磁感應強度的關系。
3、通過對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和磁通量變化的分析,養成良好的過程分析習慣。
4、磁通量變化的各種形式。
三、教材難點:
1、以實驗為基礎,探究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
2、控制實驗條件,通過由感性到理性,由具體到抽象的認識方法分析歸納出產生感應電流的規律。
3、電磁感應中的能量守恒。
四、教材疑點:
1、移動磁鐵的磁場引起感應電流時,磁鐵內部的磁感線和外部的磁感線方向相反,形成閉合的曲線,教材中沒有顯示內部磁感應線。
2、磁通量中鬧薯是雙向標量,教材中雖然沒有提出,但在應用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到。
五、學生易錯點:
1、對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的理解
①閉合電路中的“閉合”在應用中易忽視。
②磁通量發生變化,而不是磁場的變化。
2、磁鐵內部的磁感線條數跟外部所有磁感線的條數相等
3、各種磁感線的分布規律及形狀
4、磁通量增減的判斷
六、教材資源:
1、自然現象之間的相互聯系和相互轉化的哲學思想,指導科學探究是奧斯特和法拉第獲得成功的前提。
2、科學的規律在實驗中總結出來的,實驗是物理學科的基礎。同時由具體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高度概括是得到正確結論的關鍵。
3、教材中值得重視的題目是:P9第6題、P10第7題。
第3節 愣次定律
一、學習要求
1.經歷實驗探究過程,理解楞次定律。
2.會用楞次定律判斷感應電流的方向。
在電磁感應現象里不要求判斷內電路中各點電勢的高低。
二、教材重點
1.楞次定律的獲得及理解。
2.應用楞次定律判斷感應電流的方向。
3.利用右手定則判斷導體切割磁感線時感應電流的方向。
三、教材難點
楞次定律的理解及實際應用。
四、教材疑點
對“阻礙”的理解, 運用楞次定律判斷感應電流方向的具體步驟
五、學生易錯點
感應電流磁場方向與原電流磁場磁場方向關系
六、教學資源
1. 教材中的思想方法
通過實踐活動,觀察得到的實驗現象,再通過分析論證,歸納總結得出結論。
2. 問題與練習 1、4、5、7
第4節 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
一、學習要求
1、理解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
2、理解計算感應電動勢的兩個公式E=BLv和E=ΔΦ/Δt的區別和聯系,并應用其進行計算。對公式E=BLv的計算,只限于L與B、v垂直的情況。
3、知道直流電動機工作時存在反電動勢,從能量轉化的角度認識反電動勢。
二、教材重點
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
三、教材難點
平均電動勢與瞬時電動勢區別。
四、教材疑點
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無法作定量的實驗驗證,更無法進行定量測量,只能將結論直接告訴學生。
五、學生易錯點
Φ,ΔΦ,ΔΦ/Δt區別
六、教學資源
問題與練習:3、4、5、7
第5節 電磁感應定律應用
一、學習要求
1.知道感生電場。
2.知道電磁感應現象與洛侖茲力
3、通過同學們之間的討論、研賣者究增強電磁感應現象與洛侖茲力認知深度,同時提高學習物理的興趣。
4、通過對相應物理學史的了解,培養熱愛科學、尊重知識的良好品德。
二、教學重點
電磁感應現象與洛侖茲力
三、教學難點
電磁感應現象與洛侖茲力的理解。
四、教學資源
感生電場與感應電動勢
第6節 互感和自感
一、學習要求
1、知道什么是互感現象和自感現象。
2、知道自感系數是表示線圈本身特征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單位及其大小的決定因素。
3、知道自感現象的利與弊及對它們的利用和防止。
4、能夠通過電磁感應部分知識分析通電、斷電自感現象的原因及磁場的能量轉化問題。
5、通過對兩個自感實驗的觀察和討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7、通過自感現象的利弊學習,培養學生客觀全面認識問題的能力。自感是電磁感應現象的特例,使學生初步形成特殊現象中有它的普遍規律,而普遍規律中包含了特殊現象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二、教學重點
1.自感現象。
2.自感系數。
三、教學難點
分析自感現象。
四、教學資源
自感現象的分析與判斷
第七節 渦 流 電磁阻尼 電磁驅動
一、學習要求
通過實驗了解渦流現象及其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
二、教材重點
1.渦流的概念及其應用。
2.電磁阻尼和電磁驅動的實例分析。
三、教材難點
電磁阻尼和電磁驅動的實例分析
四、教學資源
〔演示1〕渦流生熱實驗
〔演示2〕電磁阻尼。
按照教材“做一做”中敘述的內容,演示電表指針在偏轉過程中受到的電磁阻尼現象。
〔演示3〕電磁驅動。
引導學生觀察并解釋實驗現象。
第五章 交變電流
第1節 交變電流
教材分析
交變電流是生產和生活中最常用到的電流,而正弦電流又是最簡單和最基本的。正弦式電流產生的原理是基于電磁感應的基本規律,所以本章是前一章的延續和發展,是電磁感應理論的具體應用。另一方面,本節知識是全章的理論基礎,由于交變電流與直流不同,因此它對各種元件的作用也不同。正因為交變電流的特殊性,才有了變壓器及其廣泛的應用。所以,本節內容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內容標準
知道交變電流,能用函數表達式和圖像描述交變電流。
一、學習要求
1.知道交變電流。
2.通過模型或實驗認識交變電流的產生過程,了解正弦式交變電流。
二、教材重點
1. 運用電磁感應的基本知識,分析交變電流的產生過程
2.認識交變電流的特點及其變化規律。
三、教材難點
交變電流的產生過程
四、教材難點
.交變電流的變化規律
五、教學資源
用圖象表示交變電流的變化規律是一種重要方法.
第2節 描述交變電流的物理量
教材分析
與恒定電流不同,由于交變電流的電壓、電流等大小和方向都隨時間做周期性變化,需要用一些特殊的物理量來描述它在變化中不同方面的特性,本節主要介紹這樣一些物理量。
一、學習要求
1. 知道交變電流的周期和頻率,知道我國供電線路交變電流的周期頻率.
2. 知道交變電流和電壓的峰值,有效值及其關系.
3、 會用圖象和函數表達式描述正弦交變電流。
二、教材重點
交變電流的有效值
三、教材難點
一般電流有效值的求解
四、教學資源
通過思考討論,使學生明白,從電流熱效應上看,交流電產生的效果可以與某地恒定電流相等,由此引入有效值的概念.
1.定義:讓交流與恒定電流通過相同的電阻,如果它們在一周期內產生的熱量相等,就把這個恒定電流的值(I或U)叫做這個交流的有效值.
課本第一次明確地用一個周期T來定義有效值,使得有效值的概念更加準確.
2. 正弦交變電流的有效值與峰值的關系
這一關系只對正弦式電流成立,對其它波形的交變電流一般不成立. 其它波形的交變電流的有效值就根據有效值的定義去求解。
3. 幾點說明:①各種使用交變電流的電器設備上所標的額定電壓、額定電流均指有效值;② 交流電壓表和交流電流表所測量的數值也都是有效值;③將電容器接入交流電路中,其耐壓值應不小于交變電流的最大值,但熔絲的選擇應據有效值來確定其熔斷電流;④一般情況下所說的交變電流的數值,若無特別說明,均指有效值。
4.有效值與平均值的區別:交變電流的有效值是按照電流的熱效應來規定的,對一個確定的交變電流,其有效值是一定的,而平均值是由E=ΔΦ/Δt來確定的,其數值大小與時間間隔有關。在計算交變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的熱量、熱功率時,只能用有效值,而不能用平均值;在計算通過導體截面的電量時,只能用交變電流的平均值,即q = It 。
第3節 電感和電容對交變電流的影響
教材分析
突出交流與直流的區別,加深學生對交變電流特點的認識。教材介紹了電感和電容在交浪電路中的作用,但不深入討論感抗和容抗的問題,不在理論上展開討論,而是盡可能用實驗說明問題。
一、學習要求
1. 用實驗方法了解電感在電路中對直流有導通作用,也能通過交變電流,定性了解電感對交流有阻礙作用,知道影響感抗大小的因素
2. 用實驗方法了解電容器在電路中起隔斷電流、導通交變電流的作用,定性了解電容器對交變電流有阻礙作用,知道影響容抗大小的因素.
二、教材重點
讓學生知道電感和電容對交變電流的影響,并能定性解決有關問題.
三、教材難點
通過實驗,了解電容器和電感器對交變電流的導通和阻礙作用。
教學資源
1、電感對交變電流的阻礙作用
2、交變電流能夠通過電容器
第4節 變壓器
一、學習要求
1、了解使用變壓器的目的,知道變壓器的基本構造,知道理想變壓器和實際變壓器的區別
2、知道變壓器的工作原理,會用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解釋變壓器的變比關系
3、知道不同種類變壓器的共性和個性
二、教材重點
變壓器的工作原理,互感過程的理解
三、教材難點
對多個副線圈的變壓器,或鐵芯"分叉"的變壓器,變比關系的推導和理解
四、教材疑點
當輸出功率為零時,原線圈上為什么還有電流?這個電流有什么作用?
五、學生易錯點
1、電壓互感器與電流互感器在應用中的連線方法
2、電流與匝數的關系
六、教材資源
1、實驗:探究變壓器線圈兩端的電壓與匝數的關系。這個實驗包含了探究問題的一般方法和過程,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2、電流互感器和電壓互感器。
第5節 電能的輸送
一、學習要求
1、知道“便于遠距離輸送”是電能的優點之一,知道輸電的過程.
2、知道什么是輸電導線上的功率損失和如何減少功率損失.
3、知道什么是輸電導線上的電壓損失和如何減少電壓損失.
4、理解為什么遠距離輸電要用高壓.
二、教材重點
變壓器電壓關系與功率關系的理解與應用
三、教材難點
輸電線上電壓損失與功率損失的理解與應用
四、教材疑點
1、增大輸電線的直徑減小電阻應該好像比使用變壓器提高電壓簡單
2、直流輸電有什么優點
五、學生易錯點
在計算電能的損失功率時,輸電線上的電壓誤以為加在輸電線電阻上的電壓。
六、教材資源
1、科學漫步:輸電新技術和超導電纜輸電
2、第54頁第2題
第 六 章 傳 感 器
第1節 傳感器及其工作原理
一、學習要求
1、知道什么是傳感器,傳感器的工作原理。
2、知道傳感器中常見的三種敏感元件及其它們的工作原理。
3、了解電容式傳感器的應用。
二、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并掌握傳感器的三種常見敏感元件的工作原理。
難點:分析并設計傳感器的應用電路。
三、教材疑點
霍爾元件中的載流子及實際工作中哪一側電勢高。
四、學生易錯點
1、在實際應用中傳感器是怎樣將非電學量轉換成對應的電學量的。
2、簡單電路的分析。
五、教學資源
1、教材60頁第2題介紹9種常見的傳感器感受的非電學量轉換成對應的電學量。
2、教材60頁第1題與59上面的說一說相對應介紹電容式和電感式位移傳感器。
第2節 傳感器的應用(一)
一、學習要求
1、認識力傳感器、聲傳感器、溫度傳感器、,了解它們的工作原理。
2、列舉傳感器在生活和生產中的應用。
3、利用傳感器制作簡單的自動控制裝置
二、重點難點
重點:電子秤、話筒的工作原理。電熨斗的溫度傳感器和電飯鍋的溫度傳感器構造,并了解它們不同的工作原理。
難點:利用傳感器制作簡單的自動控制裝置。
三、教材疑點
應變片的工作過程,電熨斗的調溫旋鈕與對應的溫度關系。
四、學生易錯點
1、電容式話筒和動圈式話筒及駐極體話筒的區別與聯系。
五、教學資源
1、教材64頁第1、2、3題介紹三種傳感器在生活中的具體應用。
第3節 傳感器的應用(二)
第4節 傳感器的應用實例
一、學習要求
1、知識與技能:
①.理解溫度傳感器的應用――電飯鍋的結構及工作原理
②.了解溫度傳感器的應用――各種數字式測溫儀的特點及測溫元件
③.理解光傳感器的應用――機械式鼠標器的構造及工作原理
④.了解光傳感器的應用――火災報警器的構造及工作原理
⑤.會用各類傳感器(光傳感器、溫度傳感器等)設計簡單的控制電路
⑥.掌握光控開關電了路的工作原理
⑦.掌握溫度報警器電路的工作原理
二、教材重點
應使學生加深對常用傳感器的認識和使用范圍。
三、本部分的教學難點是:
對傳感器的工作原理的理解
四、本部分疑點是:
傳感器的四個典型應用實例電飯鍋、測溫儀、鼠標器和火災報警器的工作原理,分析它們如何實現非電學量向電學量的轉換,及其進行簡單電路的設計,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熱敏電阻,光敏電阻起都是由半導體材料制成的,分別隨著溫度的增大、光線的增強,它們里面的自由電子數均增多,故電阻均變小.相反,隨著溫度的減小、光度的減弱,電阻均變大.
五、學生易錯點是:
不能正確理解傳感器的工作原理
我個人認為這個時候你應該多看看物理書
然后記公式的同時聯系想想之前和之后的章節有助于記憶和理解·
·祝你考個好成績
物理定理、定律、公式表 一、質點的運動(1)---直線運動 1)勻變速直線運動 1.平均速度V平=s/t(定義式) 2.有用推論Vt2-Vo2=2as 3.中間時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間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租含悔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為正方向,a與Vo同向(加速)a>0;反向則a<0} 8.實驗用推論Δs=aT2 {Δs為連續相鄰相等時間(T)內位移之差} 9.主要弊正物理量及單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時間(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單位換算:1m/s=3.6km/h。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體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決定式; (4)其它相關內容:質點、位移和路程、參考系、時間與時刻〔見第一冊P19〕/s--t圖、v--t圖/速度與速率、瞬時速度〔見第一冊P24〕。 2)自由落體運動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從Vo位置向下計算) 4.推論Vt2=2gh 注: (1)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遵循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較小,在高山處比平地小,方向豎直向下)。 (3)豎直上拋運動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論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拋出點算起) 5.往返時間t=2Vo/g (從拋出落回原位置的時間) 注: (1)全過程處理:是勻減速直線運動,以向上為正方向,加速度取負值; (2)分段處理:向上為勻減速直線運動,向下為自由落體運動,具有對稱性; (3)上老滑升與下落過程具有對稱性,如在同點速度等值反向等